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2005年12月10日凌晨6时许,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会议中心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1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1次缔约方会议主席用激动得颤抖的声音宣布会议胜利闭幕。会议最终就启动发达国家2012年后温室气体限控指标谈判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2.
《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 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三次会议(COP3)在日本京都市举行, 会议通过了《京都议定书》。该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缔约方(即公约附件一缔约方)在2010年(可以在2008年到2012年之间) 之前的第一承诺期内,将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5年11月28日-12月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行。这次大会不仅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1次缔约方大会,同时还是2005年2月生效的《京都议定书》的157个缔约方的第1次聚会。此次会议被看作是自京都会议以来,就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召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G8 5立法者和企业领导人气候变化问题论坛”于2005年7月3日在英国伦敦举行。论坛在2005年八国首脑会议的前夕,由英国、欧盟和美国的“争取和谐环境全球立法者组织”(GlobalLegislatorsOrganizationforaBalancedEnvironment,GLOBE)召集。论坛邀请五个发展中国家(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孟加拉国)与八国集团讨论《京都议定书》到期(2012年)后,气候变化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2005年2月开始生效的《京都议定书》要求全球主要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减排5.2%(相对于199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水平)。由于美国未批准《京都议定书》,剩下的37个工业化国家应减排4.2%。根据《自然》杂志中德国的报告员Schiermeier的论文,这37个国家实际合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在蒙特利尔举行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决定按议定书第三条第九款的规定启动附件一缔约方(发达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2012年后温室气体减排指标的谈判,即第二承诺期谈判,并成立了“不限名额特设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第二承诺期谈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气象局(MSC)的空气质量研究和服务是一项十分有特色、也是近年来正在快速拓展的工作。本文概括地介绍了加拿大气象局从服务国家需求的角度,在空气质量方面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其大气化学及大气成分监测网络的布局结构和发展、大气过程研究的主要科学计划及进展特别是在数值模式技术研发及环境气象服务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寄此能让我们体会加拿大气象局在大气环境领域良好的科技和技术基础和服务于国家需求的意识,并能对我们在这个领域正在开展的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气象科技》1976,(2):30-30
本文是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为“阿尔伯塔冰雹研究计划”提出的报告。作者A.J齐泽姆(Chishalm)。阿尔伯塔计划开始于1956年,是阿尔伯塔研究委员会、加拿大大气环境服务局(以前称加拿大气象局)和国家研究委员会协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计划。麦吉尔大学  相似文献   

9.
《京都议定书》附件I国家缔约方进一步承诺特设工作组(AWG)第四次会议于2007年8月27-31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此次会议重点讨论附件I国家(工业化国家)在2012年之后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与目标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也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应对挑战,国际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努力。气候谈判在经历了《京都议定书》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后《京都议定书》阶段。气候谈判是一场国际博弈,各个国家都想从博弈中获得自己的利益。气候变化、气候谈判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气候问题是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围绕气候问题进行的谈判是经济战、政治战。解决包括气候变暖问题在内的环境问题需要热情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耐心。  相似文献   

11.
“阿尔伯塔”(Alberta)是加拿大的冰雹研究基地。阿尔伯塔冰雹研究计划(以下简称ALHAS计划)开始于1956年,是加拿大阿尔伯塔研究委员会、大气环境服务局(前加拿大气象局)和国家研究委员会协作进行的一项研究计划。麦吉尔大学提供科学上的援助。这项计划的外场观测区设于阿尔伯塔的中部,范围约300×210平方公里,观测区的西界是落基山麓的松树林和针枞林带,这一带是阿尔伯塔中部大多数雹暴的发源地。下面分两部份介绍阿尔伯塔雹暴。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数值天气预报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拿大数值天气预报考察报告郭肖容,陈德辉(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按照中加气象合作第四次工作组会议确定的计划,笔者受加拿大气象中心(CMC)邀请于1994年9月12—22日访问了加拿大,就加拿大数值预报发展进行了考察。在加期间主要访问了数值预...  相似文献   

13.
根据主要附件I缔约方2011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递交的1990—2009年国家温室气体(GHG)排放清单数据,包括报告的《京都议定书》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LULUCF)活动数据,对其LULUCF GHG源/汇趋势、《京都议定书》缔约方LULUCF相关活动在履约中的作用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对缔约方会议确定的森林管理活动汇清除的限额进行评估。分析表明,1990—2009年,附件I缔约方LULUCF总体表现为净GHG汇清除,且总体上呈波浪式增加趋势,20年增加了65.9%,但年际波动较大。1990年LULUCF汇清除相当于GHG排放总量的7.41%, 2009年上升到13.68%。《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最初两年(2008—2009年),各缔约方每年可从合格的LULUCF活动中获得2.38亿t CO2当量的汇清除,相当于这些缔约方基准年源排放的1.91%,可抵消其减限排额的45%。汇清除主要来自森林管理活动,而其他活动的汇清除所占份额很小。LULUCF活动使《京都议定书》的实施效果大打折扣,为一些缔约方过多地使用森林管理活动的汇清除来完成其减限排指标提供了机会,特别是俄罗斯、日本和意大利等国。这为目前正在谈判的第二承诺期LULUCF规则,特别是如何利用森林管理汇清除的规则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一次缔约方会议(COP11)将于2005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会前加拿大政府邀请38个缔约方曾于9月22~24日在渥太华举行了部长级的磋商会,会上由加方散发了一份背景文件,题为“气候变化行动——有效国际行动的重要困素”,以便与会者讨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姜伟新副主任应加拿大环境部长斯特凡那·戴恩的邀请率团出席了会议。作者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应邀参加了磋商会。会后,他撰文介绍了讨论的概况。现应本刊之约,在此简要介绍了该背景文件的四大要点,以及会上三位学者的引导性发言的重点,并对各缔约方的不同观点作了关键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第二承诺期LULUCF有关议题谈判进展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5年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CMP.1)决定启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程以来,国际社会通过《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特设工作组(AWG-KP)针对第二承诺期的谈判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第二承诺期如何利用LULUCF活动(包括与LULUCF活动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也是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通过调研,概述了AWG-KP的谈判进展,结合第一承诺期LULUCF有关规则的不足,对LULUCF有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关于第二承诺期LULUCF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THORPEX国际核心指导委员会(ICSC,International Core Steering Committee)第四次会议于2004年12月2~3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会议的中心议题包括2004年度THORPEXICSC工作报告,THORPEX实施计划字稿的进一步细化,落实WMO执行理事会第56次届会关于THORPEX计划的决议要求,  相似文献   

17.
1.1978年2月,加拿大警察局发现一名十六岁的少女惨死在雪地里。2.警方从种种迹象分析出,这是一起谋杀案。并逮捕了一名青年,但由于他提出自己当时不在现场的证明,因此无法定案。  相似文献   

18.
一、国际会议频繁,发出紧急呼吁酸雨、臭氧层破坏与“温室效应”三大全球环境问题都是发生在大气层内,这不仅对气候产生长期影响,而且日益变得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保护已成为人类的共同事业。为此,国际上召开了一系列会议,向人类发出紧急呼吁。1972年6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这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讨论当代人类环境问题,探讨保护全球环境战略的第一次国际会议。大会向人类发出:“只有一个地球”的严厉警告。1988年6月,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关于变化中的大气”的  相似文献   

19.
按照欧盟法律,自2012年1月1日起在欧盟境内起降的航班排放将被纳入欧盟排放交易系统。通过详细解读欧盟这一法律,指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是典型的"上限-交易"系统,即通过规定排放上限与进行配额交易实现减排目标。欧盟此举本质目的是强化气候变化主导权,最终为经济谋利,加快完善欧盟碳交易市场以建设欧元货币权力体系。其结果可能引发其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等国际法之间的法律冲突,购买配额将对民航运输发展造成制约,"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将对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提出挑战,并将一定程度影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的行业减排谈判走向。  相似文献   

20.
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发表了这份由粮食政策专家撰写的报告。报告指出,农业将受到气候变化的“显著”影响,但是如果贯彻实施正确的政策,农业还可能强有力地遏制气候变化。报告认为,在通向12月于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进程中,农业的角色尚未得到支持。IFPRI的负责人3月31日在美国华盛顿的报告发布仪式上说,目前的国际气候变化协议——《京都议定书》中并未重点提及农业,这是由于那时候人们对于农业和气候变化的关系知之甚少。IFPRI的研究员吉拉德·尼尔森说:“我们现在所处的情况是谈判将为未来的5~15年设置新的机制。关键在于这次要把农业纳入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