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根据地质及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同位素资料综合分析,太行山北段燕山期花岗岩成因类型为壳幔混源的Ⅰ型花岗岩。区内成矿作用与该类花岗岩关系密切,具体表现在矿床(点)与岩体具有时空上的一致性,成矿物质与成岩物质具有同源性和深源性以及岩体内Cu、Pb、Zn、Mo、Au、Ag元素丰度值较高等特点。矿化类型或成矿系列严格受岩石类型、化学成分、岩浆活动性质等因素控制,表现出明显的成矿专属性。部分熔融作用使下地壳物质形成熔浆的同时,还可以使下地壳中的成矿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并富集在熔浆中,然后与深部上来的富含成矿元素的幔源岩浆一起混合形成壳幔混源的含矿母岩浆。因此,区内燕山期Ⅰ型花岗岩应该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提供者。并进一步指出软流圈物质大规模上涌是导致本区Ⅰ型花岗质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的最根本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与冬瓜山叠生式层状铜矿有关岩体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量元素全碱-硅投影显示青山脚岩体岩性为闪长岩、石英闪长岩;里特曼指数计算结果表明岩性呈钙碱性;岩体中Cu呈明显的正异常,说明含铜岩浆热液一方面叠加改造原始矿胚层,使层状铜矿进一步富集;另一方面含铜的岩浆热液在岩体边缘或接触带形成浸染状、网脉状矿床(既斑岩型矿床)。钾化与Cu富集呈正相关,钾化越强,Cu富集程度越高。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δEu接近1.0,说明岩体分异演化程度不高。该岩体是重要的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来源,岩浆侵入与岩浆热液的叠加改造促使矿床规模扩大、品位提高。  相似文献   

3.
广东始兴南山钨钼多金属矿床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岭东段是世界著名的钨多金属矿集区,多轮的地质工作使区内找矿和研究程度极高,找矿难度极大。南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在该区实施钨多金属矿调查评价中根据岩体型(地下室)找矿模型找到的具有中大型远景的钨钼多金属矿床。钻探验证成果显示该矿床除地表分布的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体外,在深部燕山晚期岩体中发育了大规模的岩体型(云英岩型和花岗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矿区燕山晚期花岗岩自上而下分为白云母化、绿泥石化和钾长石化三带,云英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分布在白云母化带,赋矿岩体为细粒二云母花岗岩;花岗岩型钨钼多金属矿体分布在绿泥石化带和钾长石化带,矿体为细粒浸染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细粒钾长石花岗岩,矿石矿物主要有黑钨矿、辉钼矿、锡石、辉铋矿、方铅矿、闪锌矿、白钨矿、黄铜矿、黄铁矿等;初步研究表明该岩体型钨钼多金属矿体可能为深部含矿岩浆经分异作用形成,矿床具有品位一般、规模大的特点,成矿元素复杂,主要为W - Mo - Sn - Bi 组合,并富含Pb,Zn,Ag,Nb 等。该矿床的发现不仅填补了南岭东段地区找矿新突破,而且对整个南岭乃至华南地区钨钼多金属矿找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刘凯 《地质与勘探》2014,50(6):1096-1108
柞水-山阳矿集区为秦岭造山带内一晚古生代构造-裂陷沉降带和热水沉积盆地,是秦岭造山带内重要的矿集区之一。盆地内燕山期中酸性小岩体较为发育,且围绕小岩体的铜矿化作用较强。以往的找矿工作中,由于找矿思路等方面的束缚,对区内小岩体的深入工作较少。近年来,对区内一些小岩体的野外地质特征、成矿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勘查、评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池沟地区和冷水沟地区均发现了厚大铜矿体,矿体多赋存于斑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附近,蚀变强烈,主要发育钾硅酸盐化、青磐岩化、绢英岩化,其中钾硅酸盐化与青磐岩化叠加部位铜矿化尤为强烈,具有典型的斑岩型矿化特征,认为区内铜矿化作用与燕山期小岩体关系密切。本文在分析区内现有斑岩型铜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的基础上,总结成矿规律,提出找矿方向,认为围绕燕山期斑岩体寻找斑岩型铜矿可作为本区寻找铜矿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5.
湘东北地区是华南重要的Au、Cu、Co、Pb、Zn、W等多金属以及Nb、Ta、Li等稀有金属的矿集区之一, 区内的(稀有)多金属矿床在空间展布及形成时间上显示与燕山期花岗岩关系密切。本文在系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将湘东北地区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稀有)多金属矿床厘定为一个成矿系列以及6个成矿亚系列。与早燕山期侵入岩有关的铜多金属矿床成矿亚系列(Ⅰ)的成矿岩体为石英斑岩, 为壳幔同熔的产物。与晚燕山期侵入岩有关的各成矿亚系列(Ⅱ~Ⅵ)均与该区伸展拉张环境下深部地壳重熔形成的幕阜山和连云山花岗岩体有关, 其中锂铌钽等稀有金属成矿亚系列(Ⅱ)属二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异出的伟晶岩型矿床; 幕阜山岩体的酸性花岗岩岩浆所分异的成矿流体为钨多金属成矿亚系列(Ⅲ)和铅锌多金属矿床(亚系列Ⅳ)提供了成矿物源; 连云山岩体花岗岩浆的上涌, 通过萃取元古宙地层中成矿元素以及致早期区域构造的重新活化, 为钴铜多金属成矿亚系列(Ⅴ)以及金多金属成矿亚系列(Ⅵ)提供了成矿物源及矿质的运移、储存空间。依据区域成矿规律和“缺位找矿”理论, 本文认为长平大断裂南端是寻找钴铜矿的有利地段, 湘东北地区具备良好的稀有金属及金等矿床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6.
南岭龙源坝复式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龙源坝复式岩体是南岭花岗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被作为其东侧燕山期陂头岩体的组成部分。最新研究表明,岩体的主体形成于印支期,在时代和成因上明显不同于陂头岩体。该印支期花岗岩与燕山期花岗岩和燕山期正长岩在主要氧化物成分上存在显著差别,暗示它们可能不存在结晶分异的演化关系。在微量元素特征上,印支期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富集轻稀土元素;燕山期花岗岩的稀土元素含量低,亏损中稀土,Th/U、Nb/Ta和Zr/Hf比值小,分馏明显,暗示岩浆作用过程中流体作用比较强烈;燕山期正长岩以富集高场强元素和稀土元素为特征,类似于A型花岗岩。锶、钕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龙源坝复式岩体属于壳源S型花岗岩,起源于早元古代壳-幔分异产生的地壳。  相似文献   

7.
胡小梅  龚鹏  李娟  闭向阳 《地质通报》2014,33(5):741-750
以江西省武宁县石门寺钨铜矿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体风化作用过程中W、Cu等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映风化程度的化学风化指数CIA、风化作用过程中组分得失的估算、不同介质中W、Cu等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方法的研究表明,石门寺钨铜矿区2个时期岩体元素淋失与风化强度有关,土壤剖面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淋失,而W、Cu等成矿元素在土壤B层中显著富集;从岩石到土壤、再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W、Cu等成矿元素含量逐渐升高,为此,一级水系沉积物和B层土壤是赣北九岭W、Sn、Cu、Mo多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找矿的绝佳采样介质,是矿集区内找矿新突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以江西省武宁县石门寺钨铜矿区燕山期和晋宁期岩体风化作用过程中W、Cu等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为研究对象,通过反映风化程度的化学风化指数CIA、风化作用过程中组分得失的估算、不同介质中W、Cu等成矿元素的含量变化及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生地球化学行为等方法的研究表明,石门寺钨铜矿区2个时期岩体元素淋失与风化强度有关,土壤剖面中碱金属、碱土金属元素大量淋失,而W、Cu等成矿元素在土壤B层中显著富集;从岩石到土壤、再到水系沉积物风化过程中,W、Cu等成矿元素含量逐渐升高,为此,一级水系沉积物和B层土壤是赣北九岭W、Sn、Cu、Mo多金属矿集区地球化学找矿的绝佳采样介质,是矿集区内找矿新突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银水垄银铅锌矿地质特征及远景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时谦  陈庆  蔡新华 《新疆地质》2005,23(4):386-390
银水垄矿区位于邵阳-郴州深大断裂带与炎陵-长城岭大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区内NW-NWW向断裂构造经历了从加里东期到燕山期的多次构造变动,为区内主要控矿容矿构造.本区岩浆活动频繁,燕山早期形成的瑶岗仙黑云母花岗岩为具多次侵入活动的酸性-超酸性铝过饱和钙碱系列复式岩株,岩体中富含W、Sn、Pb、Zn、Cu等成矿元素,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在论述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矿床的控矿因素、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对矿区作出了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位于库车前陆坳陷盆地砂岩型铜矿带上,且与滴水铜矿位于同一成矿带上,具有较好的铜找矿前景.1 ∶ 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显示,区内Cu元素背景值远低于地壳元素克拉克值,但其在苏维依组(E3s)、康村组(N1-2k)中具有较强的变异系数和较高的离差值,这说明Cu元素在以上地层中得到了富集;从元素多元统计分析来看,Cu...  相似文献   

11.
大兴安岭中南段铜矿成矿背景及找矿潜力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大兴安岭中南段主要铜矿类型为斑岩-热液脉型,其成矿与燕山早期浅定位中酸性侵入体有成因联系,成矿时代集中180Ma ̄160Ma,与中生代早期岩石圈伸展背景下幔源岩浆底侵-同熔-分异作用有关,由于其形成于区域大规模火山喷发之前,深部岩浆来不及进行彻底分异,对铜的大规模成矿不利。因此,寻找大型以上规模的铜矿床必须综合考虑岩浆条件和矿源层两个主要因素。本区大规模岩浆作用晚期(燕山晚期)形成的紫金山式铜矿应  相似文献   

12.
包亮亮  刘阳  陈四新  等 《江苏地质》2017,41(2):200-206
通过对安徽铜陵宝山陶矿区成矿规律的分析,提出矿区的成矿母液主要来自燕山期的新屋里岩体后期分异。多次涌动的新屋里岩体在燕山晚期形成成矿热液,这些热液沿着该地区在印支期形成的层间滑脱断层和切割较深的北西向断层通道输送,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发生右偏,使得矿体多富集在层间滑脱断层和北西向断层交汇处,特别是北西向断层的右侧。矿液在运移过程中逐渐远离新屋里岩体,随着温度的下降,矿液发生分异,形成靠近岩体的宝山陶矽卡岩型铜矿,以及远离岩体的泉水冲、大竹园矿段铅锌铁矿。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广东韶关地区某些有矿、矿化和无矿花岗岩在造岩组分、成矿元素钨、微迹元素及其成岩时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提出K/Na比值、全岩和黑云母的H_2O~+含量、岩体钨丰度及钨随岩浆结晶分异过程的富集程度、黑云母WO_3含量、微迹元素(Mo、Cu、Ag、Bi)的丰度和统计参数、岩体形成过程中压力、氧化条件的变化等特征均可作为评价该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含矿性的地球化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豫西合峪—车村地区30余个萤石矿床的地质矿产、勘查地球化学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区内萤石矿床类型、空间分布及地球化学特征,探究矿床成因和物质来源。合峪—车村地区萤石矿类型主要为单一型,矿床分布于燕山期花岗岩及其外接触带的断裂带上;合峪岩体形成年龄为124.7~148.2 Ma,太山庙岩体形成年龄为115~123.1 Ma,萤石成矿年龄为120~126.8 Ma,说明成矿作用发生在合峪岩体侵入末期、太山庙岩体侵入早期。成矿流体属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体系,指示区内矿床为中低温浅成热液型萤石矿床。区内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可分为略微左倾型、平坦型及右倾型3类,以右倾型为主,且右倾型萤石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燕山期花岗岩相似,二者均表现为强Eu负异常和弱Ce负异常,说明燕山期花岗岩对萤石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来源。成矿元素F可能主要来源于合峪岩体和太山庙岩体,成矿元素Ca部分来源于花岗岩围岩。  相似文献   

15.
普朗斑岩型铜矿是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中印支期斑岩型铜矿床的典型代表。本文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对普朗斑岩型铜矿成矿岩体中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和科学分类。根据普朗复式斑(玢)岩体的地质条件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从理论角度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均确定了普朗复式岩体存在明显的Cu-Au-Ag矿化异常,主成矿元素Cu与Au、Ag、Mo、W等具有较好的相关性,且局部存在中―低温的Pb、Zn矿化异常组合。矿床的形成与印支期中酸性斑(玢)岩体的侵入有密切的联系,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性。  相似文献   

16.
三江口东岩体岩石成因及产铀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诸广山南体是中国重要的铀资源基地之一,复式岩体内与铀矿床关系密切的花岗岩均为S型,I型花岗岩一般无铀成 矿潜力。三江口岩体位于诸广山南体西部,与产有铀矿床的燕山期长江岩体相邻,岩性也与长江岩体相似。目前对三江口 岩体研究程度相对薄弱,缺乏高精度年代学研究,岩石成因类型也未明确。文章对三江口岩体东部(简称三江口东岩体) 进行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并与产铀的长江岩体进行对比。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61.9±2.1 Ma,属于 燕山早期花岗岩。岩体富SiO2 (73.5%~76.1%),贫FeOT (1.12%~3.25%)、MgO(0.07%~0.83%)、CaO(0.64%~1.27%),具 高分异指数DI(86.4~93.6),A/CNK值为1.00~1.35,属过铝-强过铝质花岗岩;微量元素Ba、Sr、Nb、Eu、Ti亏损,Rb、 Th、U富集,属于典型的低Ba、Sr花岗岩;稀土总量中等(ΣREE = 119×10-6 ~268×10-6),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的轻稀土富 集型;(87Sr/86Sr)i值为0.70789~0.71488,εNd(t )值较低(-10.8~-9.6),两阶段Nd模式年龄为1.73~1.83 Ga。三江口东岩体与长 江岩体年龄相近,具有相似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组成,均为S型花岗岩。结合两岩体形成年龄和区域构造背景, 认为其形成与华南燕山早期陆内伸展作用有关,是由华南基底麻源群泥质岩、砂质岩部分熔融形成,在成岩过程中有少量 幔源物质参与。通过与产铀的长江岩体对比研究认为,三江口东岩体具有较强的产铀潜力。  相似文献   

17.
苏东北多期A型花岗岩及其成岩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金涛 《江苏地质》2001,25(4):206-214
江苏东北部地区有宋山、牛山和踢球山3种A型花岗岩(类)。其中宋山岩体属A1亚型花岗岩类,形成于晋宁期苏胶造山带同造山的郯庐走滑断裂带的拉张环境;牛山岩体属A2亚型花岗岩,形成于震旦期苏胶造山带碰撞造山后的拉张环境;踢球山岩体属A1-A2过渡亚型花岗岩,形成于燕山期苏胶造山带陆内造山后和郯庐断裂带的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8.
山阳-柞水矿集区位于中秦岭晚古生代弧前盆地中,矿集区内出露有泥盆纪、石炭纪地层,同时发育大量印支期和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体。目前的研究显示,矿集区内出露的燕山期岩体在其内部及其与地层的接触带附近发育有强烈的热液蚀变和Cu-Mo矿化。通过对区域内燕山期岩体的矿物学研究表明:岩体发育有大量的钾长石和斜长石,部分已发生蚀变;黑云母是原生的镁质黑云母;角闪石主要属于浅闪石和镁角闪石;绿泥石主要是铁叶绿泥石,同时岩体中还发育有榍石、磷灰石等矿物。根据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特征可判定山柞地区的燕山期岩体是形成于造山带环境具有壳幔混溶特征的I型花岗岩;各岩体的结晶温度大致相同,在701~789℃之间;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根据绿泥石估算出岩体的热液蚀变温度在250~355℃,说明形成蚀变的热液流体属于中高温/中温热液流体。通过对比可以发现:山柞地区燕山期岩体在形成环境、岩浆源区及氧逸度方面与典型的大型、超大型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Au矿床的成矿岩体具有相似的特征,而且山柞地区燕山期岩体的黑云母在TiO2、Al2O3和CaO含量及K/Na、Mg/Fe、Mg/(Mg+Fe3++Fe2++Mn)及(Fe3++Fe2+)/(Mg+Fe3++Fe2+)比值与典型矿床具有一致性。但是山柞地区出露的燕山期岩体的黑云母的Ti、Si与AlⅣ+AlⅥ、Fe3++Fe2+的特征与典型矿床的成矿岩体中的黑云母成分具有一定的差异;磷灰石中F、Cl和S等挥发份成分,尤其是其中SO3含量明显低于典型矿床成矿岩体,表明成矿岩体氧逸度相对较低,这对于Cu/Mo等成矿元素的富集沉淀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同时山柞地区燕山期岩体普遍形成于较大的深度,也是不利于其形成大规模矿化。总体上,山阳-柞水矿集区内燕山期岩体与典型的斑岩、斑岩-矽卡岩型Cu-Mo-Au矿床相比,既有部分有利的成矿条件,也有一些不利条件,虽然难以形成大型矿床,但仍具有形成中小型矿床的潜力,在今后的找矿勘查工作中依然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典型的砂卡岩型铜矿床同位素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认为我国矽卡岩型铜矿床成矿岩体(87Sr/86Sr);一般在0.706~0.710变化,岩体为幔壳混合源型.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均匀、稳定,特别是铀铅,206Pb/204Pb=17.075~18.100,207Pb/204Pb=15.337~15.635,比值变化小,而208Pb/204Pb比值变化稍大,矿石铅源主要来自成矿岩体.矿石δ334S值集中在-3.4~+5.9%之间,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地层水的加入,一般δD(SMOW)为-32‰~-75‰;δ18O(H2O)为+4.7‰~+7.9‰;δ13C(PDB)值集中在-6.8‰~+1.4‰,表现为岩浆碳与地层碳的混合.  相似文献   

20.
南岭稀土花岗岩、钨锡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的对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南岭地区的钨锡和稀土矿床都与花岗岩类有直接成因联系,但二者的成矿作用有许多不同之处.钨锡是典型的热液成矿,而稀土则主要形成于风化作用.随着花岗岩类的分异演化,岩石中的W、Sn等元素含量逐渐增加,因此钨锡等矿床主要与高度分异演化的晚阶段小岩体有关;但是稀土的表现与钨锡不同,由于花岗岩类的分异演化导致稀土栽体黑云母及许多副矿物的减少,因此稀土元素含量在晚阶段岩体中反而降低.赣南的五里亭-大吉山岩体、桂东北的花山-姑婆山岩体等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南岭地区与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有关的岩石主要有:印支期准铝质花岗岩,燕山期A型花岗岩,燕山中-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