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龙泉群(Pt_2l_n)是浙闽前寒武纪变质基底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下元古界八都群之间以大型韧性剪切带为界,系浙闽克拉通于中元古中晚期(1.0~1.4Ga)张裂环境下的火山—沉积产物。本群底部为双峰式火山建造,中部(主体)为砂泥质碎屑岩建造,上部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主要岩石类型有变粒岩、云母片岩、绿帘斜长角闪岩,含铁石英岩和大理岩。它经历了高绿片岩相区域变质作用和三期褶皱变形,总体构造形态为近南北向的线型褶皱系。龙泉群变质基性火山岩的化学成分相当于大陆拉斑玄武岩,原始岩浆源自壳下亏损地幔。变质火山岩类的 Sn-Nd、Rb-Sr 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376±82Ma 和952±11Ma,989±40Ma。在龙泉群的整个构造演化历史中没有洋壳的出现与消减。  相似文献   

2.
滇西南大勐龙群变质火山—沉积岩的时代及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大贤 《云南地质》1990,9(2):107-116
滇西南景洪县境内大勐龙群是一套变质的火山-沉积岩,出露于临沧-勐海花岗岩基之东侧,澜沧江大断裂西侧,厚度大于1000米。据变质岩的单矿物K-Ar年龄(581 Ma)和Rb—Sr全岩等时线年龄(1176.7Ma),时代应为元古代。大勐龙群未出露全,中上部含多层变质磁铁矿(岩),应属前寒武系变质含铁建造。据岩石化学及同位素资料,大勐龙群火山岩形成于洋岛火山区,火山岩具有拉斑玄武岩系的特征。 (一)大勐龙群的地层层序临沧-勐海花岗岩基两侧分别出露不同特征的变质岩,西侧的称“澜沧群”,东侧的称  相似文献   

3.
云南景洪自治州国防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含铁建造位于滇藏地槽区澜沧江变质带的东南部。该建造属于前寒武系澜沧群“国防组”。该组由一套变质的泥砂质沉积岩夹变质的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岩系组成,在区域呈北东方向分布。国防铁矿床产于该组变质火山岩段内。矿床形成与火山喷发作用密切相关,受火山机制控制。矿床具有多种成因类型且呈组合形式出现,在经受区域变质作用后,又有变质热液和混合岩化热液脉状铁矿床迭加其上。因此对这一矿床组合进行综合研究,不论是对成矿理论研究,还是对指导找矿勘探实践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含矿原岩建造和矿床特征出发,对各类矿床形成条件及多种成矿作用相互关系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澜沧群火山岩特征及其构造背景的判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澜沧群出露于澜沧江深断裂西侧,北起昌宁县,向南延入缅甸,在我国境内延长达400公里,宽20—30公里。(图1) 一、地质简况澜沧群为一套浅变质(以绿片岩相为主)的粉砂质、泥质夹炭质的类复理石沉积,总厚>6639米。上部发育火山——沉积建造和含铁硅质建造,厚920米。澜沧群从上到下可分为五个组:(图2) (5)南坑河组(Pt_3nk)为一套厚大的含中至粗粒砂屑的变质石英粉砂岩夹薄层千枚岩、板岩。前者片理很不发育,常显薄层状构造。厚>1087米。 (4)惠民组(Pt_3h) 中、上部为变质中至基性火山岩,夹绢云绿泥片岩、绢云石英片岩、炭质石英片岩及多层条纹条带状硅质菱铁矿、鱗绿泥菱铁矿、菱铁磁铁矿;下部为绢云石英片岩、绿泥绢云片岩、炭质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云南西部澜沧江变质带,主要由北部的崇山群,西部的勐统群以及南部的澜沧群组成。在云南境内长约七百公里,北部基本上沿澜沧江分布,南部展布于澜沧江西侧。南段的澜沧群,分布在云县、澜沧、勐海至国境线一带,据范承钧的意见,在区域构造上,属于澜沧江哀牢山褶皱带的一部分,次一级构造单元为临沧—澜沧复背斜,其西  相似文献   

6.
滇西惠民前寒武纪变质铁矿床位于滇藏地槽区三江褶皱系中澜沧江变质带之南部,变质带内地层主要由澜沧群组成。该群分布于澜沧江西岸,北起昌宁,南至国境线,呈南北方向延展,长约三百余公里,宽约几十至百余公里。根据云南区调队在景洪、勐海等地所测剖面,澜沧群划为八个组,总厚度近万公尺,主要由斜长变粒岩、变质长石砂岩、白云片岩、二云片岩、绢云石英片岩(有的含碳)、石英片岩、千枚岩、以及少量大理岩所组成,在中——上部还夹有数层厚度不等的钠长绿泥片岩、钠长阳起片岩与硅质岩、绿泥千枚岩。而铁矿床在空间上与绿片岩密切有关。群内岩石呈互层状产出(单层厚由几十厘米~几米),韵律构造频繁而清楚。从组成该群变质岩的特点来看,其原岩应以砂质、半粘土质——粘土质的沉积岩为主,夹有中——基性火山岩,这套岩石组  相似文献   

7.
建立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和同位素年代学基础上的研究成果表明,辽东半岛榆树砬子组是经历了绿片岩相浅变质的滨浅海相单陆屑碎屑岩含铁建造,其时代应归属中元古代.在下伏辽河群褶皱回返之后上覆永宁组堆积之前其经历了四堡旋回构造变形,并与四堡旋回末期快速堆积的永宁组共同构成中间构造层,使得辽东地区地壳具多元化的三层式结构.  相似文献   

8.
吉林中部呼兰群泥质岩递进变质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古生界呼兰群变质岩系位於吉林褶皱带南端,其中泥质岩变质片岩段具有明显的递进变质作用,并可划分为:铁铝石榴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硅线石带四个矿物带,呈中压中温巴洛式变质带特征。本文对该变质带矿物组合、原岩建造、变质作用演化、成因机理及其地质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李生全 《地质与勘探》2018,54(S1):1373-1382
山阳-柞水矿集区位于商丹断裂和山阳-凤镇断裂之间,区域上归属于中秦岭褶皱带,出露地层属海相粘土质碎屑岩—碳酸盐岩含铁建造,整个岩石受区域变质作用影响,形成浅变质的绿泥石岩相带。断裂构造和岩浆活动强烈,成矿条件优越,是重要的多金属矿集区。柞水大西沟大型菱铁矿、重晶石多金属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华力西褶皱带中东段,西芦山—蔡玉窑复向斜西端,交公庙向斜的南翼。以菱铁矿为主的矿体赋存于泥质碎屑岩建造向碳酸盐岩建造过渡的部位。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古海槽底的断裂带的热卤水,部分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火山—次火山。这些成矿物质在海盆中富集、沉积成矿,其后的变质作用使部分菱铁矿变成磁铁矿,有叠加、富集作用。矿床成因主要为热卤水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0.
东南极南查尔斯王子山条带状含铁建造(BIF)产于鲁克山古元古代鲁克群的底部,总厚400 m,矿体厚度30~70 m,铁矿平均品位33.5%。该条带状含铁建造形成过程可能与变质火山岩有联系,在成因分类上属于苏必利尔湖型含铁建造和阿尔戈马型含铁建造之间的过渡类型。高精度航磁测量在鲁克山圈定出宽约10 km的北、南两条磁异常条带,延长分别约为50 km和60 km。据此初步建立该地区沉积变质型铁矿预测模型,圈定了含铁建造的资源分布范围,最终估算出铁矿石可开采的资源量大于百亿吨。   相似文献   

11.
五台山及与之毗连的太行山、恒山,发育着四套早前寒武纪变质岩系.浅变质的滹沱群以巨厚的底砾岩不整合在五台群之上.高角闪岩相的恒山杂岩是五台群深变质及部分熔融的产物,以火山岩为主体的中浅变质的五台群向东推覆在浅海碳酸盐建造的经受高角闪岩相变质的阜平群之上,两者属同时异相的沉积.它们之间的推覆韧性剪切带被过去认为是五台群底部碎屑岩(实系滹沱群下部地层)所沉积不整合。 恒山杂岩和阜平群中大面积分布着五台期侵入的灰色片麻岩.有证据表明五台群、阜平群及恒山杂岩都是在2800Ma结晶基底上发育起来,同时在2500Ma遭受褶皱,变质并被灰色片麻岩所侵入。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新取得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牛头河群”可分解为:(1)元古宙陇山群深变质岩系;(2)早古生宙葫芦河群浅变质岩系;(3)元古宙秦岭群深变质岩系。葫芦河群包括寒武纪陆源泥质-碎屑沉积建造、奥陶纪火山-沉积建造和志留纪碎屑岩建造,相当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延部分,向东可与北秦岭的早古生宙相连接,共同构成华北板块南缘的加里东褶皱系。依其火山岩系的拉斑质(枕状玄武岩)和钙碱质组合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共生关系与形成环境,属岛弧体系蛇绿岩套,可与东部北秦岭的云架山、二郎坪蛇绿岩套对比。从其南北分别为秦岭群和陇山群组成的岛弧状隆起,其间为葫芦河群海相沉积海槽的构造格架,显示北祁连与北秦岭间在早古生宙曾是相连通的海域环境。这对认识我国大地构造恪局及显生宙火山岩域内有关矿产的普查与勘探都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3.
依据新取得的古生物和同位素年代学资料,“牛头河群”可分解为:(1)元古宙陇山群深变质岩系;(2)早古生宙葫芦河群浅变质岩系;(3)元古宙秦岭群深变质岩系。葫芦河群包括寒武纪陆源泥质-碎屑沉积建造、奥陶纪火山-沉积建造和志留纪碎屑岩建造,相当于北祁连加里东褶皱带的东延部分,向东可与北秦岭的早古生宙相连接,共同构成华北板块南缘的加里东褶皱系。依其火山岩系的拉斑质(枕状玄武岩)和钙碱质组合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共生关系与形成环境,属岛弧体系蛇绿岩套,可与东部北秦岭的云架山、二郎坪蛇绿岩套对比。从其南北分别为秦岭群和陇山群组成的岛弧状隆起,其间为葫芦河群海相沉积海槽的构造格架,显示北祁连与北秦岭间在早古生宙曾是相连通的海域环境。这对认识我国大地构造格局及显生宙火山岩域内有关矿产的普查与勘探都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天湖铁矿床是新疆东部已知大型铁矿床之一。矿床以层状、似层状产于晚元古代天湖群(1060Ma)角闪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内,呈以白云质大理岩为容矿岩的条纹一条带状磁铁矿,属变质含铁碳酸盐建造。本文从成矿地质环境、变质作用、矿石矿物学等几个方面对其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和成因进行了探讨,并与国内同类型矿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河南鲁山太华变质杂岩原岩建造及时代二分的新认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河南鲁山地区太华变质杂岩的岩性单元和原岩建造类型结合构造变形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分析、认为该杂岩可能包括时代不同的两套深变质岩群。下部岩群属上太世界,由尖壳环境的拉斑玄武岩建造和含铁沉积-火山建造组成;上部岩群可能属下元古界,由陆壳环境的孔兹岩系和富钠火山岩系组成。  相似文献   

16.
天湖铁矿床是新疆东部已知大型铁矿床之一。矿床以层状、似层状产于晚元古代天湖群(1060Ma)角闪岩相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内,呈以白云质大理岩为容矿岩的条纹—条带状磁铁矿,属变质含铁碳酸盐建造。本文从成矿地质环境、变质作用、矿石矿物学等几个方两对其地质特征、矿床类型和成因进行了探讨,并与国内同类型矿床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惠民式和疆峰式铁矿的研究,认为它们都是受变质中基性火山岩建造控制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铁矿床,前者兼有条带状含铁建造(BIF)和粒状含铁建造(GIF)的特征,而后者则为条带状含铁建造.它们均具备元古代条带状铁硅建造铁矿的特征,满足形成前寒武纪大型条带状含铁建造的“大型海洋热液供应系统、作为沉积仓储的大陆架体貌及有能力...  相似文献   

18.
被麻粒岩相岩石(紫苏花岗岩—孔达岩群)所复盖的印度地盾高级变质区(大于30亿年),类似于澳大利亚和南部非洲的高级变质区,没有很丰富的矿产。在印度地盾已确定了三个原始大陆,即达瓦尔、辛格布姆和阿拉瓦利。达瓦尔的高级变质区具有很好的矿产潜力。喀拉拉和泰米尔纳德的条带状石英—磁铁矿床,是代表太古宙含铁建造的最早岩相,可与西格陵兰伊苏阿最老的条带状含铁建造对比。已注意到一些地方,有金和  相似文献   

19.
西双版纳勐海勐满热泉型金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勐满金矿赋存在澜沧群浅变质岩系和侏罗系红层中,金富集对围岩岩性无明显选择,具低温热液蚀变特征,属热泉、变质热液成因。  相似文献   

20.
某些金矿床与前寒武纪含铁建造的空间联系,早已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岩金矿床的变质成因理论,越来越得到发展。建立在稳定同位素研究成果基础上的,关于霍姆斯塔克型金矿的“沉积-变质”三阶段成矿的综合模式,于一九七四年问世以后,确实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因而在前寒武纪含铁建造中又陆续找到了一些新的金矿。我国黑龙江省东风山金矿的发现,可算为典例之一。最近几年,四川省也在含铁建造中发现了一些金矿点。特别有意义的是,我省已发现的这种含金的含铁建造,不仅有前寒武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