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华北板块北缘西段裂谷系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云鄂博群和渣尔泰山群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新元古代裂陷谷沉积的陆缘碎屑岩、泥页岩、碳酸盐岩及少量火山岩建造,赋存的典型金矿床有白云鄂博北部金矿床、朱拉扎嘎、浩尧尔忽洞等成型金矿床.从区域成矿角度看,由西向东构成了一个巨大的Au-Cu-Pb-Zn-S(Fe)-Mn-Au-REE-Nb-Fe热水沉积成矿系统.地质特征表明金矿床均具有明显的层控型特点;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金的来源主要与中元古代火山活动及沉积地层有关;同位素年龄暗示一期重要成矿时代与华力西晚期的岩浆-构造事件相耦合.认为金矿床成因可概括为热水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复合型.显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曹秀兰 《华北地质》2002,25(3):246-255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元古代形成的大型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铁、稀土、铜、铅、锌矿产地.矿床为产于沉积岩中热水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受地层、构造控制,与裂谷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裂谷系内外分支的地质环境及矿床矿种不同,导致矿床特征及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为钾、钠、磷等含量较高的热水沉积型,霍各乞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过渡热水沉积型,东升庙和甲生盘等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热水沉积型.文中将对上述矿床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曹秀兰 《华北地质》2002,(4):246-255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元古代形成的大型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铁、稀土、铜、铅、锌矿产地.矿床为产于沉积岩中热水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受地层、构造控制,与裂谷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裂谷系内外分支的地质环境及矿床矿种不同,导致矿床特征及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为钾、钠、磷等含量较高的热水沉积型,霍各乞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过渡热水沉积型,东升庙和甲生盘等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热水沉积型.文中将对上述矿床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白云鄂博矿床成矿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云鄂博矿床是世界著名的超大型铁铌稀土矿床,但因为其成因和形成时代的证据复杂多样,其成因、形成时代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均有多种不同认识。笔者等曾对赋矿白云岩成因、成矿时代及赋矿地层白云鄂博群的年代这两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获得了一系列关键证据,并对前人资料进行了系统地梳理,论证了白云鄂博矿床赋矿白云岩为一大型微晶丘,而微晶丘是热水沉积形成;确定其成矿时代及白云鄂博群的年代均为早古生代。本文进一步报道了在与白云鄂博群下部相当的腮林忽洞群中发现了宏体化石海绵和腹足类,在白云鄂博群中发现了与腮林忽洞群中相同的振动液化脉和振动液化角砾岩。从而笔者等认为,白云鄂博矿床成矿和白云鄂博群的沉积环境是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5.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元古代形成的大型多金属矿床 ,是我国重要的铁、稀土、铜、铅、锌矿产地。矿床为产于沉积岩中热水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受地层、构造控制 ,与裂谷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裂谷系内外分支的地质环境及矿床矿种不同 ,导致矿床特征及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为钾、钠、磷等含量较高的热水沉积型 ,霍各乞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过渡热水沉积型 ,东升庙和甲生盘等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热水沉积型。文中将对上述矿床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华北陆块北缘西段狼山-白云鄂博裂谷系中元古代形成的大型多金属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铁、稀土、铜、铅、锌矿产地。矿床为产于沉积岩中热水沉积型多金属矿床。其形成受地层、构造控制,与裂谷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裂谷系内外分支的地质环境及矿床矿种不同,导致矿床特征及成因具有一定差异。白云鄂博铁、稀土矿床为钾、钠、磷等含量较高的热水沉积型,霍各乞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为与中基性火山岩有关的过渡热水沉积型,东升庙和甲生盘等铅、锌多金属矿床为热水沉积型。文中将对上述矿床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是世界上著名的巨型多金属矿床,但对其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至今仍不统一,而同位素年龄是解决矿床区域地质演化历史的有效手段。本文基于测年方法对白云鄂博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收集整理,结合矿床地质背景对矿床区域地质演化历史进行讨论:白云鄂博矿床发育在上太古界-下元古界结晶基底色尔腾山群之上,中元古代白云鄂博裂谷期的海底火山喷发-同生沉积作用发育了层状的含稀土铌铁矿层,同时发育了广泛的碳酸岩墙群和基性岩墙群,这是白云鄂博矿床最主要的成矿事件。白云鄂博矿床还经历过至少三次后期成矿热事件叠加或改造成矿,主要包括:(1)新元古代南华期热事件(约720Ma);(2)早古生代志留纪晚期叠加成矿事件(约440Ma);(3)晚古生代二叠纪岩浆岩侵入事件(约280Ma)。白云鄂博矿床是中元古代裂谷成矿事件为主并叠加了后期多次热事件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白云鄂博稀土铌铁矿床具十分独特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所以多时代成矿是难以置信的.白云鄂博矿床成矿时间势必晚于赋矿白云岩及其下伏地层.而较多的地层古生物证据表明白云鄂博群形成于震旦纪至奥陶纪之间.基于赋矿白云岩是热水沉积形成,碳酸盐脉是同源热液交代变质岩或砂岩等形成的认识,笔者等认为,碳酸盐脉中的锆石可能是变质岩或砂岩中的锆石,它们虽被热液改造,其U-Pb年龄仍可能老于成矿年龄.已报道的白云鄂博矿床Sm-Nd等时线年龄虽然主要集中在1.2~1.6 Ga.但也有多个分别为0.4~O.5 Ga、0.8~0.9 Ga和1.O~1.1 Ga的年龄值.笔者等收集了所有已发表的98件白云鄂博矿床矿石、矿物及碳酸岩墙和上覆板岩的Sm-Nd年龄分析数据,用Isoplot程序计算,发现这些数据,除两件异常外,可以拟合成一条直线,相关系数R=0.96325,求得等时线年龄t=1125.8±32.5 Ma,εNd=-3.02.这一结果表明在1125.8±32.5 Ma白云鄂博Sm-Nd同位素时钟启动,且未再受后来的地质作用扰动,指示成矿作用应晚于或等于1.1 Ga,但地质意义尚待研究.若假定Sm-Nd同位素时钟不易被一般地质作用重置,则可以采信白云鄂博矿床辉钼矿的R.e-Os模式年龄(439±8 Ma)或黄铁矿Re-Os等时线年龄(439±86Ma)为白云鄂博的成矿年龄.这与赋矿地层的古生物化石年代相符.  相似文献   

9.
查干文都日石墨矿为赋存于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尖山组一段(Chj1)含石墨变质岩系地层中的沉积变质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含矿岩性为粉砂质炭质板岩,经历多期区域变质作用形成。该文对矿床的构造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阐述,对石墨矿床开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乌素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狼山一白云鄂博台缘白云鄂博褶断束,矿石类型主要为含金石英脉型,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包裹体主要以V-L两相气液包裹体为主,及少量CO2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1℃~311℃,平均213%.流体盐度为0.35%~6.74%(wt%NaCI).矿石黄铁矿、方铅矿的δ34S值为+4.69%o~+11.54%O;石英包体δ18OH2o值为3.6%o~4.1%o,δD值为-114%o~-119%o.反映了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热液,其来源可能为变质水和岩浆水的混合流体.矿石与地层微量元素对比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白云鄂博群尖山组地层.综合分析认为,赛乌素金矿床应为中-低温混合热液石英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云鄂博群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德阳  崔晓  苏宏伟 《现代地质》2011,25(3):503-509
中新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发育于华北板块北缘,是中新元古代板块内部伸展-拉张背景下沉积的产物.在内蒙古白乃庙地区白云鄂博群哈拉霍圪特组中首次发现一套软沉积变形构造,发育在该组下部的结晶灰岩中,主要表现有自碎屑角砾岩、软沉积褶皱、层内阶梯状正断层、液化方解石脉等,软沉积变形特征表明其成因为震积岩.通过与相邻地区同时代的腮林忽洞...  相似文献   

12.
胡鸿飞 《地质与勘探》2010,46(Z1):1272-1277
[摘要]白云鄂博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板块北缘西段中新元古代裂谷系,在其北部已发现 有赛乌素和比鲁特2 个金矿床,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H、O 同位素特征表明,白云鄂博群浅变质岩为矿 源岩。区域深断裂为主要的导矿构造,轴向近EW,向W 侧伏的同斜背斜为控矿构造,由其派生的纵张 断裂是主要的容矿构造。矿床成因为热水喷流沉积-热液叠加改造复合型,近年来,构造蚀变破碎带型、 糜棱岩型等新类型金矿体及其深部盲矿体的发现,揭示了该区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依据成矿控制条 件,结合物化探测量成果,确定了干斯陶勒盖-敖勒呼地区、赛乌素32 号脉群西部和深部地区2 处找矿 靶区。  相似文献   

13.
孙剑  朱祥坤  陈岳龙  房楠 《地质学报》2012,86(5):819-828
白云鄂博Fe-REE-Nb矿床是世界著名的巨型多金属矿床,它的成因一直是个激烈争论的问题,观点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因和岩浆成因上,而铁的物质来源问题是争论的焦点之一。近年来Fe同位素的快速发展为解决白云鄂博铁矿的成因提供了新思路。对白云鄂博地区发育的白云鄂博群尖山组铁质板岩、宽沟北沉积型铁矿、腮林忽洞微晶丘、灰绿岩墙这些相关地质单元的Fe同位素组成特征进行了研究,为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结果表明,尖山组铁质板岩的δ56Fe值为-0.49‰~0.48‰,平均值为-0.03‰±0.84‰,2SD,n=5;宽沟北沉积型铁矿的δ56Fe值为-0.68‰~0.23‰,平均值为-0.10‰±0.78‰,2SD,n=5;腮林忽洞微晶丘δ56Fe值为-0.64‰~0.12‰,平均值为-0.28‰±0.57‰,2SD,n=6;辉绿岩的Fe同位素组成δ56Fe值集中在0.11‰~0.16‰。腮林忽洞微晶丘总体上比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富集Fe的轻同位素,Fe同位素组成变化也相对更大,表明两者可能有不同的成因。白云鄂博地区尖山组铁质板岩、宽沟北沉积型铁矿与世界其他地区含铁沉积建造的Fe同位素组成类似,其共同特征是,Fe同位素变化较大,总体上δ56Fe大于0‰。这一特征与白云鄂博铁矿的Fe同位素组成差别较大。白云鄂博矿床的δ56Fe集中在0‰附近,与白云鄂博地区灰绿岩、世界不同地区火成岩和岩浆型铁矿的Fe同位素组成特征一致。表明白云鄂博铁矿可能不是沉积成因的,更有可能与岩浆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四子王旗大井坡一带发育的中新元古代白云鄂博群是白云鄂博矿区的东延部分。野外调查过程中在该地区新发现了两个侵入白云鄂博群的辉长岩体,其同位素年龄可很好地约束存在争议的白云鄂博群时代。将侵入都拉哈拉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吉生太辉长岩,将侵入比鲁特组的辉长岩体称为大井坡辉长岩。采用LA-ICPMS法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了吉生太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670±14Ma(MSWD=1.6),大井坡辉长岩的侵位年龄为1342±9Ma(MSWD=0.94)。依据辉长岩的同位素年龄,通过与燕辽裂陷槽元古代地层与岩浆事件对比,厘定了白云鄂博群的形成时代,建议将都拉哈拉组与尖山组划归古元古界长城系,即国际地层表的固结系;将哈拉霍圪特组划归中元古界蓟县系,即国际地层表的盖层系;将比鲁特组划归中国地层表的待建系下部,即国陆地层表的中元代延展系;将白音宝拉格组的时代划归青白口纪。通过对比发现白云鄂博裂陷槽经历的岩浆事件与华北板块及燕辽裂陷槽基本一致,其形成可能与哥伦比亚超大陆裂解有关。  相似文献   

15.
白云鄂博矿床成因的Mg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剑  房楠  李世珍  陈岳龙  朱祥坤 《岩石学报》2012,28(9):2890-2902
白云鄂博Fe-REE-Nb矿床是世界著名的巨型多金属矿床,它的成因一直是个激烈争论的问题。近年来Mg同位素研究快速发展,在示踪幔源火成碳酸岩和沉积碳酸盐岩方面显示出一定的潜力,为白云鄂博矿床成因问题的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对白云鄂博矿床H8白云岩、碳酸岩墙白云岩,以及中元古代沉积白云岩,腮林忽洞微晶丘白云岩的Mg同位素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碳酸岩墙样品的δ26Mg-DSM3变化范围为-0.34‰~-0.14‰,平均值-0.24‰,落在地幔岩端元;中元古代沉积白云岩的δ26MgDSM3为-1.81‰~-1.53‰;H8白云岩的δ26MgDSM3变化范围为-1.13‰~-0.10‰,平均值-0.53‰,部分落在地幔岩范围,部分落在地幔岩和沉积白云岩之间;而腮林忽洞微晶丘白云岩的δ26MgDSM3最轻,为-1.99‰~-1.93‰。白云鄂博矿床赋矿白云岩的Mg同位素组成特征不支持正常白云岩沉积成因和微晶丘成因观点,更倾向于火成碳酸浆成因观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阿尔金北缘地区铜金矿床的硫同位素研究, 结合矿床地质特征, 划分了区内矿床的成因类型, 认为主要有3类:似层状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铜)金矿床、受裂隙控制的脉状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结合区域构造演化特点, 探讨了矿床成因类型与区域构造演化阶段的关系, 认为区域成矿作用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古生代早中期板块构造海底扩张作用时期, 形成以喀腊大湾为代表的海相火山沉积型铜多金属矿床; 第二阶段是早古生代晚期板块构造聚合碰撞作用时期, 形成以大平沟和红柳沟为代表的韧性剪切带型(动力变质热液型)(铜)金矿床; 第三阶段是早古生代末板块构造碰撞后的岩浆活动和偏脆性断裂构造活动时期, 形成以索尔库里北山和拉配泉为代表的受裂隙控制的岩浆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从硫同位素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上分析, 该区具有较好的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7.
郝通顺  杨斌 《矿物学报》2007,27(Z1):418-420
1 区域地质概况 伊和华金矿化带位于川井-白云鄂博-赤峰深大断裂带旁侧.该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界乌拉山群与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太古界乌拉山群变质程度相对较高,以角闪岩相为主,局部地段出现麻粒岩相.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地层普遍遭受区域浅变质作用,以绿片岩相为主.  相似文献   

18.
白云鄂博地区构造格局与古板块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通过对白云鄂博及周边地区地质和构造形迹的系统调研,综合分析了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单元、白云鄂博群的沉积构造背景以及白云鄂博地区的构造组合特征。白云鄂博群可以划分为三个沉积组合,它们分别代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白云鄂博地区由陆内裂谷向陆缘裂谷转化到活动大陆边缘裂谷的沉积过程。白云鄂博地区以白银角拉克-宽沟断裂为界,南北两侧存在重大地质差异。断裂南侧的该群岩石不整合覆盖在相当于五台群的巴尔腾山群之上,是在华北陆壳基底上发展起来的陆缘沉积。局部碳酸盐岩和页岩层位在加里东期遭受了强烈的地幔流体改造,形成大规模稀土矿化;在海西期又遭受了强烈的区域变质改造。断裂北侧的白云鄂博群以发育蛇绿混杂岩-叠瓦状况断层-紧闭同斜褶皱为特征,具有古板块俯冲形成的加积杂岩特征。在此基础上,对白云鄂博地区的古板块构造演化动力学过程进行了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赛乌素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赛乌素金矿床位于华北板决北缘、狼山-白云鄂博裂谷带白云鄂博群浅变质岩系内.矿床成因属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矿石类型以石英脉型为主,尖灭再现、膨大收缩、雁列侧伏特征明显.区内哈拉忽鸡复背斜及EW、NW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具多期性、叠加性特点.根据区域金成矿规律、控矿地质条件、探采对比以及隐伏矿体的发现,证实南北矿带具备中深部和边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0.
华北地台北缘西段主要成矿系统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荣阁  彭润民 《地球科学》2000,25(4):362-368
研究了华北地台北缘地质演化、构造分区, 从南到北依次为乌拉山-色尔腾山-大青山陆内隆起区、东升庙-渣尔泰山陆内裂陷区、狼山-石哈河陆缘隆起区、霍各乞-白云鄂博陆缘裂陷区、白乃庙-白银都西隆起裂陷带、温都尔庙-爱力格庙裂陷带、苏左旗-锡林浩特槽内隆起区.分析了陆缘基底建造和裂谷沉积建造, 划分出裂谷裂陷期和沉降期沉积.研究了成矿系统, 以成矿物质来源的同一性和继承性划分出3个成矿系统: (1) 变质岩金矿成矿系统, 以绿岩建造为物源基础, 有多种矿床类型组合, 主要产于古陆隆起带的变质岩区. (2) 海相火山细碧岩及喷流沉积成矿系统, 主要产于裂谷裂陷期形成的火山岩建造中, 与火山活动岩浆同期的热水喷流有关, 有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3) 碱性-碳酸岩及喷流叠生成矿系统, 产于白云鄂博裂谷早期碱性-碳酸岩火山岩中, 其中伴随高温硅钾热水喷流沉积, 形成稀有-稀土-铁叠生矿床.主、东矿床新生代以来经受了强烈风化剥蚀, 并有冲积富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