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论如何做好改革新形势下的气象宣传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永育 《四川气象》2006,26(4):45-46
本文分析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新形势下的西南各省气象宣传工作,对构建区域大宣传格局的可行性、意义和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成立区域气象宣传中心这一构想,并对中心成立后如何加强宣传工作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业务技术体制改革新形势下的西南各省气象宣传工作,对构建区域大宣传格局的可行性、意义和目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成立区域气象宣传中心这一构想,并对中心成立后如何加强宣传工作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江西气象部门业务技术体制改革中的业务管理职能及机构设置进行了论述,认为省级业务管理处于全国气象业务技术体系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应在中国气象局和职能司指导下进行,并接受上海区域气象中心的协调管理和指导;有关干部应接受上海区域气象中心的监管,参加武汉、广州区域气象中心的联防和业务、技术活动。省级业务管理要负责全省气象业务技术的发展,市、县级业务管理主要负责业务系统的实时高效运行。为适应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的要求,应进一步调整机构设置,科学划分职责,明确省、设区市、县级轨道业务的牵头单位及其主要职责、机构和岗位设置。  相似文献   

4.
1 引言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业务系统建设,遵照中国气象局《气象现代化建设发展纲要》《“七五”期间区域气象中心建设方案》所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历时5年,经历3个阶段进行设计和实施,现已初步建成。  相似文献   

5.
《贵州气象》2006,30(5):F0003-F0003
2006年9月29日,中国气象局成都区域中心区域气象局长联席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由区域中心主任、四川省气象局局长赵广忠主持,贵州省气象局局长罗宁致欢迎辞。会议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业务技术体制改革精神,各省(区、市)气象局在会上达成共识,今后继续加强合作,形成区域竞争力,进一步把区域中心工作做好。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区域业务技术发展与改革总体规划、区域共性问题的研究型业务项目建议书、《区域重大项目管理办法》、《区域气象科学技术委员会章程》、区域共性项目指南等。会议还表决通过了成都区域中心第一届区域气象科学技…  相似文献   

6.
引 言近几年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 92 1 0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变了现有的气象业务体制和运行流程。中国气象局根据气象业务发展的进程和需求制定了“以分析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 ,以MICAPS系统为主要工作平台 ,综合运用各种气象信息和预报技术方法”的技术路线 ,并对国家气象中心、区域气象中心、省 (区 )、地、县各级台站业务作出了具体的分工和要求。作为西北区域气象中心 ,兰州中心气象台承担着制作本省天气预报服务、决策服务、专业有偿服务和对西北区及本省台站的指导预报、以及大量的气象信息加工、处理、分发等…  相似文献   

7.
应美国国家气象局的邀请,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颜宏为团长,以国务院秘书五局副局长迟文江、辽宁省气象局局长兼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主任王锦贵、甘肃省气象局局长兼兰州区域气象中心主任谢金南、广东省气象局副局长兼广州区域气象中心副主任薛继善、中国气象局业务发展与天气司司长兼总体规划研究设计室主任章国材和国际合作部双边合作处副处长邹春申为团员的中国气象业务现代化考察小组于1994年5月1~18日访问了正在实施气象业务现代化计划的美国国家气象局及其有关单位,考查的重点为气象业务现代化管理。18天  相似文献   

8.
中国气象局和辽宁省政府“七五”至“八五”期间的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重点项目——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业务系统,历时5年建成并于1993年12月23日通过了有关专家的技术鉴定。 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业务系统在建设过程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武汉(华中)区域气象中心在天气预报业务方面重点承担暴雨的指导预报。作为区域中心预报业务技术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武汉暴雨研究所从1985年开始,采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五层原始方程细网格降水预报模式。用了三年时间,以华中区域暴  相似文献   

10.
气象信息业务监控系统的资料组织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广州区域气象信息中心是华南地区气象信息集散中心与广东省气象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 ,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北京、南宁、海口、香港、澳门以及省内各市气象台和电信部门。在信息化的今天 ,每天进出广州区域气象信息中心的气象资料都是以海量级计算的。为了能及时、准确监视进出主干网的气象信息情况 ,掌握气象业务信息的传输时效、通信质量、提高值班的监控能力和通信管理能力 ,尽早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提高信息资料的时效 ,满足气象业务预报、服务的需求 ,广东省气象局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决定研制一个本区域中心的气象信息业务监控系统…  相似文献   

11.
西北区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与人才对策陈永卫(甘肃省气象局兰州730020)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挂牌和西北各省区STYS系统建成后,标志着西北地区气象业务现代化进入加速发展时期。西北各省区根据中国气象局《90年代气象业务技术体制设计》,同步完成按气象综合探测...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空军气象中心投入业务使用的《空军有限区域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概况、采用的主要技术,检验评分结果,最后给出了天气学个例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3.
余勇 《广东气象》2007,29(1):1-4
2007年的广东省气象工作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改革创新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3号文件和省政府135号文件,扎实推进业务技术体制改革,加强广州区域气象中心能力建设,提高为和谐广东服务的能力,实现率先发展、加快发展、协调发展.要以贯彻落实省政府135号文件为重点,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以多轨道业务成果的应用为重点,全方位做好气象服务;以扎实推进业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实现集约化发展;以突出区域中心五大功能为重点,加快区域气象中心发展;以建设气象科技创新体系为重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继续实施人才强局战略为重点,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为重点,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以加强作风建设为重点,开创党建和大宣传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8月5日,闻世震省长在吕炳华副秘书长陪同下视察了沈阳区域气象中心。闻省长深入到省气象台、省气象通信台、区域气象中心研究所慰问紧张工作在第一线的科技人员,观看现代化气象业务系统的运行演示和高新技术开展成果,了解下一阶段天气发展趋势及分析预报意见,并听取了全省气象工作情况汇报。现发表闻省长在沈阳区域气象中心视察时的谈话要点,供全省气象部门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学习。  相似文献   

15.
简要介绍空军气象中心投入业务使用的《空军有限区域短期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概况,采用的主要技术及检验评分结果,最后给出了天气学个例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16.
1993年12月,由兰州大学、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对《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数值天气增强预报业务系统》认真审查评估后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优化后的技术方案起点高,功能全,设计新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该系统是在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复杂地形条件下嵌套细网格模式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的适用于区域气象中心和省级气象台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它突出了实现模式业务化  相似文献   

17.
兰州区域气象中心开放实验室简介邓振镛郭慧(甘肃省气象局科教处730020)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根据自身业务科研优势及发展需要,于1996年5月组建开放实验室。经过半年准备,于1997年1月逐步开展实验研究工作。1997年5月13日兰州区域气象中心组建了第...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改进后的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的产品和运行情况。沈阳区域气象中心中尺度数值预报业务系统于1997年投入业务运行,目前已从最初的仅提供降水预报产品,发展到能提供降水预报、热带气旋路径预报、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人工增雨服务指导产品和城市环境气象业务预报所需的基本气象要素预报等多种业务所需的预报产品。业务系统每日两次自动运行,预报产品直接进入MICAPS、Vis5d、Grads绘图系统,进行图形显示,并直接进入区域气象中心局域网上的中尺度数值预报网页。目前,本系统的预报产品已经成为预报员每日必看的参考工具,经沈阳中心气象台评定,2002年汛期对辽宁省降水预报准确率已超过日本东亚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区域大气成分数值预报系统”开发了CAPPS第3版,将原来的单箱模式升级为与中尺度数值模式一致的网格化模式,可预报区域范围内的污染浓度分布;为区域气象中心和省级气象业务部门开展区域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技术方法和业务平台。2006年5月CAPPS-3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中心开始进行全国范围的空气质量业务预报试验,并建立了产品发布平台,每天发布SO2和PMIO的浓度预报图和预报结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气象技术装备保障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业务的问题日益突出,突出表现在保障体系建设滞后、保障业务能力不高、研发与能力储备不足、保障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特别是随着气象技术装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装备保障队伍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化气象观测系统要求。因此要加强建设国家级牵头,省级为主体的技术保障体系,区域中心要发挥区域协调作用,发挥地市一级的作用。在建设中要明确技术保障管理层面与技术保障业务层面的关系;针对不同气象设备和技术要求,采取不同的分层保障方式;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技术保障的科技含量;以我为主开展气象技术装备保障;技术保障要体现超前性与全程性;技术指导和维护维修要体现分级性,高度重视气象装备日常维护工作。同时在思想观念、业务分工、研究型业务等方面开展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