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 言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第一大平原,包括冀、鲁、豫、皖、苏五省和京津两市的300个县(市),面积30万平方公里,耕地2.7亿亩,农业人口为1.6亿,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为有效的防治本地区的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据我们在这个地区的调查研究和试验工作,对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开发的水利措施提出一些看法供领导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立体农业是世界传统农业随着现代生态科学和环境科学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人工栽培植物群落,是人们依据现代生态学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而建立的人工生态系统。就其类别来讲,作物复合群的种植,瓜果菜的棚架栽培,水田的稻、萍、鱼和水体的分层养殖等都属于立体农业系统。本文着眼于在平原沙区作物种植系统中引进木本植物这种“既是古老的实践,又有最新颖的研究内容”的新系统,对其结构特征、功能效益和生态机理做全面的分析。并结合黄淮海平原沙区农业系统中影响其稳定性、限制其发展的生态因子的研究,阐述在沙区生态系统中建立木本立体农业系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河南省平原沙区生态系统分析 河南省平原沙地面积约1500万亩,是全省五类低产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地区粮油生产一直  相似文献   

3.
砂姜黑土是一种颜色偏黑,土层中含砂姜的古老耕作土壤。它是黄淮海平原主要低产土壤类型之一。据有关资料介绍,全国共有砂姜黑土4700万亩,黄淮海平原约占三分之二。我省砂姜黑土面积约为1460万亩(南阳盆地500万亩)。周口地区有砂姜黑土345.5万亩,占全省砂姜黑土总面积的23%和黄淮海平原的35%。 砂姜黑土虽然颜色偏黑,但有机质含量并不算高。据研究资料,面广量大的低肥砂姜  相似文献   

4.
自治区农业厅土壤普查办公室主持的新疆土壤普查结果表明,全疆84个县(市)和兵团农场的耕地面积比统计面积多28%,低产田占耕地面积的43%,耕地中盐渍化面积达1600万亩。其中重度和中度盐渍化面积占1/2,这将为自治区制定农业政策,农业发展战略措施及土壤改良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北丘浅层咸水盐碱洼地是黄淮海平原河间浅平洼地的一种类型,是旱涝碱咸薄多种矛盾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盐渍化导致大片土地长期荒芜,分布在洼地南部的万亩试验区内的盐碱荒地面积达4076亩,耕层含盐量在0.6%以上,除盐荒地外,已耕地为含盐量0.2-0.4%的中低产田.1987-1990年采用引淡淋盐、覆盖抑盐、浅群井抽咸、混林农业和培肥改土等技术措施,按照土壤含盐量程度进行分区治理,五年期间治理开发盐碱荒地3650亩,试区内人均增加耕地1.45亩.1993年新开发的盐碱荒地粮食作物亩产已达到550kg,试验田亩产已达1000kg,中低产田已向高产农田转变.经过治理,北丘洼的农业生产条件已得到改善,一个荒芜盐碱的生态景观正转向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6.
黑龙港地区因黑龙港河而得名,泛指河北省中南部低平原地带,包括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保定、廊坊等六个地区的五十个县市。它是黄淮海平原旱涝盐碱最重,水资源最缺,农业生产水平最低,农民人均收入最少的中低产类型区。对它进行农业发展战略的研究,为加速黑龙港地区的综合开发与治理,提高农业生产力,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黄淮海平原,面积约81300余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8%。其间有耕地7107万亩,占河南省总耕地面积的74%。其中能灌面积约有1/2,且人口稠密,劳力充足,是我省农牧业的主要集中地带,也是今后发展农牧业的重要基地。但这里降水量不多、蒸发旺盛,一旦雨泽失时,就会造成对农作物供水不足。供水的丰欠问题,是这里农业发展的限制条件。研究这里的农业供水情况,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高安 《中国沙漠》1989,9(1):38-46
黄淮海平原处于半湿润地带, 自然条件较为优越, 且地域广阔, 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 其中风沙化土地的面积204.4万公顷, 占总土地面积的5.9%。在风沙化土地中, 沙丘占38%, 风蚀沙地占42%, 沙埋耕地占20%。扩大耕地面积, 改造低产田增加粮食产量, 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 1986年兰州沙漠所进行风沙化土地的形成、特征及开发利用途径的研究, 并在山东禹城沙河地区从事开发性应用试验研究工作。风沙化土地经采取"水利先行, 林草紧跟, 草田轮作, 综合利用"的整治措施, 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并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黄淮海平原人口众多,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它的合理开发和综合治理,对我国的农业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都有重要意义。原延封则是黄淮海平原旱涝沙硷集中分布一个地区,因此进行综合治理和开发,对该地区农业翻番具有重大现实作用。为此我所参加了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黄淮海”攻关研究项目,在封丘县设立了科学实验基点,并参加了原延封地区综合航空遥感试验。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及呼伦贝尔盟总土地面积约71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农业开发较晚的地区之一,但近年发展迅速。自公元1897年以来,在不到100年的时间内,耕地从8万亩增加到1.3亿亩,增长1600余倍,由“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成了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基之一,每年约提供全国六分之一的商品粮。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黄淮海平原面积约6.77万平方公里,占整个黄淮海平原面积的22.6%,占河南省总面积的40.5%。研究这一地区的旱涝沙碱灾害的成因机制及发生发展规律,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发展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 一、旱涝沙碱灾害的基本特征 1、旱涝灾害。根据公元1501~1910年间的历史资料统计分析,本地区旱涝灾害具有如下特征:①多发性,发生频率高。在410年间,曾发生旱涝灾害800余次,平均每年2次。其中旱灾多于涝灾,旱灾430余次,平均每年一次还多。涝灾370余次,几乎每年都有涝灾发生,风调雨顺的年份极少。②地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北部地区的土地沙漠化及其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北部地区包括:张北、康保、沽源县的全部及丰宁、尚义、围场县的-部分,习惯上称之为坝上地区。这-区域共79个乡,107.2万人,总土地面积257.4万亩,其中耕地772.1万亩,人均8.9亩。坝上地区人少地多,草场广阔,畜牧业发展历史悠久。多年来由于风沙灾害,妨碍该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引起了各级领导部门和科技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黄淮海平原在我国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这里存在着干旱、洪涝、盐碱和风沙等自然灾害,一亿亩以上的低产农田,农业产量不稳不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快。不过,只要趋利避害、发挥优势,就可挖掘巨大的生产潜力,把它逐步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油、大豆和水果生产基地与综合性的农业区。作出这一决策的有利条件是:该区土地、光、温等资源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劳动力资源充足,城市、工业、交通发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农业历史发展悠久,具备一定的生产基础;国家对这一地区的开发、利用和治理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经验。治理、改造黄淮海平原的战略思想应该是:统一领导,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先易后难,点面结合,长期坚持,讲究实效。在克服自然灾害方面,应按照排涝——除盐——抗旱——培肥的顺序来解决问题,逐步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生产结构系统。为了从根本上保障除灾增产目标的实现,从长远来说,南水北调,黄、淮、海三大河流的整治及中、上游的土壤保持,都是与发展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有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水平衡下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测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雷鸣  孔祥斌  王佳宁 《地理学报》2018,73(3):535-549
为缓解黄淮海平原区地下水水位的持续下降,国家提出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的战略,而实施耕地资源休养生息的关键,是确保水平衡下的耕地资源可持续生产能力。本文从可持续理论和水平衡的条件出发,将黄淮海划分成12个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相对均一的农业生态区,采用不同农业生态区代表实验站限水高产的产量和管理经验,以水定产并逐步修正,得到了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并与现实产量对比得到产量差。结果表明:① 水平衡条件下黄淮海平原区耕地的可持续粮食生产能力为1.16亿t/年;② 可持续总产产量差为-67.85万t/年,由于限水灌溉造成的粮食产能损失为小麦331.84万t/年,玉米不存在产能损失;③ 小麦主要压产地区为黑龙港地区、鲁西平原、豫东平原以及京津唐平原,而徐淮低平原、豫东平原以及胶西黄泛平原具有一定的提产潜力。通过测算,进一步认识了黄淮海平原区耕地可持续产能状况,为区域粮食生产的合理布局以及农业限水限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黑龙港地区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包括50个县、市和2个国营农场。总土地面积37853平方公里,耕地3623.7万亩,(1983年统计数字,下同)占总土地面积的63.8%。总人口1615.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518.1万人,平均每人占有耕地2.39亩。全区工农业总产值96.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54.16亿元。粮食总产515万吨,平均亩产224公斤,棉花37.1万吨,平均亩产56.5公斤,油料11.05万吨,平均亩产54公斤。  相似文献   

16.
李福兴 《中国沙漠》1989,9(1):47-60
黄淮海平原砂地土壤约有3100万亩, 是重要的低产土壤之一, 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本文以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区为例, 初步探讨了半湿润地区风沙土的基本性质及其改造利用的途径。半湿润地区风沙土, 机械组成较细, 有一定肥力基础; 是一种高容水或中容水沙土; 沙丘或沙岗低矮易于改造利用, 适于在护田林网基础上发展果树大行距间作, 提高经济效益, 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优势是:总量大,人均占有面积较多,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根据国土资源部《“十五”西部国十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西部地区拥有耕地72690万亩、林地179679万亩、牧草地387222万亩;人均占用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别是2.1亩、5.1亩、10.9亩(按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计算),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1.9倍和3.6倍;未利用土地占仝国未利用土地总面积的86.7%,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大。  相似文献   

18.
河北黑龙港地区系指河北省中南部低平原地带。总土地面积37853平方公里,耕地3623万亩,人口1654万,农业生产在全省占有重要地位。但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不足。实行节水型农业,控制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本文试图根据自然资源特点,水资源条件论述。  相似文献   

19.
本县人多耕地少,每年又增加人口10‰以内,减少耕地0.1万亩,而县内可垦为耕地的荒地面积13.7万亩。为增加耕地面积,解决人地矛盾,开发荒地资源是一种途径。开发中要讲究合理性。方式宜采取先试点,再推广,点面结合。1987年选定荒地开发试点三个。在采取一系列措施后,1989年已取得明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在其所跨的七个省、市中,河南黄淮海平原占黄淮海平原总面积的25.61%,其中耕地面积占黄淮海平原总耕地面积的21.96%,在黄淮海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建设及土地利用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土地资源特点 本区位于北纬32°08′~36°21′10″,东经112°51′30″~116°35′50″之间,行政范围包括14个地、市的84个县(市、区)。本区是河南省主要农业区,1987年农业总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72.18%;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71.76%。总土地面积占河南省总面积的52.4%。其中耕地面积占全省耕地面积的70.96%。概括起来,本区土地资源有下述特点: (一)土地类型复杂多样 土地类型的复杂性同其成因密切相关,区内各种成土要素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空间有机地结合起来,构成本区多样的土地类型。其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受历次黄河泛滥改道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