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广西城市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牧 《热带地理》1998,18(2):172-176
尖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城市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广西城市化的现状特征;从自然资源、社会经济背景、交通及区位条件等方面出发,说明了广西城市发展的区域基础,并对于今后广西建设与发展的思路,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盛科荣  樊杰 《地理科学》2011,31(12):1415-1422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模型研究了偏在性自然资源对非资源型制造业区位选择行为和城市区位特征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当资源型制造业的规模较小、自然资源的位置较为偏僻、资源型制造业产品的运输成本较小时,城市—工矿区模式将成为区域空间结构的均衡状态;当资源型制造业的规模较大、自然资源的位置靠近区域的中心、资源型制造业产品的运输成本较高时,资源型城市是均衡状态。研究还表明,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受控于偶然因素和路径依赖效应。接着基于研究成果完善了陆大道先生提出的大河发展轴的区位条件和经济机理的解释。最后进行了总结并对区域开发实践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典型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文章选取国外四个典型矿业城市美国休斯敦、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和美国匹兹堡,对其转型战略与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借鉴与启示:制定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政策;制定促进矿业城市转型的产业调整政策;规范矿业城市转型的环境保护政策;城市空间结构为城市的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创建企业创业园或产业基地作为转型的空间载体,重点关注对外交通联系的构筑以提升区位条件,以物质景观改变实现文化转型,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将国土整治规划与城市转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绿洲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仿真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徐建华  罗格平 《中国沙漠》1996,16(3):234-240
本文从限制绿洲型城市发展的水、土因素出发,分析了自然资源、环境条件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绿洲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持续发展的动态仿真模型,并以新疆自治区奎屯市为例,对该模型作了模拟调试及多方案的仿真实验,有关结果对绿洲型城市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东北地区是以耗竭大量自然资源为代价的外延型经济发展典型地区。经过近百年来的开发.区域资源趋于枯竭.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问题和矛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体制原因。本文分析了东北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问题.阐明了其经济衰退的机制和问题的成因.提出了今后东北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四种模式——综合性发展模式、主导产业转型模式、培育接续产业模式、资源带动发展模式,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破解的三大难题——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就业、生态环境整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州河涌的自然社会构建与城市记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赵美婷  朱竑 《地理学报》2019,74(2):353-365
基于网络文本、访谈和照片评定等数据,本文采用NVivo分析方法对广州河涌案例展开分析,讨论了城市自然的社会建构与城市记忆之间的互动机制。研究发现,城市自然资源的功能随着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并通过人的实践与社会系统彼此渗透、共同演化。具体来讲,以广州河涌为例,本文指出河涌的社会建构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城市职能和物质形态的演变,反映了物质的利用方式及其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此外,城市居民与河涌的互动是文化生产的一种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河涌是地方文化的物质承载者,也是维系地方感的重要物质载体;最后,河涌是城市居民产生记忆及其身体实践的重要物质场域,通过此类物理的沉淀,城市记忆才得以传承和保存下去。研究立足于物质地理学视角,强调了自然资源的社会建构过程,重新审视了人类与自然资源的互动关系及过程,进而反思城市发展与自然之间的处理方式,从实证角度回应了文化地理学从“唯物主义”到“文化表征”再回到“重返物质主义”这个轮回对“物质”和“文化”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审视。从现实意义来讲,本文讨论了城市居民与城市自然之间的互动,为营造健康城市以及为城市再生产的发展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转型中的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的发展贡献了大量的能源及原材料,但由于资源诅咒规律及经济体制的改革等因素影响,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要想解决,最根本的出路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而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关键是人力资源的开发和提升。世界著名的资源型地区鲁尔和洛林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有:实施职工转岗培训及再就业计划;充分挖掘现有人力资源潜力;以优厚待遇吸引人才;以加快科技创新带动人力资源提升.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垃圾问题、环境问题日渐突出而自然资源日渐匮乏。借助Origin6.0 Professional做出广州市垃圾量与其影响因素的拟合曲线,分析得出广州市生活垃圾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状态。若能从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角度来回收利用城市垃圾,不仅可减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节约资源,还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河源市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路与对策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车秀珍 《热带地理》2004,24(2):182-186
河源市是典型的山区,地处东江上游,是香港、深圳、广州东部、东莞和惠州等城市和地区供水、涵养水源的重要生态林区,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保护好东江水资源、山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对促进河源市及区域内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河源市生态环境现状、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分析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河源市城市生态环境发展原则及生态建设思路与对策,为当地政府生态环境保护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熵与城市发展之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锋 《热带地理》2001,21(4):374-377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如何评判城市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从熵定律角度来研究城市发展,可以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新的城市发展观。城市发展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城市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只要能够从外部环境得到足够的负熵流以抵消内部的熵增,城市将形成耗散结构系统并朝着进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城市应进入低熵社会,主要途径是:建立生态城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立数字城市,实现城市社会信息化;控制城市人口,合理发展城市规模。  相似文献   

11.
Ident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u  Jianhui  Li  Jiaming  Zhang  Wenzhong 《地理学报(英文版)》2019,29(8):1300-1314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Resource-dependent cities are cities whose economic development depends on the exploitation and processing of natural resources. Their transformation and...  相似文献   

12.
Increasing urbanisa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transforms spatial configurations in and around towns and cities. At the same time wild natural resourc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African livelihoods. 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impact of urbanisation on the socio-spatial dynamics of the use of wild natural resources. Here we examined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resources for livelihoods, differences in their use between different locations along the urban-rural continuum, and the respective temporal dynamics. A total of 1158 households were interviewed in six medium-sized cities distributed across five African countries using a standardised questionnaire supplemented by expert interviews and spatial analyses employ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Overall, even though periurban and rural households were more likely to use wild natural resources than those in the urban areas, the use of these resources was generally high along the entire urban-rural continuum. Despite the increasing urban pressure on these resources, they remain an integral part for most households, not only for those lacking access to productive resources, but also for those with a higher standard of living. This trend was found across all study towns, despite the marked differences in their respective socio-spatial as well as environmental settings.  相似文献   

13.
中国资源型城市识别与综合类型划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资源型城市是一类具有特殊性质的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是区域产业开发、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01年国家从阜新市开始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工作以来,对全国资源型城市的准确识别与类型划分一直是地理学界探讨的重点问题之一。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城市职能分类的理论与方法,对资源型城市识别与分类的指标与阈值进行了系统分析,识别出全国262座资源型城市。同时,本文从资源型城市发展程度和资源型城市自身的问题出发,根据资源型城市发展的总体导向,结合资源型城市实际特点,尝试建立提出了以资源保障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两个指标评价为基础的资源型城市综合分类框架,构建了资源型城市评价分类模型,将识别出的262座资源型城市分为成长型城市、成熟型城市、衰退型城市、再生型城市4类,并分析了不同类别城市的概念内涵与差异性特征。该研究成果很好的支撑了由国务院发布的《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对资源型城市的范围与类别的划定,并成为规划分类引导政策制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西藏小城镇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何晓蓉  李辉霞 《山地学报》2003,21(Z1):102-107
本文以西部开发聚焦在城镇为前提,通过对西藏自治区人口、交通和经济等基础条件的分析,根据城镇发展的规模、地域差异及发展阶段等现状,提出西藏小城镇的发展适宜选择跳跃式的模式,并阐述了以四个城镇发展中心为主体的具体布局构想。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西北地区为例,从阐述本地区资源开发、交通运网和城镇体系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地域布局的变化,提出了西北地区“三角两轴两疆”的社会经济建设的空间战略格局,得出了资源,交通、城镇的相互作用与布局的演变将从根本上决定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建设空间格局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林业资源的可再生性使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发展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资源型城市。文章对比分析了林业资源型城市与其他类型资源型城市的差异性,认为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问题具有"过渡期"性质。从区域内生发展能力、替代产业发展的区位制约、林区功能转换以及林权等角度分析林业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障碍,并探讨了资源替代、森林保育基地及林业资源综合开发三种发展模式及其存在问题,继而提出林业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林业资源城市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城市经济运行的角度,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模型),对2007年我国75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发展规模效益进行了定量评价,揭示出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在空间分布、资源类别上的差异,分析了影响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率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效益,促进其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评述国内外资源型城市发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指出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研究的意义。从资源型城市生命周期根源出发,阐述了在不可再生资源单一开发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传统生命周期模型特征。通过拓展资源开发领域,将生命周期的研究范围由不可再生资源拓展到地域所有资源范畴,从而构建了资源综合开发条件下的新型生命周期模型,并与传统生命周期模型进行比较。最后,重点论述新型生命周期的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19.
长沙市橘子洲风景区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沙市橘子洲的开发利用现状、广大民众的所思所想,全面阐述了橘子洲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了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开发的建议,旨在为加快开发橘子洲的进程提供科学依据,也为橘子洲的开发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