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过  郑玉芝 《遥感学报》2015,19(3):409-430
有理函数模型RF在卫星图像领域的主要应用是进行对象空间和图像空间的转换。Radarsat-2元数据中使用三阶有理函数模型和80个有理多项式模型参数RPCs(Rational Polynomial Coefficients),为RF模型从光学图像领域的应用扩展到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领域提供了契机。本文对多种传感器、成像模式及不同处理级别SAR图像的RPC产品的制作和属性进行综述,主要研究高分辨率星载SAR卫星标准分级产品的制作流程。以中国广州作为实验区域,利用该地区不同级别的条带模式SM(Strip Map)Terra SAR-X和COSMO-Sky Med数据,对提出的分级和生产方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有理函数模型在SAR图像产品分级体系中具有可行性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风速风向对SAR浅海水下地形成像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SAR浅海水下地形成像机理和M4S海面微波成像程序,建立了SAR浅海水下地形成像仿真模型,改进了传统浅海水下地形成像仿真模型的缺陷.通过仿真研究和分析浅海水下地形SAR图像特征实例,对风速风向与浅海水下地形SAR图像特征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认识.低风速条件下,浅海水下地形SAR海面后向散射强度整体偏暗,高风速下整体偏亮;sAR图像条带亮暗的程度与风速有一定的关系,但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风向对SAR浅海水下地形成像的影响明显,表现为,在逆风和顺风情况下,浅海水下地形SAR海面后向散射强度整体偏亮,SAR图像分别以亮条带和暗条带为主;侧风情况下,整体偏暗,SAR图像条带亮暗相当;最佳探测风向是逆风向.  相似文献   

3.
首先阐述了研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SAR图像模拟的重要性。然后针对SAR图像的几何特点,并顾及地面坡度、成像距离等因素对雷达波后向散射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强度积分的SAR图像模拟方案。根据Leberl构像模型计算SAR图像的像点坐标,采用强度积分策略对各点处的强度进行模拟,并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满意的SAR模拟图像,验证了该模拟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首先阐述了研究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SAR图像模拟的重要性.然后针对SAR图像的几何特点,并顾及地面坡度、成像距离等因素对雷达波后向散射强度的影响,设计了基于强度积分的SAR图像模拟方案.根据Leberl构像模型计算SAR图像的像点坐标,采用强度积分策略对各点处的强度进行模拟,并进行归一化处理.通过仿真实验得到了满意的SAR模拟图像,验证了该模拟方案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SIMO-MIMO模式城市建筑群下视阵列SAR三维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实下视阵列SAR系统的缺失,给该技术数据获取及进一步技术研究带来了困难,下视阵列SAR三维仿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有效反映下视阵列SAR技术在建筑物耸立的城市区域的三维成像优势,本文采用单输入多输出(SIMO)和多输入多输出(MIMO)两种模式仿真了城市建筑群下视阵列SAR回波数据,并对两种模式的回波数据进行了三维距离多普勒成像处理,通过SIMO模式成像结果、MIMO模式成像结果分别与原始地形的差分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及两种模式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6.
燕琴  靳国旺  张继贤  黄国满 《测绘学报》2013,(4):554-558,567
为了减弱雷达天线方向图和作用距离对SAR成像质量的影响,提高天线方向图未知情况下的机载SAR图像可视化效果和判读特性,提出利用方位向强度积分计算增强因子的SAR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沿方位向对SAR图像各距离处的强度值进行积分,根据积分结果计算距离向增强因子并进行增强处理,从而减弱雷达天线方向图和作用距离对SAR成像强度的影响,得到沿距离向色调一致的SAR图像。采用机载SAR图像进行了增强试验,得到了满意的增强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弱雷达天线方向图和作用距离对SAR成像质量的影响,提高天线方向图未知情况下的机载SAR图像可视化效果和判读特性,提出利用方位向强度积分计算增强因子的SAR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沿方位向对SAR图像各距离处的强度值进行积分,根据积分结果计算距离向增强因子并进行增强处理,从而减弱雷达天线方向图和作用距离对SAR成像强度的影响,得到沿距离向色调一致的SAR图像。采用机载SAR图像进行了增强试验,得到了满意的增强效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李杨寰  金添  宋千  周智敏 《遥感学报》2011,15(4):680-686
传统的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一般依赖于GPS/INS组合系统补偿平台的运动误差,并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GPS获取的地理坐标(即经度,纬度和高度)需要转换为本地的直角坐标,原始雷达数据在这个直角坐标系下才能引入成像及运动补偿算法进行处理,并获得本地直角坐标系下的图像。这种图像是通过局部坐标描述的,对于其他部门是不通用的,因为其他部门需要的是经过全球地理坐标标绘的图像。本文提出了一种由后向投影算法BP(Back Projection)引出的新的SAR成像算法,它直接在地理坐标下处理,可避免坐标转换的过程。而且生成德图像像素均和地理坐标一一对应,能够很方便地被情报或其他部门使用。而且在仿真试验以及外场试验中,证明了本文算法和常规BP算法成像效果是相当的。  相似文献   

9.
陈德元  涂国防 《遥感学报》2007,11(2):185-192
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系统的热噪声和海杂波严重影响SAR图像自动目标检测的性能,去噪和均匀背景杂波是提高SAR图像目标检测性能的重要课题。根据SAR图像噪声功率一般存在于信号小尺度,没有跨尺度特征,而目标信号的边缘具有跨尺度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积信号增强和去噪的SAR图像船舰目标检测算法。本算法对SAR图像进行小波变换,应用多尺度积在小波域增强SAR图像船舰信号和均匀背景杂波,再对SAR图像进行目标检测。ERS SAR图像用于验证本文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同传统的双参数CFAR检测算法、基于K-分布背景杂波的检测算法以及基于小波软阈值增强的检测算法相比,在虚警数和品质因数性能指标上均优于后几种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0.
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高分辨率成像雷达,广泛的应用于工业、农业、军事及国防经济各个部门。然而由于SAR的干涉成像原理,使图像产生相干斑点(speckle)噪声,这种随机分布的噪声影响了SAR图像的校正和解译。本文尝试利用Nason和Silverman所提出的平稳小波变换,对SAR图像进行多层平稳小波变换的阈值处理,在确保图像信息损失最小的情况下,抑制相干斑点噪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