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贵州紫云晒瓦晚二叠世深水相地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勇群  杨逢清  彭元桥 《地层学杂志》2001,25(2):116-119,124
通过对晒瓦晚二叠世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 ,认为晒瓦晚二叠世地层属于深水相沉积 ,可划分成4段 ;并根据双壳类、腕足类延限和发育特征 ,分别建立了一个双壳类化石带 (Claraia primitiva- H unanopecten exi-lis组合带 )和二个腕足类化石带 (N eochonetes substrophomenoides- Orthothetina ruber组合带 ,Acosarina dorsisulca-ta- Crurithyris speciosa组合带 ) ;在对牙形石、双壳类和腕足类等典型化石的综合研究基础上 ,首次划分出吴家坪阶和长兴阶 ,改变了以往本区晚二叠世年代地层未细分的状况 ,提高了划分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测剖面和收集的地质资料,按区内晚二叠世的岩性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特征,对晚二叠世地层提出一个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3.
豫西石千峰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仁农 《地质论评》1997,43(2):200-209
豫西石千峰组很发育,分布广泛,据钻井的岩芯及化石划为三段,下段:平顶山砂岩段;中段:双壳类泥灰岩段;上段;石膏钙核段。平顶山砂岩段的地质时代为晚二叠世,地层上可同华北石千峰组下部对比,平顶山砂岩段同下伏上石盒子组为整合接触,经陆块南缘局部为不整合,称之海侵超覆,据石千峰组所含化石,说明华北陆块东南部晚二叠世为开阔海环境。  相似文献   

4.
哈拉奇组为新疆阿合奇县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分布在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地区北部,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沉积,与该区南部属碳酸盐台地沉积的康克林组在岩性、岩石组合及古生物组合上形成明显的差别。通过对该组重力流成因的生物屑砾屑灰岩中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确定其筵带为Triticites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进而确定该组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南区康克林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哈拉奇组的建立完善了该地区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的地层系统,确定了该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台地边缘斜坡相的存在,对塔西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哈拉奇组为新疆阿合奇县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分布在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地区北部,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沉积,与该区南部属碳酸盐台地沉积的康克林组在岩性、岩石组合及古生物组合上形成明显的差别。通过对该组重力流成因的生物屑砾屑灰岩中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确定其 带为Triticites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进而确定该组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南区康克林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哈拉奇组的建立完善了该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的地层系统,确定了该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台地边缘斜坡相的存在,对塔西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哈拉奇组为新疆阿合奇县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工作时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分布在新疆阿合奇县哈拉奇地区北部,主要为一套深水碳酸盐沉积,与该区南部属碳酸盐台地沉积的康克林组在岩性、岩石组合及古生物组合上形成明显的差别。通过对该组重力流成因的生物屑砾屑灰岩中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确定其带为Triticites带和Pseudoschwagerina带,进而确定该组地质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与南区康克林组为同时异相沉积。哈拉奇组的建立完善了该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的地层系统,确定了该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台地边缘斜坡相的存在,对塔西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桂西南柳桥地区深水相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桂西南柳桥地区上二叠统为厚约84m的浅灰—灰白色块状海绵蓝藻生物灰岩(生物礁),之上为浅灰绿色—暗灰色薄层状含远洋浮游生物硅质岩、含泥质硅质岩、硅质泥岩(大隆组),这套深水相的沉积岩夹有大量浅灰白色的粘土岩。上覆的三叠系罗楼组底部为黄色泥岩,夹多层灰白色粘土岩,往上渐变为灰色薄层状含大量双壳类、菊石化石的钙质泥岩、泥灰岩。柳桥地区晚二叠世末期沉积岩和中基性火山岩的特征显示其是在地壳裂解、快速沉降、相对海平面快速上升过程中迅速淹没台地边缘的生物礁而形成的深水相海盆,造成深水盆地与浅水台地并存,具有多岛洋的地理分布格局。东攀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的露头完整,对剖面的岩石学特征、生物化石组合特征等方面的详细研究显示,该地区一直处于连续沉积的深水环境中,没有发生沉积间断,界线上下的岩石特征和生物组合特征较清楚。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二叠—三叠纪原型盆地性质与沉积环境演化一直以来备受争议。通过准南6个地层小区18条典型剖面野外实测、岩相和沉积环境分析以及区域地层对比,认为准南西部(88°E以西)和准南东部(88°E以东)二叠—三叠纪在岩石组合、地层序列、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准南西部以碎屑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东部以碳酸盐岩、火山岩和碎屑岩组合为特征。准南西部早—中二叠世地层普遍缺失或被埋藏,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为陆相冲积扇—扇三角洲的粗碎屑岩沉积,中—晚三叠世发育滨浅湖相细碎屑岩。准南东部晚石炭世发育深水浊流,早—中二叠世以滨浅海相细碎屑岩为主,中二叠世后期以芦草沟组潟湖相油页岩和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晚二叠世,普遍进入河湖相演化阶段,以细至粗碎屑岩为主;中—晚三叠世发生湖泛,主要发育三角洲和滨浅湖相碎屑岩。研究表明,准南及邻区二叠—三叠纪为裂谷盆地,经历了断陷—坳陷沉积演化阶段,准南西部和东部伸展程度的差异性导致沉积特征的不同。  相似文献   

9.
广西来宾-合山一带晚二叠世海底扇浊积岩相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来宾蓬莱滩及合山马滩两地的晚二叠世地层中发育有典型的重力流沉积构造,如粒序层理、包卷层理、槽模、重荷模、碟状构造和滑塌褶皱等。通过对蓬莱滩合山组和大隆组以及马滩剖面的大隆组岩相特征的详细研究,提出来宾蓬莱滩晚二叠世合山组和大隆组以及合山马滩晚二叠世大隆组形成于海底扇环境,划分出具碟状构造的块状砂岩(B1)、块状砂岩(B2)、近基浊积岩(C)、远基浊积岩(D)、不规则互层的砂泥岩(E)、滑塌褶皱层(F)及含浮游生物化石的页岩、硅质岩(G)等岩相类型,同时归纳出外扇相组合、中扇舌状体相组合、中扇水道相组合、斜坡相组合及深切谷水道相组合等,还对这些海底扇浊积岩系的古地理意义做了讨论。桂中碳酸盐岩台地相区和云开古陆之间在晚二叠世为一发育海底扇浊积岩的深水盆地,其中来宾-合山一带在大隆组沉积期处于水深约300~1 000 m的深水盆地环境,合山一带火山活动提供的火山物质及来自东侧云开古陆的陆源物质构成该区浊积岩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10.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黔南地区发育一套巨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具有分布面积广、地层发育完整、剖面连续性好、沉积环境多样、岩性组合丰富等特点,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的理想场所。本文以黔南独山地区甲刀寨剖面为基干,以数条相邻剖面为辅助。运用沉积学及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黔南地区露头实测资料进行沉积特征分析、层序划分及对比,认为黔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主要为碳酸盐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台盆相沉积,而独山地区仅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沉积,整体表现为北北东"台"、南南西"盆"的格局。层序充填特征表现为:早期层序充填主要受控于三级海平面变化;晚期构造运动相对加强,构造活动和三级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层序格架内的沉积充填,表现在台地内沉积的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11.
INTRODUCTIONThe Shaiwa Section is located in the town ofSidazhai, Ziyun County, Guizhou Province, south western China ( Fig. 1 ). This area belongs to theNanpanjiang basi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A greatdeal of work purely on the subdivision of the stratahas been carried out in this region (Guizhou Bureau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1987). However,studies on recoveries of the paleoenvironments of thisarea are rarely reported. Due to rifting and su…  相似文献   

12.
滇西南澜沧县老厂浅水相“老厂组”时代之订正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方宗杰  肖荫文 《地层学杂志》1999,23(4):248-256,T002
对澜沧县老厂水库东侧公路剖面开展系统的生物地层学研究,证实西盟至竹塘公路13~14km 区段属Eostaffella 带,12.5~13km 区段属Pseudostaffella 带。所谓的浅水相“老厂组”和冬瓜林火山岩的时代应修正为早石炭世德坞阶至晚石炭世滑石板阶,宜归入平掌组的范畴。确认老厂矿区存在有两套不同时代、不同构造背景的火山岩  相似文献   

13.
浙江江山大隆组古生物群特征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浙西北的长兴阶有二种沉积类型,即碳酸盐岩相的长兴组和硅泥质岩相的大隆组。长兴组的层位和生物群分带。前人已作过较详细的研究,而浙西江山大隆组的生物群至今未  相似文献   

14.
梁诗经 《福建地质》2007,26(4):235-247
漳平岬顶上二叠统罗坑组-下三叠统溪口组均为海相细碎屑沉积,界线附近地层沉积连续,未见间断,化石丰富,生物群演化特征明显。三叠纪新生分子自Claraia wangi-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带开始出现,其下晚二叠世晚期菊石相继消失,Crurithyris,Paracrurithyris等少数腕足类上延至三叠纪与Claraia混生,形成见跨代生物混生层。根据生物群演化,将漳平岬顶二叠纪-三叠纪界线置于Claraia wangi-Eumorphotis multiformis组合带之底,此界线与华南海相碎屑岩相区以Claraia类群之底划分的界线相当,与浙江长兴煤山以Hindeodus parvus标定的界线较为接近,亦可以对比。  相似文献   

15.
西秦岭二叠纪-三叠纪遗迹化石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晋慧娟  李育慈 《地质科学》1995,30(4):321-328
本文系统描述和研究了西秦岭合作至夏河间晚二叠世和临潭至岷县以南早、中三叠世复理石相中发现的遗迹化石,并得出以下认识:1)各遗迹组合都属与浊流有关的深海“Nereites”遗迹相,都不具远洋沉积中遗迹组合特征;2)各遗迹组合所指示的海水深度都介于深水斜坡环境的中等水深范围内,最深不超过2000m;3)早三叠世遗迹化石潜穴管普遍细于中三叠世,表明前者属水体循环差的缺氧环境,后者为开放型海盆;4)根据遗迹组合空间分布的差异,认为在三叠纪时北特提斯北缘的深水斜坡带的海水深度呈现出西深东浅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study of lithology, sedimentology and paleontology at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in Liaotian, Northwestern Jiangxi Province,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and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s across the boundary are reconstructed. The top part of the Upper Permian Changxing Formation is composed of very thick-bedded ligh-colored dolomitic limestone formed in high deposition rate on carbonate ramp,which indacates a transgression systems tract (TST). The Lower Triassic Qinglong Formation shows continuous deposition with the underlying Upper Permian. The lower member of Qinglong Formation consists of calcareous shale, shelly limestome and dolomitic limestone with abundant bivalves (Claraia sp.) and trace fossills (Chondrites). The calcareous shale at the bottom of Lower Triassic indicates a calm deep water environment to form the condensed section (CS). The shelly limestome and dolomitic limeston with shell fossils, intraclast, algal ooide show clean but turbulent environment of carbonate ramp, which produce the deposition of highstand systems tract (TST).  相似文献   

17.
清河镇群白砬子组之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砬子组”为“清河镇群”(四合顺组、北大沟组、吴家堡子组、白砬子组)最顶部的一个组,主要分布于清河断裂带的南、北两侧,并因其含深水相“微体化石”而引起过讨论。新的地质调查成果证明:清河断裂带北“白砬子组”为钙质大理岩和碱性玄武岩(细碧岩)-二长安山岩-石英角斑岩岩石系列的变质火山岩,产震旦纪微古植物化石;清河断裂带南“白砬子组”为镁质大理岩、单陆屑石英(砂)岩和英安岩-流纹岩岩石系列的变质火山岩,变质变形作用均较西邻汎河地区中元古代地层强,而且未发现后者所产之叠层石及微古植物,地质时代可暂推定为古元古代。这表明清河断裂带南、北白砬子组为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不同性质、不同时期沉积盆地中由不同物质组成的岩石地层,暂可分别以芦家堡子岩组和西保安岩组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18.
贵州西部茅口组古岩溶带供水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萍 《中国岩溶》2015,34(4):382-386
贵州西部地表沟谷切割强烈使得浅部地下水系统中地下水赋存和富集条件较差、含水层中地下水层多处于疏干状态。西部饮水问题亟待解决。贵州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发育,具有良好的溶蚀空间,有利于地下水的赋存,在地质构造和地形条件的控制下,与上覆隔水性能良好的岩层组合,形成深埋藏于地下的、水量丰富的地下水系统,为深埋藏条件下的地下水赋存和运移提供良好空间条件。文章以勘探试验资料为依据,通过资料的综合分析,对贵州省西部玄武岩及硅质岩覆盖区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带的发育及含水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茅口组顶部古岩溶普遍发育,空间形态以溶蚀裂隙为主;沿断裂带为茅口组岩溶发育最为集中、地下水最为富集且渗透性能最好的地带;峨眉山玄武岩与茅口组古岩溶带组合构成了封闭良好的"埋藏型"的蓄水构造,成为解决该区饮水安全的重要找水目标。   相似文献   

19.
海相三叠系广泛发育于中国南方,含有丰富的动物化石:瓣鳃类、菊石、腹足类及介形虫等。在此区内,海相二叠系也极为发育,有许多二叠-三叠系连续沉积剖面。因此,二叠-三叠系的界限剖面,可以在许多地点见到。 二叠-三叠系的界限日益受到国际地层学界的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