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陈留勤  刘鑫  李鹏程 《沉积学报》2018,36(3):510-520
古土壤是古代沉积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灵敏记录者,可以为深刻认识地球演化历史中的重要地质事件提供有效信息,并成为当前沉积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国外古土壤研究已经涉及到太古代以来的几乎所有沉积地层,而国内古土壤的研究仍以第四纪地层为主,对前第四纪漫长地质时期地层记录中的古土壤研究较少。基于古土壤的识别特征及其埋藏后发生的可能变化,分析了古土壤在沉积环境解释和地层划分对比中的作用。其中,古土壤钙积层发育深度、元素地球化学、成土碳酸盐岩稳定同位素等对于合理评价成土作用过程、划分成土相及定量恢复古气候(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pCO2)等方面的研究发展迅速,不同估算古气候参数的经验公式都有明显的适用性特点。近年来,国内学者对松辽、四川、胶莱盆地等的白垩系古土壤进行了很多调查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而包括江西、广东、浙江等在内的中国东南地区白垩系陆相红层研究结果显示,这些地层含有丰富的古土壤,总体为地表干旱氧化条件下形成的红色古土壤序列。通过对国际古土壤研究动态的综述,以期引起国内更多沉积学工作者关注前第四纪地层记录中的古土壤,为更好地认识古代地球环境变化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古土壤记录了丰富的古气候和古环境信息,然而古土壤受后期地质作用影响常不易被正确地识别。甘肃张掖彩丘是白垩纪早期发育的彩色地层,目前详细的地层序列尚未建立。张掖彩丘表现为红色、黄色、灰色、紫色等多种颜色交替变化,通常被认为是河湖相沉积或洪积相沉积,然而野外考察发现大量的古土壤特征。野外观察识别古土壤主要从根迹、土壤结构和土壤发生层等方面,主要表现为红色根迹或青灰色晕状根迹,半干旱环境下形成的钙质淀积层,土壤在干湿交替环境下形成的粘土滑擦面,土壤发生层之间的过渡边界。本文通过对张掖彩丘地层的系统考察,建立了较为详细的厚760 m的地层序列,根据古土壤的发育特征,识别出14种不同类型的古土壤,整个彩丘地层共计156个古土壤剖面,是独特的古土壤序列。14种古土壤类型与现代土壤类型对照,并与国际土壤分类对比,类比的现代土壤类型主要出现在南亚的亚热带或热带气候条件,说明白垩纪早期比现在更为温暖。根据古土壤发育程度序列,结合古土壤特征和地层特点,将古气候变化分成4个阶段,依次是湿润(0~268 m)、半干旱(268~550 m)、湿润(550~740 m)、干旱(740~760 m)阶段。张掖彩丘古土壤的系统识别和发育程度序列的建立为进一步古气候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洛川黄土剖面土壤地层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的黄土地层中,含有多层古土壤。梭颇(Thorp. J.)早就注意到中国黄土中的古土壤。刘东生、朱显谟曾多次阐明了黄土中古土壤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并认为中更新世离石黄土中的古土壤多属褐色土类型。近年来,唐克丽对黄土中古土壤的类型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古土壤的类型及识别标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古土壤是近年来沉积学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在对古土壤的识别、类型划分、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分析介绍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古土壤的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以及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最后对河北南部晚古生代地层中的古土壤类型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了古土壤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西部黄土高原糜子湾黄土-古土壤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该剖面厚度为164.4m,记录了15个正磁极性段和15个负磁极性段,可与标准极性表中从C5r.3r到C5En之间的极性带对比。根据极性界限用平均沉积速率外推,得到该剖面顶界年龄为约11.6MaB.P.,底界年龄为约18.5MaB.P.。糜子湾剖面位于已发表的QAⅠ中新世黄土剖面以东约30km,两剖面相同时代的地层在岩性地层结构和磁化率曲线波动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表明中新世黄土-古土壤序列与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一样,地层在空间上有很好的可对比性。文章的结果为从空间角度研究中新世环境变化行为提供了新剖面的年代地层框架。  相似文献   

6.
河流相古土壤及其在河流沉积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本文以济阳坳陷孤东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古土壤为例,对古土壤这一新的领域进行探索,主要论述河流相古土壤的识别及成因,并以古土壤为对比标志进行河流沉积地层的对比,为解决河流相储层对比这一人所公认的技术难题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荔人遗址黄土-古土壤序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文祥  刘东生 《地质科学》2001,36(3):364-369
本文划分了大荔人化石层位上部的黄土-古土壤序列,对黄土进行了磁化率测量,并将结果与附近位于黄土塬上的垣雷剖面以及典型黄土洛川剖面的地层和磁化率曲线对比,认为大荔人化石地点地层上部黄土-古土壤序列包括S0、L1、S1、L2、S2.大荔人化石位于黄土层以下约20 m处的河流相砾石层中,因此大荔人化石的年代大于S2的轨道调谐年龄,即0.247 Ma B.P..根据动物化石和孢粉指示的环境以及化石层位上堆积较厚的河流相地层,推测大荔人生活在S3古土壤形成时期.  相似文献   

8.
四川金川黄土地层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马厂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序列共厚15.5m,根据岩性、磁性地层特征、磁化率、CaCO3含量和光释光测年结果,将金川黄土划分为冰后期S0古土壤,末次冰期1-1黄土,末次间冰期S1古土壤、倒数第二冰期L2黄土和倒数第二间冰期S2古土壤等5个地层单位;其中,S1复合型古土壤又可细分为S1LL1、S1LL2黄土和S1SS1、S1SS2和S1SS3古土壤等5个次级地层单位。金川黄土沉积始于中更新世晚期,其底界的年龄人致为200ka BP,其磁化率变化反映了最近200ka来的高原季风演化和气候环境变迁,5个磁化率高值段指示了5个夏季风环流增强的时段,4个磁化率低值段则代表了4次夏季风减弱的时期。  相似文献   

9.
济源上三叠统古土壤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河南省济源地区上三叠统曲流河体系中发现赋存于洪泛平原和天然堤沉积中的古土壤,湖泊体系中则发现滨岸泥滩和湖泊淤浅古土壤。本文总结了其野外识别标志,探讨其成因,并讨论了将其应用于地层对比、层序地层学研究、盆地和沉积环境分析等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对各种古土壤的分类标准进行比较之后,重点介绍了Mack的古土壤分类及其土壤的演变序列。Mack的古土壤分类主要依据稳定矿物和保存在土壤中的古地貌属性,将古土壤划分为9种。在地层序列中古土壤的识别标志主要包括颜色、粒度、生物成因构造(植物生长痕迹)、原生沉积构造退化特征、层次化和边界特征、宏观结构特征、矿物及地球化学特征等。可以通过野外观察、室内显微镜观察、实验室化验及地震、测井资料来进行鉴别。陆相盆地具有很强的分隔性,盆地相变又非常复杂,寻找区域性较稳定的层序界面比较困难。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用古土壤划分陆相成因地层层序、解决地区及全球对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