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防雷检测中,引起接地电阻读数不准确的因素很多. 第一,由于接地电阻测试仪是通过铁钎发射和接收电流来测试接地体的地电阻,所以两铁钎之间及两钎与接地体之间距离太近时将产生相互干扰,并由此产生误差.因此,在测量时,接地体、电压极、电流极顺序布置,三点成直线,彼此相距5~10 m.  相似文献   

2.
4102接地电阻测试仪作为传统接地电阻测量的常用检测工具,它的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使它有时满足不了测量接地电阻时的要求,在测量接地电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钳形接地电阻仪作为传统接地电阻测量技术的一大突破,用来测量任何有回路系统的接地电阻,可应用多处并联接地系统,而不需中断待测设备的接地.只要用钳头夹住接地线或接地棒,就能安全、快速测量出对地电阻的特点,很好弥补了4102接地电阻测试仪的缺陷,两者联合起来使用,就会很好解决现行测量接地电阻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接地电阻是表示接地体泄放雷电流及其它杂散电流能力的一个物理量.接地电阻的测量在防雷工作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是衡量接地网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通过测量接地电阻可以判断构筑物、设备的等电位连接等防雷措施的落实情况.测量的数据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防雷设施能否有效发挥作用.本文作者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践,结合常用检测仪表的工作原理,对检测工作中遇到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好检测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防雷检测中,引起接地电阻读数不准确的因素很多。第一,由于接地电阻测试仪是通过铁钎发射和接收电流来测试接地体的地电阻,所以两铁钎之间及两钎与接地体之间距离太近时将产生相互干扰,并由此产生误差。因此,在测量时,接地体、电压极、电流极顺序布置,三点成直线,彼此相距5~1  相似文献   

5.
介绍接地电阻测量常用的两种方法:0.618法和30°夹角法,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接地电阻阻值会受到测量环境的影响产生变化,真实的接地电阻阻值测量点不一定在"0.618"或"30°"处。通过改变电压极位置、电流极和电压极与接地极连线的夹角等测量参数,计算理想状态下接地电阻阻值,绘制出接地电阻阻值随不同测量参数变化的趋势图,分析变化趋势,查找出接地电阻阻值随测量参数变化的规律,利用地电阻阻值随测量参数变化的规律选择适合的测量方法或者从一组测量数据中获取真实的接地电阻阻值,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6.
1 工频接地电阻和冲击接地电阻 防雷检测工作中,检测防雷接地电阻是基本的工作,因此对接地电阻定义的理解和提高检测接地电阻值的准确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检测某防雷装置接地电阻值超出规范要求时(在操作正确、仪器良好、考虑线阻和排除其他因素干扰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检测人员往往会简单地认为该接地电阻不符合技术要求,其实通过检测得到的电阻值为工频接地电阻,而规范上所要求的接地电阻多为冲击接地电阻,如果混淆了二者的区别,易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参照国家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对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及其测量原理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出4102型和摇表式接地电阻仪测量接地电阻时电极的布置方法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使用常用的MI2127和MI2126接地电阻测试仪对多个接地装置在电流极、电压极辅助线在不同夹角θ下进行多次接地电阻测量实验研究,根据测试数据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布线方式对测量接地电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对工频大电流法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以及异频法测量接地电阻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论述,针对两种不同的测试方法,着重对其抗干扰性及使用要点进行了分析,分别对试验中电极布置、地网距电流极距离Szc、测量电流的大小的合理选择等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搭建试验地网研究土壤中金属导体对接地电阻的影响。通过埋设不同形状金属导体,改变金属导体埋设深度、与试验地网相对距离,在不同点位测量试验地网接地电阻值。分析试验数据发现,埋地金属导体导致接地电阻测量值偏小,其中环形金属导体对接地电阻测量值影响最大,一形金属导体对接地电阻测量值影响最小;金属导体位于测试电压极外侧相比位于内侧时,对接地电阻测量值的影响更大;金属导体位于测试电压极内侧时,不同测试点位接地电阻测量值差异较大,金属导体位于测试电压极外侧时,各点位接地电阻测量值差异不大;金属导体埋设深度对接地电阻测量值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朱爱军  刘斌 《气象科技》2006,34(3):326-331
分析了目前3个国家级气象卫星地面站无线电环境对数据接收的实际影响,给出了我国下一代极轨气象卫星使用的频率范围,论述了建站前和运行过程中无线电环境测试的必要性。以北京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的电磁环境测试与分析为例,介绍了气象卫星地面站电磁环境的测试原理、计算和分析方法,内容包括:干扰源的分类,被测试区域最大干扰允许值的计算、测试系统参数、测试的过程、测试数据。对测试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干扰源进行了确定。提出了解决办法:通过无线电环境测试查找干扰源,然后通过无线电管理部门进行协调,同时在接收设备上采用一些抗干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针对太原北郊DYYZII型自动气象站温度信号干扰的故障,结合该型自动站的信号传输方式和结构类型、设备接地网的分布形式、作用原理以及接地电阻测量值、外部环境对系统的影响程度评估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常规处理方法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情况下,运用多学科理论知识,对接地引线连接中由于金属氧化物作用对实际接地效果产生影响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接地电阻值符合要求不一定等于实际接地效果符合要求"的观点。在最终故障处理、验证过程中证明了金属氧化物对接地线的导电性能有直接的影响,为今后处理自动气象站温度信号干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分析思路和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一种较为简单可行的计算方法,对移动通信基站在复杂土壤环境下的深井接地进行了设计计算尝试,并通过对三水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接地工程前期设计与施工实测值的比较,验证了该设计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复杂土壤深井接地电阻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一种较为简单可行的计算方法,对移动通信基站在复杂土壤环境下的深井接地进行了设计计算尝试,并通过对三水某新建移动通信基站接地工程前期设计与施工实测值的比较,验证了该设计计算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廖必军 《气象科技》2007,35(4):567-570
在高电阻率地区,建造符合要求且经济实用的地网一直是防雷工程施工的难点。因为组成地网的接地极的形状关系到材料利用效率和施工难易程度。提出了"多角辐散地极"的概念,设计制作了多角辐散地极,并选择了3个不同的地域环境,对这一设计技术进行了试验。通过与普通地网的比较,证明了在高阻率地区多角辐散地极组成的地网优于普通地网。通过对不同安装距离,不同降阻剂投放量的比较,确定了多角辐散地极的最佳安装方法,并根据试验测量的数据计算出并联系数,得出工程量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雷电防护接地电阻降低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密 《气象科技》2009,37(6):771-774
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几种降阻的方法,根据接地工程的实践,借鉴一些地网降阻失败的经验,提出了解决接地降阻典型方法和步骤的"程序法",并在110 kV石门变电站地网改造中进行了应用和检验,供防雷工程人员在接地设计、施工中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接地阻抗是地铁地网测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使用反向法测试接地阻抗。对石家庄地铁1号线南村站地网进行了反向法实地测试试验,分析了试验数据,并与直线补偿法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土壤电阻率相对均匀的情况下,反向法能有效降低电流线和电位线线间互感因素的影响,但是测试得到的总体的接地阻抗数值偏小。其结果可以作为接地网测量结果的下限值,如果其他方法测试的结果小于反向法测量结果,则可认定其他的测量存在一定的错误;如果反向布置的电位极和电流极间的距离相当大,则可以用此法得到被测接地装置的真实接地阻抗;如果允许接地阻抗测试结果的误差在一定范围内,通过合理布设电流线和电位线的长度,可以把反向法作为地铁地网接地阻抗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移动基站的防雷能力,结合移动基站防雷地网的建设和维护经验,提出根据实际情况设计移动通信基站防雷地网系统的设计思想和方法,分析和研究了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直击雷保护系统、感应雷保护系统、移动基站地网的类型和组成。  相似文献   

19.
宁夏土壤电阻率时空分布观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春泉  厚军学  张伟 《气象科技》2008,36(4):474-479
通过在宁夏地区选择3种典型的土质结构,分别设置了3种不同结构的防雷接地体,经过1年的对比观测,用回归方法来分析平均气温和土壤湿度变化对不同土壤电阻率和不同结构接地电阻的影响,说明不同土质结构在不同时间(或季节)内、不同的温湿度条件下,对土壤电阻率的影响和不同结构防雷接地体的变化特点和规律,从而提出了防雷接地体的敷设和结构性能最优要求。  相似文献   

20.
雷电过电压幅值高、陡度大,自动气象站的微电子设备脆弱,一旦遭遇雷击则损失重大。据此。分析了自动气象站的雷电过电压强度、入侵途径,并参照通信系统的防雷措施,探讨了用接地防反击、电磁干扰,多级重点保护电源,加装保护器和保护通信线路及传感器、采集器等方法来防护雷电灾害。以确保自动气象站正常有效地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