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新方法,运用BP人工神经网络对浙江省11个市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浙江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普遍偏高,无论是用地效益还是用地结构状况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处于领先地位。(2)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存在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高、中平、南北低。(3)集约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高达0.903。BP人工神经网络能够克服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不利影响,具有巨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圈省级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对一定区域内的同类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统一比较,以期为相关部门提供区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工具和制定科学管理政策的决策依据。对武汉城市圈内省级经济开发区的实证分析显示,综合采用统一理想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现有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成果进行再处理后,可以实现对区域范围内各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程度的评价及排序,并可以侦测出不同指标对区域内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因此,在利用政策工具提高一定区域内开发区土地管理水平时,应以不同类型的指标对土地利用集约度影响程度作为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对典型工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将工业企业划分为10类,通过RAGA-AHP评价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测算江苏省不同类型工业企业用地集约度,剖析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企业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显著,电子类企业集约度最高,文体类企业用地集约度最低;企业类型、企业功能、企业所有制性质和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影响江苏省工业企业土地集约利用的重要因素,其中,是否为高新技术企业对企业用地集约度影响最大。因此,江苏省应制定基于不同类型企业的集约利用管理制度和产业结构调整制度,针对不同类型企业进行差别化管理,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三资企业、非制造类企业,并引导国有集体企业转型,提高企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科学确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分析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选取14个指标构建土地集约多元回归驱动力模型,对江苏省17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闲置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首要限制性因素,依据产出指标影响程度高于土地、资金的投入指标可知,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处于土地利用转换期;(2)苏南地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结合山东省区域发展实际,从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投入和土地利用效益等方面出发构建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山东省地级城市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对省内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其时间和区域变化情况,为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而2006年比2005年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稍有下降;(2)山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从沿海城市向内地递减,尤其以山东省西南部边缘城市集约度水平最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济南和青岛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分析,根据国土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规程》(以下简称规程)的要求及内蒙古包头石拐工业园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评价指标的体系理想值和权重值,对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从而得出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工业用地率较高、土地利用强度潜力有可挖潜空间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分层线性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构建了分层线性模型以揭示不同层次因素对工业用地集约利用的影响。研究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的差异有63.96%是开发区本身的差异造成的,有36.04%是区域之间的差异造成的;开发区成立年限、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和开发区土地政策强度在区域之间存在明显的变异,开发区区位和开发区级别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的关系不依赖于区域环境的变化;区域工业产值和区域城市化率两个变量对开发区成立年限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的正向关联影响不显著;区域工业产值会强化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正向关联,而区域城市化率则弱化了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正向关联;开发区土地政策强度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受区域工业产值的影响不大,而区域城市化率会强化开发区土地政策强度和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区域层次变量解释了18.18%的开发区入驻企业数量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相关,解释了11.27%的开发区土地政策强度与开发区土地集约度之间的相关。  相似文献   

8.
叶茹罕 《西部资源》2014,(4):141-143
本文在分析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相关规定及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实际出发,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理想值和权重值,进行了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进而得出合作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土地供应率高、尚可供应土地相对较小,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较低、建筑系数较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大、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小等结论。  相似文献   

9.
研究土地集约利用对提高土地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方法和相关性分析,对2008年~2013年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度及主导因子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兰州城市土地集约度不断提高,并且在2013年达到最大值0.9661,且在2011年~2013年城市集约度增长迅速,达到每年增长0.19个单位;(2)各指标因子对兰州城市土地集约度影响程度依次为:城镇绿化覆盖率单位面积商品零售额单位面积总产值单位面积固定资产投资人均交通用地面积污水处理率人均绿地面积城镇人口密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单位面积财政收入人均城镇建设用地城市建筑密度单位面积就业人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应协调好生态投入和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10.
基于循环经济的黑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差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倪超  杨胜天  罗娅  周旭  侯立鹏 《地理研究》2015,34(2):341-350
为准确把握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时空变化特征,基于循环经济"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基本原则,从投入强度、重复利用、综合效益和持续状态入手构建耕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对1986-2008年黑龙江省耕地利用集约度进行评价,并通过秩相关系数模型和聚类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各地耕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黑龙江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但1994-1998年呈波动下降趋势;2除持续状态呈下降趋势外,其余准则层均表现为上升态势,耕地利用协调度处于高度协调状态;3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明显下降,其余地区耕地利用集约度的上升或下降幅度均不明显;4黑龙江省各地耕地利用集约度差异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以土地集约理论为依据,运用TOPSIS方法对花都区与珠三角主要城市进行综合评价与比较,建立了PSR集约评价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广州市花都区土地利用集约水平较低,其集约度指标值仅为0.2238,在珠三角主要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仅优于江门市与肇庆市,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太大、地均二三产业GDP小等是其主要原因,并就提高花都区土地集约水平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浩  张毅  郑文升 《地理研究》2011,30(10):1805-1817
处于城市化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其土地集约利用的利用强度、利用形式与利用类型存在显著差异,城市土地利用最佳集约度与城市化水平密切相关,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调可有效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交互耦合作用机制,本文构建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协...  相似文献   

13.
李治国 《西部资源》2013,(4):99-102
内蒙古自治区已完成三轮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本文以包头石拐工业园区为研究对象,将三轮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进行对比,深入分析开发区土地利用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变化情况,提出石拐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性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GIS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TOPSIS综合评价方法,紧扣土地利用集约性的内涵,以城市市辖区为评价单元,从城市规模和土地利用程度,土地投入程度、土地利用效率、以及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等诸多层次,对北京、上海等18个大城市市辖区的土地利用集约性进行综合评判,得出以下结论:大城市的集约度都在逐年提高,土地利用将更加集约;我国大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性,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异。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宁波等国家单列城市,规模适中,土地集约性反而很高;上海和武汉的集约度一直处于前三位,其他直辖市和省会等特大城市波动性较大,土地集约性利用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与上海、宁波、青岛等东部城市相比,太原、石家庄、西安等中部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一直很低,潜力大、亟待提高。此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以及所获得的评价结果,较好地揭示了行政区划调整对城市集约度的动态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洛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园区为例,运用统计分析法、特尔菲法和比较分析法,基于企业与行业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表明:(1)不同工业企业之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异较大。根据工业企业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将企业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可为企业的分级管理提供依据。(2)工矿仓储用地不同行业之间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差异可为开发区产业结构调整、行业用地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科学地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趋势,以玉溪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在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玉溪市中心城区集约利用度呈现出由城市中心逐渐向外递减的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集聚效应;从全域空间分析看,各功能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居住功能区相关性最强,其他功能区最弱;从局部空间的角度来看,集约度的分布既存在空间聚集性又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7.
国家中心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障碍因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及相关理论基础,结合社会经济数据,从土地利用投入、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产出及生态效益层面构建了评价指标;运用组合赋权法及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2006—2016年国家中心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分值进行计算;并运用障碍度模型对土地集约利用障碍度因子进行诊断。结果显示:(1) 2006—2016年间上海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始终保持高度集约状态。天津、武汉始终保持中度集约状态;北京、广州、成都、郑州、重庆变化较大,北京、广州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由中度集约上升到高度集约,成都、郑州由低度集约转化成中度集约,重庆由粗放利用转化为低度集约。(2)影响国家中心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准则层主要障碍因子为土地利用程度及土地产出,说明我国中心城市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无法满足可持续用地需求;指标层主要障碍因子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建成区面积、地均GDP、人均绿地面积及建成区路网密度等。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福州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地开发程度、用地结构状态、土地利用强度、用地投入产出效益4个层面选取9个指标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以福州市14个国家、省级开发区为评价单元,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开发区集约利用综合指数,探讨各开发区集约利用水平,并在评价基础上将福州市开发区分为3种土地利用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燕群  蒙吉军  康玉芳 《干旱区地理》2011,34(6):1017-1023
北方农牧交错带作为我国传统农业区与畜牧业区交汇和过渡的地带,其土地集约利用有突出的特点.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为例,从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别运用熵值法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计算集约度.结果显示,2003-2007年鄂尔多斯土地集约度数值总体上升;利用效率对鄂尔多斯土地集约利用影响最大,其次...  相似文献   

20.
以浙江省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土地利用的自身特点和现状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指标的权重,根据评价标准计算出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 块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评价结果表明,慈溪市小城镇开发区、工业区块仅1 处属于II 级土地利用较集约,其余均属 于III 级土地利用基本集约和IV 级土地利用不集约;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级别开发区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和 持续状况差异显著,不同产业类型开发区土地利用效率差异较显著。由此可见,政策因素对小城镇开发区土地集约 利用的影响起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