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霞浦大坪耕地和园地表层土壤中硒和锌元素含量等级从丰富到缺乏均有分布,硒元素以适量等级为主,其次为富硒等级,锌元素以较缺乏和中等占主导。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风险低。水稻富硒富锌率高,茶叶富锌率高。根据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和施肥存在问题,结合土壤和农产品有益元素含量等特征,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施肥和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东北主要水稻产区为研究区,以土壤-作物系统锌元素地球化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土壤、水稻样品的采集、测试及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水稻产区土壤表层锌含量介于11.01~94.95 mg/kg之间,平均值为43.97 mg/kg,锌含量总体处于缺乏状态;籽实锌含量介于14.27~36.92 mg/kg之间,平均值为24.70 mg/kg,样品中97.56%的籽实锌含量满足人体需要从谷物摄取到的量,品质优良;水稻籽实锌生物富集系数从高到低依次为草原风沙土、草甸土、盐渍水稻土、黑土、淹育水稻土、水稻土、暗棕壤、草甸白浆土;水稻籽实中锌元素的富集与土壤表层硼、锗、铋、镉、铅、锂、铍等元素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开展皖西大别山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发现研究区内土壤锌元素含量主要集中在71~150mg/kg,其中大于84 mg/kg富锌土壤达到2 808 km~2,占到全区58.74%。富锌土壤主要呈大面积分布于区内北部岳西县-头陀镇及南部岳西县店前镇-太湖县寺前镇-宿松县柳坪乡,分布特征受区内地质背景、成土母质影响明显。此外,通过研究区内农产品和根系土中的锌含量特征,发现具有开发富锌农副产品的潜力。  相似文献   

4.
锌和硒是人体必需的生命元素。本文以河北省饶阳县表层土壤和大众农作物小麦、玉米、葡萄、茄子及协同调查的根系土为研究对象,在对锌、硒、有机碳、pH等指标测试分析的基础上,开展了研究区以锌、硒为特色的土地资源及生态效应评价。结果表明:饶阳县城南部、同岳乡北部、留楚乡以及大尹村镇南部地区,分布有较大面积的富锌特色土地,锌元素主要来源于第四系沉积物。不同农作物对锌元素吸收能力大小顺序为小麦玉米茄子葡萄,且农作物对锌的吸收能力与土壤中的有机碳呈负相关,与pH值呈正相关。在该地区所采36件小麦籽实样品中,有4件为富硒小麦,且小麦对硒的吸收能力与土壤中的pH值呈正相关,与有机碳含量呈负相关。研究结果对饶阳县开发利用特色土地资源,发展功能农业产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恐龙骨骼化石与其它脊椎动物骨骼的微量元素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对比分析恐龙骨骼化石及其它脊椎动物骨骼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组合。结果表明稀土,砷,钡,铀元素在恐龙骨骼化石中的含量远高于其它脊椎动物骨骼,需锌元素的含是情况却与之相反;同时进一步分析推测得出:这种砷,钡元素含量的高异常和锌元素的低异常,极可能是导致四川盆地恐龙动物群集群死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山西255个土壤样品(A层)中的12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土壤颗粒(1.0~0.01mm和0.01~0.001mm)含量分别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上述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与土壤颗粒含量之间呈显著相关性。同时将12种元素的含量分别与上述两组土壤颗粒含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元素的推算模型。以此模型,即根据1.0~0.01mm或0.01~0.001mm土壤颗粒含量,推算出土壤元素的含量。经验证,其推算结果与元素的实测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朱维晃  杨元根  毕华  刘强 《矿物学报》2004,24(3):239-244
对海南0个土壤样品中的nl、Pb、Cu、0四种重金属的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以及45个植物样(根、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别进行了测定,采样点基本上覆盖了海南全省,测定结果表明,土壤中nl总量低于全国平均值,而Pb、Cu、Cd高于全国平均值,土壤中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一般低于其总量的10%,其中Pb最高为7.71%,而Cu仅为1.13%,具有较大的变异性;植物中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呈现负相关性,但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一般呈现正相关性,叶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更为显着,叶中的重金属含量与土壤中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Zn(0.726),Cu(0.626),Pb(0.n4),Cd(0.512)。这说明土壤中重金属总量并不能全面的评价土壤的环境效应和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应该把重金属总量和生物有效态含量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应将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植物中该元素含量之间作相关分析,根据其相关系数的大小来判断其生物有效性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菜地土壤和蔬菜中几种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庆市不同区县菜地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差异明显。通过对不同区县土壤和蔬菜中重金属的聚类分析发现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无明显的区域分布规律,但蔬菜中重金属含量区域分布规律明显,说明蔬菜中重金属污染受大气影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同地点土壤和莴笋重金属Cr、Ni、Cu、Zn、As、Cd、Pb、Hg均无显著相关性,说明蔬菜莴笋重金属同土壤关系不大。不同区域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差异不大,但远郊区蔬菜中重金属含量较小,可能与远郊区大气污染相对较轻有关。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壤硒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通辽市科尔沁区土壤与农作物中硒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显示,研究区土壤硒含量水平普遍较低,且空间分布不均,仅局部达到足硒水平.硒元素主要富集在表层土壤中,且与有机碳、Al2O3、TFe2O3、Mn、P等呈正相关关系,表明土壤中有机碳、黏土矿物、铁锰氧化物对硒元素地球化学行为有重要影响.研究区土壤呈碱性至强碱性,富硒农作物并不严格产出在富硒土壤中.因此,开发富硒农产品要综合考虑土壤硒含量、土壤有效态硒含量、农作物硒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地理景观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河套地区土壤基准值及背景值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河套地区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的确定与研究发现,河套地区主要是以富CaO、MgO及As、F等为主的地区,其他绝大多数元素的含量要低于全国以及世界水平。河套地区表层和深层土壤中样品含量也有一定的差别。此外长期的人类活动也对土壤中元素的含量变化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通过对土壤基准值与土壤背景值的研究分析,为该地区农业、环境及地方病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全面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贵州喀斯特与非喀斯特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寻求喀斯特地区农产品低劣的根源,通过调查和采样测试对比研究了贵州碳酸盐岩和非碳酸盐岩地质环境和农作物产品质量的差异。结果表明:(1)非碳酸盐岩的微量元素含量为10.894 2×10-3,而碳酸岩的为35.322 7×10-4;非碳酸盐岩地区耕作土中有效态微量元素含量为3.260 5×10-4,碳酸盐岩分布区的耕作土仅为1.014×10-4,彼此相差3倍;(2)优质农作物多产于非碳酸盐岩地区,随机调查贵州省内38个优质水稻产地,有33个位于非碳酸盐岩地区,仅有5个在碳酸盐岩区。茶叶、马铃薯、西瓜等也有此类规律。由此认为,喀斯特环境缺乏多种矿物营养元素,是形成其农作物质量低下的根本原因,也是贵州喀斯特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2.
冀中南平原土壤碘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冀中南平原土壤碘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表明,冀中南平原滨海盐土和沼泽土中碘含量最高,白洋淀湖泊沼泽相和沧州东部的滨海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高,而太行山中段滹沱河冲积扇平原、漳河冲积扇平原深层土壤碘含量较低,显示沉积环境是控制土壤碘区域分布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土壤碘的分布特征受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自然因素为主,表层土壤碘受到较大的人为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癌症与土壤环境中Er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土壤环境中铒元素资料766个数据,癌死亡调查资料787 080例,研究了胃癌 食管癌、肝癌、宫颈癌、肺癌、大肠癌、白血病、鼻咽癌、乳腺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区土壤环境中铒元素的关系。结果表明,仅癌死亡率与铒元素有相关性,等级相关系数为-0.5069(P〈0.005)。  相似文献   

14.
节水条件下土壤氮素的环境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康  沈荣开 《水科学进展》2003,14(4):437-441
土壤无机氮素的损失主要是铵氮的挥发损失和硝氮的反硝化和淋失.土壤水分和氮素含量的增加,都将增加氮肥淋失的潜在威胁,如处置不当,获得高产可能需要以环境的污染为代价.节水条件下土壤无机氮素的损失量有所减少,但是氮素利用效率也同时受到了土壤水分状况的限制.探讨了作物产量、氮素损失和农业生产要素(水分、氮素)实际投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节水条件下土壤氮素损失和环境评价概念型模型,通过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永乐店灌溉试验站3年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参数求解及校验.  相似文献   

15.
贵州典型喀斯特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以贵州花溪党武、遵义虾子和安龙木咱3个地区的土壤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地球化学的角度研究其土壤中相关矿物元素的含量、元素在岩-土剖面中的迁移富集特征及其风化成土系数,综合表征出研究区土壤的农业地质环境特征,并对其矿物营养元素环境质量做出初步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石灰土中矿物营养元素的淋溶较为强烈,有10种左右元素的含量低于中国或世界土壤化学组成中值,具体表现为纯的碳酸盐岩所发育的土壤中矿物营养元素的含量较少,而安龙木咱地区由于其成土母质为白云质灰岩,且所处地质环境易于汇集周边淋溶出来的营养元素,使得其土壤矿物营养元素环境质量好于其余两地,三地土壤中营养元素达标率分别为73.7%(安龙木咱)、63.1%(遵义虾子)和68.4%(花溪党武)。总体而言,碳酸盐岩风化成土作用缓慢,土层较薄,土壤营养元素含量不足,需要施用相应的矿物肥料。   相似文献   

16.
贺小元  王辉  刘欢 《地下水》2019,(1):62-63,71
在进行"陕西省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府谷矿区马家梁-房子坪勘查区普查"项目的地质及水工环1:2. 5万地质填图中,对府谷哈镇周围部分井、泉、水库及土壤进行了采样分析,采集水样共10件,其中水质简分析4件、水质环境分析4件、水质全分析2件,采集土壤样品4件。分析结果发现该区水质多属CO32-·HCO3-·SO42--Na+·Ca2+·Mg2+型,又根据Cl-、SO42-、Mg2+、Na+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出,主要为重碳酸钠型和硫酸钠型水,矿化度介于138~1145 mg/L之间,平均约580. 43 mg/L,水质中重金属铅、镉及挥发酚、pH超标。土壤分析结果显示区内的汞含量基本都超标;土污染1、4的镉元素含量超标;土污染1的镉、汞、砷、铅、锌值与其他样品相比,都表现为高值超出标准值,说明贺家梁-范家梁一带土污染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7.
岩溶地区休闲农业旅游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明在川东岩溶地区蓬勃兴起的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对土壤生态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铜梁区黄桷门奇彩梦园(黄门现代农业园区)(下称“奇彩梦园”)和北碚区金果园(休闲观光果园)(下称“金果园”)游步道两侧的土壤样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和实验室分析,研究了土壤各生态指标受影响的距离、受冲击规律及重金属潜在风险。结果表明:受农业游憩影响,两园区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及碱解氮随着离游径的距离变小呈递减的趋势,土壤容重呈递增的趋势,而土壤pH值仅在奇彩梦园表现出随离游径的距离变小呈递增趋势,各指标受影响的范围主要集中在4 m内;运用践踏指数分析得出两园区处于轻度践踏状态,土壤腐殖质层和草本并没有完全破坏,土壤生态环境在自然状态下可以得到一定恢复。通过对两园区土壤重金属的评价,发现各样区土壤环境处于清洁或尚清洁状态,Cd和Pb在部分样区内含量达到安全警戒状态(污染指数>0.7),需采取措施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8.
谢雨萍 《中国岩溶》2009,28(2):199-205
生态农业旅游活动的开展与土壤环境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以广西恭城红岩村生态旅游景观区为例,分析了旅游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影响。在理化性质方面,红岩村生态旅游果园林土壤熟化程度较广西区域果园林高,土壤的酸碱度不断向成熟土壤优化,有机质含量达到广西区域30年果园林含量,氮磷钾含量也有普遍的提高。这些积极的影响归功于红岩村为开展生态农业旅游活动而进行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培育。但在旅游通道旁侧旅游活动使土壤孔隙度变小,对保持土壤水文结构功能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Samples of a brecciated sulphide vein (marcasite, sphalerite and scarce galena, in a calcite gangue), and its gossan, were collectet from bore holes. The gossan consists dominantly of goethite alternating with lepidocrocite and hydrohematite in a type of boxwork structure. Lead and manganese oxides are present. The gossan contains about 0.6% zinc and 0.2% lead. Sequential selective extractions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Soils with anomalous values in lead and zinc lying adjacent to the gossan contain fragments of ferruginous material which possess dimensions ranging from hundreds of microns to several centimeters. The textures, mineralogy and trace element contents of the fragments resemble those of limonites from the gossan. Mineralogical and selective analyses on the gossan and the soil materials show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analogies. Lead and zinc anomalies can be explained partly by the occurrence of limonitic microfragments in the anomalous soils. The origin of these fragments is related to the disaggregation of the gossan. Already evoked by others authors for mainly non-carbonate environments, the results weight to the hypothesis that the dispersion of lead and zinc is partly mechanical.  相似文献   

20.
袁宏伟 《地质与勘探》2022,58(5):1027-1041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狼山镇和新华镇一带发现大面积硒高含量区。为研究该地区富硒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土壤硒含量的控制因素,采集6250件表层土壤样品,并设计5条土壤垂直剖面进行化学元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硒含量介于(0.06~0.77)×10^(-6)之间,平均含量为0.32×10^(-6),硒的背景值为0.32×10^(-6),是巴彦淖尔市表层土壤背景值(0.20×10^(-6))和中国土壤背景值(0.20×10^(-6))的1.6倍,且研究区耕地土壤中达到富Se水平(0.4×10^(-6)以上)的样品数为1072个,占全部采样点位的17.2%,表明研究区耕地土壤中硒含量相对较高。研究区土壤中硒和营养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存在正相关关系,与土壤pH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硒在土壤垂直方向上分布总体上表现出表聚性特征,随剖面深度增加,硒含量逐渐降低。表层土壤中硒含量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土壤垂直方向上硒含量主要受有机质与粘土矿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