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立德  罗平 《地震研究》1995,18(4):331-340
本文分析了1500-1994年间中国大陆7级以上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得出强弱活跃期相间交替出现,地震轮回内活跃期与一个轮回持续时间之比服从准黄金分割,活跃期具三幕式结构,一个活跃段一般仅有一个主体活动区、1-2个参与活动区等结论。据此分析认为,1977年后中国大陆已进入第四个轮回的相对平静期,并将持续30年左右。  相似文献   

2.
云南地区强震前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蔡静观  许昭永 《地震研究》1993,16(4):329-337
本文以降维减熵增能的地震学方法,讨论了强震前复杂孕震系统的非线性阶段,云南地区1976年以来6级以上的强震震例表明,强震前复杂孕需系统的非线性阶段是普通存在的。但从不同震例。不同方法反映出来的非线性阶段起始时间是有差异的,本文进行了综合判断的尝试,得出孕震系统在强震前1-3年进入非线性阶段。结果还表明,蠕变曲线和累计频度的速率增加比具有普适的特点,前者为2.4左右,后者为1.7左右。  相似文献   

3.
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附着物对水体氮、磷负荷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实验模拟了10组氮、磷负荷对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生长期和衰亡期茎叶附着物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水体氮、磷浓度的升高,菹草附着物的叶绿素a(Chl.a)含量、附着有机物量、附着无机物量和附着物总量均增加,在氮、磷浓度最高的T10组(总氮12.0 mg/L,总磷1.0 mg/L),附着物的总量达到高峰,附着物的Chl.a含量为2.005~4.765mg/g(DW),附着有机物的量为29.027~94.886 mg/g(DW),附着无机物的量为176.881~397.750 mg/g(DW),附着物总量为205.909~492.636 mg/g(DW).在菹草的快速生长期、稳定期和衰亡期,附着物的Chl.a含量、附着有机物量、附着无机物量和附着物总量均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衰亡期 >稳定期 >快速生长期,且在各营养盐浓度下均存在这一趋势.菹草衰亡期附着物的Chl.a含量、附着有机物量、附着无机物量和附着物总量分别为稳定期的1.046~1.826、1.046~1.638、1.029~1.858和1.106~1.717倍,为快速生长期的2.324~4.059、2.323~3.640、2.101~3.792和2.280~3.584倍.结果表明水体氮、磷负荷的增加促进了菹草茎叶附着物的生长和积累,加速了沉水植物衰亡.  相似文献   

4.
何健  谷孝鸿  黄诚 《湖泊科学》1999,11(4):328-332
本文对河蟹幼蟹蜕壳过程及蜕壳后的特征进行了比较斩观察,并初步探讨了蜕壳与光照,温度及生境的关系。对于0.5-2g的幼蟹,蜕壳期大约需要3-6h,软壳期需要2h,薄壳期需要15h,幼蟹特别喜欢选择有草的生境作为蜕壳地点,也喜欢在池塘浅水区蜕壳,但是在2m以内水深对蜕壳成功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环境CO_2浓度升高对近海蓝细菌的影响,选择了代表性海洋聚球藻Synechococcus sp. PCC7002,在正常CO_2(400ppm)和高浓度CO_2(1000ppm)条件下,研究其处于不同生长时期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稳定期, CO_2浓度升高可显著促进细胞生长、提高培养体系内最高细胞浓度值.在高浓度CO_2条件下,聚球藻适应期为2天,而在正常CO_2条件下,聚球藻适应期长达6天.高浓度CO_2可以提高聚球藻在适应期和指数期的光合作用能力,但会降低其稳定期的光合作用能力.此外,与正常条件下相比,高浓度CO_2条件下处于指数期和稳定期的聚球藻的饱和光强较低,光能利用效率较高,藻胆体/Chl a比值较高.高浓度CO_2降低聚球藻在适应期和稳定期颗粒有机碳:Chl a(POC:Chl a)和颗粒有机氮:Chl a(PON:Chl a)的比值,且该比值在指数生长期较高.以上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生长期的聚球藻PCC7002对CO_2浓度升高的生理响应不同,前期的多数研究仅在指数期开展,取得的结果未能全面反映CO_2浓度升高对海洋蓝细菌的影响.本研究将为全面了解CO_2浓度升高对海洋微藻的影响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黄诚  谷孝鸿  胡文英 《湖泊科学》1999,11(4):346-350
从西太湖梅梁湾分离出野生水华微囊藻,得到水华微囊藻在半固体培养基上的纯藻株。研究太湖水华微囊藻在室内不同氮,磷浓度下的生长特征,发现在氮浓度在17mg.L^-1,磷逍度为1.7mg.L^-1左右进,微囊藻日增长率最大。比较自然状态和室内培养条件下微囊藻的生长情况,可知野生微囊藻一般能形成较大的群体,室内液体培养基的营养盐浓度远高于野外,却难以得到大群体微微藻,从此实验结果来看,营养盐浓度与微囊藻在  相似文献   

7.
一个新的中矩期地震预报指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学忠  丁鉴海 《地震》1998,18(2):127-133
通过对强震前数年一定震级档次内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提出一个刻划地震孕育过程进入中短期阶段的指标-Cr值。它可以反映岩石本构关系曲线峰值点附近的状态。在对7次7级左右强震进行震例研究表明,震前Cr值出现明显高值异常。Cr值达最高值的时间超前地震发生1 ̄3a,多数是在1a左右,这对中短期地震预报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自转微椭、非均匀地球的潮汐变形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鉴于当前国际上关于自转微椭、非均匀地球(SREHI)的固体潮汐响应的结果之间存在明显分歧,特别是Love数k及重力潮汐因子δ对纬度的依赖情况截然不同,本文借助于摄动法与张量正则分量的广义球谐展开建立起来的侧向非均匀、自转微椭、粘弹地球的潮汐模拟理论,计算了SREHI地球的潮汐形变及相应的引力位变化.结果表明,描述径向位移的Love数的纬度依赖部分系数h_+与球对称部分h_0+δh_0之比不大于1.0‰;对O_1波为0.27‰;对M_2波为0.19‰;对M_3波为0.49‰;对M_4波为0.88‰.描述地球引力位变化的Love数的纬度依赖部分系数k_+与球对称部分k_0+δk_0之比小于3.0‰;对O_1波为2.67‰;对M_2波为1.89‰;对M_3波为2.24‰;对M_4波为2.70‰.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内地核较小(其半径为外核的1/3),许多地球发电机模型将内核完全忽略(Hollerbach et al.,1992),要不然就将其处理为不导电的绝缘体( Zhang and Busse,1990;Glatzmaier and Roberts,待出版)。在我们以前的稳态模型(Holler-bach and Jones,1993)中,普考虑了有限导电内地核的某些效应,尤其是引起内外核之间的电磁耦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华北地震统计区近600年地震资料,采用最大熵谱分析方法,定量解析了该区及各主要地震带的地震活动时间序列特征,为多个优势周期叠加的复杂强弱交替。以最优分割法划分了华北地震区及各主要地震带的地震幕,分析了其特点。结合当前华北地震区地震平静现象等,认为目前该区地震活动趋势正处于一个复杂的十字路口,华北地区随时可能进入一个新的地震活动幕(将持续10年左右),然后进入新一轮地震平静期(将持续几十年);也有另一种可能,华北地区现在实际已经进入了新的地震平静期。  相似文献   

11.
2000年中国地区地磁场长期变化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用中国地磁场复测点和地磁台站资料,建立了2000年代中国参考地磁场长期变化模型CGRF-SV2000.模型显示,中国地区地磁场变化比较平缓,X、Y、Z、H、D、I、F七个地磁要素的“无符号平均年变率”分别为122 nT/a、82 nT/a、438 nT/a、118 nT/a、096(′)/a、299(′)/a、224 nT/a,比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给出的全球年变率约小1/3到1/2.各地磁要素的变化显示,地磁北极正在向中国移近,或者说,中国正在向高地磁纬度方向移动,平均移动速度约为3(′)/a.磁偏角变化还显示,中国地区东西部偏角差异继续扩大.作为检验和对比研究,本文利用第8代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模型,分析了全球地磁场长期变化的时空特征,讨论了全球长期变模型IGRF_SV与中国长期变模型CGRF_SV的异同点.对比分析表明,中国地区地磁场的长期变化与全球长期变化总趋势基本符合,但是,CGRF_SV也表现出一些特有的局部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青藏高原湖泊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本文选取西藏东南部最大的高山冰川堰塞湖之一的巴松错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1月(枯水期)和2018年9月(丰水期)在湖心利用挂锤式深水采样器进行浮游植物垂直分层采样,共设置7个断面,采集水样84个.应用浮游植物功能群、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巴松错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巴松错水体稳定性强,水温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枯水期在30~60 m处形成温跃层,丰水期在1~15 m和30~60 m处形成双温跃层;2)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共鉴定7门76属242种,物种组成均表现为硅藻蓝藻绿藻型结构;3)根据浮游植物功能群分类方法,可划分为25个功能群,分别为A、B、C、D、E、F、G、H1、H2、J、L M、L O、M、MP、N、P、S1、S2、T、W1、W2、X1、X2、X3和Y,优势功能群从枯水期的MP、D、L O、P转变为丰水期的D、F、L O、MP、N、P,其中MP功能群为巴松错浮游植物群落绝对优势群;4)通过RDA表明,不同水情期浮游植物功能群垂直分布特征受环境因子影响差异较明显,整体上,pH、总氮和氨氮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功能群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3.
利用第七代IGRF计算1995.0年中国及邻区地磁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第七代国际地磁参考场,利用IGRF1995计划并绘制1995.0年中国及邻区地磁图,考虑了地球扁率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地磁场球冠谐分析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了45个测点的地磁三分量测量,对测量资料进行通化处理,通化时间为2002年5月5日16~18时(世界时). 通化后的观测均方差分别优于1.5nT(地磁场总强度F),0.5′(磁偏角D和磁倾角I). 将国际参考地磁场(IGRF2000)作为地磁正常场,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地磁异常场的球冠谐模型(BTHASCH). 球冠极的空间位置坐标为39.5°N和117.0°E,球冠半角为4°. 在模型计算过程中,球冠谐函数的截断阶数分别取为1~10. 经综合比较, 最终采用的截断阶数为5. 建立了京津冀地区参考地磁场的球冠谐模型(BTHGRF).根据模型,绘制了京津冀地区地磁异常场图(ΔX、ΔY、ΔZ、ΔF、ΔD、ΔI)和京津冀地区地磁图(X、Y、Z、F、D、I).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长期变化特征(2009-2016年)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钱奎梅  刘宝贵  陈宇炜 《湖泊科学》2019,31(4):1035-1044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每年都有剧烈的季节性水位变化.为了解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2009-2016年每季度在鄱阳湖15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分析鄱阳湖的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并对浮游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鄱阳湖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106属.2009-2016年平均生物量分别为0.044、0.252、0.335、6.379、3.945、2.912、3.562和1.550 mg/L.硅藻门为鄱阳湖浮游植物的优势门类.鄱阳湖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7个功能群,其中15个功能群(C、D、G、H1、J、Lo、M、MP、N、P、S1、Tc、Wo、W1和Y)为优势功能群.2009-2011年,功能群P、Y、MP、D为优势类群,2012-2016年,功能群P、Y、MP、H1、Lo为优势类群.鄱阳湖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不同水文阶段的演替规律为:枯水期P、MP、Y、Lo、D,涨水期P、Y、D、MP、H1,丰水期P、Y、D、MP、Lo、H1,退水期P、Y、MP、G.RDA分析结果显示,水位变化、水温、透明度、电导率、悬浮物浓度和亚硝态氮浓度是影响鄱阳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6.
菲律宾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磁场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1~2007年期间在菲律宾境内测量的74个点的地磁场数据,利用球冠谐和、泰勒多项式两种方法建立了2005.0菲律宾及周边地区地磁基本场模型,得到了菲律宾地区X、y、Z、D、I、H、F七个分量的分布.两种模型反映的同一地区的地磁场分布形态基本类似,只在拐点的舒缓度、等值线平滑度等方面存在区别.在8°N左右,X、...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A distributed 1D rainfall–runoff model is presented. It consists of the Saint Venant continuity and momentum equations for overland flow and a modified Green-Ampt model for the infiltration on railway embankment steep slopes. The model is applied to adjacent 10-m-wide erosion control experimental plots with different percentages of grass cove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2-day antecedent rainfall and initial moisture content was established and used to predict the saturated hydraulic conductivity (Ks). Average values of Ks for 0, 50 and 100% grass cover were found to be 0.1, 1.19 and 2.56 mm/h, respectively. For the majority of cases, the model simulated runoff with acceptable accuracy, 68% having Nash-Sutcliffe efficiency (NSE) values above 0.50. The average NSE value varied between 0.60 and 0.80, with 0% grass-covered plots yielding the highest values. As expected, the runoff volum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ercentage of grass cover.

Citation Sajjan, A.K., Gyasi-Agyei, Y., and Sharma, R.H., 2013. Rainfall–runoff modelling of railway embankment steep slopes. Hydrological Sciences Journal, 58 (5), 1162–1176.

Editor D. Koutsoyiannis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Geomagnetic storms of middle intensity—the so-called moderate storms—are characterized in middle latitudes by fluctuations of pulsation and bay type in all three componentsD, H andZ, the periods of which are within the range of 20 to 120 minutes. They are appearing in all three storm phases (initial, main and recovery phase), generally showing a maximum in the main phase. By the aid of statistic frequency analysis as well as of the calculation of the autocorrelation function and power spectra the fluctuations of this period ranges were analysed for 22 geomagnetic storms of middle intens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1952 to 1962, recorded at the Niemegk observatory. In order to get an impression about the dependence on latitude 7 parallel records from a station in higher latitude (Dombas, Norway) were analysed in the same way. Power spectra show that there are favoured some periodicities within the period range of 20 to 120 minutes, especially near 50 to 60 and 90 to 120 minutes. This applies to the investigatedX(H)- andY(D)-components as well in middle as in northern latitudes.

Mitt. aus dem Geomagnetischen Inst. Potsdam Nr. 263.  相似文献   

19.
1936年中国地磁参考场的冠谐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1936年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地磁测量资料,以及国际地磁参考场DGRF1935和DGRF1940,用冠谐分析方法计算1936年中国地磁参考场(CGRF)的冠谐模型. 冠谐模型的截断阶数为8,球冠极位于36°N和104°E,球冠半角为30°.CGRF1936比相应的国际地磁参考场能更好地表示中国地磁场的分布,本文计算的冠谐模型的均方偏差分别为104.9 nT(X分量),84.8 nT(Y分量)和121.1 nT(Z分量). 根据地磁场的冠谐模型,绘制1936年中国地磁图(X,Y,Z,F)和异常磁场图(ΔX,ΔY,ΔZ,ΔF).  相似文献   

20.
The results for three-dimensional (3D) winter and summer tidal flows in the homogeneous Arctic Ocean, obtained with the use of a modified version of the 3D finite-element hydrothermodynamic model QUODDY-4, are presented. It is shown that 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M2 tidal constants (amplitudes and phases of tidal sea surface level elevations) in the Central and Canadian parts of the Arctic Ocean is less than the error in the predicted tidal sea surface level elevations. This means that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can be neglected at least as a first approximation. A different situation is encountered in the Siberian continental shelf, where seasonal changes of tidal amplitude are ±5 cm, while those of tidal phase vary from 15° to several tens of degre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