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小型卫星地球站(VSAT)是一种具有甚小口径天线的、智能的卫星通信地球站。VSAT网络是指由大量的小型卫星地球站和一个较大的中枢地球站协调组成的网络,并支持大范围的双向综合电信和信息传输业务。中国气象局目前正在实施的气象卫星综合应用业务系统(9210工程)的气象通信网采用的就是美国休斯公司提供的VSAT产品,即卫星综合业务网络系统(ISBN)和电话地球站系统(TES)。该网络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专用VSAT网络,它由一个主站(国家气象中心)、30个次站(区域气象中心)和300多个小站(地市气象台及部分气象雷达站)组成。每个端站包括一套数据地球站(PES)和一套电话地球站(TES)设备,或者一套TES和PES室内单元共用的一套室外射频单元及一副天线的混合站(HES)。  相似文献   

2.
全国省级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流程逐步由市级转发省级调整为直传省级,省级区域站中心站成为数据传输的枢纽。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的调整给省、市、县3级区域站运维保障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为了应对统一管理难、监视难、故障诊断难的挑战,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省级区域站数据直传监控系统。该系统依托CIMISS系统和省级区域站中心站,基于Django框架实现了CIMISS CTS环节、省级区域站中心站环节、区域站报文来源环节、区域站电池环节的监视和展示,以及区域站报文历史传输情况的展示和故障诊断。该系统已经投入业务应用,进一步提高了全省区域站数据传输业务的运维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研究分析各类船舶的基础上,对船舶自动气象站(船舶站)的基本构成和采集要素进行了分类,提出了船舶站构成的分类标准,解决了不同船舶选取安装不同要素自动站选择依据不足的问题,详述了船舶站的构成。以典型船舶站为例,详述了温、压、湿、风、降水、能见度、辐射等观测要素的安装位置选择,为船舶站的设计和安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大气污染对太行山中部地区地表风的影响,我们对阳泉、榆社(高山站),石家庄、邢台(平原站)4个站点1966~2005年间的能见度、近地面温度、近地面风速数据进行了统计计算与趋势分析。结果显示:在平原站能见度相对山坡站下降更加明显的背景下,平原站的近地面温度、近地面风速、850hPa风速都呈下降趋势;而山坡站的近地面温度、近地面风速呈上升趋势。分析表明:(1)由于气溶胶的辐射效应与冷却效应,抑制了垂直通量的上下传输,致使平原站下午的近地面气温呈下降趋势,平原站和高山站的地表风速呈相反的变化趋势。(2)平原站850hPa (与高山站高度相近)风速呈现下降趋势,印证了高山站的近地面风速增加是气溶胶的辐射效应减弱了垂直能量交换造成的。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温传感器的故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章丘站7月份20cm地温自动观测数据异常,将自动站与人工站的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将自动站四支浅层地温传感器放在同一环境下进行对比分析,证明20cm地温传感器存在故障并及时进行了更换,保证了自动站观测资料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建设单收站所需环境、建设单收站的方法以及单收站的应用与维护。  相似文献   

7.
“ASOM及自动站运行监控记录查询分析系统”的开发成功和应用,取得了以下两方面的成效:①提高了ASOM系统记录和自动站到报率监控的时效性和准确度。②自动站到报率记录数据库的建立,能够从每天大量的到报率数据中查询统计各种到报率的自动站,及时了解掌握自动站的运行情况,对于自动站故障进行统计分析,找出规律性的原因,有利于自动站的维护保障和到报率的提高。这对于自动站的运行监控和保障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市级自动气象站数据库中建立了自动站分钟、小时各气象要素实时数据库;用N etF ram eW ork框架技术开发了运行于自动站主机上的数据实时入库程序;开发了自动站数据实时显示程序,以图形、曲线和表格形式实时显示分钟、小时等数据;并可对数据作分析查询。使用结果表明:市级自动站数据库系统可减轻自动站和网络负荷,为各种应用提供方便高效的实时自动站气象信息,实现了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自动站建设的必要性,解释自动站运行的原理和流程,以及自动站建设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四川省基本(准)站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对2004年对比观测期间的温度、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4.5%的台站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在误差(±0.2℃)允许的范围内,并且64.1%的台站自动站观测的气温比人工站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的降水量的差异与气温的差异比较起来明显比气温大,且71.8%的台站自动站的降水量比人工站偏多.  相似文献   

11.
四川省自动气象站与人工站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游泳  王晓兰 《四川气象》2007,27(3):43-45
本文利用四川省基本(准)站的自动观测和人工观测资料,对2004年对比观测期间的温度、降水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94.5%的台站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气温对比差值在误差(±0.2℃)允许的范围内,并且64.1%的台站自动站观测的气温比人工站偏高;自动站与人工站的降水量的差异与气温的差异比较起来明显比气温大,且71.8%的台站自动站的降水量比人工站偏多。  相似文献   

12.
浅谈自动站月报表制作及预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动站气象站运行特点,对自动站月报表的制作和预审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指出了自动站设备维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热岛强度变化对安徽省气温序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安徽省81个气象台站的资料研究了其气温序列特点,并选取了其中46个台站,划分为城市站、乡村站、国家基本/基准站等类别,对1966~2005年期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的年、季变化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两个时段各类型台站3项气温的增温率、热岛增温率、热岛增温贡献率均表现为城市站最大,国家基本/基准站次之,乡村站最小...  相似文献   

14.
利用湖北省潜江气象站和邻近的天门及仙桃两站1971-2009年39年气象资料,通过滑动T检验、M-K检验方法对气温资料的均一性作了检验。对比迁站前后气温等资料的变化表明,潜江站与相邻站同时期气象资料间存在部分差异。与相邻站相比,迁站前后潜江站气象要素中风向风速、气温和雾日有显著变化;迁站前受城市效应影响,潜江站部分风向...  相似文献   

15.
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双”系统应急备份的实现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地面测报业务软件“双”系统的工作原理进行了探讨。通过修改软件系统参数和目录路径等步骤,将自动站业务系统移植到人工站系统上做应急备份,实现人工站计算机上同时安装自动站与人工站的“双”系统。  相似文献   

16.
城市热岛效应和迁址对赤峰站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玉琴  张少文  尤莉  徐玉强 《气象》2009,35(12):96-101
选取赤峰站和周围3个站1959-2007年年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热岛效应和迁址对赤峰站温度的影响.结果认为,迁址前赤峰站受到了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热岛效应使得赤峰站平均温度上升了0.7℃.热岛效应强度呈增强的趋势,增温率为0.29℃/10年.迁址后热岛效应消失,升温幅度减小,使得温度变化趋势出现了不连续现象,同时导致了气候变暖突变点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系统省级站(二级站)是气象远程培训系统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分析省级站(二级站)的功能和设计目标的要求,提出了该项目系统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西安市气候变暖与城市热岛效应问题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961—2003年西安站和周围4站月平均气温资料, 利用西安站与周围4站气温距平滑动平均变化趋势的差异, 发现该站平均气温有两个明显的上升期, 热岛效应使西安站平均升温1.07 ℃, 并建立了西安市城市热岛效应模型。在此基础上分离了气候变暖过程中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增温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区地表气温观测中城镇化影响的检测和订正   总被引:33,自引:7,他引:26  
根据人口资料和台站位置将华北地区282个国家基本、基准站和一般气候站分为乡村站、小城市站、中等城市站、大城市站和特大城市站5个级别,用经过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的平均气温资料分别讨论了各级城市站热岛效应对地面气温趋势的影响,发现人口为5×105~1×106的大城市站受到城市化影响最大,40年热岛增温达到0.64℃.作者还分析了华北地区城市化对国家基本、基准站1961~2000年期间观测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热岛效应引起的国家基本、基准站年平均气温增暖为0.11℃/10 a,对这个时期全部增温的贡献达到37.9%.目前根据国家基本、基准站资料建立的区域和全国平均气温序列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了城市化的影响.作者进一步对华北地区1961~2000年根据国家基本、基准站资料建立的区域年平均气温序列进行了订正,订正后气温线性趋势由0.29℃/10 a降低为0.18℃/10 a.消除城市化影响,研究时段内华北地区年平均地面气温线性增加值为0.72℃.  相似文献   

20.
四川省自动与人工气压观测值差异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四川省135个台站在自动站与人工站平行观测期间的对比观测数据,对两种不同的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与人工站的日气压差值不满足正态分布,人工观测比自动观测平均偏高0.35 hPa,标准差为0.48 hPa。自动站与人工站的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99,大约3/4的对比观测台站的人工站气压观测值大于自动站气压观测值。自动站与人工站气压观测值的月平均差异在上半年逐步增大,6月达到最大,下半年开始逐步减小。2004年的自动与人工气压观测数据年平均值差异最小,2006年数据据差异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