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阿拉善弧形构造体系,位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西半部的阿宁盾地,由数条隆坳相间和互相平行的弧形构造带组成,呈向南突的似马蹄形。东翼以祁吕贺兰山字型的脊柱贺兰褶断带为砥柱,西翼反射弧的砥拄是以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体系前弧褶带西翼反射弧形式表现出来的。区域构造应力为南北向,以由北向南的挤压推动为主,这与西伯利亚地块往南楔入和推挤密切相关。该弧形构造体系与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几乎同步形成、发展和定型。它始于晚古生代或更早,成熟于第三纪,迄今还在活动,控制着地震、盐湖分布。另外,该弧形构造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阿拉善地台活化的产物,经历过多旋回的复杂发展过程,多旋回的构造作用导致了多旋回的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2.
依据地质力学理论,对张家口地区的构造体系进行了划分,并探讨其对地下热水的控制作用。张家口地区存在三个活动的构造体系,即阴山纬向构造带、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北东东构造带、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北北东向的岩浆岩侵入构造带,且在晚近期仍有不同程度的活动。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北东东构造带的一级构造控制了地下热水带的分布,其次级构造与新华夏系构造、东西向构造的复合交汇部位控制了地下热水点的出露位置。以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东翼反射弧北东东向构造带为主的多构造体系复合部位,并有近期的岩浆岩分布,水质类型为SO_4-Na型、富含有特殊离子氟和可溶性偏硅酸的区域性低电阻区域是寻找地下热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渭北地处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秦岭纬向构造、新华夏系构造和陇西帚状构造的复合部位。区内各种构造形迹的展布均不同程度受到这些构造体系的控制和干扰,但自中、新生代以来,本区主要构造形迹的展布是受祁吕弧型构造控制的,特别是它的较低级构造成分,在区内构成明显的多字型构造型式,控制了本区地下水的埋藏,分布和赋存规律。  相似文献   

4.
燕山地区中元古界金多金属矿床类型及其时空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燕山地区中元古界碎屑岩-碳酸盐岩系内赋存着似层状金矿、古砾岩型金矿、似层状银多金属矿、层状铅锌矿、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及火山岩型铜矿6种不同类型的矿术。古砾岩型金矿、火山岩型铜矿与层状铅锌矿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常州沟期、大红峪期与高于庄期;似层状金矿、银多金属矿与夕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则主要形成于中生代燕山期。中元古宙金多金属矿化的空间分布受同沉积构造、岩相古地理与古沉积环境等因素所制约,而燕山期金、银、  相似文献   

5.
册亨板其金矿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其金矿系微细浸染型金矿,矿床地质及地球化学背景独特,矿床类型新颖,目前国内尚无相类似的金矿类型可以类比。探讨这类金矿床的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对指导同类型金矿地质工作,开拓找金远景将有所裨益。 一、矿床地质概况 矿区位于南岭东西向复杂构造带的西段北侧,地处广西山字型与昆明山字型的反射弧地带。矿床赋存于近东西向的纳板穹窿构造南翼。出露地层有二迭系的碳酸盐岩,三迭系中下  相似文献   

6.
陈旺 《矿产与地质》2003,17(3):211-213
阐述了晚元古代温都尔庙群是区内金成矿有利的矿源层,其分布地带发现了金矿(化)集中区,金矿(化)体主要分布于该岩群与加里东期、华力西期花岗岩,石英闪长岩接触部位,并受控于糜棱岩带,后又叠加了燕山期花岗岩及次火山岩成矿活动,形成构造破碎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次火山热液型金矿。指出该地区只要有温都尔庙岩群分布,加之叠加有不同期次的岩浆岩及有利的构造,就有可能找到新的金矿床。  相似文献   

7.
地化省的地质特征地化省位于北北东向太行山-武陵山重力梯变带与近东西向阴山重力梯变带交汇处,是华北地块成矿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北带采凉山区处于阴山纬向构造带南缘的次级东西向构造——阳高破碎带;中部的恒山和南部的五台山则处于祁吕-贺兰山字型前弧东翼临近反射弧部位及其与古北东向构  相似文献   

8.
一、区域地质概况 小秦岭地区位于秦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之北缘,祁吕——贺兰山字型构造弧顶之南东以及新华夏系太行山隆起褶皱带西南端上。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系,总厚度为1万余米,形成年龄大于18.35亿年,主要岩石有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混合岩、石英岩及大理岩等。区内岩浆岩种类较多,分布广泛,岩浆岩主要为花岗岩类,其次是伟晶岩,再次是各种脉岩,生成时代大体可分为嵩阳期、熊耳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和燕山期;尤以燕山期活动最强烈,产出岩体规模最大,分布最广泛。  相似文献   

9.
邢台矿区山字型构造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台山字型构造位于河北省邯邢煤田内,其前弧向ES突出,脊柱呈ES-WN走向。分别分析了山字型构造脊柱及其东、西翼反射弧构造形迹特征,对研究区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琼西戈枕断裂带是海南岛最重要的金矿带,断裂带构造岩及金矿体中广泛发育变形石英颗粒.这些变形石英颗粒的三维有限应变分析表明:糜棱岩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伸展构造背景,与断裂带印支期的韧性拆离构造有关;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挤压构造背景,与断裂带中印支晚-燕山早期的韧-脆性逆冲推覆构造有关;石英脉型金矿床形成于总体平移剪切状态,与断裂带中燕山中晚期的脆性平移剪切运动、块断滑脱运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鲁中南地区燕山期侵入岩与金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中南地区受区域性大断裂--沂沭断裂带控制,中生代有较大规模的中性、偏碱性火山岩型岩体侵入和火山喷发,在火机构内或围绕次火山岩小岩体,形成与之相关的火山岩型金矿化。燕山期火山夺具备幔源特征。侵入岩对金成矿有2种作用,一是通过岩浆携带成矿物质经过分异派生形成金矿,二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借助热力和气液循环对围岩进行了广泛改造和蚀变,使之活化迁移,在构造裂隙中富集成矿。燕山期侵和岩为金矿形成提供了物源和热源,是金成矿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亚南天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带,以浅变质含碳质碎屑岩系为容矿岩石的穆龙套型金矿最为发育且规模巨大。将境内外南天山作为整体开展研究,有助于推进中国新疆南天山地区金矿的找矿持续突破。南天山是南天山洋在石炭纪末闭合时在Karakum—塔里木板块北缘形成的褶皱冲断带。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的容矿地层为一套浅变质、变形强烈的含碳质细碎屑岩建造,对金矿化有明显预富集;区域内的大型韧-脆性变形带,剪切带及相关断裂系统是穆龙套型金矿的控矿构造;金矿区岩浆活动虽然较弱,但岩浆活动与成矿具有紧密的时空联系。矿体呈脉状、板状、透镜状,常以黄铁矿和毒砂为主要载金矿物,围岩蚀变以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最为发育。成矿年龄多为晚古生代,同位素示踪指示成矿流体、硫及成矿金属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碳质岩系+构造变形+岩浆热液"是穆龙套型金成矿的关键控制因素。按照总体控矿特征,探讨了中国新疆南天山地区穆龙套型金矿床的主要找矿策略。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台北缘金矿床成矿时代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汇集了华北地台北缘21个金矿床的45个直接测年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可信度作了评述。选用矿石或蚀变围岩中的绢云母、黑云母、钾长石等蚀变矿物作为测年对象,采用Ar-Ar,K-Ar法或Rb-Sr等时线法测年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是经济可行的,关键是要保证被测矿物确为蚀变矿物并且纯度较高。用U-Pb法测定矿脉中的水热锆石为确定成矿年龄,但如何区分继承锆石和水热浩石尚不成熟,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充分利用上述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4.
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概念,系指产于中、深变质岩中或与变质岩有成因联系的金矿床组合。形成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核心是原始含金建造。中国主要变质岩分布区,如胶东、秦岭、乌拉山、大青山、燕山、辽东,都有含金建造存在,含金丰度5×10-9~600×10-9,高于地壳或上地幔的平均克拉克值(4×10-9~5×10-9)。目前这些地区已发现了一系列金矿,其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于含金建造。变质富集作用包括区域高温高压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构造剪切作用,甚至于部分熔融作用、重熔岩浆的形成作用,所有这些地质活动可以导致含金建造中金矿物质的富集或贫化再分配。这一过程中碱性组分的溶出与再交代对金的活化带出与再沉淀成矿起到重要作用。金矿化总是与钾化、硅化交代或碱性花岗岩共生。成矿变质流体中K+,SiO2含量较高,x(Na+)/x(K+)值接近1,进一步表明碱性组分,尤其是钾碱组分在金矿形成中是非常重要的。由于金元素的化学稳定性,在表生条件下,原生金矿的风化、破坏与再生富集是同时进行的,追踪整个的演化过程,可建立变质岩区金矿成矿系统的模式图  相似文献   

15.
芬兰北部的金矿床数量众多,大多数金矿床(点)产出于古元古界中央拉普兰绿岩带(CLGB)和库萨莫—帕拉波加片岩带内,主要分为3种类型:造山型金矿、铁氧化物铜-金(IOCG型)矿床及砂金矿。其中造山型金矿绝大部分分布于中央拉普兰绿岩带中部及库萨默地区和帕拉波加地区,最常见的矿石矿物为黄铁矿、毒砂、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其次为方铅矿、闪锌矿、黝铜矿等。围岩蚀变包括钠长石化、绢云母化、黑云母化、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造山型金矿床主要控制因素包括构造、岩性和造山期区域变质。IOCG型矿床主要分布在CLGB的西部克拉瑞地区,容矿围岩是钠长石-直闪石石棉型岩石,矿石中富含Fe-Cu-Au±Ag、Bi、Ba、Co、Mo、Sb、Se、Te、Th、U和轻稀土元素。围岩蚀变强烈,并且有明显的分带现象。IOCG型金矿床的形成受岩浆热液活动和构造的影响较大。砂金矿床包括古砂金矿床和现代砂金矿床,主要分布在CLGB东北部。芬兰北部金矿床的研究对北极圈及邻区的找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国胶东半岛、华北克拉通北缘、小秦岭和秦岭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进一步金矿勘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辽冀金三角金矿床成矿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大明 《黄金地质》2002,8(1):60-67
内蒙古辽冀金三角是我 国五大金三角之一,它处于纬向构造体系与华夏构造体系复合区。聚矿中心是燕山与努鲁儿虎山的交接部位,两大构造体系复合程度高,岩浆活动强烈,Au源层广布,矿源充足,有7个金矿床密集区,金矿床达百余处 。原生金矿有含Au石英脉型、伴生金型、构造蚀变岩型、岩浆岩型及浸染型。次生金矿有氧化铁帽型及砂金。成矿远景可划分Ⅲ个级别,其中Ⅰ级区有突破巨型,Ⅱ级区将勘查到大-特大型金矿,Ⅲ级区会出现若干中小型金矿。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晚古生代聚煤前的区域构造格架为三个地体:闽西北地体、闽西南地体及闽东地体。聚煤期构造特征(早古生代晚期):加旦东运动沿政和——大埔深大断裂产生了海沟岛弧系俯冲;同时,沿温州——德化深大断裂产生海沟山弧俯冲,海沟岛弧系在晚古生代形成了福建二叠系含煤地层的中、西部条带,海沟山弧系形成了福建二叠系含煤地层的东部条带。聚煤后的构造特征(中生代),由于印支运动产生新古太平洋板块,并在这时产生了二叠系含煤地层滑脱断层的雏形;燕山运动早期形成了二叠系含煤地层的盖层逆冲推覆构造,燕山运动晚期形成了二叠系含煤地层的基底逆冲推覆构造。  相似文献   

18.
琼西戈枕断裂带构造演化与金矿化系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9.
呼伦贝尔盟北部地区由于新构造运动含金地质体长期风化剥蚀,促使金的活化。河流及其2-3级支流发育,流域广,水流充足,有利于砂金矿的迁移、富集。现代的乐山丘陵、宽阔沟谷有利于砂金的保存。该区已发现数十个砂金矿,多为河谷型,主要含金层为含粘土砂层或砂砾层。砂金富集与河谷地貌关系密切,河床弯曲的凸岸、变异部位、关门咀、迎门山等地貌是砂金富集有利部位。该区金直接来源于加里东和华力西花岗岩。结合金的来源、矿床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规律,指出了该区今后砂金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秦岭横亘中国大陆中部,东西绵延1300km,地跨豫、鄂、皖、陕、甘、青、川七省,面积约400000km2,它是我国著名的"中部多金属成矿带".金银矿产为重要的优势资源,矿床星罗棋布.迄今为止,已探明金矿床145处,其中砂金矿床44处,岩金矿床101处;银矿床24处.该区金、银矿床成矿类型繁多,具有得天独厚的聚矿条件,其中小秦岭享有"第二金库"的美称.遐迩闻名的"陕甘川金三角"地区的成矿受巨型帚状构造控制,可与全球诸多巨型-超巨型金矿之聚矿条件媲美.本区金、银矿产成矿规律明显,具有极其理想的成矿条件,是进一步查勘巨型-超巨型金矿的最佳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