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论陆面蒸发的计算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傅抱璞 《大气科学》1981,5(1):23-31
本文从蒸发E随降水的改变率E/r是剩余蒸发力E_0—E和降水r的函数,即E/r=f(E_0-E,r),而蒸发随蒸发力的改变率E/E_0是剩余水量,r—E和蒸发力E_0的函数,即E/E_0=φ(r-E,E_0)的考虑出发,利用量纲分析和微分方程理论确定了函数f和Φ的表述式,并由此得到根据蒸发力和降水计算陆面蒸发的公式。计算结果非常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论陆面蒸发量的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振兴 《气象学报》1956,27(4):337-344
在的著作中,根据基本假定形式x=∫_0~z(dz/((1-(z/z_0))~n)进行了陆面蒸发量的推算。但该式只有在极少数情况下能够进行积分,就是积分所取得的公式也是相当复杂,且仅当n=1及2时能取得z对于x和z_1的显函数。 本丈将的假定形式改成如下形式: x=∫_0~z(dz/(1-(z/z_0))~(1/n)) 上式在n为任何数值时都可以积分,且取得的公式非常简单。根据所得的公式曾计算了不同z值(当z_0=1时)和对应的x值,并利用这些计算的数据绘出了图1上的曲线(以实线表示),同时也将的曲线绘在图1上(以虚线表示)。两曲线比较的结果指出,当(x/z_0)<1.10时所有实线都位于虚线之下,当(x/z_0)>1.10时所有实线逐渐位于虚线之上,且随着(x/z_0)的增加,两组曲钱位置相距愈远。  相似文献   

3.
最大蒸发量的计算、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力 《气象学报》1982,40(2):219-228
本文利用潘曼(Penman)公式E_0=(ΔH rE_a)/(Δ r),计算了宁夏各地自然蒸发量E_r值,分析了E_r的时空分布特征;以E_r/r的比值(干燥指数)作为划分宁夏农业气候区域的指标,并根据E_r=L_iE_0的关系式,订正了宁夏地区春、夏、秋各季的转换系数K_i值;以计算出的农作物各生育期内自由水面蒸发量E_0值和实测田间蒸发量′fc的比例系数(′fc/E_0),作为土壤-植物-近地表层这个系统的水份状况的重要指标,鉴定出了宁夏灌区小麦、水稻、小糜子等主要作物生育期的蒸发系数j_t值和耗水量。用水分平衡方程式,求出了作物灌溉量和生育末期土壤水分储水量,为研究宁夏农业气候区划及建立农作物水分平衡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水面蒸发量的一种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邓根云 《气象学报》1979,37(3):87-96
用北京日射站和官厅蒸发站的辐射和蒸发资料对彭曼公式进行订正,得出修正公式 E_0=(ΔH_0+γE_α)/(Δ+γ) H_0=1/59[0.95Q_A(0.167+0.583n/N)-σT_a~4(0.32-0.26e_a~(1/2))(0.30+0.70n/N)] E_a=0.13(e_a-e_d)(1+0.77u),其中H_0是表示为蒸发量单位的辐射平衡,E_a是由风速和饱和差决定的“干燥力”。 自由水面的蒸发量E可用下式表示 E=E_0-F/L,其中F是水面向下的热通量,在升温季节为正值,在降温季节为负值。由于缺少水温梯度观测资料,F不能直接计算。本文建议,对升温或降温季节分别建立水面蒸发E倚蒸发势E_0的回归方程。得出北京地区各月蒸发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0.963 E_0-7.0 4—7月 E=0.902 E_0+26.0 9—10月 E_0 8月  相似文献   

5.
利用气象资料计算陆面实际蒸发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志明 《气象学报》1988,46(4):477-480
陆面蒸发量可以根据水量平衡原理用降水量减径流量计算得出,或者在测得或间接算出土壤含水量后用蒸发模式加以计算。本文目的在于探讨不涉及径流和土壤含水量资料,仅用一般气象观测资料来计算陆面蒸发量的方法。 1.计算原理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我国平均水汽含量的气候计算及其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根据100个探空站资料按W_∞=(1/g)integral from n=0 to p qdp计算了各月平均水汽含量。分析了平均水汽含量和水汽压的空间变化特征。从而推导出以水汽压为主要变量的平均水汽含量经验公式。该式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经检验其计算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5.6%。同时按该式增算了128个站各月的平均水汽含量,绘制分析了全国分布图和年变化图。  相似文献   

7.
丘陵山区地面热平衡场数值模拟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慧  翁笃鸣 《气象学报》1992,50(4):485-491
本文根据丘陵山区地形参数(平均坡度、坡向及地形遮蔽角)的数值模拟结果,以及在完成山区地面辐射场计算的基础上,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出发,初步建立起零维地表能量平衡模式,并利用考察资料和附近气象站资料,对大别山南段赵公岭山区3.0×3.5km~2范围内100m网格点进行计算,首次绘制出热平衡各分量在该山区的分布图。结果表明,山区地面热平衡场与地形要素配合较好,显示出地形条件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虑β随纬度变化下的Rossby孤立波与偶极子阻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文献[4]得到的推广的β平面近似式为f=f0+β0 y—(δ0/2)y2,研究由δ0项所引起的一类Rossby孤立波,而不考虑基流切变和地形等因子的作用。经过计算可以发现,当经向波数为1时,这种孤立波具有显著的南低北高的偶极子阻塞结构,它主要存在于弱西风气流中,并且偶极子的能量随着纬度的增高更容易集中(即高纬偶极子结构趋于局地化),因而,β随纬度的变化可能是中高纬度地区偶极子阻塞产生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用统计方法和水量平衡法推导出江淮地区潜水蒸发经验计算模型。利用农田水分平衡原理分别在江淮地区建立了引入潜水蒸发量和没有引入潜水蒸发量的冬小麦和大豆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模型,并对这两种模型在地下水浅埋条件下的预报准确度进行比较。1980年的比较结果是:当预报时效为10天时,两种作物7个时段的土壤水分平均绝对误差前者为8.2 mm,后者为20.1 mm,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2.8%和6.8%。引入潜水蒸发量后,冬小麦和大豆土壤水分动态预报模型的预报准确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陆面蒸发量和蒸发耗热量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是《我国辐射平衡、热量平衡及水分平衡的研究》工作中的一部分。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采用了只需要一般气象台站的基本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就能确定全年及各月蒸发量(蒸发耗热量)的大气候计算方法,并选择了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又应用水文资料来验证,最后得出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而精度较好、又计算方便的方法——巴哥罗夫,H.A.法。计算了全国209个台站的蒸发量和蒸发耗热量,并绘制了全国全年及各月分布图,分析了时空分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1998年5月14日至6月22日,在西沙永兴岛近海铁塔上进行了一次海-气通量观测试验,观测期包括了西南季风爆发前、爆发、爆发后风速加强等几个阶段。这次试验获得该年西南季风爆发的天气特征以及由涡度相关法、廓线法计算的动量、感热、潜热通量及湍流强度等一些统计量分布。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湍流强度σu、σv、σw与平均风速之比为0.096、0.066、0.045;在近中性条件下(z/L≈0),各相似函数基本为常数,σu/u*≈3,σv/u*≈2,σw/u*≈1.25;在稳定条件下u、v、w三方向σ/u*近似相等;在稳定与不稳定条件下σt/t*随稳定度参数z/L的变化趋势相似,但符号相反。摩擦速度u*随风速的变化接近于关系式u*=0.029U10+0.006(U10为10m高度30min平均风速),空气动力粗糙度长度z0变化在0.01~0.35mm之间。观测期动量通量变化在0.05~0.30N/m2之间,季风爆发期明显增大;曳力系数CD平均为1.12×10-3,它随平均风速变化可以表示为关系式103CD=0.003U210+0.020U10+0.836或103CD=0.056U10+0.732。感热通量由海洋输向大气,平均值为7.8W/m2,数值在0~15W/m2之间变化,季风爆发后明显增大;潜热通量数值一般变化于50~200W/m2,白天中午数值较高,夜间较低。季风爆发后也明显增大。观测期间鲍恩比(BowenRatio)日平均为0.05左右。  相似文献   

12.
试论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翁笃鸣 《气象学报》1964,34(3):304-315
本文通过对现有各种总辐射计算公式的讨论,证实了Q=Q_0f(S_1,n)及Q=S_0φ(S_1,n)的一致性;讨论了常见的沙文诺夫-易斯川姆式中系数K的物理意义及其影响因子;分析了在我国具体条件下,日照百分比和平均总云量之和不等于1的原因及其年变程。最后,根据我国日射资料(1958—1960年)各自分别地得出计算月平均总辐射日总量Q,直接辐射量S’和散射辐射量D的经验式,然后使之满足Q=S’+D,并以此相互验证各自的计算精确性。  相似文献   

13.
EFFECTS OF WIND SHEAR ON ATMOSPHERIC GRAVITY WAVE SPECTRU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The effects of constant wind shear on atmospheric gravity wave spectrum are examined.At first a three-dimensional equilibrium spectral model of gravity waves is established in which wind shear rate β is implicit.Based on this model,the expressions for one-dimensional frequency spectrum of atmospheric gravity waves arederived in which β is explicit.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1) if we assume that mean wind U(z)=βz(z represents the altitude) and the internal gravity wave spectrum at the altitude of U=0 (that is,z=0) isVanZandt one,then the effect of Doppler shifting due to mean wind may be ignored;(2) when Richardson numberJ(J=N~2/β~2,N is Brunt-V(?)is(?)l(?) frequency,and is equal to 10~(-2)s~(-1) in this paper) satisfies J≥10.0,theeffects ofwind shear arealso ignored;(3)for f~2(?)ω~2(?)N~2 (f is the inertia frequency,and f=10~(-4)s~(-1)in this paper,and co is the observed frequency),the wind shear only affects the spectral amplitude,and does notalter the spectral shape;and (4) as wind shear becomes strong,a part of wave potential energy turns into wavekinetic one,and a part of the vertical kinetic energy further turns into the horizontal one.  相似文献   

14.
淮河地区水稻田下垫面整体输送系数的确定与讨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1999年夏季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补充加强观测期间寿县观测站探测资料,计算分析了水稻田下垫表面上的整体输送系数CD、CH和CE,并与能量平衡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水稻田下垫面上的稳定度集中在一狭小区间内,但整体输送系数CD、CH和CE仍取决于稳定度参数z/L、观测高度z和地表粗糙长度z0.  相似文献   

15.
20 0 0年 1 0月在番禺区气象局出现了一天的蒸发量为负值。资料显示当天的风向多为偏北风 ,平均风速 3 3m/s ,最大风速 4 5m/s,极大风速8 3m/s,日最高气温 2 1 1℃。有小雨 ,降雨量1 2 6mm ,云量 1 0份偶有空隙。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判断该日蒸发量出现负值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可为什么会出现负值的蒸发量呢 ?我们通过反复比较后发现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人为造成的错误 ,而是因为不同量杯制作不标准造成的。番禺区气象局现用雨量杯中有一个量杯底部呈圆锥形 (暂称尖底量杯 ) ,另外一个量杯底部略带窝底 (暂称平底量杯 ) ,两个…  相似文献   

16.
暖云降水起伏理论说明了云雾降水微物理的一些本质问题。这方面的一些结果(例如文献[1]—[3])与一些观测事实比较接近。在文献[4]里曾说明了云中的某些起伏场相关时间可能比较短,水滴的随机增长过程要用马尔科夫过程来处理。这里有一类不连续地增长过程。而对于连续的增长过程里,周秀骥也曾指出,可应用Колмогоров第二扩散方程处理。本文将在半径的某种函数z(R)空间上建立起这种方程,并求出其相  相似文献   

17.
利用Nimbus-7行星反射率观测资料估算青藏高原地区的总辐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钟强  眭金娥 《气象学报》1989,47(2):165-172
本文利用1982年8月—1983年7月期间Nimbus-7行星反射率的月平均资料用“物理模式方法(Raschke and Preuss,1979)”估算了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月平均地面总辐射的分布。得到的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纬度、海拔与云量三个主要因子对总辐射分布的支配作用。根据高原及其邻近地区23个测站的资料,对总辐射的计算值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统计分析表明,相关系数f=0.90,标准误差RMS=27w/m~2,平均绝对误差ABS=21w/m~2(相当于有效平均总辐射的11.7%)。文中还对误差来源和敏感性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利用青海湖流域1958~2007年气象、水文资料和大小型蒸发量对比观测资料,计算了青海湖月季年降水量、蒸发量、入湖地表(下)径流和水位高度变化序列,并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这些要素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及其特点。结果表明:1958年以来,青海湖湖面年降水量(蒸发量)、入湖的年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呈缓慢增多(减少)的趋势,月平均最高水位,正好处在湖面降水量最大、水面蒸发量相对较小和入湖地表(下)径流总量偏大的时段之内。年水位高度变化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年水位高度的变化倾向率为每10a下降0.734m。在1960~2007年的48a中,水位持平和上升年份只有15a,占总年数的31.4%,而水位下降年数为33a,占总年数的68.8%。水面年蒸发量大于900mm(小于875mm)的17 a(22 a)中,有1.2a(12a)水面下降(上升),流域年降水量及径流明显偏多的当年和次年水位上升,反之则水位下降。如果将来的气候与近48a类似,水位每年平均下降6.79cm,水位还要持续下降83a,一直到2090年水量收支才能达到平衡,那时水位才不再下降。  相似文献   

19.
对边界层湍流系数日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摩擦平衡方程,导出了湍流交换系数K(z)的表达式,然后借助于K(z)的有限差分式,直接应用双经纬仪实测风资料,计算了该地Ekman层中湍流交换系数K(z)。计算和分析的结果如下:(1)Ekman层中的湍流交换系数具有显著的日变化特征,日变曲线的基本形式呈双峰双谷型,就整个Ekman层的平均而言,K的平均扰动值约为K的四倍。(2)K的日变规律同气温、位温变化的平均趋势基本一致。(3)K的日变程同风速的涨落有关,例如,黄昏显著的风速涨落,对应于K廊线的特定日变程。其中特别有趣的是:夜间平均风速的变化同平均K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但二者在白天的变化趋势恰恰相反。这种根据实溅风资料得到的微妙关系,客观地揭示出Ekman层中风速日变化的物理本质,那就是湍流混合强度的日变化。本文还给出了若干个典型的实例。   相似文献   

20.
雷电定位系统与人工观测雷暴日数统计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利用雷电定位系统 (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 资料统计人工观测雷暴日数,采用湖北省2007—2012年LLS监测资料,选取25个气象站为圆心,统计其不同监测半径 (r) 圆区域内LLS监测的雷电日数,并与人工观测雷暴日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r≤7 km时,LLS监测平均年雷电日数小于人工观测平均年雷暴日数;r≥8 km时, LLS监测平均年雷电日数大于人工观测平均年雷暴日数;r=22 km圆区域内年平均雷电日数可替代最大年雷暴日数。根据r=7 km,r=8 km圆区域内LLS监测的年雷电日数、年平均地闪密度资料,分别采用直接替代法、地闪密度法和该文提出的二元法计算年雷暴日数,结果显示:二元法效果最好。二元法计算的2007—2012年25个站平均年雷暴日数与人工观测相等,平均差异为7.4%;二元法计算的2013年年雷暴日数与人工观测相差0.8 d,平均差异为12.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