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4—碘苯氧乙酸(4—IPOAA)在海带夏苗培育中应用的试验结果。4—IPOAA对海带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影响,高剂量的4—IPOAA(500mg/L)对配子体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解除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配子体在短期内即能正常排卵、排精并受精形成孢子体;低浓度的4—IPOAA(25mg/L以下)能促进幼孢子体的生长。这项试验结果表明,有可能利用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特性,来改进目前所采用的低温、自然光条件下培育海带夏苗的工艺。作者建议把海带夏苗培育工艺改为以下步骤:(1)在常温下采苗;(2)在18℃以下水温条件下培育配子体;(3)在配子体成熟前用4—IPOAA处理,使其停止发育,在较高水温(20℃左右)条件下静水培养被抑制的配子体;(4)在计划夏苗出库前40—50天,解除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恢复最适条件下流水培育;(5)肉眼见苗后及时下海暂养。  相似文献   

2.
4-碘苯氧乙酸在海带夏苗培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4-碘苯氧乙酸(4-IPOAA)在海带夏苗培育中应用的试验结果。4-IPOAA对海带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形响,高剂量的4-IPOAA(500mg/L)对配子体的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解除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配子体在短期内即能正常排卵、排精并受精形成孢子体,低浓度的4-IPOAA(25mg/L以下)能促进幼孢子体的生长。这项试验结果表明,有可能利用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特性,来改进目前所采用的低温、自然光条件下培育海带夏苗的工艺。作者建议把海带夏苗培育工艺改为以下步骤:(1)在常温下采苗;(2)在18℃以下水温条件下培育配子体;(3)在配子体成熟前用4-IPOAA处理,使其停止发育,在较高水温(20℃左右)条件下静水培养被抑制的配子体,(4)在计划夏苗出库前40—50天,解除4-IPOAA对配子体的抑制,恢复最适条件下流水培育,(5)肉眼见苗后及时下海暂养。  相似文献   

3.
根据南方和北方海带夏苗培育采用苗帘苗绳差异,在山东烟台国家级海带良种场海带育苗基地进行两种夏苗培育工艺的实验研究。在同一个育苗车间内,利用种海带采集游孢子并附苗,跟踪观测维尼纶苗帘和棕绳苗帘对海带育苗期间配子体发育、孢子体(幼苗)生长的影响,并比较两种不同苗帘育苗成本差异。结果显示:相同育苗条件下,维尼纶苗帘采苗后,配子体发育速度、孢子体形成速度显著优于棕绳苗帘上的配子体和孢子体;转化孢子体后,在育苗第15~31天时间内,维尼纶苗帘海带幼苗相对生长速率(RGR)显著大于棕绳苗帘幼苗(P0.05);维尼纶苗帘幼苗经55天培育,幼苗平均长度长至1.53 cm±0.13 cm,达到出库下海暂养规格,此时棕绳帘幼苗平均长度约0.47 cm±0.03cm。至70天,棕绳苗帘幼苗平均长度约1.78 cm±0.19 cm,维尼纶绳苗帘幼苗平均长度达7.87 cm±1.35cm,显著大于棕绳苗帘幼苗。采用维尼纶苗帘育苗,每1m3育苗水体育苗量约为60万株,综合育苗成本约为23元/万株,采用棕绳苗帘育苗,每1m~3育苗水体育苗量约40万株,综合育苗成本约为31元/万株。综上所述,北方采用维尼纶帘进行海带育苗在生产上具有可行性,并且可降低生产成本约25.8%。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激素对藻类有种种不同的影响,Provasoli等(1974)对此曾做了综述。Dawes(1971)用IAA处理Caulerpa Prolifera,发现低浓度有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而较高浓度则有抑制生长发育的作用。我们在进行4—碘苯氧乙酸(4—IPOAA)对海带配子体和幼孢子体生长发育作用的研究时发现:高剂量的4—IPOAA(500mg/L)对配子体的发育有着明显的抑制作用,配子体长期不能产生配子,但是,一旦解除4—IPOAA的抑制后,配子体在短期内就能进行正常的排卵、排精和受精,长出孢子体。低温、自然光、流水培育海带夏苗,是我国独创的海藻苗种生产方式,经过廿多年的实  相似文献   

5.
用现行的海带夏苗培育法,自采孢子到培育成1—3公分的幼苗,约70天就够了。因当时海面水温尚未降到19℃以下,不适于幼苗生长,不能出库下海,必须在育苗库中再“多培育”一段时间。在我国,愈是南方,其“多培育期”愈长,例如在福建省就要“多培育”120天。而现行育苗库中的培育条件又不能满足幼苗在“多培育期”继续健康旺盛地大量生长,所以采孢子后,用较弱光强,较低温度等方法抑制生长,以防止幼苗生长过速过大。达样不仅成本高,管理麻烦,甚至导致幼苗罹病腐烂,脱苗烂苗。  相似文献   

6.
目前采用的海带苗培育方法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它将21~28℃的自然海水降温至6~8℃用于育苗。缺点是海水降温成本高、管理需要人工多。而本技术在育苗过程中的一定时期,将苗帘集中堆放,在流水黑暗条件下储存配子体14 d,储存期间无需人工管理。以此配子体储存技术,可以将海带育苗平均水温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0℃左右。  相似文献   

7.
任伟  袁著涛  刘升平 《海洋科学》2012,36(9):122-127
在浮筏式养殖中,海带的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密切相关,上水层的海带长势较好.在育种中按照生产性状优劣的方法选种时,可被选种的个体仅占总个体的10%左右.本文采用同一对配子体无性繁殖系培育的克隆苗为实验材料,进行了个体生产力与夹苗位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长度、宽度、厚度、鲜质量、干质量等各项指标中,干质量最能体现海带的个体生产力,得到方程式:y=-0.010x+0.387(R=0.933, P<0.01),该方程式表达了夹苗位置对海带个体生产力的影响.在海带育种选种时,利用公式y=0.010(n-1)+x,可以通过各个夹苗位置的实测值计算出最佳夹苗位置的期望值,消除因环境因素对海带个体生产力带来的影响,使实验结果之间有了可比性,能避免选种中的漏选或误选.  相似文献   

8.
吴瑞敏 《台湾海峡》1994,13(4):367-373
本文报道了植物生长素Q.C.对海带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Q.C.对海带苗的细胞分裂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加速了海带配子体的生长发育。其中以0.2×10^-^6(V/V)组的效果最明显,经处理3d后配子体大小达18-20μm,11d后达20-23μm,并已进入了性成熟期,♀体一级突起达22%,而对照组的大小为16-18μm,一级突起仅1%,用Q.C.处理配子体阶段转化而成的幼孢子体或幼孢子体阶段  相似文献   

9.
海带的病害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综述了养殖海带危害严重的主要疾病其防治方法。文章按海带夏苗培育中的病害及其防治,海上栽培期间发生的病害 及其防治的顺序分别叙述了各主要病害,尤其对危害严重的病害种类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以期对海带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0.
海带是我国海水养殖主要品种之一,其综合应用价值较高[1].20世纪90年代末期,海带配子体克隆在海带苗种繁育中的应用,为海带育苗生产开辟了新途径[2].主要运用生长发育调控技术实现海带配子体克隆细胞大量扩增和同步成熟来繁育海带优良苗种,这样可大幅度降低育苗成本,缩短育苗周期,该项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技术尚未在海带育苗生产中得到规模化应用,其作为一项高新技术,部分关键技术仍有待进一步解决.在与有关生产单位进行海带配子体克隆育苗实验的工作中,笔者认为克隆细胞的附着是影响海带商品苗质量(出苗密度及出苗均匀程度)的关键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现场及实验室试验表明,近岸水中细菌丰度因时因地有较大差别,近岸水在潮周期中以高潮前后细菌量较低;海水在沉淀贮存过程中细菌丰度有明显变化,且与海水中营养物含量、贮存温度等有关;海水经沙滤后能减少细菌90%左右;回水中脱落苗进入贮水池,是贮水池中细菌数量增长10余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13.
海带幼体畸形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五十年代末建立海带育苗室以来,在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一种幼体畸形病。这种病害在我国南方和北方的一些育苗室中或轻或重时有发现,严重时幼苗大量死亡,在生产上造成一定损失。例如,福建省连江县水产综合场为了改变每年从北方调运种海带的局面,从1971年开始实验在当地选育种海带。当海面水温升高时,把海带移到育苗室系统内人工控制低温培育。孢子囊形成后,采孢子进行常规育苗。这样采孢子时间比以往培育早秋苗要早一个多月,培育出来的幼苗个体大、健壮,适应能力强。但在实验过程中连续几年发生了较为严重的病害。因此,防治这种病害已成为我国南方海带养殖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超声波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超声波对海带配子体克隆粉碎效果、存活率及生长发育的作用。实验表明:在400W处理30s后再用200W处理60s,海带配子体克隆簇状体的粉碎效果较好:培养7天时细胞日生长速率为0.157;大量扩增7天雌、雄配子体克隆的鲜重增重最大为3.470g:培养14天雌性配子体克隆发育率为52.1%。可作为一种快速、高速、简便的粉碎海带配子体克隆簇状体,制备单细胞悬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海带的一个自然突变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细胞藻的遗传学研究中,被发现的突变型很少[1].绿藻中有一些突变型,其中较多的是某种石莼(Ulva mutabilis)[2].三浦昭雄等在紫菜中发现突变型.在褐藻中未见有突变型的报道.这里所报道的是海带(Laminaria japonica)的一个突变型.  相似文献   

16.
海带“海杂一号”的培育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带新品种的培育是养殖上重要问题之一。日本在海带杂交育种方面进行了一些研究,报道了海带杂种优势、杂种弱势和中间类型的出现,但目前仍未用于生产。我国方宗熙等对海带杂种优势也进行了研究。从58年开始采用自交、选择和射线处理等方法,培育出一些海带新品种,但总不够理想。以74年培育出的860和1170二个高碘高产新品种为  相似文献   

17.
三十烷醇对海带叶绿体超微结构的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将经不同浓度三十烷醇处理的海带进行电镜切片观察,结果表明经三十烷醇处理后的海带,其叶绿体形态发生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片层增多,基质浓厚,其外形更为饱满,光合作用的强弱与类囊体片层的多少关系密切。文中从细胞学的水平上分析了三十烷醇促进海带增产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海带养殖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海带养殖规模与养殖产量均世界首位,并形成了一个集育苗、养殖、食品加工、藻类化工与生物制品开发于一体的链式产业,有关工作为我国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理论、技术与实践基础.在国家高度重视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和渔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刻背景下,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将是保障海带养殖产业优质、健康和高效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