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使用基础力学理论的推导方法,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台风模型。该模型可预测台风的最大风速和总动能。并通过两个实列的测算与比较,说明所建立的模型有一定的预言价值。  相似文献   

2.
9615号台风特征分析及最大风速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澄梅 《广西气象》1997,18(2):46-47
从天气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9615号台风的移动路径,与大型气压场的关系,从中找出台风移动路径的一般规律。同时运用风压值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经验公式,计算了9615号台风的最大风速对提高预报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1957-1996台风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台风活动中国气候的重要特点之一,它能带来大量降水并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在一些地区,台风降水甚至可以在总降水量中占很大比例。本文目的是研究那些对中国产生影响的台风并重点关注台风对中国降水的影响。文中涉及四个方面的工作。首先,研究了影响中国台风的频率,结果表明台风影响的主要季节为5-11月,尤其以7-9月频繁;在过去40年中影响台风的频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第二,对台站台风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结果显示,海南和东南沿海地区受台风的影响最大,而且长江以南大部地区每年都受到台风的影响;另外,影响区域大部分地区的台风降水在过去40年中表现出下降的趋势,但是只有东北地区南部这种趋势是显著的。第三,对台风个例的分析表明,个例降水总量和影响面积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线性关系。最后,对台风造成的中国范围降水总量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显示台风降水总量在1957-1996年间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4.
海表温度对台风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1990-1991年西北太平洋上气象卫星的高分辨率SST,天然图和台风路径图,分析了17个台风移动与SST的关系,发现它们相关密切,即在无较强天然系统引导的情况下,台风沿着前期SST暖区外围的等SST线并与暖轴平行或者沿着暖轴移动,同时避开行进前方的冷SST区。对西行,西北移,北上和抛物线型4种常见台风路径,选取了5个有代表性的台风和相应的SST场,分别较  相似文献   

5.
从天气学的理论出发,分析了9615号台风的移动路径,与大型气压场的关系,从中找出台风移动路径的一般规律。同时运用风压值计算方法以及有关经验公式,计算了9615号台风的最大风速,对提高预报水平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
利用红外云图作台风客观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1989-1993年收集到的台风红外H云图进行台风云系的云顶温度分析,得到了一组识别台风云系细微结构的云顶温度分布。在微机上实现了台风的客观定位。该方法经对1994年影响浙江的9414,9417,9418,9430四个台风的业务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无基本气流的情况下,应用无辐散正压模式对初始呈西北-东南等方位的双台风相互作用进行数值研究,探讨了非对称理论在双台风相互作用中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双台风的运动特征能够运用非对称理论进行解释;非对称流函数场中,通风气流分别控制着双台风的移动,同时双台风的移动对其对应的非对称结构具有反作用。试验还表明,台风非对称结构内小尺度涡旋的强度及其绕台风中心逆时针旋转的快慢与台风路径的摆动关系密切:模式可以模拟出台风逆时针打转、“蛇形”摆动等异常移动路径。  相似文献   

8.
台风路径人工智能预报方法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台风路径人工智能预报方法的研制蒋乐贻费亮(上海市气象科学研究所,上海200030)人工智能预报方法是一种新方法.在研制专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人工智能内容,结合气象预报特点及所要求的预报精度,研制了台风路径人工智能预报方法.此方法把计算机模式识别技术与...  相似文献   

9.
徐夏囡  杨贵名 《气象》1995,21(7):15-20
通过国家气象中心1994年热带风暴的预报服务业务中,有关热带气旋监测、预报信息的使用和预警服务的发布状况,反映我国在热带气旋及有关的灾害性天气预警服务的业条技术水平。同时,对所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成熟台风边界层作用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TL6模式,在对一次台风过程成熟阶段进行成功模拟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对比试验,研究了成熟台风边界层的作用。结果表明:在24小时内,台风边界层内各种通量的垂直输送对其路径影响很小而对成熟台风的维持却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潜热输送成为成熟台风的主要能源,其影响最为重要。感热输送对成熟台风几乎无影响。边界层的动量垂直输送具有双重作用,摩擦辐合使上升运动增大,但明显对下层涡旋有削弱作用,这近似于在台风  相似文献   

11.
王文儒  白山 《气象》2010,36(9):42-46
锋面滑升运动是形成锋面降水的重要原因,弄清锋面滑升运动的物理机制对锋面降水的预报是必要的。依据大气动力学原理,对锋面滑升运动的物理成因进行了研究。已知暖空气沿锋面的滑动与暖空气垂直于锋面的风速(u_w)和锋面移动速度(c)之差有关。当暖空气垂直于锋面的风速小于锋面的移动速度(u_wc)时,暖空气向上滑动;当暖空气垂直于锋面的风速大于锋面的移动速度(u_wc)时,暖空气向下滑动。因为锋面的移动速度小于锋后冷空气垂直于锋面的风速(cu_c),所以,暖空气沿锋面的滑动与锋区中垂直于锋面方向的风速的分布有关,当锋区中有(?)u/(?)u0时,暖空气必定向下滑动;暖空气若向上滑动,锋区中必为(?)u/(?)x0。本文依据大气动力学原理给出了锋面坡度公式,通过演绎该式,得到了分析锋区中(?)u/(?)x的公式,结果表明:(1)当锋面坡度增大时,大气沿锋面向上滑动,反之向下滑动。(2)锋面强度加强时,大气沿锋面向上滑动,反之向下滑动。(3)暖平流时上滑,冷平流时下滑。(4)当锋面上出现气旋式涡度增大时,大气沿锋面向上滑动,反之向下滑动。(5)当垂直于锋面方向的地转风沿锋面由下向上增大时,大气沿锋面向上滑动,反之向下滑动。  相似文献   

12.
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暴雨预报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文中基于不同的云迹风同化方案,用GRAPES模式对2005年7月11-12日长江中下游一次暴雨强降水过程进行了云迹风资料同化试验及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方案所得的分析场及预报场的差异,研究逐时云迹风资料三维变分同化对分析场及暴雨预报的影响.首先,根据连续性原理及双通道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分析,分3个步骤对7月11日00:00-12:00 UTC共12个时次的双通道云迹风资料进行了初步的质量控制;然后,把经过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放入基于GRAPES 3D-VAR三维变分同化方案开发的逐小时循环同化系统中进行同化,将得出的分析场与单一时次未经质量控制的云迹风资料同化得出的分析场进行对比,探讨了逐时云迹风资料同化对数值预报分析场的影响;最后,把同化后的分析场作为初始场,用 GRAPES模式对 2005年7月11-12日长江流域暴雨过程做24 h降水预报试验,分析两个同化方案所模拟得到的预报场的差异.结果表明,经资料的筛选、同经纬度单点通道的选择及资料的稀疏化3个步骤控制后,各层次云迹风资料的误差有明显减小;加入经质量控制的逐时云迹风资料其三维变分同化可以提高分析场中风压场及水汽场的质量;而且在暴雨预报试验中可以相对更准确地预报暴雨落区及雨强.  相似文献   

13.
中小尺度运动中风场和气压场的适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叶笃正  李麦村 《气象学报》1964,34(4):409-423
在大型运动中有所谓地转适应的现象,本文研究了中小尺度运动中风场和气压场之间的适应问题。 由尺度分析可以发现:在一般中小尺度运动方程中,时间导数项较其中的各主要项小一个量极。因此可以认为中小尺度运动是在力的准平衡状态下进行缓慢的演变。当有某种原因破坏了这种力的准平衡态时,即有一种机制使运动回到准平衡来。这种准平衡态是惯性力(即速度平流)、科氏力和气压梯度力三者之间的准平衡。 由准平衡态的破坏恢复到准平衡的过程称为中小尺度的适应过程;准平衡态下的演变过程称为准常定过程。文中讨论了这两种过程中运动的物理性质。指出:对中尺度运动而言在适应过程中D>>ζ,在准常定过程中D≤ζ,这里D和ζ分别为散度和涡度。 设在某一有限的区域中,运动的平衡态受到了严重破坏,作为初值问题可以计算破坏以后运动的发展。计算结果表明:在短暂的时间内,气象要素有一急烈变化和调整,重新恢复准平衡态;时间稍长运动即进入准常定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作用于台风系统的动力——热力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章 《气象科学》2000,21(3):348-353
本文导出了台风运动,结构和强度变化的关系方程式,该式表明作用于台风系统的动力-热力因子同时影响台风运动,结构和强度的变化。本文还是导出了台风系统内凝结与降水的不平衡与台风运动的关系方程式,分析该方程所得结果与台风运动的一些实际情况和统计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The responses of vertical structures,in convective and stratiform regions,to the large-scale forcing during the landfall of tropical storm Bilis(2006) are investigated using the data from a two-dimensional cloud-resolving model simulation.An imposed large-scale forcing with upward motion in the mid and upper troposphere and downward motion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on 15 July suppresses convective clouds,which leads to ~100% coverage of raining stratiform clouds over the entire model domain.The imposed forci...  相似文献   

16.
Horizontal wind measured by wind profiling radar (WPR) is based on uniform wind assumption in volume of lateral beam. However, this assumption cannot completely meet in the real atmosphere. The subject of this work is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atmospheric inhomogeneities for wind measurement. Five-beam WPR can measure two groups of horizontal wind components U and V independently, using the difference of horizontal wind components U and V can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inhomogeneity of the atmospheric motion on wind measurement. The influences can be divided into both inhomogeneous distribution of horizontal motion and vertical motion. Based on wind measurements and meteorological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 new means of coordinate rotation the two kinds of inhomogeneous factor was separated, and the impact in different weather background was discussed. From analysis of the wind measured by type of PB-II WPR (445MHz) during 2012 at Yanqing of Beijing, it is shown that the inhomogeneity of horizontal motion is nearly the same in U and V direction. Both the inhomogeneities of horizontal motion and vertical motion have influence on wind measurement, and the degrees of both influences are associated with changes of wind speed. In clear air, inhomogeneity of horizontal motion is the main influence on wind measurement because of small vertical velocity. In precipitation, the two influences are larger than that in clear air.  相似文献   

17.
论大气运动的多时态特征——适应、发展和准定常演变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叶笃正  巢纪平 《大气科学》1998,22(4):385-398
对中国气象学家在地转适应和运动多时态特征方面的研究作了概要性总结。其中主要介绍在风、压场的地转适应以及适应过程完成后,尚可区别出以Rossby波频散为特征的发展过程,和以平流过程为特征的准定常演变过程。文中指出,运动的多时态特征是由于动力系统中存在多种物理过程造成,因此在小尺度、中尺度以及热带大尺度运动中都存在适应、发展和准定常演变过程。文中进而指出,这种多时态特征也存在于海气耦合的气候系统中,以及更复杂的气候系统中,也即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8.
热带气旋内部非对称积云对流对其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蓉  谭锐志  林元弼 《大气科学》1996,20(2):195-201
在一个简单的两层板对称CISK模式中,我们考虑了热带气旋内部非对称积云对流的作用,并由此推导出热带气旋移动的动力学速度公式。利用SPECTRUM-90这套热带气旋试验资料,本文着重分析了热带气旋内部非对称积云对流对其运动的影响,以探索热带气旋移动与引导气流偏差的可能机理。计算结果表明,考虑积云对流非对称作用产生的动力学速度确能明显改善热带气旋的路径预报效果,尤其对于一些疑难路径,这种改善作用更突出。因此,CISK理论不仅是热带气旋发展和维持的重要机制,而且对热带气旋移动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9.
杨云峰 《大气科学》1991,15(3):77-86
文章从对赤道β平面上静止大气中线性方程分解着手,得出控制对称运动和反对称运动方程组,对方程求解,从理论上证实在热带子流层低层中存在两种特殊性质的运动即对称运动和反对称运动,并证实赤道Kelvin波是典型的对称运动,而混合罗斯贝-重力波是反对称运动。文章分析了非绝热加热对对称运动和反对称运动的影响,当非绝热加热为唯一的外源扰动时,对称的非绝热加热是产生Kelvin波的重要条件,而反对称的非绝热加热是产生赤道区域平流层混合罗斯贝-重力波的重要条件。另外,随着非绝热加热增加,对称运动和反对称运动强度也增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六层斜压干模式模拟了高层冷涡对台风运动的影响,并用涡度方程各动力项的诊断分析,证实了高层冷涡对台风运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台风中心周围的环流结构而达到的。分析还指出了总涡度倾向和台风运动的直接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持续稳定性。同时也发现总涡度倾向主要来自于涡度水平平流和散度场的贡献。说明台风运动主要由正压性动力因子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