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水土  杨慧辉 《台湾海峡》1993,12(4):376-384
根据1987年3月至1988年12月九龙江口,厦门西港海域的调查资料,初步探讨该海域Fe,Mn,Cu,Zn,Ni,Co,Pb,Cd等重金属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及其与磷的生物地球化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海域重金属元素的分布主要受九龙江径流的影响。在河水与海水混合过程中,悬浮颗粒态重金属元素发生明显转移,Fe,Mn,Co,Zn等元素自悬浮颗粒物上解吸,Cu可能被吸附,颗粒态重金属元素与颗粒态磷呈良好  相似文献   

2.
山东近岸双壳类体内重金属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年和1994年,分别在山东沿海地区(长岛、烟台、蓬莱、威海、青岛、崂山、黄岛和胶南)采集了一些常见的底栖生物(蛤、扇贝、贻贝、毛蚶和牡蛎等),用火焰和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了这些生物体中的重金属(Cu、Pb、Zn、Cr、Fe、Mn、Co和Ni)。结果表明重金属的浓度变化较大,取决于生物种类、元素本身和采样点。采用金属污染指数(MPI)比较了不同采样点生物体的金属总量,MPI的变化顺序为:威海、崂山<胶南、长岛<青岛<蓬莱<烟台<黄岛。将双壳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与最大允许浓度进行比较,表明在本调查范围内山东沿海地区大多数双壳类可食部分的重金属含量对人类健康还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台湾海峡南部沉积物中某些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慧辉 《台湾海峡》1997,16(1):28-36
本文根据台湾海峡南部海区沉积物中Mn、Co、Ni、Cu、Zn、Cd、Pb等重金属元素含量、中值粒径和细粒组分的等值线平面分布的相似,三者从岸到海和沿岸变化特征的一致,以及重金属元素之间、其和粒度组分之间的显著相关,建立四组估算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回归方程,并以统计检验方法择优。结合沉积物样本的测定值和回归方程的计算值,选取总体均值μy估计值95%置信区间作为重金属元素的平均背景值区间。以细粒组分及其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了一个中型水库(黄同水库)中几种主要微量营养元素(Fe、Mn、Zn、Cu、Mo)的存在形态、分布及其季节变动。主要结果为:(1)水库中Fe、Mn、Zn和Cu的平均总浓度分别为364.3、112.1、96.01和3.24μg/L;Mo的溶解态平均浓度为3.26μg/L。Fe和Mn以颗粒态为其主要存在形式,而Zn和Cu则以溶解态为主。(2)该水库5种微量元素的水平分布呈均匀化特征,但其浓度具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其垂直分布互有差异,Fe、Mn、Zn随水层深度增加而递减,而Cu和Mo的垂直变化甚小。(3)微量元素存在形态与水化学因子存在一定相关性,PFe、PZn、PCu与DO间具有良好负相关,而DZn、DCu、DMo和PZn、PFe与叶绿素间均呈紧密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空间因子分析与沉积地球化学旋回元素组合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5月,引用地矿部“七五”东北太平洋CCA121柱状沉积物的8个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利用空间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两种周期度(D1=65cm,D2=105cm)内的沉积地球化学旋回元素组合,并据此探讨多金属结核成矿与物源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与小尺度周期(D1=65cm)对应的元素组合:Ud1(Mn,Co,Cu,Al2O3,SiO2和Ud2(Fe,Ca,Co,Cu)与大尺度周期对应的元素组合为  相似文献   

6.
九龙江口红树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文卿  郑文教 《台湾海峡》1997,16(2):233-238
本文探讨了福建九龙江口潮间带秋茄、木榄、红海榄、白骨壤和桐花树等红树植物叶片重金属元素Cu、Pb、Zn、Cd、Mn的含量及动态。结果表明,该河口红树林区表层土壤沉积物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Pb〉Cu〉Cd;5种红树植物叶片元素含量顺序为Mn〉Zn〉Cu〉Pb〉Cd;不同物种叶片元素含量大都有明显差异;叶片对土壤元素富集系数,以Mn、Cd较高,Pb最低;随叶片从幼叶-成熟叶-黄叶的生长发育,Mn  相似文献   

7.
海洋富有机碳岩石通常赋存对公众生命、人类健康和环境有潜在危害的痕量元素。与世界页岩平均值(WSA)相比,中新世蒙特里建造(加利福尼亚最广泛的油源岩)富集多种痕量元素。早期研究表明,在这些岩石中,与有机碳呈高度正相关(γ2>0.75)的元素有铬(Cr)、铜(Cu)、镍(Ni)、锑(Sb)、硒(Se)、铀(U)、钒(V)、锌(Zn)等,呈明显正相关(γ2=0.4~0.75)的元素有砷(As)、钡(Ba)、镉(Gd)、和钼(Mo)。在这12种元素中Se对环境最为有害,As、Gd、Cu、Mo、Ni、Sb…  相似文献   

8.
利用差热分析(DTA) 和程序升温还原(TPR) 技术研究了活性炭担载钼基催化剂在制备和预处理过程中的性质变化。DTA结果表明,催化剂在焙烧过程中产生了新相,这种新相与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关,助剂K和Ni 的引入对这种相互作用有明显的影响。K/C样品的TPR结果表明,K 本身不被还原,但它可以改变催化剂中其它物种的还原行为。C 担载Mo 基催化剂的TPR谱一般由四个正峰和一个负峰组成,正峰归属为不同Mo 物种和载体本身( 包括其中的某些杂质)的还原,负峰则归属于氧化的C载体表面脱附出的CO,Mo 担载到活性炭上后变得更加难还原了。K 的引入大大促进了低温下可还原Mo 物种( 主要是八面体Mo) 的形成,而抑制了那些仅在高温下才能被还原的Mo 物种( 主要是四面体Mo) 的产生。这可能是影响催化剂在CO加氢反应中的选择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生长过程中锰、铁、镍、铜的通量(FMn),Ffe,Fni,Fcu)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结核生长过程中Mn、Fe,Ni和Cu的通量都是波动性的;2.FMn与Ffe,Fni,Fcu均呈正相关性;3.结核的元素通量与结核的成因类型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并记录了海底缺氧事件;4.结核的元素通量存在区域性差异,是沉积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太平洋CC区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生长过程中锰、铁、镍、铜的通量(FMn),FFe,FNi,FCu)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1.结核生长过程中Mn,Fe,Ni和Cu的通量都是波动性的;2.FMn与FFe,FNi,FCu均呈正相关性;3.结核的元素通量与结核的成因类型和生长阶段密切相关,并记录了海底缺氧事件;4.结核的元素通量存在区域性差异,是沉积环境不同的反映。  相似文献   

11.
实验测定了海水中氨基酸存在下Cu(Ⅱ)在r-MnOOH上吸附的等温线、Cu(Ⅱ)%--pH曲线和Cu(Ⅱ)%-氨基酸深度曲线。结果表明,较低浓度氨基酸对Cu(Ⅱ)在r-MnOOH上吸附没有影响,而较高浓度氨基酸却起抑制作用,这主要是由于海水中Cu(Ⅱ)-氨基酸络合反应与r-MnOOH竞争Cu(Ⅱ)所致。此外,海水中较高浓度氨基酸只使Cu(Ⅱ)在r-MnOOH上吸附的表面分级离子交换稳定常数Ki(i  相似文献   

12.
多金属结核微层中元素的富集系数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定义元素富集系数(K)为结核样品中元素的含量与太平洋多金属结核的平均值的比值,并按K值大小将元素的富集程度分成六级。本文研究表明:多金属结核壳层中元素的富集系数是波动的;K_(Mn)与K_(Fe)呈负相关性,而与K_(Ni)、K_(cu)呈正相关性;按Mn/Fe和生长速率,多金属结核CCA33、CCB29、CCC50、CCC14的壳层,分别划分为8、7、14、24个微层;微层中元素富集程度与成因相关,结核生长间断面中,锰呈弱亏损至极亏损,铁弱亏损至较富集,铜弱亏损至较亏损,镍较亏损至极亏损,而由强缺氧性成岩作用为主所形成的微层中,锰、镍呈较富集至极富集,铜极富集,而铁极亏损。  相似文献   

13.
实验研究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DOM)在δ-MnO2、粘土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海水中溶解有机碳(DOC)在δ-MnO2、高岭石、伊利石和二氧化硅上的吸附率随pH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在天然海水pH8.1条件下,海水中天然溶解有机物在这4种固体粒子上的吸附率大小为:δ-MnO2(32%)>伊利石(14%)>高岭石(4%)≈二氧化硅(3%)。根据统计热力学方法得到的公式能够很好地拟合海水中DOM在固体颗粒物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14.
约翰斯顿岛附近海域铁锰结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铁锰结壳存在两种不同的产状,一种是铁锰氧化和的围绕“核心”生长形成的球状结壳,另一种是铁锰氧化物在基底岩石上生长形成的被状结壳。本文对R/V,Kaimikai-O-Kanaloa船1993年11月在约翰期顿岛附近海域取得铁锰结壳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该区铁锰结壳主要组成矿物为δ-MnO2,Mn/Fe比值为2.02,富Co(0.881%),盆Cu(0.1%),稀土总量(∑REE)1918.27  相似文献   

15.
用大亚湾近岸沉积物进行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吸附研究。测得各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分配系数分别为:^85Sr,160;^134Cs,330;^60Co,6400;^141Ce,9500;^59Fe,9400;^54Mn,15000。并测得核素吸附分配系数随悬浮物浓度和示踪剂活度变化的规律。当悬浮物浓度增加时,^85Sr,^59Fe的Kd值显著降低,^141Ce,^54Mn,^60Co的Kd值稍有降低,而^13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矿床技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对大洋多金属结核进行技术经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笔者以我国的东太平洋C-C区的实际调查资料为依据,探讨了在该区建一年产300万吨干结核的矿场。生产周期为30年,同时回收Mn、Cu、Co、Ni四种金属,冶炼厂址设在上海或青岛,并以1990年的国际市场金属价格为基础,通过投入产出分析,研究了影响大洋多金属结核开发企业投资构成的因素,分析了企业静态和动态条件下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蔡龙炎 《台湾海峡》2010,29(3):325-331
通过测定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并用地质累积指数(Igeo)对各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发现泉州湾表层沉积物中各重金属元素污染状况可分为4类:无污染(Igeo〈0)的元素为Co(Igeo=-0.67);轻-中度污染(0〈Igeo〈1)的元素为Cr(Igeo=0.65)、As(Igeo=0.52)、Zn(Igeo=0.75)、Pb(Igeo=0.11);中度污染(1〈Igeo〈2)的元素为Cu(Igeo=1.58)、Ni(Igeo=1.32)、Mn(Igeo=1.08);极严重污染(Igeo〉5)的元素为Cd(Igeo=8.70).通过主成分分析法(PCA)进一步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发现前3个主成分的贡献率分别为32.884%、31.676%、21.988%.这表明重金属污染主要有3个来源:即工业点源排污;矿物开采及农业化肥农药使用的非点源污染;岩石的自然风化侵蚀过程和有机质降解产生的内源释放.同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调查的9个站位根据其在重金属污染程度上的差异,可分为3个大类:2~7号站位为第1类;1号站位为第2类;8、9号站位为第3类.这反映了泉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空间分布特点即重金属污染物含量由湾内向湾外逐渐降低,同时也支持了晋江和洛阳江的工业点源排污、矿物开采和化肥农药残留的非点源污染是沉积物中重金属主要污染源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不同性味矿物药的特征元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自适应模式识别的ID3方法,通过30种和36种矿物药模式,分别建立起矿物药的“性”与其溶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之间和矿物药的“味”与其溶出元素的种类及含量之间的一般关系.矿物药的性与Si、Mn、Al、Sr的不同含量有关,矿物药的味与Cu、Fe、Mn、Ca的不同含量有关.上述元素为决定矿物药性味的特征元素.  相似文献   

19.
黄河口海区沉积物柱样中碳酸盐组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于1989年5月在黄河口海区采集4个沉积物柱状样,以原子吸收法测定其碳酸盐组分中Ca,Mg,Fe,Na,Mn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含量分布基本遵循“元素粒度控制律”,即沉积物粒度细时,元素含量超于富集。结果还证明,受黄河水影响越大,沉积物碳酸盐Mn/Fe比值越高,可以以此判断沉积物受黄河水影响的程度;CaCO3含量亦存在类似现象。相关分析表明,碳酸盐组分中Mn含量与CaCO3含量相关较好,而Fe与  相似文献   

20.
深海矿物沉积物,如铁锰结核和结壳,热液沉积物等,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潜力(尤其是出现于C—C区的铁锰结核)人们对其进行了最广泛的研究。C—C区中的成岩铁锰结核与水成结核相比富集10A°-水锰矿、Cu和Ni。然而,C—C区沉积物的孔隙水中富含溶解氧(有数十个μM),其氧化还原条件不适合于过渡金属的再活化作用。KlinRhammer等(1982)断定中赤道太平洋的成岩铁锰结核中的Mn不是通过孔隙水向上扩散来供给的。Graybeal和Heath(1984)根据沉积物的淋滤顺序,也报道了在目前的充氧深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