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车行西藏     
王琦 《地球》2010,(2):90-99
西藏,于我来说,那就是一个梦幻的精神世界,几乎支撑着我生活的全部。我的一切仿佛都在为一个信念而活着,那就是——聆听苍松翠柏下红墙里呢喃的褥告,看那袅袅的桑烟,任凭那猎猎的风马旗指走我身上世间的尘埃,  相似文献   

2.
秦岭龙之脉     
刘奎峰 《地球》2012,(9):90-93
我幻想有一天登上秦岭的最高峰太白山山顶,伸开双臂宣布,我的左手在中国的南方,我的左手在中国的北方。我也幻想有一天可以到秦岭的终南山,寻找那传说中终南山后的活死人墓,看看是否还有神雕大侠和小龙女的后人在练着玉女素心剑法。我更幻想如果可以"穿越",我要回到200万年前的秦岭,游走在那寒冷的第四冰川期,和我们的祖先一起在秦岭的南北间穿行。  相似文献   

3.
王琦 《地球》2009,(3):86-89
我常常梦见我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挥鞭策马驰骋,在佛塔旁聆听天籁之音,在帐篷外的篝火边伴着藏族兄妹那原声质朴高亢的歌声跳着美妙的锅庄…… 一方圣洁的雪域、一片神奇的土地、一个质朴的民族、一幅绚丽的画卷,那就是我相思的阿坝。  相似文献   

4.
王琦 《地球》2009,(1):102-105
当《成都晚报》的李平先生,痴迷地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我描述那金川的“情人海”时。马上让我想到西班牙塞班岛的爱情海。李平对那“情人海”美丽的描绘如同蒙娜丽莎永恒的微笑般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情人海”,一个浪漫而温馨的名字,一个令人绝对遐想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刘丹  王丙西图 《地球》2011,(2):100-101
入冬,当第一片雪花飘落至北国冰城哈尔滨的时候,她独具特色的魅力,唤起了我对冰城冬季分外的眷恋,那铺展在脚下柔软松散的白雪,那抬头望去屋檐儿和树权上晶莹剔透的冰凌,还有中央大街两侧银装素裹的俄式、欧式建筑群;置身于银色的世界,伴随着晶莹的雪花,纷纷扬杨的记忆洒落了一地……  相似文献   

6.
《地球》2011,(4):20-21
环保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前两天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更是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力,因为我身边的很多人都参与了这个活动,这样做是非常好的,那一小时我关掉了电脑,关掉了灯,就这样静静地休息了一个小时,我想对于像世界地球日这样的知识普及是很重要的,但是希望会有更多的活动形式,有更多的新意,  相似文献   

7.
声音     
《地球》2011,(3):16-16
温家宝:我还有信心 “我还有信心。如果我没有信心,不去努力,那就是失职,就是对人民不负责。我不仅要做这样的表态,而且要付诸实际行动。”温家宝2月27日上午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针对网友抛出是否有信心抑制房价的问题,温家宅这样同答。  相似文献   

8.
聚"焦"地质     
赵洪山 《地球》2012,(6):100-103
说起地质摄影,一开始我并不怎么理解,但当我走进这个领域时,突然发现里面有着无穷的魅力。现在,我对地质摄影情有独衷,一发而不可收。那些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地质公园成了我追逐的目标。那一处处极具科学价值的地质奇观使我对大自然的魅力惊叹不已。在我几十年的摄影生涯中,我一向认为,地球上出露的各种地质形态就是奇丽风光的展示,所以我很喜欢风光摄影。有很多时候,我为了拍到一张理想的作品而早出晚归,爬冰卧雪,去寻找日出日落的感觉,聚焦光  相似文献   

9.
我从未在高加索工作过。然而不久前,我有一篇关于高加索的科学论文问世,它是我以极大的激情用三个月的时间写成的。顺乎情理的偶然由于对苏联亚细亚地区的历史地震感兴趣,一次出差时,我去会见几位阿拉伯历史学家,当时他们对我提出的问题没有准备。……几个月之后,我把这次谈话几乎忘记了,但突然收到一封从阿拉木图发来的署名纳斯季奇的信,寄来几段关于历史地震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09,(5):8-29
“高科技领域,中国也要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我是个外行,但我要感谢科技工作者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和争得的荣誉。大家要记住那个年代,钱学森、李四光、钱三强那一批老科学家,在那么困难的条件下,把两弹一星和好多高科技搞起来。”  相似文献   

11.
洱沥 《地球》2015,(4):84-89
<正>天上有流动的云云边有游荡的鹰炙热的海水吞吐着轻烟沙滩拥抱着岩石厮守了一百万年的光阴丛林深处有黑色的旋律在月光下幻变距离太阳最近的土地灵魂寄居的非洲草原这里没有历史这里就是历史去南非之前,非洲只是照片和荧屏上的一些静止图像。去南非之后,非洲的景象印在了脑海深处,就像一部生动的电影,在每一个乏味的夜晚循环上映,反复撩拨着内心那一根麻痹已久的、渴盼自由与飞翔的感性神经。  相似文献   

12.
我爱胡杨     
章新奇  陆爱萍 《地球》2010,(3):110-112
知道陆爱萍爱好摄影,但我不知道他的摄影技术如何? 中午到食堂,一进门就被援疆干部陆爱萍的《新疆风光摄影展》深深吸引,特别是那不同命名的5张胡杨照片,顿时让我止步不前,好像真实的胡杨就在眼前,那么生动!  相似文献   

13.
李丰祥 《地球》2011,(1):107-108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壮丽丰碑,毛泽东诗词《七律·长征》使我更深刻理解了长征的气势磅礴,以及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的艰难、无畏和勇往直前。巍巍雪山、泥泞草地,奔腾的江河都留下了红军战士坚定、执着、勇敢的足迹,那一路上的山山水水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相似文献   

14.
杨志华 《地球》2015,(1):78-80
<正>在脊椎动物漫长的演化历史中,从水中向陆地进军花费了近两亿年,而从陆地返回水中却只花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在2.7亿年前的中二叠世,当爬行动物彻底征服陆地后,它们中的某些成员抱着对"故乡"的思念,踏上了重返大海的旅程,探寻曾经属于自己先祖的那一片天地。由于在身体结构上的天然优势,使得它们迅速在海洋中取得了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地球》2019,(12)
正2013年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一位96岁的学者在中国地质博物馆百年讲堂上讲述着他与一批国宝70多年来从邂逅到诀别的往事。他的讲述就像一张张历史影像的胶片,在听众的脑海中如走马灯一样不断轮流地放映着。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古生物学者胡承志研究员,而那一批国宝正是从90年前起陆续出土,又在78年前丢失的北京人头盖骨。或许年岁已高,他的语调并非那  相似文献   

16.
尹超  张育萍 《地球》2014,(2):109-110
在中国东北边陲的黑龙江河畔,有一个古老而又宁静的小县——嘉荫县。这里是我国东北麦豆的主产区之一,也是集“山奇、林茂、水秀、潭幽”于一体的世外桃源。然而就是这个边陲小镇,它在中国恐龙研究的历史上怕写了一段不朽的传奇故事。它既见证着中国第一条恐龙的出土,也记录着恐龙时代结束时那悲壮和凄凉的画面。  相似文献   

17.
假如世上真有神仙,_一、它也不知道,、一我的歌什么时候才能唱完。虽然,我的歌声并不动人悦耳,可是,它却发自我真挚的心田!在小家庭里把天伦之乐亨受?在恬静的书室里把地震的规律探求?东风别严霜,寒梅报春到。“每逢佳节倍思亲”,我心中的情丝缕缕象那三春的绿柳条。战斗在地震  相似文献   

18.
徐迅 《地球》2012,(12):88-89
库尔勒的秋色实际上是胡杨林点染的金黄——秋天到来,万木萧瑟,许多的树叶都在秋风里无声地飘落,沙漠上只有胡杨林一树繁华,黄得像花,黄得灿烂绚丽至极。远远望去,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胡杨林在阳光里火焰一般地燃烧,如凤凰涅槃,尽情地升华着自己的生命。又仿佛在用无比华丽的金色,把它生命的最后一刻演绎得热烈而辉煌,即便躯干佝偻,或斜或倒卧的,那枝头金色的叶片依然保持一种生命的激情。这时候,我突然感觉面前的胡杨林不是一棵棵树,而是徘徊在沙漠上的一个个神灵。如果没有胡杨林,我想库尔勒的秋天一定是荒凉的。这个因出产香梨而著  相似文献   

19.
10年前的7月28日,一场7.8级强烈地震,突然在唐山发生了.顷刻之间,将这座拥有百余万人口、具有百年历史的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灾情之重,为世界地震史上所罕见.在唐山地震10周年之际,人们不禁会忆起那劫难的日子,思考那些与自己今后命运相关的问题;当初为什么能在1975年2月4日成功地预报了海城7.3级地震,而与海城相距仅350公里、发震时间仅相隔18个月的唐山地震却没能在临震前打个招呼?当今我国的地震预报水平究竟如何?从海城、唐山等大地震中得到哪些启迪?今后将采取什么样的方针来推动地震预报工作和整个地震事业的迅速发展?下面,我想就这些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编辑部的同志,让我就刊物的内容和发行写一点感想。恰好,近1—2年我到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辽宁等地,接触到不少这个刊物的读者,我想把他们的意见归纳一下,权且成文,作为我的看法吧。去年我与林云松同志到山东菏泽台进行深井爆破观测。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台上同志立即拿出这个刊物,翻到需要的页码。在那篇文章上已加注不少点点线线,可见台上同志对这个刊物多么熟悉又是多么用心阅读。其它地区的台站,也几乎订了这份刊物。他们的评价是:很实用,很解决问题。这使我想到一个刊物的办刊宗旨,一定要针对自己的读者,给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