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进展近几十年来,国际上关于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一方面由于观测技术的提高使得全球大气环流的观测资料不断增多,不断揭示出许多大气环流规律;另一方面由于数学、物理学,特别是计算机与计算数学的蓬勃发展,使得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从一种简单、定性论述的学科变成一种比较严格的数理学科。大气环流与大尺度动力学是气象学上一对孪生兄弟,大气环流的发展不断提出动力学问题,而动力学的重大突破加深了人们对大气环流的认识。大气环流应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从整体来看全球大气的运动形态、运动特征及其物理机制;二是它的各个组  相似文献   

2.
1引言从宏观上讲,全球大气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运动。大气内部在各个纬带、各种尺度、各种频率的运动形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按照大气动力学能量串级理论和能量频散原理,大尺度运动系统既可向小尺度系统转移能量,也可从小尺度系统获得能量。这样,各种尺度运动系统就会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引起大气环流形势的持续异常或急剧变化。天气、气候变化的直接原因是大气环流的变化或异常。从预报的角度讲,不同时效的预报要侧重考察相应长度的天气过程和长于预报时效的大型环流系统。天气尺度系统是短期预报的主要对象。而…  相似文献   

3.
大气环流     
柯甫 《气象》1976,2(10)
一般所说的大气环流指的是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这些运动的水平空间尺度是以千公里计的,垂直空间尺度是10公里以上的,时间尺度是1—2日以上。这种大尺度运动的现象很多,它们构成大气运行的基本状态,不但影响天气的改变,也影响了气候的形成。因此不论从事天气预报或气候研究都需要了解大气环流。  相似文献   

4.
朱抱真 《气象》1984,10(3):34-38
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大规模的大气运行现象,它的内容甚为广泛,关于它的定义和所讨论的问题也因人而异。 从全球尺度来看,环绕地球上的大气经常维持着沿纬圈的东西风带及与之相联系的平均经圈环流;在地球球面的固定地理区域,有一些永久的或半永久的系统中心形成;在几周的时间过程中,半球范围的大气变化经常出现准周期性的指数循环,发生阻塞形势的建立和崩溃;上述三个现象是大气环流中重要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5.
信息动态     
2016年2月是我国现代大气科学奠基人之一、国际著名气象学家——叶笃正先生的百年诞辰.为纪念叶笃正先生对我国和国际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发展的重大贡献,我们特此出版《叶笃正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刊》. 叶笃正先生的一生是为现代大气科学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努力奋斗的一生.他在国际上首先创立了大气长波的频散理论和东亚大气环流理论,不仅为大气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为天气预报和短期气候预测奠定了理论基础;他提出大气运动适应过程的尺度理论,推动了大气中大尺度环流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开辟了中、小尺度环流系统动力学研究的新途径;他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青藏高原对亚洲季风(特别是东亚季风)产生和变异的热力和动力作用,从而奠定了青藏高原气象学基础,开辟了青藏高原气象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6.
末次冰期东亚区域气候变化的情景和机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钱云  钱永甫  张耀存 《大气科学》1998,22(3):283-293
用一嵌套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中的区域气候模式,通过数值试验和对内外因作用的机制分析,探讨了以末次冰期为背景的大尺度强迫引起的大气环流和区域内下垫面条件异常等中尺度强迫影响区域气候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大尺度强迫和区域内局地的中尺度强迫通过不同的热力和动力学过程影响大气运动状况和区域气候的变化。末次冰期大尺度强迫引起的全球大气环流背景的变化是形成冰期和现代区域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1.引言在历史上气象学家们一直倾向于从空间和时间尺度有很大差别的两个观点出发来研究大气动力学。在试图解释最接近人们生活环境的地面上的细微运动特征方面,他们发展了微气象学,来处理空间尺度为几米和时间尺度大约一分钟的大气动力学问题。同样,为了预报大气中天气形势的发展,气象学家们对空间尺度为一千公里以上和时间尺度为一周的大尺度动力学的运动特征给以极大的关注。尽管“大尺度”气象学和“小尺度”气象学包含了许多大气过程,但仍然有大量重要的天气现象,它们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居于这二者之间。我们对这些中间尺度的认识是逐渐的,这倒不是因为它们不重要,而是因为要获得那些与它们有关的观测资料是困难的。然而,近年来由于对城市环境和强风暴  相似文献   

8.
一、多尺度大气环流的性质强局地风暴的预报是一个复杂过程,要计算许多经验和半经验参数,然后预报某一时段在一定地区内出现强对流天气的概率。在这方面统计方法是很有用的,但对强风暴预报员和研究工作者说来,尚存在许多关于对流性环流的动力学性质及其和大尺度环流之间关系的问题。本文目的是提出与强风暴预报员和研究人员有关的问题,并介绍动力学的尺度相互作用理论,从而回答这些问题。在解释关于强对流现象的许多问  相似文献   

9.
自从“75.8”河南特大暴雨会战以来,我国广大气象工作者更加重视暴雨研究,做了不少工作。现对近年来我国暴雨研究的主要进展概述如下。一、关于暴雨成因暴雨是多种尺度大气运动的一种综合现象。它的形成与消失同大气环流状况、不同尺度的大气运动以及云物理结构等都有密切关系。近年来,我国气象工作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了暴雨成因。 1.大尺度环流的调整与发展适当的流场和充沛的水汽是形成暴雨的必要条件。然而,水汽供应及其分布又受流场的制约,因此  相似文献   

10.
1.引言动力气象学是研究同天气和气候有关的大气运动的学科,但动力气象学家惯于强调天气尺度和行星尺度的运动。在过去四年中,有关天气尺度和行星尺度运动的动力学已取得许多令人鼓舞的成果,其中许多与大气运动短期变化的各种形态有关,而这些短期变化可以由内因引起,也可以由外因造成。若干研究已超越了传统的扰动处理方法,在那种传统处理中,扰动被假定为叠加在一种纬向对称的基本状态上。目前,关于准静止纬向非对称气流的动力学,以及关于这种气流对瞬时环流的控制作用的认识,已有了重大的进步。在这篇评述中,将重点介绍研究对流层中天气  相似文献   

11.
准地转理论基本问题回顾与讨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周小刚  王秀明  陶祖钰 《气象》2013,39(4):401-409
准地转理论是大气动力学的中心问题之一,它提供了从大气动力学基本原理入手分析大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方法。准地转理论有助于预报员理解中高纬度大尺度天气系统的三维结构,分析、预报天气系统的发展和移动,因此被称为短期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准地转理论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它包含了较多的基本假定,故容易导致对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理解有混淆。本文从基础的动力学知识出发,对准地转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近似、核心理论及其在实际天气预报过程中的应用作了回顾和讨论。内容包括:准地转运动与准地转近似定义、准地转运动理论的范畴、天气图上的大尺度运动、准地转运动理论与短期天气预报的关系、由斜压二层模式下的准地转理论对高空槽脊和地面气旋发展与移动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大气运动时,往往按时间长短和范围大小分成不同的尺度。这是因为不同的运动尺度反映了不同的物理本质,也决定了该种大气运动影响的范围。这种分尺度研究运动的方法,有利于突出主要矛盾,搞清问题的主要性质。但是这种做法並不等于说不同尺度的运动相互之间是截然分隔而互不相关的,事实上,它们是互为条件而相互影响的。 首先指出积云尺度的运动能影响大尺度的是Riehl,Malkus,他们认为厚的积云对流在热带大气平衡中有重要作用,以后他们和Yanai讨论穿透积云塔在热带气旋的形成和增长方面的作用时指出,高层冷心涡旋转化成暖心结构,主要是积云中凝结潜热释放的结果,並且建议积云对流作为一个加热机制必须在大尺度运动中以参数化形式加以考虑。Charney,Eliassen考虑了边界层辐合,首先提出积云对大尺度运动作用的公式。Kuo认为,潜热对大尺度环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深厚的积云对流释放,而不是平均垂直运动产生的。他指出,积云在消散时,通过和环境空气混合,对平均大气的热和水汽平衡施加影响,而积云的产生量取决于大尺度水汽辐合和近地面的水汽向上输送。他在1974年  相似文献   

13.
在前一文中,我们利用尺度分析的方法与时间边界层的概念,对大气中大尺度运动的多时态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指出这种多时态的特征是旋转大气中的一种固有现象,但是这种多时态特征是否会因运动尺度的改变而改变呢?这就是本文所要继续进行分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余鹤书  晁淑懿 《气象》1981,7(8):42-44
中期天气预报不仅要预报大型环流形势场,更重要的是预报具体天气的变化趋势,例如寒潮、台风、降水等。一般来说,大尺度环流系统的演变和调整,是形成这些天气过程的主要环流背景。大气运动中热量、动量和水汽的交换,经纬向环流的循环变化是不停息的进行着,然而大气运动状态变化的差异却又是十分明显的,在一些情况下大气运动出现剧烈的变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88,(3)
该书由叶笃正、李崇银、王必魁编著,预计1988年7月出版。每本定价6.00元。 该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动力气象学的基本内容。对地球大气的基本性质、大气运动方程组、大气波动、不稳定理论、适应理论和大气环流及理论等,都作了深入讨论。对热带大气动力学、平流层  相似文献   

16.
数值模式中处理地形影响的方法和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丑纪范 《高原气象》1989,8(2):114-120
地球上各种不同尺度的地形对大气中从行星尺度到次天气尺度的各种不同尺度的系统的运动都有着重要影响。许多气象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西部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不仅是一些天气系统产生的源地,也影响所有经过它的天气系统,甚至对东亚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都有重要作用。从50年代开始,我国气象学家从天气学分析、诊断研究、理论研究和转盘试验等各个不同角度研究了地形影响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限于篇幅不在此列举。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海陆风环流是世界所有沿海区域最突出的中尺度特征之一。它可以在规模和强度上有不同,对一个特定的区域它很容易成为干扰风场和温度场的气象因子。海风的强度、持续时间和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面对大气供给的热量,也取绝于当时盛行的大尺度天气条件。海陆风环流是由地球表面对大气的热能传输而来的,并且这种热能最后转变成为大气运动的动能。由于在早晨沿岸陆地的迅速受热,海面上的气  相似文献   

18.
刘金达 《大气科学》1996,20(2):181-187
本文仅研究无粘、无地形和绝热运动假定下的大气动力学问题,用分析力学的方法求得了固定在地球上的移极旋转坐标系, 如直角坐标系, 球坐标系和柱坐标系中的第二类 Lagrange方程。从而求得普遍的大气动力学方程。所谓的视示力 —— Coriolis力和离心力 —— 与其它各种力统一处理。当地球自转轴不为坐标系的z轴时,不存在大气运动的对称和反对称性。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以往很多学者利用柱坐标系来数值模拟台风(飓风)的轴对称和非轴对称性时所使用的基本方程是含糊的, 本文给出了准确的基本方程。  相似文献   

19.
自80年代以来,热带大气动力学的研究继60年代之后又掀起了一个高潮,国内外科学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工作,近四年来成果十分喜人,如果我们把60年代的工作看成是热带大气动力学的奠基,因为当时的三个主要工作(第二类条件不稳定理论,热带大气波动和积云对流参数化理论)都是热带大气运动的最基本理论,那么80年代的研究则是在上述基本理论基础上,联系大气环流和气候变化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为大气环流的一些异常变化提出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随着大尺度过程研究和大尺度中、短期数值预报不断取得进展,气候变化及甚短时天气的研究已列入了议事日程,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这不仅是由于大气系统本身具有从湍流微团到超长波这样宽广的尺度谱,即包含各种不同尺度的系统,而且各种不同尺度系统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因此,研究大气运动规律必然要包括对气候规律和短时规律(中小尺度系统规律)的研究。其次,人们对中尺度天气的重视还由于它们在实际中的重要性。如果说猛烈的中尺度系统如台风、飑线、雨团等常直接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那么,看来是微弱、平常的中尺度环流如海陆风环流、城市环流等在一定条件下也会给人类带来伤害。据Pielke的估计,美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