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王光炎 《地质论评》1958,18(1):69-74
一、地球内部的热能动力及地壳冷缩的挤压力地壳运动是长期复杂地进行着,各种地壳运动互相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地槽区的造山运动和陆台区的造陆运动,主要都是地壳深处运动造成的。所有这些地壳运动的动力,主要是由地下热能转变为动能而造成的;也就是说,地下热能积储而造成地下深处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曾照丽 《地下水》2010,32(3):58-58,114
以陇东地区地下热水现状调查结果为基础,简述了该区地下热水形成的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地下热水的热源可能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地球深部正常的增温之热能,二是通过深大断裂聚集在天环向斜轴部的传导热能,热储性质是既有层状又兼有带状性质的中低温II-3型地热田。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浅层(自地表到地下250m)温度分布图显示了巨大的可变性,这主要与地表气候强迫有关。自地下250m往上温度随深度变化非常小,这与由近来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地下热量获取有关。根据在达到平衡水井中开展的精确温度测井获得的温度数据,以及从气象站网络获得的温度时间序列,可计算在寒冷时期用于供热,以及在温度最高月份用于制冷的有效热能。在加拿大利用地热能开展二氧化碳减排具有巨大潜力。通过地源热泵可利用地下存储的地热能在特定温度非常低的冬季进行供热。潜在有效热能的储量是巨大的。在加拿大多年冻土边界以南地下50m的区域,在供热季节潜在的有效热能总值为1.1E21J(1100夸特)。  相似文献   

4.
地球是个大热库,在地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能,地下水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因受其热能的影响而形成了地下热水。开发利用地下热水是地质战线向地球开战的新战场。无疑,这对落实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战略方针具有重要的意义。运用毛主席哲学思想,通过地质力学的学习和野外实践中的认识,并结合我国有关热水矿区的实际资料,试对地下热水普查勘探过程中应用地质力学的途径提出几点不成熟的体会,供同志们讨论。如有不当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分析林甸地下热水资源形成的基础上,对其潜在地热资源进行了预测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它具有可能成为大型中低温热水田的热能储量。建议成立地热专业队伍进行勘探开发,尽快使这一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商品优势,早日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6.
谭世燕 《黑龙江地质》2001,12(4):96-105
本文在分析林甸地下热水资源形成的基础上,对其潜在地热资源进行了预测评价。预测结果表明,它具有可能成为大中低温热水田的热能储量。建议成立地热专业队伍进行勘探开发,尽快使这一潜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和商品优势,早日发挥效益。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郴州市地下热水资源的特征及储量,本文选取许家洞地区两个典型地热田,通过地热地质调查、水质测试等方法调查了研究区的地质条件、地热流体场特征、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基于上述研究开展了许家洞地区地热资源储量的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区内地下热水受断裂构造控制,是入渗地下水沿着断裂构造在深部循环过程中吸收隐伏岩体中的热能形成的;(2)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型、HCO3-Ca·Na型或HCO3·SO4-Ca·Mg型,为低温、无色透明的弱碱性水;(3)热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水分入渗后主要沿区内发育的北东向断裂构造(F24、F7、F25、F8)运移到一定深度,地下水逐渐增温变成地下热水,在断裂交汇处沿着不均匀发育的岩溶裂隙系统向上运移,以温泉形式出露于地表;(4)研究区地下热水每年可提供热能约3.23×108MJ,每年可节约标准煤资源约1.18×104  相似文献   

8.
地热田回灌补源是实现地热能资源可持续开发的新技术,用于解决地热能补给,提高地热能利用率。其方法是在距开采井一定距离,施工一眼注水井,通过注水井向地下注入一定比例的水量与热源再交换,提高热能资源量。介绍了对注水井实施压裂、增加对地热井注水量的新工艺。经水力压裂和抽水试验,增注水效果明显,为我国合理开采利用和保护地热能资源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热资源是指在某一未来时间内能被经济而合理地取出来的地球表面以下的地下热能.其表现形式可为蒸汽、热水及高温岩体等。河南省目前开发利用以地下热水为主。地下热水形成需有热储层、盖层、流通通道及热源4个因素;可划分隆起带地下热水和沉降带地下热水2种成固类型。1地热资  相似文献   

10.
高山 《吉林地质》2014,(1):105-107
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指地下水在抽水-回灌过程中,利用水源热泵提取水中的热能,或用于空调制冷产生的能量转换。地下水源热泵地热能是浅层地热能的一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环保的新型能源,逐渐为人们认识,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本文简要介绍吉林市城区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条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王心义  黄丹 《地下水》2009,31(6):33-37
在评述河南省地热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状况的基础上,依据评价标准对河南省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评价。基于各地的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从开采总量控制、地热井规划布局、开发利用现状分区、资源利用优化配置、资源勘查规划及重点项目规划等五个方面对河南省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科学系统规划,为充分发挥河南省地热水资源的最大效益并避免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赋存及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献 《中国煤田地质》2007,19(6):49-51,56
通过对首山一矿地热资源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研究.阐述了该矿地热资源的赋存特征,估算了潜在的地热资源量,并对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在规划煤炭开发的同时,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从经济技术角度考虑到地热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3.
《China Geology》2020,3(1):173-181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boasts rich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new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is region based on previous regional investigation. In detail, geothermal reservoirs of Gaoyuzhuang Formation of Jixian System and Changcheng System in Xiongan New Area have been recently discovered, opening up the second space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the calculation method of the recoverable resources of geothermal fluid with reinjection being considered has been improved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uniform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shallow geothermal energy, hydrothermal geothermal resources, and hot dry rocks (HDR)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the whole Beijing-Tianjin-Shijiazhuang region has been complete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base for cascad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has applied hydraulic fracturing technology to the geothermal reservoirs in Gaoyuzhuang Formation. As a result,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doubled and two-stage cascade utilization composed of geothermal power generation and geothermal heating were realized, with the first-phase installed capacity of 280 kW and the geothermal hearing is 30000 m2. In this way, a model of the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formed. Large-scale utilization has become the future trend of geothermal resource development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and great efforts shall be made to achieve breakthroughs in reinjection technology, geothermal reservoir re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rmoelectric technology and underground heat exchange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京津鲁地区走在我国地热开发利用的前列,在地热勘查、地热利用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尤其是地热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科学利用上树立了典范。分析江苏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地热勘查中的技术难点,对京津鲁地区地热资源赋存规律、主要勘查技术方法、地热资源科学利用以及勘查开发规划等进行阐述,对江苏地热勘查和开发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地热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热资源禀赋良好,分布广泛且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和地带性。本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取得的地热资源勘查开发成果:浅层地热能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分布,我国336个地级以上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7亿吨;水热型地热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19亿吨;干热岩远景资源量折合标准煤856万亿吨。阐明了有代表性的水热型地热资源成因机制和干热岩资源成藏模式。地热开发利用技术发展迅速,浅层地热能和水热型地热资源利用量逐年攀升,但在地热资源成藏模式研究、勘查开发及管理利用等方面仍有亟须突破的技术瓶颈和需要改进的环节。文章分析了存在问题并提出了我国地热发展战略路线,下一步应加强热源机理与控热构造研究,推进地热探测技术和开发利用示范,开展重点地区浅层地热能、水热型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完善干热岩勘查开发技术体系,推动地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地热资源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清洁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带动并提升旅游休闲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盐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时间短,形式粗放、单一。对盐城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布特征、地热水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旅游景区建设需求、旅游市场条件、环境条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盐城市地热资源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和综合开发示范等功能价值; 滨海—阜宁一线、盐城市区、盐城丹顶鹤海滨湿地旅游区、马家荡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东台和大丰市区以及中华麋鹿园—黄海森林公园一线可划定为地热资源重点开发区。此外,在分析研究区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程度及其交通条件、经济状况、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盐城市范围内现代旅游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要形成以地热富集区和县、市区为中心并以重要风景旅游区为节点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地热资源多元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7.
北京地区地热资源特征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凯  王珊珊  孙颖  崔文君  朱德莉 《中国地质》2017,44(6):1128-1139
北京市地热资源属于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目前已有50年集中开发利用历史。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已突显出一系列问题。为合理确定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服务首都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分析、野外地热地质补充调查及水化学取样,分析了北京地区地温场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其中研究表明热储顶板温度高于8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凹陷中心和大兴迭隆起南部的凤河营附近;北京地区地热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型水。并开展了地热资源温度区划、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及开发利用潜力区划。综合考虑地热田划分、地热资源特征、地热资源潜力区划,结合开采程度、资源条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将其划分为限制开采区、控制开采区、鼓励开采区和其他地区,其面积分别为378.65 km2、562.88 km2、1612.07 km2、3722.31 km2。本文分析研究,对掌握北京市地热资源总体特征、了解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制定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和开发利用一直是我国陆上沉积盆地内中-低温水热型地热资源研究的重点工作。本文介绍了油田地热资源评价的基本思路和评价方法,并以大庆油田、华北油田和辽河油田为例,通过地温场研究、热储特征分析、岩石热物性测试,按照新建立的油田地热资源评价分级体系,重新评价了油田区的地热资源量。3大油田区11个层系地质资源总量为10 934×1018 J,地热水资源量为86 607×108 m3,其中,可采水资源量为19 322×108 m3,可采地热能资源为425×1018 J。根据油田采出水和综合利用等5种开发利用方式,评估了油田地热能开发潜力,为我国地热资源评价和油田地热规模化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文登市地热温泉资源丰富,且开发历史悠久。为更好地保护开发地热资源,文登市国土资源局确立了"有效节约和保护矿产资源,加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打造中国温泉之都,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在充分考虑区域温泉地质条件、资源勘查程度、温泉水质量及其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规划区内各地段产业结构特点、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及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按照走集约化开发、规模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整顿和规范文登地热资源开发秩序。通过强化温泉资源开发审批、建立勘查开发利用投入机制、加强温泉资源的勘查与保护工作和加大查处力度等措施,全面提升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中国省会城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及潜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婉丽  王贵玲  朱喜  刘志明 《中国地质》2017,44(6):1062-1073
浅层地热能资源以其高效和环保的特点,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地质条件、浅层地温场特征、岩土热物性特征等参数,是影响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重要参数。笔者在阐述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全国省会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评价成果,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和资源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我国陆区范围内,恒温带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最大,恒温带顶板埋深与气温变化趋势相反,岩土体导热系数受岩性影响明显。中国浅层地热能资源主要用于建筑物供暖和制冷。我国31个省会城市80%的土地面积适宜利用浅层地热能,浅层地热能资源每年可开采量折合标准煤2.8亿t,可为供暖和制冷提供丰富的能源储备。按利用方式、需求程度将我国浅层地热能开发分为全年集中利用区、全年分散利用区、分散式冬季供暖区和分散式夏季制冷区4类。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对推动中国绿色、低碳、节能型城市化发展,解决京津冀地区冬季雾霾和南方城市冬季供暖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