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薄海军  申俊峰  董国臣  张翔  韦少港 《地质通报》2014,33(12):1878-1889
根据铜矿床的成因类型,对全国177个铜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自然重砂矿物对于铜矿床成因类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不同成因类型铜矿床的自然重砂矿物组合不同,尤其是岩浆型、斑岩型、矽卡岩型、火山岩型铜矿床均具有特征自然重砂指示矿物。除了铜矿物、铅锌矿物、黄铁矿、白钨矿等各类型铜矿床共有自然重砂矿物外,铬铁矿、镍黄铁矿、辉石、橄榄石等为岩浆型铜矿床的特征指示矿物,自然金、辉钼矿、磷灰石、磷钇矿等可以指示斑岩型铜矿床;锆石、锡石和石榴子石是矽卡岩型铜矿床的特征指示矿物;火山岩型铜矿床则以雄黄、雌黄作为特征指示矿物。这些研究对于建立不同成因类型铜矿的自然重砂找矿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可克萨拉铜矿床位于博罗科努金、铜、铅、锌、磷灰石矿带中西部,通过矿床地质特征分析认为,矿床产于晚泥盆世二长花岗岩体与上奥陶统呼独克达坂组大理岩化灰岩接触带的含矿矽卡岩中,属矽卡岩矿床。含矿矽卡岩及主矿体深部和外围仍有找矿空间,区内找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3.
应立娟  唐菊兴 《矿床地质》2015,34(6):1309-1320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系列在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时空分布规律,其中,前寒武纪7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古生代8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中生代13个铜矿床成矿系列和新生代2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均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西藏地区铜矿找矿突破显著,新增2个全国范围的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特色。  相似文献   

4.
云南香格里拉红山铜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岩体与三叠系上统曲嘎寺组接触带外带的矽卡岩、角岩和大理岩层中,矿体产状与岩层产状大致相同,呈顺层产出。该铜矿的形成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属复成份热液矽卡岩型铜矿床。中酸性岩体侵入接触带及矽卡岩化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5.
六十年代以来,特别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国东部矽卡岩铜矿的找矿工作有很大进展.发现了不少大、中型矿床,积累了丰富的找矿经验.总结与研究该类型矿床的找矿经验,对促进找矿工作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研究的矽卡岩铜矿范围不限于矽卡岩期形成的铜矿,或产于矽卡岩中的铜矿.我们理解的矽卡岩铜矿特点是:矿床与中酸性侵入体有关,产于接触带或其附近,成矿过程中有矽卡岩阶段产物存在;部分矿石交代矽卡岩形成.因此,铜的矿化可以产在矽卡岩中,亦可部分或大部产在围岩中.在矽卡岩铜矿的找矿工作中,如何判别与成矿有关的侵入体是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本文是我们在学习各兄弟单位经验的基础上,并有重点的进行了实地观察和室内工作之后,对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多宝山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宝山斑岩铜矿位于黑龙江省嫩江县境内,为我国北方重要的斑岩型铜矿床之一.在包括多宝山矿床在内的矿集区范围内资源丰富,有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铁铜矿床以及热液型金矿床.在系统收集分析前人资料的基础上,查明矿集区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认为复活了的基底构造对铜元素的迁移、富集和贫化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矿集区北西段为矽卡岩...  相似文献   

7.
河北庙安铜多金属矿床地处太行山北段,属于乌龙沟—上黄旗成矿带,本文总结了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并确定找矿标志,为外围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矿区内矿床主要由矽卡岩型铁铜矿床和热液脉型铅锌铜矿床两种类型,分别产于岩体与高于庄组白云岩接触带和北东向断裂中,燕山旋回花岗闪长岩为本次成矿热液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铜的内生富集,可形成超基性岩铜镍矿床、斑岩铜钼矿床、玄武岩铜矿床、火山岩黄铁矿型铜矿床、矽卡岩多金属铜矿床、各种中低温热液脉铜矿床以及罕见的碱性超基性岩-碳酸岩铜矿化等等.它们有的是相互联系制约的地质-地球化学统一体系的各个侧面,有的是不同阶段、不同位置的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是铜的地球化学性质和行为在不同内生作用条件下的表现,因而各有其成矿地球化学机制、伴生矿种和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活杏宝 《矿产与地质》1991,5(6):405-415
近年国外铜矿床勘查与研究工作,在成矿理论和勘查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本文介绍了智利埃斯康迪达斑岩铜矿床和圣烛节层控铜矿床,印度马兰杰坎德铜矿床,菲律宾勤班陀富金铜矿床,印尼埃茨伯格矽卡岩铜矿床和格拉斯伯格斑岩金铜矿床,加拿大米利根山和卢维库特铜矿床的勘查工作进展;同时介绍了铜矿床成矿理论和找矿研究工作的新进展,斑岩铜矿床成矿与陆内活化带构造环境有关,成矿作用具多期多阶段特征;层控铜矿床成矿与大陆裂谷环境有关,不同类型矿床与裂谷演变的不同阶段有关,以及层控铜矿床分类的特点.最后,为解决我国铜矿资源,结合我国铜矿床勘查利用情况,提出改进提取技术,开发利用低品位铜矿石的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东大滩忠阳山铜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忠阳山铜矿位于东昆仑铜钴成矿带南部的东昆南早古生代构造混杂岩带的东大滩断陷盆地北坡[4],是一个规模较大,品位较低的小型低品位铜矿床。通过对成矿地质背景、构造特征、矿化特征、找矿标志及矿床成因等地质特征的分析,认为该矿床成因为层控+后期热液叠加交代型矿床[5],该区具有寻找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有利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文中简述了岩浆热液型460金矿和扫子山金矿、斑岩型流沙山钼(金)矿、斑岩型公婆泉铜矿、斑岩型白山堂铜矿含矿埃达克质岩体的特征。简要讨论了甘肃北山埃达克质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秦岭造山带二台子铜金矿床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矿物地示化学研究,认为陕西二台子铜金矿床属钠长石碳酸角砾岩型矿床,是大陆热点成矿系统中幔源碱性热流体成岩成矿作用多期叠架所形成。砷黝铜矿富Fe、As,低Sb、Ag;黄铁矿中富As、Se,白云石(内核)有显著的锰铁白云石(外部环带)增生环带;长石类矿物出现富Mg铁长石;这些特征是陕西二台子铜金矿床属钠长石碳酸角砾岩型矿床的典型矿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地球化学组合类型指标可判断不同矿化类型及分散矿化  相似文献   

13.
苦嘎铜矿位于西藏措勤-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的中段,矿体产在矽卡岩及花岗岩近东西向的构造带中,矿床的形成与永珠蛇绿岩带的形成及演化关系密切。永珠带拉伸阶段形成的日拉组为成矿的主要地层条件,而永珠蛇绿岩带聚敛消亡阶段的构造岩浆活动是该区成矿的必要条件。苦嘎铜矿的发现对藏北以永珠蛇绿岩带为中心的措勤-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的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北山辉铜山铜矿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甘肃北山辉铜山铜矿为例,探讨了矽卡岩型铜矿中元素的富集贫化特征以及由富集、贫化元素形成的正、负异常构成的地球化学异常结构.结果表明,在矿床中发生富集的元素,例如成矿元素Cu、矿化伴生元素As、Ag、Mo等、常量组分MgO等在试验区内形成了明显的环带结构,中间为这些元素的正异常,向外经背景带过渡为负异常.这些元素的正异...  相似文献   

15.
从岩石及矿物学特征、岩石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尕龙格玛铜多金属矿区火山岩地层进行分析研究,结合前人对三江北段成矿带大地构造背景研究成果,认为该矿床形成于岛弧环境,火山岩地层与铜多金属矿成矿关系密切,对成矿有明显控制作用,对本区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与越南生权铜矿初步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成矿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地球物理特征、稀土元素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等方面对中国云南金平龙脖河铜矿与越南生权铜矿进行了初步对比研究,认为它们具有诸多相似性,其成矿作用可以类比.因此,在金平龙脖河铜矿区具有寻找"生权"式大型铜矿的找矿前景,成果对区域找矿工作有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Resource Geology》2018,68(1):65-82
The B angonghu–N ujiang metallogenic belt is considered to be T ibet’s third copper belt after the Y ulong and G angdese copper belts. The D uolong gold‐rich porphyry copper deposit, located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B angonghu–N ujiang belt was recently recognized as a superlarge prospect. The A dvanced S paceborne T hermal E mission and R eflection R adiometer (ASTER )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D uolong porphyry deposit alteration area, and three methods, color enhancement, band ratio transformation, and spectral angle mapping, were utilized to extract the phyllic and argillic alteration zones, which are typically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predictors of porphyry copper. Seven prospecting areas, which match mapped alteration zones, were delineated in the D uolong deposit. In addition, an ASTER image of the eastern region of the B angonghu–N ujiang belt in the X iongmei area was used to extract alteration information, and an area with image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e D uobuza and B olong ore deposits was identified as a prospecting area. Numerous malachite outcrop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field, and both laboratory analysis and isotopic dating confirmed that the deposit had formed concurrently with the D uobuza deposit (119 M a). Geologic mapping at the 1:5000 scale was conducted in the area, and three types of ore‐bearing rocks were identified, indicating that this area has significant potential to host ore deposits. The discovery of the X iongmei copper mining area is significant for the B angonghu–N ujiang belt.  相似文献   

18.
新疆卡拉塔格地区位于东天山成矿带,地质矿产资源丰富,铜金及多金属矿床集中,找矿潜力较大。铜金矿床地表矿化蚀变现象明显,发育的褐铁矿化+黄钾铁矾化+绢云母化形成地物反射光谱特征,为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预测方法用于探测铜金矿化蚀变信息成为可能,并成为寻找铜金矿床的有效技术方法。本文在卡拉塔格地区开展了航空高光谱和地面高光谱在铜金多金属矿床找矿研究,分别采用Hy Map航空成像光谱仪和Field Spec Pro FR光谱仪,获取了研究区Hy Map航空高光谱数据、地面准同步定标数据、地面高光谱数据,提取并筛选了基于Hy Map航空高光谱影像的成矿有利蚀变信息,在此基础上对该区红山铜金矿床航空-地面高光谱提取的蚀变信息进行了综合剖析,并结合矿区地质背景,建立了红山铜金矿床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找矿模型,经对比分析在该区圈定了2处找矿预测区。说明高光谱遥感地空综合预测方法在该区得到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是国家镍、钴、铂族元素等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的主要来源,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具有未来价值的重要矿床类型。该类矿床来源于上地幔,特别是软流圈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硫化物液相?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熔离)作用是成矿的主要机制。它们主要形成于两种背景:大陆裂谷和造山带中的伸展环境。中国是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产出大国,但与国外相比,形成背景和成矿动力学机制比较独特。世界上绝大多数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都形成于古老的克拉通,是地幔柱地球动力作用的结果,太古代—早元古代的科马提岩镍钴硫化物矿床是鲜明的产出特点。中国缺少古老的科马提岩有关的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相对较晚,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早期和晚期三个时期,新元古代以镍金属资源量居世界第三的金川超大型矿床为代表,晚古生代早期以近年来找矿突破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矿床为代表。夏日哈木矿床也是迄今世界上特提斯造山带中发现的唯一一例超大型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中国学者基于中国找矿实际提出的“大岩浆?深部熔离?贯入”表现为“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理论,广泛为野外地质勘查工作者接受并应用,取得了重要的找矿突破性成果,同时为国外同行认可,改变了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传统的成矿认识。造山带中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广泛分布是中国该类矿床的一个重要特色,按形成造山带演化和成矿历史的不同,可分为特提斯型和中亚型两种重要的类型。特提斯型以夏日哈木矿床为代表,它是特提斯构造转换,原特提斯造山后,古特提斯裂解的产物;中亚型以中亚造山带中东天山?北山、阿尔泰分布的大批晚古生代晚期早二叠世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为代表,是板块构造和地幔柱双重地球动力学机制作用的结果。中国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找矿潜力巨大,金川矿床作为水平的“岩床”被推覆至地表呈倾斜的“岩墙”产出的结果,深边部仍具有重要找矿潜力,目前已在含矿岩体两端发现了重要的新矿体;夏日哈木矿床所在的东昆仑及其邻区已发现十余处新的矿床(点)。区域上,塔里木陆块东南缘、塔里木陆块北缘、扬子陆块西缘和华北陆块东北缘是亟待加强勘查的找矿远景区,而扬子陆块北缘、华北陆块北缘是急需调查的找矿新区。   相似文献   

20.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系统地质、蚀变、矿化的三维地质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攀 《地质与勘探》2016,52(1):115-127
甲玛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东段,是公益性与商业性勘查结合取得的重要成果。目前已累计探明和控制铜资源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本文在充分收集、整理甲玛矿床最新勘查资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MICROMINE软件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遵循点→线→面→体的构建原则,进行人机交互分析,构建了甲玛矿床地质、蚀变、矿体三维实体模型,并根据不同矿体品位分布变化的实际情况,对矿体模块模型进行克里格法或距离反比加权法品位插值,构建各种元素的矿化模型。并综合国内外对斑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新趋向对模型进行了地质解译,认为甲玛斑岩矿床是由斑岩钼铜矿体、矽卡岩铜多金属矿体、角岩铜钼矿体以及破碎带中独立金矿体构成的"四位一体"典型斑岩成矿系统产物,其中矽卡岩主要有接触带近端矽卡岩、层间构造中的远端矽卡岩以及受控于推滑覆构造产出的矽卡岩三种产出型式,由岩浆热液沿层间构造和推滑覆构造扩散交代大理岩和角岩形成;研究认为甲玛斑岩矿床具有典型的斑岩矿床蚀变系统,但蚀变分带有所差异,钾化带与青磐岩化带是在相对碱性条件下形成,而绢英岩化带与泥化带趋向于在相对酸性条件下形成。此外,大规模的角岩、矽卡岩对寻找深部斑岩矿体具有指示意义,甲玛斑岩矿体、角岩矿体仍具巨大的找矿潜力。因此,本研究构建的甲玛三维模型直观地展示了矿区地层、岩体、构造分布情况、赋矿层位、矿化品位分布规律以及蚀变分带特征,为甲玛矿床的成因、成矿规律总结、找矿勘查、矿山生成开发等综合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