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19,(2):272-276
在对吐鲁番盆地区域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水文特征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区,并对影响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50组样品中优良的有0组,良好的有18组,较好的有0组,较差的有24组,极差的有8组。根据分析指标,将该区域地下水质量划分为水质优良区、水质良好区、水质较好区、水质较差区、水质极差区。根据研究,影响盆地内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6,(4)
结合贵州1:5万响水等6幅岩溶石山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分析黔北大方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中氟含量低,地下水水质总体良好,但个别碳酸盐岩区氨氮含量高(属Ⅳ类水质)、个别龙潭组煤系地层区地下水硫酸盐含量高p H值低(属Ⅴ类水质)。从地下水水质现状综合评价看,绝大部分地下水水质良好(77.2%)、少量水质较差(9.35%)、极个别水质极差(3.3%)。应加强煤系地层区地下水水质量监测;加强环境保护,减少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的污染。  相似文献   

3.
针对邓州市地下水环境质量研究相对薄弱,水质监测数据缺乏系统分析等问题,开展了地表水、地下水质量评价,以及地下水污染评价。地表水质量评价选用单指标评价法,评价结果为小洪渠、刁北干渠、湍北干渠水质为为Ⅳ类水,湍河上游、下游及刁河上游水质为V类水。地下水质量评价选用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分别对浅层及中深层地下水水质分析评价,其中浅层地下水16组样品中,3组为优良,4组为良好,8组为较好,1组为较差;中深层地下水19组评价样品中,16组评价结果为良好,3组较差。基本查明了地下水环境质量,为地下水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6)
在对哈密盆地气象、水文、地形以及地貌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主要含水层和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密盆地为典型的内陆干旱盆地,地下水类型包括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冻结层水;研究区内地下水水质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带规律;在无机常规指标超标(大于Ⅲ类)样品共16组,超标率为32%。进而为后期该地区地下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开展水文地质特征分析对本地区建立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以及城市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沭阳主城区自然地质环境及地质特征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水文地质勘探与试验以及水质检测资料,分析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分布规律、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以及水化学特征等。结果表明:研究区松散岩类孔隙水分为浅层地下水(第Ⅰ含水层组)和深层地下水(第Ⅱ、第Ⅲ含水层组)。浅层地下水富水性较好地段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淮沭河、新沂河和沭河周边一带,实测单井涌水量754.60 m3/d,其它地段属于富水性较差区,实测单井涌水量183.84~184.75 m3/d,局部水质较差,易受污染。深层地下水水富水性好地段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及二斗渠以南一带,含水层厚度较大,实测单井涌水量597.77 m3/d,其它地段属于富水性中等,实测单井涌水量422.97~459.56 m3/d,水质良好。研究区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受地形地貌、人工开采等因素影响明显,深层地下水局部地区已形成了水位降落漏斗。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3)
潮白河冲洪积扇地区是北京市最重要的地下水供水水源地区,年开采量达到6亿方左右。持续过量开采地下水已经诱发了水位严重下降、水质变差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选取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白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地下水可持续利用较好区域占24.82%,主要是由于其补给条件较优,并且具有丰富的补给水源;可持续利用中等区域占70.06%,由水位下降严重或补给条件差造成;可持续利用较差区域占4.11%,主要原因是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差,中深层承压水水质较差,同时是地面沉降主要发育区。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17,(1)
定西市的城镇供水主要依赖于内官盆地水源地,通过分析内官盆地水文地质特征和地下水资源特征,分别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内官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区域内地下水由于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线呈波状式递减,水质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差。常规化学组分后增加导致溶解性总固体和总硬度升高,水质逐年恶化明显,水质属于较差——极差类,不适用人饮要求。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地下水质量标准为基础,结合鄂尔多斯白垩系盆地水资源现状,构建了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国标中部分指标限值提出了修正建议。通过建立浅层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以GIS为平台,对水质空间分布状况及其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总硬度、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氯化物指标的水化学分布对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同时,盆地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上相对较好,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优于Ⅳ类,完全满足生活生产用水要求。  相似文献   

9.
永定河上游山间盆地地下水质量评价与水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掌握永定河上游山间盆地地下水质量状况,并从水化学角度探讨其分布特征。基于研究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将2008年6月采集的65个地下水样分为浅、中、深层。按照F值评分法进行了分层综合质量评价。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别计算了上游、中游和下游每一个含水层特征指标算数平均值和方差。开展了TDS、Ca2+、NO3-和硬度与取样深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延庆盆地内水样基本均属于偏碱性水,垂向上,延庆盆地地下水由浅到深,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好,且随着深度增大,水样的pH值有增大趋势。横向上,上游地下水水质好于中游,中游好于下游;深层地下水已经出现较差和极差点。在上游地区基本以HCO3-Ca·Mg为主,水质趋同性好,分层特征较弱;在中游地区,大部分中层地下水中的Na+浓度升高,开始出现HCO3-Ca·Na·Mg型,水质分层特征明显。到了下游地区, Na+和Mg2+浓度快速升高,许多水样表现为HCO3-Na·Mg·Ca型和HCO3·SO4-Na·Ca·Mg型。越往下游,地下水的化学组分更趋于复杂,一方面表征了其多源输入的特征,另一方面反映了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15年伊洛河盆地地下水污染调查成果,盆地内部涧河流域自上游义马市至下游洛阳市段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均较差,涧河上下游共6组水样,其中包括一组地表水样,按照《区域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规范》(DZT0288-2015)进行水质质量评价,仅有一组评价为IV类水,其余五组皆为V类水。选取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pH、EC、Ca~(2+)、Mg~(2+)、Na~+、Cl~-、SO_4~(2-)、HCO_3~-、NO_3~-、F~-12个常规水质指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显著性P值=0.9340.05,说明6组数据均数间的差异性较小,即涧河上下游水质不存在明显变化,涧河上游水质差是影响下游水质差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1987~2006年兰州断陷盆地典型水源地地下水环境监测资料基础上,通过2007年10月环境地质补充调查采集地下水样品11组、地表水1组,综合分析了断陷盆地地下水集中开采区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以及黄河条带状为补给区的地下水与开采降落漏斗的水质演变关系。根据多年开采过程中地下水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阐明了水化学组分与地下水位的密切关系;利用开采量水质时空变化对比资料,得出地下水位下降排泄区与傍河区地下水存在的水力联系。依据本次环境地质调查结果和水样实测数据,进一步论证了傍河区地下水受黄河激发补给因素控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郑志强 《福建地质》2005,24(3):166-170
通过对惠安县16个乡镇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富水程度以及地下水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各乡镇地下水的水质均遭受不同程度污染,从抽查的118个水样中发现,水质良好、较好的有57件,占48%,水质较差的样品61件,占52%.超标项目主要有pH值、三氮、Mn^2+等.并对地下水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探讨,提出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地学前缘》2017,(1):321-331
近年来,我国地下水水质受人为与自然双重因素的影响正不断恶化。其中,人类活动作用影响尤为突出。应用水化学方法识别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的程度主要依据人类活动导致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变化,通过其变化程度的大小从而得出人类活动影响强度的大小。该方法基于地下水化学指标背景值的获取技术,充分考虑各水化学指标之间的联系,利用反映水化学演化特征的5种水化学图与马氏距离相结合,识别并量化异常,最终得出影响程度分级。评价结果不仅可识别出无明显地表污染源引发的水质变化,量化人类活动对地下水水质影响程度,还能预测地下水受污染潜在风险。在柳江盆地的应用结果表明,该地区地下水水质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比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石门寨镇及北部驻操营镇,且南部较北部地区影响程度更为严重,这与研究区人口分布密集度及煤矿分布区域较为吻合。对比研究区水质图可知,驻操营北部及东部落地区地下水可能遭受污染的风险较大。该方法与根据某些指标的变异程度进行识别的方法相比,评价结果可靠程度更高,且以背景值获取方法为基础,得出的异常程度分级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6)
临潼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地下水水质逐步恶化,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地下水水质专项调查。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单项组分评价法结果显示:西安市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有总大肠菌群、铁、锰、氟化物、氯化物;而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地下水优良、良好的占54.5%,较差的占45.5%,总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分析出西安市临潼区水质超标项目分布区域和超标原因,并提出地下水水质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玉春 《城市地质》2011,6(4):26-30
基于2008年枯水期地下水采样数据共计65个样本点,对水质组分进行了分层统计,并进行了地下水质量评价。此外,开展了TDS、Ca2+、NO3-和硬度与取样深度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垂向上,延庆盆地地下水由浅到深,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好;横向上,上游地下水水质好于中游,中游好于下游;深层地下水已经出现较差和极差点。  相似文献   

16.
胡志伟 《地质与勘探》2024,60(3):494-504
前人在准噶尔盆地南缘楼庄子地区发现头屯河组砂岩型铀矿化,针对该地区铀成矿前景及找矿方向进行了论述,但铀控矿因素尚不明朗。砂岩型铀矿作为一种水成矿产,研究水文地质条件与铀成矿关系对铀成矿规律和找矿靶区的预测至关重要。本文利用铀矿勘探和煤田钻孔资料,分析了楼庄子地区头屯河组含水层特征并对其进行了划分;通过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演化特征,推断出铀成矿地质时期;通过分析含水层发育特征(砂岩含水层厚度、沉积特征、砂泥比,连通性、渗透性等)、“天窗”特征,揭示了不同区域水循环交替强度、铀成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综合有利成矿信息,预测头屯河组有利成矿的区域和含水层,经过钻孔验证,楼庄子地区中部铀矿化较好,东部次之,西部较差,仅Ⅲ含水层见工业铀矿化,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17.
根据大量的供水勘察资料,从洛河组砂岩所处的区域构造位置、它的分布与厚度变化规律、孔隙裂隙特征、水力性质、动态变化、水质特征、环境水文地质条件诸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分析了洛河组砂岩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指出洛河组砂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地下水丰富且水质良好,具备形成大型水源地的条件。同时分析了煤炭资源开发、人工开采、林业生产等可能对水源地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提出了开发和保护水资源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黄河下游河南段浅层地下水质量评价及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续常胜  唐书平  黄继超 《地下水》2009,31(3):97-101
黄河下游冲积平原(河南段)浅层地下水资源丰富,浅层地下水质量如何?以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和饮用水标准进行了水质评价.结果表明,河南段浅层地下水作为饮用水使用,水质多属好、较好水,少部分属差、较差水,地下水质量多为较好的Ⅲ级水,没有极差的Ⅴ级水存在,矿化度及地下水类型分布总体特征是:从西到东水质由好到差,矿化度由低到高,地下水类型由简单 (HCO-Ca、Mg) 到复杂 HCO、CI-Na、Mg、Ca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乐乐 《地下水》2021,(3):75-76
以新疆和什托洛盖煤田吉力湖西地下水系统为分析对象,对研究区地下水的形成及赋存条件、含水层特征、地下水水位及化学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可知:(1)吉力湖西地下水系统整体呈不规则矩形分布,总体受降雨、蒸发等因素影响较大.地下水赋存量变化幅度较大,开采稳定性不高,水质较差,开发价值低.(2)从布设的50处监测站长期观...  相似文献   

20.
宁夏海原盆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演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结合宁夏海原盆地已有的地质、水文地质资料,基于水化学、同位素数据分析了研究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总体上当地的地下水化学场从补给区到径流区到排泄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符合干旱区盆地的水质演化规律;地球化学模拟表明当地水岩相互作用从补给区的以溶滤-混合作用为主逐渐演变成排泄区的以溶滤-蒸发为主。水中的溶解性总固体含量升高主要由岩盐和石膏的溶解引起,第三系岩性及径流条件对地下水水质有很大的影响。同位素特征表明西华山-南华山断裂控制着当地地下水的补给,地下水开采对深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尚不明显;在有些地区,由于地下水开采加速了地下水径流,水质有变好的趋势。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