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冠层高光谱反射特征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野外实测的水浇地与不同坡向旱地春小麦各发育期的冠层光谱数据,对比分析各发育期春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特征;依据TM图像的波段设置将实测光谱划分为4个波段,对比分析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光谱在各波段的差异,并选择出识别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的最佳波段。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地类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在可见光波段呈现的总特点是阳坡地双面坡地阴坡地水浇地,在近红外波段则相反;不同发育期的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在可见光波段均呈现起身期乳熟期拔节期抽穗期扬花期的特点,在近红外波段则呈现扬花期抽穗期拔节期起身期乳熟期的特点;因各地类春小麦叶绿素含量的相对值和覆盖度不同,在可见光波段的光谱曲线也存在差异——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在起身期和乳熟期的光谱曲线各成1条线,而在其他3个发育期则形成2条曲线(水浇地和阴坡地的光谱曲线基本重合,阳坡地和双面坡地的光谱曲线完全重合)。760~900 nm谱段是识别水浇地与旱地春小麦的最佳波段。  相似文献   

2.
乌梁素海     
《国土资源遥感》2005,(4):68-68
乌梁素海位于内蒙古乌拉特前旗境内,是由黄河改道而形成的河迹湖,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湖泊,也是全球荒漠半荒漠地区极为少见的大型草原湖泊,有着丰富的鸟类资源,是世界上著名的鸟类迁徒地和繁殖地,2002年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正式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深受国际社会关注的湿地系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景观格局分析方法是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的重要方法。文章以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区域的荒漠与裸露地表为例,使用GIS软件计算出荒漠与裸露地表在不同时间的景观格局指数、最邻近点指数及面积加权质心,分析了试验区荒漠与裸露地表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荒漠与裸露地表斑块面积大幅减小,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破碎化程度、聚集程度均增大;空间质心向西部迁移至研究区境外,区域内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4.
区域作物生长过程的遥感提取方法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提出利用时序NDVI数据提取作物生长过程方法。遥感数据在采集过程中受云、大气因子的影响 ,以及混合像元问题 ,造成时序植被指数值变得没有规律 ,对比性不强。采用基于最小二次方拟合的谐函数分析方法 ,依据作物轮作规律和生长周期性特征 ,用主要频率的正弦、余弦谐函数重建时序图像 ,去除了影像中云污染的影响。以中国的旱地为例 ,考虑到像元内旱地对NDVI值的贡献率 ,计算区域内旱地像元加权平均值来反映其作物生长过程。同时与区域所有像元的平均值、旱地平均值等统计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表明区域内旱地的加权平均值能够削弱旱地比例和地域间的差异 ,突出耕地上作物的生长过程特征。通过与地面实测数据分析 ,平滑前后的作物生长过程与叶面积指数相关性增加 5 %— 11% ,采用区域加权平均的方法得到的作物生长过程 ,比旱地平均和NDVI平均的结果与叶面积指数的相关性增加 14 %— 17%。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每到春天.“沙尘暴”就成了各路媒体的关键词之一.关于沙尘暴的各种新闻不绝于耳。尤其在北京这样的北方大城市.人们谈“沙”色变.沙尘暴几乎成了环境问题的代名词。人们大都认为.是由于不科学的治理方法和当地农民的利益驱动.例如,滥伐、滥垦、滥牧、滥挖、滥用水资源.造成了水土流失、土地沙化以至荒漠和沙漠的扩大。总之我国沙尘暴的频发.是人类活动使土地荒漠化扩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塔里木河流域脆弱的生态环境,该文采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手段提取2000年、2006年、2009年、2012年以及2014年塔里木河流域地表覆盖分类数据并对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4年塔里木河流域除水域、荒漠与裸露地表面积减少外,其余地表类型均呈增加趋势,其中变化量最大的为荒漠与裸露地表、冰川与积雪、耕地、草地,其变化量分别为-34 558.1 km2、14 351.15 km2、6 471.79 km2、6 383.94 km2.2000-2014年塔里木河流域荒漠与裸露地表面积减小,主要转变为了草地、林地与耕地;耕地面积增加主要来自于林地、草地、荒漠与裸露地表;冰川和积雪的面积增加主要增加来源为林地、草地和荒漠与裸露地表.  相似文献   

7.
尝试应用机载LiDAR技术测绘1:10 000比例尺地形图3D(DLG、DEM、DOM)产品,给出了机载LiDAR测绘3D产品的技术流程,并选择荒漠地区作为试验区,验证了此种技术方法在荒漠地区测绘3D产品的可行性,分析了成果精度。试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满足荒漠区域的1:10 000比例尺3D基础数据生产要求,且具有外业工作量小、自动化程度高、成图快、高程精度高、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优点,同时也总结了该方法中有待完善之处。该方法为荒漠地区3D基础测绘数据获取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天地图:开启地理信息服务新天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的进步,需要更高水平的测绘服务方式;国家的发展,呼唤我国地图服务网站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2011年1月1 8日,"天地图"正式上线运行,让国人振奋,世人震撼. 轻点鼠标,美丽的地球尽收眼底,这就是"天地图",让我们能够如此清晰地俯瞰这片古老而又广袤的土地,从中寻找我们共有的家园,也让我们从中追寻测绘人踏遍戈壁荒漠、雪山海岛的足迹. "天地图"的建成,意味着中国正在为掌握互联网地理信息服务的主导权迈出重要步伐.  相似文献   

9.
基于TM时相特征的耕地信息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处于农作物生长期的耕地易与林地混淆、处于收获期的耕地易与裸地混淆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时序特征值进行耕地信息提取的思路。针对不同农作物生长期难以确定的问题,提出了时相耕地指数(Time Phase Cropland Index,TPCI)以提取耕地区域,提出了时相水田指数(Time Phase Paddy Index,TPPI)以区分水田、旱地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降低了水田、旱地的提取难度,且耕地、水田和旱地的提取精度均达到8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以TM/ETM+影像为数据源,利用自动分类与目视解译相结合的方法提取了研究区1992~2001年共5个时相的土地利用信息;采用SEBAL模型估算影像过境当天的日蒸散量;最后对蒸散与土地利用变化、植被覆盖度及地表温度等地表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体、湿地具有较高的日蒸散量,草地、旱地、林地次之,盐碱地、居民地最低。说明蒸散与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等密切相关,土地利用变化是引起上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1.
岳池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ERDAS IMAGINE 9.0和ArcGIS 9.3软件平台下,以岳池县1993年、2001年和2007年的TM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源,采用监督分类方法以及景观指数分析法,对岳池县景观格局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岳池县近15年来旱地、林地、建筑用地和水体面积呈增加趋势,其中旱地和建筑用地增幅最大,分别增加了11...  相似文献   

12.
自2月18日以来,5天内中国共发生4级以上地震10次,仅19日一天,四川不同市州连发8次地震.2月22日10个小时内,中国又接连发生6次地震. 地震频发,让地震预警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2月20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地震预警系统对当天在云南省巧家县附近发生的4.9级地震成功预警,让人们真正体会到地震预警系统得作用. 与地震波"赛跑"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而与之容易混淆的地震预报则是对尚未发生、但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事先推测,分为经验预报和物理预报两种.  相似文献   

13.
赵健赟  张波  杨静 《测绘工程》2019,28(5):8-13
利用GIMMSNDVI3g等数据对青海高原地区植被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自相关特征、聚集规律以及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3000m以下主要为荒漠和草甸覆盖,3000~4000m主要为草甸、荒漠和草原覆盖,而4000m以上主要为草甸、草原和高山植被覆盖,高程分异特征显著;研究区植被覆盖从东南向西北方向呈递减趋势,年内总体NDVI在0.11~0.34范围内变化,3000~4000m区域的植被覆盖最好;东部及东南部地区的NDVI值具有较高的高值聚集性,西北部地区具有较高的低值聚集性;全局NDVI与经度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纬度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NDVI分布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基于1km格网的空间数据尺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由全国1:10万比例尺资源环境遥感数据库生成的1km格网土 利用/土地覆盖成分数据,分析了依据面积最大原则生成1km单一性值栅格数据与原始成分类型数据之间的误差分布,研究了按照面积最大和中心属性值法从1km栅格数据粗化为4,8和10km栅格数据过程中的误差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地貌特征对这种尺度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km单一生栅格数据压缩的城镇及居民点的实际面积(减少多于60%),而增加了林地和旱地的面积,对于单元栅格而言,各类的面积误差(成分面积与尺度转换后保留的单一类型面积之间的差值)与相应尺度栅格范围内的土 地利用复杂程度是对应的,由最大面积法的数据尺度转换引起的误差是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增加,而中心属性值法转换过程的误差呈现近似随机分布,应用面积最大法转换空间数据尺度中的误差分布受地貌类型的影响是显著的,水田与旱地面积在数据粗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在山地和丘陵区明显高于在其地貌类型上的误差,中心属性值法数据化受地貌类型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运用分形理论建立了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镶嵌体的分形结构模型,对各种景观的分维值进行了计算,讨论了各种景观形态的复杂性和稳定性及三峡工程实施十年间其稳定性和复杂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分维值是研究区域土地利用/覆被镶嵌体景观格局的一种综合性定量指标,通过对土地利用景观类型的分维值进行分析,可以获取其形态的复杂性、稳定性信息。1992年和2002年两个时期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类型斑块形态复杂性和稳定性由大到小的顺序均依次为:未利用地、草地、建设用地、灌木林、森林、水田、旱地。十年间研究区旱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斑块形态变得愈加不规则,草地、灌木林、森林和水田的斑块形状变得愈加规则;十年间研究区旱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的形态稳定性变弱,草地、森林、灌木林和水田的形态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基于Sentinel-1B SAR数据的农作物分类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欧空局免费资源哨兵1号(Sentinel-1B)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利用不同农作物的后向反射系数——时间序列特征建立随机森林分类器,进行旱地作物分类,探索雷达遥感监测旱地农作物结构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三江平原地区利用多时相VV极化雷达数据可以区分玉米和大豆作物,分类精度介于65%—68%之间,利用本研究方法可以掌握农作物种植结构分布概况。  相似文献   

17.
基于Erdas Imaging9.0、Arc GIS9.3以及Fragstats 3.3软件平台,对吉林市1991年、2006年TM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分析,研究斑块尺度以及景观类型尺度上的景观特征指数,从而揭示景观格局特征变化和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2006年吉林市景观整体较1991年具有较低的破碎度、多样性和聚集度,建筑用地、水域、水田面积增加,旱地、林地面积减少,其中旱地和村庄2类景观变化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18.
正普查对象:我国陆地国土范围的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普查内容:一是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荒漠与裸露地等的类别、位置、范围、面积等,掌握其空间分布状况;二是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细河流域的水文过程影响显著。为研究不同土地利用/覆被情景对流域水文要素的影响情况,本文构建了适用于细河流域的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并拟算出不同情景下的流域多年平均月径流量、多年平均地表径流深度、多年平均蒸发量以及多年平均土壤侧流。模拟结果显示:当流域农林用地增加时,平均月径流量增加了8.40%;当建设用地增加时,平均月径流量减少了4.11%;当旱地及其他未利用地增加时,平均月径流量减少了1.93%。综上所述,细河流域农林用地变化对径流产量的影响相对最大,其增加导致径流量增加;旱地及其他未利用对径流产量的影响相对最小,建设用地和旱地及其他未利用地的增加导致径流量减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内蒙古不同生态区植被长势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差异问题,本文基于MODIS遥感数据构建植被长势指数(GI)模型,结合研究区气温降水数据,利用相关分析法研究了该区植被长势对不同气候因子响应的时空差异特征.结果表明:内蒙古近17a生长季植被GI整体呈上升趋势,森林生态区和草原生态区植被长势平稳,荒漠草原生态区植被长势较好;生长季植被GI均值在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植被长势整体由好到差表现为荒漠草原生态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植被长势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森林生态区植被长势受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草原生态区和荒漠草原生态区植被长势主要受降水影响;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受非气候因子驱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