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科学”时代的“小科学”具有独特的优势。在“大科学”时代,“小科学”并没有失去它存在的价值。相反,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反而使“小科学”亦得更为重要。“小科学”也可以以一定的方式“演化”成“大科学”本文中提出了两种模式:逾渗模式和成核模式。  相似文献   

2.
“八五”期间非线性科学应用于地震科学基础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1982年中国把非线性科学应用于地震科学以来,已取得了大进展。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研究人员发表了100多篇论文。说明非线性科学应用于地震科学很有发展前景该介绍了“八五”期间了非线性科学应用于地震科学基础研究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
地震预报研究的科学问题及其研究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回顾了地震预报研究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索和解决地震预报研究中的几个科学问题,即地震动力学成因问题;地震的地体环境问题;地球物理场的时空演化与地震的物理力学关系问题;地震预报的理论和方法问题等。同时,探讨了研究这些科学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2005年6月8—15日,中国地震学会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地震局在北海联合召开地震海啸与地震预报实验场学术研讨会。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为:①印度洋8.7级地震对我国的影响及地震海啸的科学问题;②“十一·五”地震预报实验场的科学问题和实施方案研讨;③地震预测新  相似文献   

5.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许多特征与地球类似,但在地质特征方面与地球差异较大.本文简单回顾金星探测的主要科学成果,重点综述金星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金星表面的地形构造、重力场分布、内部结构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了金星地质认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主要有金星表面地形的成因问题、表面年龄及表面更新问题、内部结构模型及内部散热等问题,认为这些都是未来金星探测需要考虑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6.
征稿简则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8):F0003-F0003
正简介:《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科学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月刊,中文版每月20日出版,英文版每月1日出版.收录情况:《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与其英文版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刊物.中文版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英文版被SCI,EI和GeoBase等收录.栏目:《中国科学:地球科学》设有论文、评述、进展、动态和讨论等栏目;围绕公众感兴趣的热点科学问题,不定期刊出特约评论  相似文献   

7.
征稿简则     
<正>简介:《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科学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收录情况:《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与其英文版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刊物.中文版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英文版被SCI,EI和Geo Base等收录.  相似文献   

8.
征稿简则     
<正>简介:《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学术刊物.力求及时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重要科学意义的最新研究成果.收录情况:《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与其英文版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刊物.中文版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数字化期刊群》等收录.英文版被SCI,EI和Geo Base等收录.  相似文献   

9.
谭茂金  郭越 《地震》2013,33(4):225-237
大地震发生后, 在断裂带开展科学钻探是研究地震发震机理的快速反应和科学计划手段。 测井技术是重要的井中地球物理探测方法。 本文结合日本Nojima断层科学钻探、 美国San Andreas科学深钻、 台湾车笼埔钻探和中国汶川地震科学钻探研究成果, 综述了国内外地震科学钻探计划实施和研究进展, 对比和分析了测井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和取得的成果。 最后, 对地震科学钻探井中观测研究提出了建议, 并展望了测井技术在地震科学钻探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展汶川8级地震孕育机理及其科学问题深入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专项“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2008年11月开始实施.汶川断裂带科学钻探项目设计在龙门山断裂带上钻5口科学深钻,其中WFSD-2井位于汶川地震主断裂的北川-映秀断裂中段,断裂上盘为8亿年前形成的古老彭灌花岗岩闪长质杂岩,下盘为三叠系煤系地层,2009年7月6日开钻,设计孔深2000m,截止2012年1月15日终孔钻进深度为2 180.52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