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后压浆旋挖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后压浆旋挖钻孔灌注桩现场测试结果,分析了后压浆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桩身荷载传递规律、桩的极限侧阻力分布规律。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桩的极限侧阻力发挥度,随桩的入土深度而衰减。提出了侧摩阻发挥度分布表达式及后压浆旋挖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符合。为后压浆旋挖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龙泉市鼎丰壹城桩基项目主要有桩径大、单桩极限承载力大等特点,最大桩径达2400 mm,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达89600 kN,建筑领域参考经验较少。本桩基工程主要面临砂层和卵石层易塌孔、入岩难和沉渣清理困难等三大挑战。结合国内桥梁、铁路桩基施工经验,通过增加砂层和卵石层稳定性、采用分级扩孔和孔底除渣等关键技术,针对性解决现场施工难题。灌注桩达到龄期后,经现场检测,施工完成的桩大多为I类桩。通过对本工程施工经验的总结,为大直径旋挖钻孔灌注桩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孟加拉国某新建燃煤电厂项目所处场地属于海相沉积地层,桩基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为了解决孟加拉国新的施工工况带来的新的施工问题,按照中国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施工,并采用旋挖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很好地解决了钻孔沉渣和桩侧泥皮对基桩承载力的影响,提高了基桩承载力,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达到了Ⅰ类桩的标准。通过后压浆技术在本项目的成功应用,总结出现场操作控制措施,为“一带一路”国家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施工技术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西安地区旋挖钻孔灌注桩竖向承载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旋挖钻孔灌注桩是西安地区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灌注桩形式,通过对西安地区不同场地20余根旋挖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及桩身应力测试结果的分析,论述了黄土地基中旋挖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性状,经过与《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有关规定的比较,初步探讨了这种桩型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特怀。  相似文献   

5.
后压浆扩底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在工程施工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军  王善清 《安徽地质》2010,20(4):297-299,305
后压浆扩底旋挖钻孔灌注桩具有单桩承载力极高,沉降小、抗震性好,工效高,工程总费用相对较低等优点,深受设计及建设单位的欢迎。本文结合工程实际谈一下后压浆扩底旋挖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在工程施工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底打管后注浆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底打管后注浆的设计与施工新方法,使用该方法不仅可避免在含承压水的砂土层中进行人工扩底施工且可提高单柱承载力。  相似文献   

7.
孟宝华  邓宇  徐俊 《探矿工程》2016,43(11):84-87
旋挖成孔灌注桩以其适用范围广、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工程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但也因其沉渣难以控制、在大直径卵石地区施工不便等因素使其发展受到制约。根据成都京东方桩基工程实例,首先分析了湿法作业下旋挖成孔灌注桩后注浆工艺的施工技术要点,进而对后注浆工艺的注浆量、注浆压力、泥浆用量进行总结,最后,对桩端沉渣控制、填方地段施工工艺等工程问题的处理提出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8.
岳大昌  李明  郑体  刘丹 《探矿工程》2014,41(8):50-52
嵌岩扩底桩是一种端承型基桩,桩底沉渣的厚度直接影响基桩的承载力。某工程设计为嵌岩扩底桩,采用了旋挖机械清渣施工方法。实践证明,机械清渣能减少施工工序,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桩的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中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力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端端  周志军  吕彦达  魏进 《岩土力学》2015,36(10):2927-2933
为了研究黄土地区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依托永寿至咸阳高速公路工程,对两个试验区4根试桩进行了静载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成孔方式下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影响较大,黄土地区旋挖钻孔灌注桩承载力高于泥浆护壁循环钻孔灌注桩;循环钻孔灌注桩在成孔时需泥浆护壁,桩侧形成的泥皮会严重影响桩侧土体摩阻力的发挥,桩侧极限摩阻力值较小,桩端承担桩顶荷载比例较高;浸水后湿陷性黄土结构破坏,单桩承载力较原始状态有所下降;由于上覆黄土层湿陷量较小,浸水状态下桩侧土体并未产生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10.
桩侧泥皮和桩底沉渣对钻孔桩承载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波 《岩土力学》2007,28(5):956-960
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桩侧泥皮和桩底沉渣对钻孔桩承载力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桩底沉渣厚度和强度下单桩承载力模拟计算,研究了沉渣对钻孔桩承载力的影响规律,指出沉渣厚度的影响存在临界值,当沉渣厚度超过临界值300 mm时沉渣厚度对单桩承载力影响不是很明显,主要是沉渣强度的影响。引入桩侧泥皮摩阻力折减系数来考虑泥皮强度的影响,计算分析了泥皮高度和强度对钻孔桩承载力的影响,并指出泥皮高度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随钻跟管桩施工不能完全清除桩底岩土沉渣,从而影响桩基端承力。为揭示桩底沉渣对随钻跟管桩承载力的影响机制,开展了考虑桩底沉渣影响的随钻跟管桩竖向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密砂地层中,具有桩端水泥土扩大头的随钻跟管桩,其桩顶荷载-沉降曲线为缓降型,而模拟试验的其他管桩均为陡降型;桩底沉渣降低随钻跟管桩的极限承载力在22%以内,且其桩顶荷载主要由桩侧摩阻力承担,承担占比超过90%;与存在一定厚度沉渣的钻孔灌注桩相比,随钻跟管桩的桩底沉渣对降低承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靠近桩端的轴力随着沉渣厚度的增加而减小,沉渣越厚,减少的幅度越明显;桩端水泥土扩大头施工可提高随钻跟管桩约37%的承载力,且桩端阻比均小于15%。现场原位测试(桩长为15.5 m,长径比为15.50)和室内模型试验(桩长为1 m,长径比为15.87)结果均表明:存在桩底沉渣时,随钻跟管桩是以发挥侧摩阻力为主的端承摩擦型桩。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随钻跟管桩承载性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赵彤  杨海松  王向军 《岩土力学》2014,35(Z2):359-363
于家堡金融起步区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实现交通、商业功能的提升,由于地下结构埋置深、地下水埋深浅,地下工程抗浮问题十分突出。在建的南北车库为纯地下结构,单层面积达3×104m2,埋置深度达16 m。开展了扩底抗拔桩与桩侧后注浆抗拔桩两种新型抗拔桩的现场足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抗拔桩皆适用可行,抗拔承载力较常规等截面桩大幅提高,且本扩底抗拔桩试桩的极限承载力与变形控制皆优于桩侧后注浆抗拔桩。本工程选择了扩底抗拔桩并采用可视化全液压扩底施工工艺,新型抗拔桩大幅减短桩长,节约大量材料并减少泥浆排放,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扩底抗拔桩的成功应用为其在该地区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具有较高的工程示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压桩力与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关系,以及利用压桩力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的方法。在试桩阶段,位于饱和软土的摩擦桩,压桩力较低,桩的承载力主要来自土体恢复后桩侧的摩阻力。根据静载荷试验检测结果,用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除以压桩力,引出一个系数,称为压力比,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在昆明地区的正常压力比,静压预制管桩在1.3~2之间,静压预制方桩在2.5~5之间。用压桩力乘以压力比,可以估算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还简要介绍了挤土效应和超孔隙水压力对桩的承载力的影响。在工程桩施工时,地层中的土体和孔隙水被挤压,形成孔隙水压力,会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导致已施工的桩上浮,单桩承载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4.
不同成桩工艺条件下冻结粉土中基桩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仁杰  何菲  王旭  张延杰  杜婷  杨进财 《冰川冻土》2021,43(6):1809-1817
桩基础作为冻土工程中最适宜的基础形式,主要采用插入桩、静压桩和灌注桩三种桩型,因其成桩工艺不同对冻土地基及桩基自身造成的差异不一。为研究不同成桩工艺对冻土地基及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通过开展室内-1.5 ℃条件下单桩静载模型试验,分析在冻结粉土中不同成桩工艺对地温场、桩基极限承载力、桩身轴力以及桩侧摩阻(冻结力)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灌注桩对桩周地温场扰动剧烈,桩侧温度较高,地温变化幅度大。随着桩周土体的回冻,地温逐步降低,其中灌注桩桩侧降温速率最大;在承载力方面,2根灌注桩的极限承载力约为12.8 kN,静压桩为11.6 kN,插入桩极限承载力最小,仅为钻孔灌注桩的2/3。并对比4种不同成桩工艺的基桩在不同荷载条件下对应的沉降量,体现出成桩工艺对基桩沉降造成的差异性;随着桩顶荷载的逐级增加,桩侧摩阻(冻结力)和桩端阻力逐渐发挥作用,桩身上部1/3由于温度较低,致使桩侧摩阻(冻结力)较大,在10 cm深度附近温度最低,使桩侧摩阻(冻结力)达到最大值;并对比4种不同成桩工艺的基桩在荷载5.6 kN下轴力沿桩身的传递情况,发现静压桩更易把荷载传递到冻土区深层地基。  相似文献   

15.
轴向荷载对斜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试验及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斜群桩受水平荷载作用时,群桩中的基桩受到径向荷载、轴向荷载和弯矩的共同作用。为研究轴向荷载对斜桩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完成了3根单桩以及1组1×2斜桩的大尺寸模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轴向拉力作用会降低斜桩的水平刚度和极限承载力;而轴向压力作用则会使其水平刚度和极限承载力提高。基于桩侧浅层土体楔形破坏假定,推导了考虑轴向荷载影响的斜桩水平极限土抗力计算公式,提出了桩侧土抗力的p-y曲线方法,并通过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验证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DX桩群桩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立宏  唐松涛  贺德新 《岩土力学》2011,32(4):1003-1007
DX桩(三岔双向挤扩灌注桩)作为一种新型的变截面桩型在承载力和沉降方面比普通直孔灌注桩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对于DX桩的承载机制和沉降特性的研究,特别是DX桩群桩的研究还不充分。主要通过现场的模型桩试验,对DX桩单桩和群桩的承载力和沉降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相同条件下单桩和群桩的特性,同时比较了相同桩长、桩径以及相同承载力条件下DX桩和直孔桩的差异,为DX桩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依据某工程中采用桩底注浆和没有注浆的2根试桩的单桩竖向抗压静荷载试验结果,通过对基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性状、桩身轴力传递特性以及桩侧阻力发挥特性和桩端阻力发挥特性的综合分析研究,揭示了桩底注浆对基桩承载性状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18.
施峰  郝世龙 《岩土力学》2015,36(Z2):617-622
在统计福州地区56根预应力高强混凝土(PHC)管桩单桩水平静载荷试验资料基础上,结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规范推荐的m法计算,讨论了福州地区PHC管桩的水平承载力取值问题。对不同桩型的单桩水平静载试验进行m值反算,与规范推荐的m值相比较,探讨了福州地区不同桩周土层的m值取值范围。用规范推荐的两种力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某试桩的弯矩曲线,与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得到的弯矩曲线对比,验证了规范推荐的两种模型的适用性。结果表明,本地区采用m法确定PHC管桩的单桩水平承载力是适用的;上覆填土层的物理力学性状对淤泥层中PHC管桩水平承载力影响较大,宜采取规范附录中的“桩端支撑在非岩石类土中或基岩面”的模型计算本地区PHC管桩的水平承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某铁路特大桥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桩身轴力测试,探讨钻孔灌注桩侧摩阻力发挥的影响因素及荷载传递中的工程性状,为钻孔灌注桩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