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与铀矿床伴生的黄铁矿,其热导电性、主元素Fe/S比值及杂质元素As,Sb,Hg,Co ,Ni,Mo的含量变化等都可用来判别铀矿体的剥蚀程度,在铀矿找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判盲意义。  相似文献   

2.
小秦岭金矿流体包裹体挥发组分与金的矿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英兰  谢奕汉 《岩石学报》1994,10(2):211-217
小秦岭石英脉型金矿矿物包裹体中挥发组分以H2O和CO2为主,还有少量的CH4、CO、H2、H2S等。富金矿石中包裹体的CO2>30mol%.CO2/H2O>0.4,而贫金矿石中包裹体的CO2<20mol%,CO2/H2O<0.2。前者包裹体的气体成分中含有较多的CH4、CO和H2等还原性气体.表明这种金矿的成矿流体以富含CO2为特征,CO2含量的变化对金的富集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金矿石中矿物包裹体的CO2含量或CO2/H2O比值可以作为深部预测的主要判据之一,并应用于小秦岭金矿山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高分辨率古海水温度记录──珊瑚Sr/Ca比值韦刚健,李献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广州510640)关键词SST记录Sr/Ca比值,珊瑚礁1弓】言研究第四纪古气候古环境变化,了解过去的气候演变规律,对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有重要意义,而依据地质...  相似文献   

4.
重铬酸钾法测定废水COD条件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提出用CuSO4作催化剂,在H2SO4-H2PO4溶液中,重铬酸钾回流测定废水COD的方法,实验表明,最佳测定条件为:CuSO4浓度为7×10^-2mol.L^-1(混酸溶液):H2SO4:H3PO4=5:1(体积比)回流时间2h,通过与标准方法对比,测定结果满意,本方法的优点是:不需用贵重金试剂Ag2SO4,改用CuSO4作催化剂,精密度高,准确性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泌阳凹陷核桃园组微量元素演化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31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核桃园组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大的湖退体系,而其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及有关元素比值却呈现出细微而明显的旋回变化特征。本文依据泥岩、页岩和碳酸盐岩中Ti、Sr、Ba等十六种微量元素含量及Sr/Ba、Fe/Mn、Sr/Cu等七种比值的变化特征,结合古盐度及岩相资料,对核桃园组沉积时的古气候作了系统的研究,基本上分出了温暖潮湿、干湿交替、炎热干旱、温热半干旱四类较为特征的古气候类型,以期为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华特饮食实业公司矿泉水井位于该公司西侧,长城脚下。1994年11月经河北省矿产储量委员会鉴定,属低矿化度、HCO_3-SO_4Ca·Na型含Sr及H_2SiO_3饮用天然矿泉水。该井水质甘甜,交通便利,具有十分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沉积作用及岩浆活动产物的特征,可以识别古边缘海的存在,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主要为火山碎屑岩,深海浊积岩 岩浆活动的产物主要是玄武岩,其特征是具有高挥发组分,高气孔率,K,R和Ba含量较高,Fe,Mg,Cr,Zr和Ni含量较低,LIL/HFS比值较高,K/Rb,K/Ba和Zr/Nb比值较你,轻稀土富集中等偏高等。  相似文献   

8.
GENESISANDTYPESOFPEATLANDS,CHANGBAIMOUTAINS,CHINATXGENESISANDTYPESOFPEATLANDS,CHANGBAIMOUNTAINS,CHINAWuChaodongInstituteofGeol...  相似文献   

9.
莺歌海盆地上新统双壳类贝壳的锶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玉  蓝秀 《地层学杂志》1998,22(2):149-153
锶(Sr)是碳酸盐沉积物及软体动物介壳中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Sr含量和Sr/Ca比值的变化明显受沉积相的控制。因此,锶作为地球化学指标具有一定的环境意义。通过对南海北部莺歌海盆地莺6井上新统双壳类贝壳中的Sr含量和Sr/Ca比值的变化与环境、成岩作用关系的研究,发现莺歌海盆地上新世沉积环境为上陆坡→潮下带→潮间带,所得结论与双壳类的生态环境和地层沉积相的综合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0.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铜矿中硒和碲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张厚兰  郭居媛 《岩矿测试》1993,12(4):287-289
介绍了铜矿中Se,Te的测定方法,样品经HNO3-HClO4分解,以含HClO4的0.2mol/LHCl溶液通过743型阳离子树脂分离Cu,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Se,Te。  相似文献   

11.
鲍园  韦重韬  王超勇 《地球科学》2013,38(5):1037-1046
通过数理统计前人公开发表的国内外21个盆地或地区的324组煤型气地化数据, 分析不同成因类型煤型气地层分布和稳定碳、氢同位素组成及空间分布特征, 提出多个煤型气成因类型判识图版, 并以实例论证这些图版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 与煤层相关的生物成因气不同于常规生物气, 最显著区别在于前者δ13C(CH4)上限值低, 即生物成因气δ13C(CH4)<-60‰, 热成因气δ13C(CH4)>-40‰, 混合成因气δ13C(CH4)介于二者之间.随着有机质演化程度增强, 从生物成因气至热成因气, δ13C(CH4)、δ13C(CO2-CH4)、δ13C(C2H6-CH4)及CH4/(C2H6+C3H8)具有变重趋势且相关性明显, δ13C(CH4)与δ13C(CO2-CH4)、δ13C(CH4)与δ13C(C2H6-CH4)及δ13C(CH4)与CH4/(C2H6+C3H8)是划分煤型气成因类型最可靠的图版.   相似文献   

12.
矿物包裹体在碳酸盐岩区油气评价中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我国河北等若干地区碳酸盐岩油气储集层及非储集层研究证明,油气藏形成的各个阶段均可形成包裹体。其中有机包裹体是烃类原生及次生运移的直接标志。油气评价中,可以利用包裹体的类型、特征、古温度及气相成分等,进行生油热历史及有机成熟史的研究。通过包裹体研究,可获得古油田水的化学组成、盐度、碳、氢、氧稳定同位素值、氧化还原电位、酸度及压力等参数,从而进行油气生成及储集条件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典型韵律互层式灰岩与泥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文辉 Baus.  WM 《沉积学报》1999,17(4):633-637
通过对德国南部地区上侏罗统麻姆组典型韵律互层式灰岩与泥灰岩进行逐层采样,并进行不溶残余物分析和地球化学测定对比,发现两者所含非碳酸盐物质没有区别。SiO2、Al2O3、Fe2O3、K2O和TiO2等来源于陆源碎屑物,在灰岩与泥灰岩中的比例完全相同,其含量的不同完全由碳酸盐物质的稀释所引起。元素Sr、Zn、Mn和Mg归为成岩作用控制元素,最先存在形式与碳酸盐有关,但成岩阶段变化极大,Mg的含量主要受白云岩化作用程度控制。另一组元素如S、Ba、Rb和P等介于以上两组元素之间,表现为部分受陆源碎屑物含量控制,部分受成岩作用影响。研究表明,灰岩与泥灰岩韵律互层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碳酸盐物质的沉积速率变化所致,成岩阶段的压溶作用加大了两者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只表现在于碳酸盐物质与酸不溶残余物的比例上,而地球化学组成没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废弃矿井中煤层气成因,以沁水盆地南部潘庄区块废弃矿井为例,抽采废弃矿井中煤层气并进行化学组分和同位素测试,并采集部分废弃矿井水样品测试水中离子浓度、pH值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潘庄区块废弃矿井中煤层气CH4体积分数平均值为91.99%,CO2为1.26%,N2为6.73%;甲烷碳同位素(δ13C1)值为-31.36‰~-33.53‰,平均-32.25‰,氢同位素(δD)值为-182.76‰~-193.20‰,平均-187.538‰。废弃矿井排采水中阴阳离子主要为Mg2+、K+、HCO3-、Cl-、Na+、SO42-和NO3-等,产出水型为Mg-(HCO32型,表明矿井水受到地表水的强烈影响。废弃矿井中煤层气主要以热成因气为主,少量次生生物气。与附近未开采煤储层相比,研究区废弃矿井中的环境更有利于次生生物气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最古老的气藏--四川威远震旦纪气藏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研究了中国最大的气田--四川威远气田的气体组分和碳、氢、硫、氩、氦同位素组成。其特征如下:(1)震旦纪气藏相对于其它气藏具有高氮(9%),高CO2+H2S(5%)和高氦(0.18%),高氩(0.05%)的特征;(2)震旦纪气藏的氩同位素组成为4400-9255,平均7000,显示了很高的年代积累效应。3He/4He比值低为n×10-8,这意味着威远气藏中的氦主要来自壳源物质;(3)He/Ar丰度为5.39-6.14,是笔者研究过的天然气中的最低值;(4)N2/Ar,N2/He浓度具有较好线性关系;(5)碳、氢、硫、氩同位素丰度比可将三叠纪、二叠纪、寒武纪、震旦纪气藏明显加以区分,证明各自属不同气源。(6)震旦系岩石吸咐烃和储气层气体的C2/C3有良好的对比性。因此,笔者认为:震旦系气藏为自生自储。稀有气体不具地幔物质特征,但不排斥有幔源物质加入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水合物的晶体结构主要取决于客体分子种类与组成,目前单组分水合物的结构和谱学特征较为明确,但多组分水合物相关研究较少.为解决多组分水合物的结构识别问题,探讨其谱学特征,本文实验合成了甲烷-丙烷(CH4-C3 H8)和甲烷-四氢呋喃(CH4-THF)两种含CH4双组分水合物以及CH4、C3 H8和THF等三种单组分水...  相似文献   

17.
稻田CH_4排放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稻田CH_4排放施肥效应的研究指出:化肥的施用能够降低CH_4的排放,但是有机物的数量及质量是影响稻田CH_4排放的主要因素,因此稻田CH_4排放的控制应该主要从有机肥的科学施用入手;比起常规的有机肥,沼渣肥这种已经发酵的“陈”有机肥能够较大程度地降低CH_4排放。推出沼渣肥和化肥混施的方案,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同时降低CH_4排放,并建议新鲜有机肥(紫云英、稻草、猪粪等)先进沼气池产生沼气并利用,沼渣在施入土壤前先充分干燥。 水管理实验发现,当土壤湿润度低到一定程度时(26%<湿度<31%),CH_4排放率突然减少,CH_4产生率也明显降低,而且主要的产CH_4区域向土壤深处移动。重新灌水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CH_4排放率仍不能恢复。一个三日间隔灌溉法因为灌溉的时间间隔太短,没有起到降低排放的作用。同时考虑水稻产量及方案实用性,提出用适当时间表的间歇灌溉来降低CH_4排放。如果能控制好土壤湿润度的临界值,我国常用的晒田技术会起到降低CH_4排放的效果。 为更好地降低CH_4排放,并努力增加水稻产量,设想了一种水肥结合的控制措施,即把沼渣肥和化肥混施方案与最简单的间歇灌溉方案——晒田共同使用、结果使晚稻CH_4排放降低了一倍多。水稻作为传输CH_4的主要路径,某些水稻品种也可能对降低稻田CH_4排  相似文献   

18.
西藏昂仁县罗布真金银矿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其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南拉萨微陆块,矿体受北西西的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于始新世帕那组火山岩中。按照矿石工业类型分类,矿石类型可分为角砾岩型、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等三类,主要金银矿石矿物为自然金和碲银矿等。矿区广泛繁育不同特征的热液脉体,通过系统的野外观测以及全面的岩相学研究,依据矿物共生组合、脉体切穿关系及蚀变特征,将热液脉体从早到晚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S1)的石英-黄铁矿大脉、玉髓华石英-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S2)的石英-金属硫化物网脉、石英-碳酸盐矿物阶段(S3)的石英-方解石细脉。罗布真金银矿床热液脉体主要发育气液两相流体包裹体(富液两相包裹体、富气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碳酸盐矿物)三相流体包裹体。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成矿阶段的石英脉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测、显微测温、成分分析以及H-O同位素测试。S1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310~330 ℃,盐度(w(NaCleq))集中在5.0%~10.1%,密度介于0.60~0.80 g/cm3;S2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240~280 ℃,盐度介于3.0%~7.0%,密度介于0.70~0.90 g/cm3;S3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形成温度集中在121~215 ℃,盐度集中在1.0%~5.0%,密度集中在0.85~1.00 g/cm3。拉曼分析表明,罗布真金银矿的流体包裹体成分以H2O为主,并含有少量的CO2、N2、CH4等气体及方解石子晶。各热液脉体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text{D}}_{{{\text{H}}_{2}}\text{O},\text{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106.1‰~-97.5‰,δ18${{\text{O}}_{{{\text{H}}_{2}}\text{O},\text{V-SMOW}}}$值的变化范围为-7.33‰~-7.13‰,展示其成矿流体主要源自火山岩围岩中的循环地下水,在早阶段还有少量岩浆水的加入。成矿流体在岩浆作用驱动下,沿着断裂从深部封闭体系运移到浅部的开放体系,迅速突破临界状态减压沸腾并产生相分离导致金属硫化物沉淀,形成矿化。随着含矿热液成矿物质及金属硫化物的大量析出,流体温度、盐度迅速降低,金属矿物成矿作用随之结束。罗布真金银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中低密度并含有少量CO2、N2、CH4等气体的流体,具有典型的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刘铁庚 《沉积学报》1990,8(3):93-102
本文根据对世界上20多个国家和我国21个省碳酸盐岩石化学全分析数据的统计和换算结果,发现岩浆碳酸岩与沉积碳酸盐岩之间常量元素的一般含量无显著不同,但采用两组或逐步判别分析的方法,仍能将岩浆碳酸岩与沉积碳酸盐岩很好的区分开。判别效率可达90%以上。将这一方法应用到白云”鄂博矿区的“白云岩”和灰岩,90%以上的“白云岩”样品判为岩浆碳酸岩,灰岩的样品全部判为沉积碳酸盐岩,与它们的地质产状和地球化学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20.
周炎如 《沉积学报》1994,12(4):22-30
干酪根的研究,对石油地质勘探、油气资源的评价、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以及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等都是息息相关1.2。以往是用复杂的物理化学方法从沉积岩中分离出干酪根,然后进行各项实验研究,称“离位”。应用现代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简称显微FT-IR),可以在沉积岩中“原位”研究干酪根的形态、类型、分子结构特征以及它与周围矿物之间的关系等。这种“原位”法为石油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型高技术。可以预言,显微PT-IR新技术不仅推动干酪根的深入研究,而且在整个石油地质科学中将起作难于估量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