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岩心和薄片观察及测井解释等手段,以揭示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沙三段上部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为目的开展工作,得到以下认识: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古近系沙三段上部发育碳酸盐岩滩坝沉积,藻砂屑云岩、鲕粒云岩、泥晶云岩及含陆源碎屑的藻屑—鲕粒云岩是本区主要的岩石类型。滩坝发育四种沉积微相,包括藻屑碳酸盐岩滩微相、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泥晶碳酸盐岩湖湾微相及含陆源碎屑的颗粒碳酸盐岩滩微相。研究区碳酸盐岩的分布主要受到湖平面变化、古地形、构造活动强度及陆源碎屑物质供应程度的影响,中央隆起带古地貌微环境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岩石类型和沉积微相的差异,高部位形成藻屑碳酸盐岩和鲕粒碳酸盐岩,低部位的低能环境形成泥晶碳酸盐岩湖湾。藻屑碳酸盐岩滩和鲕粒碳酸盐岩滩微相是本区碳酸盐岩滩坝最有利的油气储集相带。该区沉积微相的研究及相模式的建立有助于饶阳凹陷中央隆起带大王庄油田下一步精细的储层预测,也为类似地区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提供了可借鉴的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2.
宋章强  杜晓峰  徐伟  卢欢  陈丽祥 《地球科学》2020,45(10):3663-3676
陆源碎屑与湖相碳酸盐混合沉积在渤海海域古近系普遍发育,已经成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标.基于90余口已钻井,结合地震、测井以及相关分析化验资料,以渤海海域古近系钻遇的混合沉积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沉积特征与成因背景分析,建立了混合沉积发育模式.研究表明:渤海古近系混合沉积发育近岸混积扇、近岸混积滩坝、远岸混积滩坝3种沉积相、7种沉积亚相和14种沉积微相.近岸混积扇以发育混积沟道为典型特征,岩性为含生屑的砂砾岩或中粗砂岩,为陡坡扇三角洲环境短源水道废弃后与生物碎屑间歇性间互沉积;近岸混积滩坝,为近源搬运沉积的陆源碎屑与盆内碎屑之间的混合沉积,典型沉积特征为发育高陆源碎屑含量的各种粒屑滩或坝;远岸混积滩坝为典型的以富含生物碎屑为主的混合沉积,陆源碎屑含量低,一般为盆内低隆或孤立潜山之上原地生长生物与少量供给的陆源碎屑发生的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发育模式和规模受古气候与古水体环境、古构造与水动力、陆源碎屑物质供给、古地貌条件等共同控制,其中古地貌特征起主导作用.混合沉积发育模式的建立,对混积型储层预测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渤海莱州湾凹陷南部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通过对井壁取心、测井及综合化验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研究区既发育同一岩层内的混合沉积,又发育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的互层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形成于两大物源注入背景下的湖泊滨岸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泥坪、砂质滩坝、浅滩和半深湖等混合沉积亚相,主要体现为波浪和湖流作用的双重影响。沙三下亚段整体呈现出水退式发育的特点,主要发育湖侵域和高位域,湖侵域主要发育半深湖混合沉积和浅滩混合沉积,高位域主要发育砂质滩坝混合沉积。混合沉积物受古地貌、古气候、古物源和湖平面变化的控制,优势储集亚相为砂质滩坝混合沉积亚相和浅滩混合沉积亚相。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莱州湾凹陷南部古近系优质动用储量研究提供了指导,而且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渤海莱州湾凹陷南部古近系沙三下亚段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合沉积。通过对井壁取心、测井及综合化验资料的分析,对研究区混合沉积特征、发育模式及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既发育同一岩层内的混合沉积,又发育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的互层混合沉积。混合沉积形成于两大物源注入背景下的湖泊滨岸环境,可进一步分为泥坪、砂质滩坝、浅滩和半深湖等混合沉积亚相,主要体现为波浪和湖流作用的双重影响。沙三下亚段整体呈现出水退式发育的特点,主要发育湖侵域和高位域,湖侵域主要发育半深湖混合沉积和浅滩混合沉积,高位域主要发育砂质滩坝混合沉积。混合沉积物受古地貌、古气候、古物源和湖平面变化的控制,优势储集亚相为砂质滩坝混合沉积亚相和浅滩混合沉积亚相。该研究成果不仅为莱州湾凹陷南部古近系优质动用储量研究提供了指导,而且为下一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徐伟  杜晓峰  宋章强  李正宇  李虹 《地球科学》2020,45(10):3618-3632
渤海海域广泛发育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矿物的混合沉积,随着近年来混积型储层的油气勘探相继获得重要发现,混合沉积分布规律亟待深入研究.基于大量基础资料,对渤海海域古近系混合沉积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明确了其时空分布特征,完善了混合沉积相关地质认识.渤海海域古近系沙一二段(E2s1-2)主要发育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岩、以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为主的混积岩以及以化学成因碳酸盐矿物为主的混积岩三大类岩石类型.受控于干旱的气候与较高盐度的水体条件,混合沉积主要发育于沙一二段沉积时期,在空间上远离区域物源体系,主要围绕盆内局部凸起分布,低凸起、凸起倾末端、近岸隆起、远岸隆起等正向的水下古地貌单元是混合沉积发育的有利部位.根据发育位置、古地貌背景、与陆源碎屑供给的关系等古地理要素,混合沉积成因样式可分为近岸混积扇三角洲、近岸扇体侧翼混积滩坝、近岸隆起混积滩坝、远岸隆起混积滩坝4种类型及六亚类.近岸混积扇三角洲、近岸扇体侧翼混积生屑滩坝、近岸隆起混积碎屑滩坝、远岸潜山隆起混积生屑滩坝4种具体类型的混合沉积物产出规模与厚度较大,易形成粒度粗、生屑含量高、杂基含量少、白云石化作用发育、物性条件较好、产能较高的优质储层,是较为有利的勘探类型.上述地质认识有效地指导了一批混积型储层的重大勘探发现,揭示了混合沉积领域巨大的勘探潜力,对渤海海域中深层勘探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6.
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沙四上亚段滩坝与风暴岩组合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鑫  张金亮 《沉积学报》2009,27(2):246-253
惠民凹陷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盆地边缘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沉积,受波浪和沿岸流的影响,在中央隆起带滨浅湖区形成了与岸线走向平行或斜交的滩坝砂体和风暴沉积。滩坝沉积成熟度较高,泥质含量少,岩性以中细砂岩和粉砂岩为主,也有少量砾石,砂岩中常见含双壳类化石、生物碎屑和炭屑。滩坝沉积可分为砂坝、砂滩和滩坝间微相,平面上该区滩坝砂体可分为近岸砂滩、近岸砂坝、坝间砂滩、远岸砂坝、远岸砂滩、水下隆起处砂坝和水下隆起处砂滩。此外,受风暴浪的影响,在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的地带形成风暴沉积,主要由块状层理段、递变层理段、丘状交错层理段、平行层理段和块状泥岩段构成。该组合沉积体系的形成主要受古地形、物源性质、湖平面变化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湖相滩坝砂体作为油气重要储集体类型之一,在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古近系断陷湖盆中广泛发育, 其形成发育与盆地特定的演化阶段和构造-地貌背景密切相关。文章以济阳坳陷北部为例,根据盆地结构与地 貌背景将断陷湖盆滩坝分为开阔湖盆缓坡型滩坝、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和潜山凸起周缘型滩坝3种成因模式。 不同构造-地貌背景下的滩坝砂体沉积特征与分布规律不同,由此导致隐蔽圈闭类型与成藏特征、成藏潜力与 有利勘探区带的差异性。开阔湖盆缓坡型滩坝规模相对较大,物性较好,主要隐蔽圈闭类型为地层超覆圈闭和 岩性圈闭,成藏潜力大;水下潜山台地型滩坝发育不整合遮挡圈闭、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潜山凸起周缘 型滩坝可以形成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碎屑滩坝2种成因类型,主要隐蔽圈闭类型为地层超覆圈闭和岩性圈闭,成 藏潜力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
金湖凹陷西斜坡阜宁组第二亚段(E1f22)发育一套生物碎屑灰岩为主的灰砂岩混积地层,该地层属于层系混积地层。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古气候、古盐度、沉积环境的分析,认为研究区阜宁组第二亚段沉积时期为亚热带气候,存在海侵事件,水体盐度较大,整体为一套碳酸盐岩坪沉积体系。沉积相垂向序列研究等发现阜宁组第二亚段发育两类沉积旋回,以下部为泥页岩、上部为生物碎屑灰岩或泥灰岩的沉积旋回及下部为粉砂岩、上部为生物滩坝灰岩的旋回,仅在局部发育少量全部为砂岩的小层,并且砂岩多数与断层的发育存在密切关系,从而提出了"Y"型同生断层输送碎屑沉积物模式。研究区灰砂混积岩沉积是在湖盆湖平面上升期,湖盆为咸化湖泊,存在形成沉积范围较广生物碎屑灰岩条件的大环境下,由于陆源碎屑不断堆积,断层断距不断减小直至消失,在碎屑岩顶部形成灰岩层,从而形成了灰砂混积岩。  相似文献   

9.
杜一帆  朱筱敏  叶蕾  高园 《地球科学》2020,45(10):3759-3778
混积滩坝不仅发育于海相沉积盆地,也广泛发育于陆相断陷湖盆,特别是在缓坡带最为发育并与油气富集密切相关.以饶阳凹陷蠡县斜坡为靶区,基于岩心与测井资料,通过岩心与薄片观察、粒度分析、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手段确定了研究区沙一下亚段混积滩坝沉积和分布特征,建立了断陷湖盆缓坡混积滩坝的沉积模式.研究表明,可以依据岩性将蠡县斜坡发育的滩坝分为碎屑岩滩坝、碳酸盐岩滩坝和混积滩坝,其中混积滩坝又可以分为成分混积滩坝和层系混积滩坝.混积滩坝岩性以灰质砂岩、砂质鲕粒灰岩、生物碎屑灰岩等为主,其发育与展布受控于古气候、古物源、古地貌、古水体等地质因素,在斜坡不同位置、不同沉积阶段构成了不同类型的滩坝沉积组合.斜坡近岸缓坡带发育层系混积滩坝以及碎屑岩滩坝,远岸缓坡带发育成分混积滩坝,远岸水下低隆带主要发育碳酸盐岩滩坝.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通过露头、岩心、钻测井资料分析建立典型沉积相序列,结合单因素分析综合作图,编制了四川盆地寒武纪各个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件。盆地整体西高东低、西部发育陆源碎屑沉积,中东部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寒武纪包含两个半海侵—海退旋回:首次海侵发生在早寒武世筇竹寺期,形成巨厚的浅海陆棚相泥质烃源岩;首次海退发生在早寒武世沧浪铺期,陆源碎屑供给充足,发育三角洲和碎屑滨岸相沉积;第二次和第三次海侵发生在早寒武世龙王庙期与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为碳酸盐岩滩相储层发育的主要时期,在局限台地的地形较高部位发育砂砾屑滩和鲕粒滩,砂砾屑滩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中西部,鲕粒滩主要发育在盆地的中东部,在盆地西南部发育具有继承性的泻湖相沉积。  相似文献   

11.
沉积微相发育特征对页岩油赋存及开发潜力具有重要的影响.以松辽盆地北部齐家-古龙地区松页油1井和松页油2井泉头组四段上部-青山口组二三段下部岩心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比例尺岩心观察和精细描述,以岩心岩性、层理构造、化石、含有物、电性特征为依据,开展沉积微相研究.研究认为,松页油1井和松页油2井岩心中,主要发育湖泊相沉积,分为浅湖和半深湖-深湖2种沉积亚相,可进一步识别出浅湖滩坝砂、介壳滩、泥质浅湖、半深湖-深湖泥和油页岩5种沉积微相.青一段下部主要发育半深湖-深湖亚相,浅湖亚相主要分布在青一段上部、青二三段下部和泉四段上部层位.泥质浅湖微相、半深湖-深湖泥微相以及油页岩微相均是有利于页岩油形成的沉积微相类型.  相似文献   

12.
对孤北洼陷孔店组、沙四段生物、岩石、电性及地震地层等多重地层划分进行详细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孔三段属灰紫色冲积产物,孔二段发育典型的暗色泥岩,沙四下亚段为红色砂、泥岩,沙四上亚段主要是灰色泥岩,夹有砂岩;电测结果表明:进入沙四下亚段时电阻率曲线相应抬起,沙四上亚段整体是一个低阻段,沙四段顶界划在下斜坡电阻的底部。孤北洼陷地层划分时要注重多重地层划分的方法,单一资料用于划分地层难于反映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3.
在对地震、测井、录井及岩心沉积特征等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石村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对博东潜山演化的控制作用,系统研究了沙河街组时期沉积相的演化与分布规律。研究表明:石村断层控制了博东潜山的演化,沙四段—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博东潜山快速隆升,对山体两侧沉积面貌影响较大,而对沙二段上部及其上覆地层的影响不明显。研究区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到沙三下亚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和前三角洲亚相,滨浅湖亚相的滩坝、生物滩沉积,以及半深湖—深湖沉积;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到沙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亚相以及滨浅湖亚相的生物滩等沉积。受石村断层和博东潜山的共同影响,早期(沙四上亚段—沙三上亚段)南北两翼相分异,晚期(沙二下亚段—沙一段)南北两翼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沉积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录井、岩心及分析化验资料,通过综合分析和系统沉积学编图,确定了黄河口凹陷古近系东营组三段(东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东三段下部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的西南部和南部,在渤南凸起的南北两侧均发育扇三角洲朵体,半深湖-深湖主要分布于西部深凹部位,在B-2断隆带南部的半深湖区发育湖底扇,绝大部分地带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混合滩沉积为主。东三段上部辫状河三角洲发育于黄河口凹陷的西南部、南部及D-4断隆带的南侧,仅在渤南凸起的北侧发育扇三角洲朵体,半深湖-深湖主要分布于西北次凹部位,绝大部分地带为滨浅湖沉积,以滨浅湖泥滩和混合滩沉积为主。E-1-1-F-4-1井一带继承性发育滨浅湖砂质滩坝沉积。滨浅湖砂质滩坝由含砾粗砂岩、含砾中砂岩、含砾细砂岩及中、细砂岩组成,骨架颗粒成分以石英为主,发育低角度交错层理,纹层由定向排列的砾石或暗色组分显示,纹层平直,以低角度相交。滨浅湖砂质滩坝微相区为东三段优质储集层发育区。  相似文献   

15.
确定烃源岩在盆地范围内的纵向变化规律及横向分布特征,建立有效烃源岩和油气藏的时空组合关系,正在成为高勘探程度地区继续寻找隐蔽油气藏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至沙河街组二段下部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通过对近百口钻井的地球化学、沉积学、古生态学等资料的分析,认为该沉积时期古湖盆演化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即沙四早中期裂陷初始阶段过补偿间歇湖、沙四晚期裂陷加速阶段欠补偿闭流湖、沙三早期裂陷鼎盛阶段欠补偿闭流湖-敞流湖、沙三中期裂陷稳定阶段均衡补偿深水敞流湖以及沙三晚期至沙二早期裂陷衰退阶段过补偿浅水敞流湖。在湖盆特定演化阶段的特定位置,往往出现独特的沉积环境和水面波动规律,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烃源岩赋存相带。其中,沙四晚期闭流湖中可以划分出6种,沙三早期闭流湖-敞流湖中可以划分出4种,沙三中期至沙二早期敞流湖中可以划分出6种各具特色的烃源岩赋存相带,主要反映在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方面,从而决定了其中烃源岩的生烃特点及生烃潜力。通过对烃源岩赋存相带的沉积环境与烃源岩特征的对比发现,东营凹陷沙四段至沙二段下部烃源岩生烃潜力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受到古湖盆类型、水深以及物源供应三大因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6.
山东济阳坳陷始新统-渐新统天文地层界线年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山东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上部天文地层研究是以牛38井沙三段中亚段顶界年龄34.892Ma作为标定,分析和计算出沙二段下亚段底年龄为33.799Ma、沙段二段上亚段底为33.338Ma、沙一段底为32.940Ma和东营组底为31.829Ma。从天文地层界线年龄分析,沙三段-沙二段界线的年龄大致可对比为"国际地层表(2004)"始新统-渐新统界线年龄33.90Ma,而沙二段下亚段-上亚段界线年龄比国际始新统-渐新统界线的滞后大约600ka。在"中国区域地层表"始新统-渐新统界线年龄(32Ma)和"国际地层表"的始新统-渐新统界线年龄(33.9Ma)之差的1.9Myr,大致相当于本区计算的沙一、二段的持续时间。SP数据的小波分析表明,在沙二段-沙三上亚段界线附近,即约33.8Ma之后,约405ka周期开始变得不明显、不规则,幅度亦下降,剧烈突变发生时间在33.4Ma左右。上述界线对应偏心率周期的理论值突变的时间。因此推论始新世-渐新世转折期是偏心率多个理论周期重迭而导致的一个特殊的时期,也是本区沙二段下亚段这段地层形成不整合面的时间,大约在33.8—33.4Ma期间。  相似文献   

17.
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岩心资料,建立了松辽盆地西斜坡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二段及三段底部四级层序地层格架,查明了四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的空间分布。青山口组二段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Cg4、Cg3),每个四级层序均可划分为湖泊扩张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分别命名为Eg4、Sg4,Eg3、Sg3。西斜坡青山口组二段及三段底部的沉积格局为滨浅湖沉积体(砂坝、泥滩、混合滩)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体(河口坝、远砂坝)共存。Eg4沉积时期发育了物源来自西部与北部的4个三角洲前缘沉积体,沉积体之间发育滨浅湖混合滩;Sg4沉积时期三角洲沉积体规模较前期扩大,并且发育了物源来自西北方向的三角洲。Eg3沉积时期物源来自西部及北部的三角洲向东推进,东北部三角洲前缘沉积体萎缩;Sg3沉积时期以三角洲前缘沉积占优势,三角洲前缘沉积体错叠连片,滨浅湖沉积大量减少。青山口组二段及三段底部自下而上,沉积区范围和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的规模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18.
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滩坝物源体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滩坝是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的一个重要沉积体系。根据岩石中岩屑组分的类型及组合特征、砂岩成分成熟度、砂体展布方向及古地理格局等对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进行了物源体系的研究。研究区存在9大物源体系,其中广饶凸起、鲁西隆起、滨县凸起和高青三角洲为滩坝的形成提供了物源。根据物源与滩坝的关系,将研究区划分为基岩-滩坝物源体系、正常三角洲-滩坝物源体系、扇三角洲-滩坝物源体系;由于物源的性质、供给强度的不同,造成滩坝在宏观展布和储层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内蒙古开鲁盆地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相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陆东凹陷九佛堂组-沙海组可以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九佛堂层序和沙海层序),分别对应九佛堂组和沙海组;识别出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相、近岸浊积扇相、远岸浊积扇相及湖泊相。在层序格架内,利用钻、测井资料和二维、三维地震资料对沉积体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研究了体系域内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最终建立了该时期沉积发育模式:在盆地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近岸浊积扇,在盆地缓坡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滨浅湖滩坝沉积,在盆地深洼带主要发育远岸浊积扇和风暴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