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首次实验研究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胶州湾表层海水中硼的浓度为3.24 ~3 .87mgkg- 1 ,B/Ci比值为0 .181 ~0.215 ,平均值为0 .204 ±.0 .009 。B/S比值为0 .100~0 .120,平均值为0 .113 ±0.005。湾内硼的分布,低值区在李村河口沧口湾附近,而在湾的东西两侧、东北角及湾口区域海水中硼浓度则较高。湾内海水中的硼主要靠湾外海潮输入。因湾内无常年径流流入,盐度分布变化小,硼浓度随盐度及氯度变化不明显。相对于北黄海水,胶州湾海水硼平均迁出量8.65% ,胶州湾海水中的硼表现为非保守性质。  相似文献   

2.
杭州湾海水中的硼和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作者研究的OP- 乳化剂增敏姜黄素分光光度法测定海水中的溶解硼,用ICP- AES法测定海水中的溶解锶。发现在杭州湾海水盐度5 .563 ~26 .397 ,氯度3.022 ~14 .582 范围内,硼浓度为0 .68 ~3.24mg/kg,锶浓度为1 .29~5 .88mg/kg,B(mg/kg)/Cl 比值为0 .219~0 .245,平均值为0.232±0 .007 ,Sr(mg/kg)/Cl 比值范围为0.398 ~0.440 ,平均值为0.417 ±0.011 。结果表明,湾内海水中的硼和锶浓度与海水盐度或氯度均有很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丰水期与枯水期水样数据关系相同,不因采水时间不同而变化。实验数据统计回归线与理论稀释线比较后表明,湾内海水中锶与硼均具有良好保守性质;湾内海水中的硼和锶主要来自湾外潮汐输入。湾东北沿岸海水高的B/Cl比值,暗示着此处有含硼工业废水排入湾内,认为B/Cl 比可作为近岸河口海水硼污染的一种指标。杭州湾海水中未检测到硼有机络合物。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8年8月福建三沙湾湾内外共两个定点站位的船基和座底三脚架观测数据,研究了三沙湾底边界动力过程及悬沙输运特征。结果表明,三沙湾湾内湾外两个站位均表现出涨落潮历时相近但涨落潮流速明显不对称的现象,即湾内涨潮流速大于落潮流速,湾外则相反。湾内水体受淡水输入影响较大,表现出落潮期间显著的温盐层化,而涨潮期间水体混合良好;湾外水体受淡水影响不明显,表现为水体温度主导的层化。通过对底边界层动力过程的分析表明,湾内(距底0.75 m)、湾外(距底0.50 m)站位底边界层的平均摩阻流速分别是0.016 m/s、0.013 m/s,且两个站位拖曳系数基本相等(2.03×10-3),表明在相同流速下湾内站位的底部切应力更大,近底沉积物再悬浮和搬运相对湾外站位更为显著。因此观测期间悬沙浓度最大值出现在湾内站位,为109 mg/L,且悬沙在垂向上的分布可达上层水体;湾外站位悬沙浓度更低,并且底部悬浮泥沙仅能影响至距底5 m的水体。悬沙通量机制分解结果表明,三沙湾夏季的潮周期单宽悬沙从湾外向湾内方向净输运,湾内站位向湾内方向净输运74.88 g/(m·s),平流输沙占主导作用,贡献率41.7%;湾外站位向湾内方向净输运10.57 g/(m·s),主要受平流输沙和垂向净环流的控制,贡献率94.9%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福建罗源湾海域为重点研究区域,结合台风风暴潮数值模式,对不同强度、不同方向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增(减) 水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对影响罗源湾海域的历史台风分析,确定了影响该区域的两种典型台风路径,即东南-西北移动 (NW-SE) 和南-北移动 (N-S) 路径。文中结果表明:在两种典型路径台风到达罗源湾海域时,罗源湾内的风暴增水达到极值,在超强台风 (中心气压及最大风速:945 hPa,55 km/h) 作用下,NW-SE 和 N-S 路径下增水极值分别为3.9 m 和 3.67 m。随着两种典型台风路径从湾外向湾内平移,湾内不同岸段的风暴增水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北岸和西岸增水逐渐增大且在典型台风路径过湾顶向西平移约 15 km 处达到最大;湾内南岸区域增水逐渐减小且在台风路径过湾口向湾外平移约 15 km 处达到最大;湾口站点增水极值随路径平移无明显变化。对于 N-S 典型路径方向,台风中心过罗源湾后有明显减水现象,且越靠近湾内的站点减水程度越大,超强台风作用下湾内西北角站点减水达 2.80m,而 NW-SE 路径的台风风暴减水现象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宇 《海洋科学》1998,22(6):49-51
罗源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26°19′~26°31′N,119°34′~119°50′E),水域总面积188.6km2,内湾口宽仅950m,通往湾口的可门水道宽约1.8km、长7.2km,是一个典型的口小腹大的港湾(图1)。湾内滩涂面积较大,水产资源丰富,而且水文条件较适合于海洋水产养殖,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养殖基地。因此,弄清该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对于湾内鱼虾贝养殖地点、方式的选择以及人工增殖放流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1.1 潮流、余流根据罗源湾春、夏、冬季共22个站的海流实测资料及文献[1]等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该湾潮流、余流…  相似文献   

6.
广东沿海相对海平面变化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特固  杨清书 《热带海洋》1997,16(1):95-100
根据广东省沿海及珠江三角洲口门区17个验潮站资料,分析近40a(1955-1994)平均相对海平面变化特点,表明RSL存在振幅20-40cm的准同步变化和1.5-2.0mm.a^-1上升率。广东沿海的RSL长期变化存在30-40a,振幅2-3cm的气候周期,珠江三角洲口门区的RSL变化深受珠江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径流量变化1000亿m^3,各分流口门的年平均水位相应变化4-6cm。  相似文献   

7.
厦门海沧进港航道口门浅滩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维坤  陈峰 《台湾海峡》1994,13(4):317-322
本文报道了九龙江口口门浅滩地貌,沉积特征和水文泥沙特性,探讨了九龙江口口门浅滩特别是厦门海沧进港航道(即鸡屿北水道)口门浅滩的形成与演变。结果表明,厦门海沧进港航道口门浅滩是在江流,海潮,咸淡水交汇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其冲淤演变过程与屿河口沙坝不断淤积扩大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厦门港湾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的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厦门港海区采集两根沉积柱样,研究有机氯农药六六六(HCHs),滴滴涕(DDTs)和多氯联苯(PCBs)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HCHs,DDTs及PCBs含量用GC法测定,取自厦门港湾口的1号柱样HCHs,DDTs和PCB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12~ 0.32ng/g,4.64~10.5ng/g和0.09~0.46ng/g取自厦门西港内湾的5号柱样采分别为0.17~0.31ng/g,3.65  相似文献   

9.
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胶州湾沉积物输运格局,沉积速率和潮汐汊道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胶州湾口门水道内的悬沙净输运是从湾内指向湾外,湾内水体悬沙浓度终年较低,胶州湾的泥沙来源较少,沉积速率较低。历史上的围垦活动虽造成了纳潮量的减少,但口门过水断面面积并未减小。胶州湾是一个地貌演化缓慢,口站过水断面面积小于均衡状态面积的汊道系统。今后,可应用沉积动力学等方法确定维持港口和航道资源所需的纳潮量,结合纳潮海湾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定量地确定胶州湾的围垦潜力。  相似文献   

10.
胶州湾是黄海伸入内陆的一个半封闭型海湾,位于山东半岛的南岸,分内、外两湾,总面积为388.12km。湾内平均水深为7m,湾口及湾的中部为深水区,湾顶部为浅水区。湾口朝向东南,有一条宽约3km,水深30~40m的深水槽通往外海。湾内水深域阔,风浪不大,不冻不淤,是少有的天然优良港湾[2]。胶州湾是青岛的天然宝库,青岛市经济发展与之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胶州湾就不会有今天的青岛。1胶州湾及周边地质概况1.1区域地质地貌特征胶州湾在地质构造上处于胶莱盆地和胶南隆起的过渡区。自太古代以来,长期处…  相似文献   

11.
依据锦州湾12个站点现场实测海流资料(1991年6月和8月二个航次)和潮流场数值模拟结果,获得了该湾潮流和余流的分布规律。并基于41个站点重矿物鉴定资料,给出了重矿物分布规律和矿物类型分区。结果表明,该湾潮流具有潮驻波特征。总的流动趋势为涨潮时从湾口南岸朝西北方向流入湾内,落潮时朝东南向流出湾外,葫芦岛—大酒篓北侧是锦州湾潮流主要通道和强流区,最大涨、落潮流流速在1kn以上。湾内余流随湾形按逆时针方向流动,湾口北部最强余流可达16cm/s。流场的强弱分布与重矿物的类型分区密切相关,经分析研究得出了重矿物与流场之间的定量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2.
大鹏湾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8,他引:2  
应用分步杂交方法建立了大鹏湾边界潮流数值模型,并对其进行了模拟计算,重现了该区域潮波及潮流的分布规律,并根据实测资料对其进行了验证,从而可系统地了解这一海区的潮波系统及潮流场等海洋要素的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基于MIKE21的HD模型,通过模拟得到胶州湾的潮流场,胶州湾在涨急时最大流速1.04m/s,落急时最大流速约为0.96m/s。胶州湾余流总体较小,平均为0.03m/s左右。并在湾内不同位置释放自由粒子,以MIKE21的Particle tracking模型计算出其在潮流作用下的运移轨迹,结果表明粒子大多数运移到湾内近岸区域,少部分在湾口区域附近;在潮流场基础上计算了欧拉余流场,并和粒子运移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欧拉余流场在区域流向比较一致时可以表示粒子运动的趋势,为物质迁移、控制污染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成山头海域潮流能资源可开发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贺  王鑫  韩林生 《海洋与湖沼》2013,44(3):570-576
针对潮流能资源较丰富的成山头外海域,利用FVCOM数值模式,在良好模拟该海域潮流场的基础上,运用能量耗散原理,对该海域的潮流能资源可开发量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在转换装置的拖拽系数为0.07时,面积为27km2的成山头近岸海域的可开发潮流能资源约为17.9MW,其中大潮期间的可开发量高达37.7MW,而小潮期间则为7.3MW。在此条件下,该海域大潮期间涨急和落急时刻的流速分别减小了40%和38%,但发电装置对潮汐的影响较小,在成山头顶端的高潮潮位仅下降了4cm。  相似文献   

16.
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法,建立海州湾及邻近海域二维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计算得到最大潮流分布、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潮致欧拉余流分布及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  相似文献   

17.
广西沿岸港湾口门潮流三角洲的地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广西沿岸港湾口门潮流三角洲及其潮流三角洲上的边缘坝、拦门浅滩、潮流沙脊和潮流冲刷槽等次级地貌形态特征和展布规律,并讨论了潮流三角洲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辽东湾近岸水域海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恒魁 《海洋科学》1990,14(2):22-27
  相似文献   

19.
应用短期资料的潮流调和分析法 ,对台湾浅滩南部二测站海流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台湾浅滩南部海区为不正规半日日潮潮流流区区 ,,椭椭圆圆要要素素比比值值符符合合00..55<< ((WWkk11++WWoo11))//WWMM22<<22..00 ;;测测站站海海域域水水平平方方向向和和垂垂直直方方向向潮潮流流的的特特征征均均不不同同 ;;在在进进行行该该海海域域潮潮流流分分析析时时 ,,应应采采用用两两周周日日以以上上的的实实测测海海流流资资料料。  相似文献   

20.
天津海域潮流嵌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DI法建立了天津海域的潮流模型,得出了该海域M_2分潮同潮时线和等振幅线以及潮流椭圆的分布,对天津市行政管理范围的局部海域建立了变空间步长的嵌套模型,提高了该研究海域的分辨率,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