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砂质沙漠(风成砂海)迁移的沉积记录,由理想化的三段砂海相序构进。底海段为前砂质沙漠(fofe—erg,赋存于侧向沉织环境内的风砂体系组成。这些砂体有小型沙丘复合体,锯齿状沙洲(zibars)和沙席形成的风成地层。前砂质沙漠位于砂质沙漠的下风向,即砂质沙漠的前缘,是初始风成沉积作用的产物。与砂质沙漠迁移相关的盆地沉降,使前砂质沙漠之上又发育了称做中中砂质沙漠中段(fore—erg)它以巨厚的,大规模的交错层砂岩为代表,是大型臂形沙丘复合体。在中砂质沙漠内。风对区域沉积作用模式的影响最大,在砂质沙漠中搬运和沉积的砂大部分集中于该区。砂供给减少和砂质沙漠的连续迁移,将在中砂质沙漠之上形成一薄层后砂质沙漠(back—erg)。后砂质沙漠相序上段,与前砂质沙漠区非常相似,存在相以类型的风成地层,并以砂体形式赋存于上风侧向沉积环境的沉议物内。由于风对沉积作用的影响有限。或砂质沙漠迁移的不完全,后砂质沙漠沉积是薄型,或因易受沉积后的侵蚀作用,而可能移失殆尽。构造:气候和海平面升降均对砂质沙漠沉积有影响,将使理想化的砂质沙漠相序发生不同的变化或改变。下边以北美西部、欧州、非州南部和南美的古代实例为例,来说明砂质沙漠迁移沉积记录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磁组构特征及其古风向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沉积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和统计分析,揭示了该沙漠磁组构参数在不同层位的变化特征,获得了古风向及其变化趋势和气候带漂变规律。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白垩纪沙漠在早白垩世晚期的风向主要为SEE向和SW向,二者交替出现。晚白垩世早期为SEE向。(2)两组方向所示盛行风为西风和东北信风。(3)该沙漠早期处于副热高压带的西风和东北信风切变带上,切变带曾作短周期南北向漂变,晚期因切变带南移而处于西风带中,属于长周期漂变。(4)磁组构能很好地显示风沙沉积物中无宏观表征的风向特征。  相似文献   

3.
渤海古沙漠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世界沙漠的分布特点和沙漠的发育条件,作者认为晚更新世末期渤海气候干冷,雨量稀少,西北风强盛,松散沉积物丰富,具备发育沙漠的条件.文章从以下方面证明渤海古沙漠的存在:(1)渤海约有四分之一区域为残留砂沉积;(2)在全新世盖层下的更新世砂质沉积具有高倾角的前积纹层;(3)渤海东南缘陆地和岛屿有古渤海沙漠衍生黄土分布.综合分析认为末次冰期时,渤海中部和辽东湾古沙漠发育程度好,渤海湾次之,莱州湾未发育沙漠.  相似文献   

4.
风成古沙漠沉积体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古沙漠沉积是干旱缺雨、植被稀少、风成作用持久强烈等特殊环境下的地质记录.近年来中国东部白垩纪古沙漠的发现(江新胜等,1992;程守田等,1996;齐骅等,1996)标志着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地球上,沙漠地区分布甚广,集中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副热带,以及虽处在温带,但远离海洋的大陆内部。约占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形成沙漠的主要条件是干旱气候,造就沙漠沉积的主要动力因素是风力。按照“将今论古”的原则,地质历史时期中干旱气候的环境也经常发生,不乏存在沙漠和沙漠沉积。但是,由于地质时期的古代沙漠沉积的识别比较困难,尤其是沙漠沉  相似文献   

6.
程守田  刘星 《地球科学》2000,25(6):587-591
古沙漠是以风成沉积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环境的充填, 由于风成沉积与水成沉积机制不同, 目前以湖泛面为依据所开展的陆相湖盆层序地层研究的原则不能完全适用于古沙漠地层.分析讨论了基于地下潜水面为沉积基准面的古沙漠沉积作用过程及其控制因素, 探讨了古沙漠层序地层的构成及其单元的划分, 并提出了古沙漠成因地层及沉积学研究的有关概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沙漠形成演化与气候变化是沙漠科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亦是当前第四纪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开展该项研究,对揭示沙漠的发生、发展规律,使人类正确认识沙漠及改造利用沙漠有着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中国沙漠形成演化与气候变化研究从沙漠是干旱气候条件下风力分...  相似文献   

8.
沙漠沉积是良好的储层,也是潜在的生油层。大量的中渗率的风成沙丘沉积,是世界许多大油田的主要采层。如在Little Buffallo盆地的61号  相似文献   

9.
第一节地质背景本文所研究的白垩-第三纪沙漠沉积区位于四川地块的西南缘。四川地块有印支运动形成广阔的内陆盆地格架,于三叠纪晚期构成完整的四川盆地(包括黔北),并且沉积盆地与现在的地理盆地基本相当。当时气候炎热温润,生物繁盛,既是举世文明的恐龙之乡,也是好的成煤期。  相似文献   

10.
古沙漠沉积的研究可以重塑古地理、古纬度和古气候,从而指导同此类沉积环境相关的矿产的找寻,并恢复沉积盆地的地质发展史。在国外,不仅对各时代的古沙漠沉积作了广泛的沉积学的研究,而且发现有与之相关的大型油田。然而在我国,古沙漠相的研究工作极其薄弱,缺乏系统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还属于一个空白。为此,笔者遂从地层古生物工作转而侧重风成沉积作用和古沙漠相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沙漠成因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宜吉  葛云  赵立鸿 《江苏地质》2000,24(2):124-128
荒漠化是直接危害人类继续生存的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荒漠是岩漠、砾漠、沙漠和泥漠的总称。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较大、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的土地占国土总面积的近 30 % ,而其中沙漠面积占了荒漠面积的一半。因此荒漠 ,特别是其中的沙漠 ,自然也就成了国土资源研究的重要课题。1 沙漠形成的传统解释沙漠形成原因一般认为有两个。首先是气候因素。赤道地区的上升气流在高空向两极方向流动 ,由于地球旋转偏向力的影响 ,到了南北纬 30°附近 ,大部分空气不再前进 ,而在高空积聚 ,并辐射冷却下沉 ,近地面气层常年保持高气压 …  相似文献   

12.
一、估算的意义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正确评价和实际应用,结合地下水形成的自然条件,划分了平原区、山丘区、沙漠区和内陆盆地区等四个“评价类型区”。在这些类型中,沙漠区由于资料短缺,成了棘手问题,所以《地下水资源调查和评价工作提纲》规定,“沙漠区一般按无浅层淡水处理”。这实际上使沙漠区成了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空白区。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境内,东倚贺兰山,南接祁连山,西达黑河,北部有结构洼地与外蒙为界。该公园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形成了以沙漠、戈壁为主体的地貌景观,是中国唯一的沙漠地质公园。并于首届中国地质公园“选美”活动中获得“中国最美地质公园”的称号。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群沉积时期的古沙漠盆地体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笔者基于一个完整的沙漠盆地内,各种地理景观、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沉积类型间有机的密切联系,提出并使用沙漠盆地体系和沙漠盆地沉积体系的概念,结合将今论古的原理,在大量实际资料的分析、研究基础上,首次确定了在志丹群洛河组和罗汉洞组上段的沉积期间,有两期不同的古沙漠盆地体系和古沙漠盆地沉积体系的存在。根据各种沉积类型和剖面结构的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对它们的次级环境和沉积体系进行了划分和讨论,重塑了这两期古沙漠盆地体系的古地理环境.依据保存的条件和地表的出露,笔者识别与恢复出洛河期古沙漠盆地体系从现盆地南部向北依次是砾模环境、丘外过渡环境和沙丘环境,而岩漠环境一般是不易被保存的,罗汉洞晚期的古沙漠盆地体系仅保存有沙丘环境和位于其南、北两侧的丘外过渡环境,而岩漠环境和现盆地市部的砾漠环境未被保存,现盆地北部的砾漠环境可能是未出露。对各种环境中的沉积类型和特征、剖面结构等均作了详尽地叙述和讨论。最后,并指出古沙漠相或古风成相的研究在沉积学的理论上和国民经济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1.在我国,古沙漠的研究及其薄弱,至今没有一分系统的资料。本课题采用多种手段,进行专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沙漠流动性的气候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性是沙漠或沙丘的突出特征之一,是风沙运动的产物,与气候关系密切.然而,目前尚没有被广泛接受的沙漠或沙丘流动性与气候关系的研究成果和评估方法.本文简要评述了在沙漠流动性和气候关系方面的一些代表性研究工作,讨论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者们曾提出风蚀气候指数、输沙势以及沙丘活动指数,试图表达沙漠流动性与主要气候要素,如风速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风蚀气候指数主要针对土壤风蚀,根据风沙活动强度与风速以及土壤湿度的经验关系,通过风速和降水-蒸发指数表达气候侵蚀性.输沙势针对流动沙丘的形成和发育环境,适用于表达干旱流动沙丘区的潜在风沙活动强度.沙丘活动指数与风蚀气候指数类似,但更适用于流动或固定沙丘区,是判断沙丘流动程度的指数.沙漠的流动性不仅与气候特征有关,而且与当地总体地理环境背景、地表沉积物物理化学性质等有关.沙漠的流动性变化相对于气候变化具有滞后性,因而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沙漠流动性与气候的对应关系变差.如何针对不同区域,表达气候要素对沙漠流动性的影响,以及沙漠流动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江卓斐  伍皓  崔晓庄  江新胜 《地质论评》2019,65(6):1487-1500
气候模拟显示,中国在古近纪曾被带状干旱带控制并被大面积沙漠沉积覆盖,然而在中国境内,尤其是在青藏高原周边气候变化与青藏高原隆升耦合敏感地区却鲜有发现,一定程度制约了东亚季风起源时间和气候变化研究。本文通过岩性、沉积结构、沉积构造、石英砂颗粒表面特征、铁质黏土套的化学成分特征和风成沙丘分布面积综合分析,证实了剑川盆地古近系始新统宝相寺组中段典型沙漠沉积的存在。古风向重建显示,沙漠早期为西风控制,晚期为西北风控制并伴随有初始季风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证据可见,青藏高原东缘始新世中晚期经历了一个由干旱到潮湿的气候剧变事件,而沙漠的消失即为该事件的标志。研究区古近纪风向偏转、初始季风雨的出现以及沙漠的消失表明,东亚季风可能始于晚始新世。本文进一步确证了青藏高原东缘古近纪沙漠的存在,对深化研究东亚季风起源的时间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的耦合关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沙坡头站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包兰铁路沙坡头车站附近,距宁夏中卫县城20公里。包兰铁路迎水桥—沙坡头—孟家湾三车站区间沿线全为高大密集的流动格状沙丘,在沙坡头村一带流沙逼近黄河河岸,该站就座落在黄河北岸流沙之上。 该站地处草原化荒漠带 年平均降水量为185.6毫米,年平均气温9.7℃,植物生长期150—180天。 通过三十年的治理和开发利用,这里以流沙入侵为特征的沙漠景观已大为改观,试验地已形成了荒漠新绿洲。它是兰州沙漠研究所和我国沙漠科学研究的野外综合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19.
半沙漠流域产流特征与沙漠覆盖面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包为民 《水科学进展》1998,9(2):130-135
分析了半沙漠流域的水文特征,提出了半沙漠流域分沙漠覆盖区和非沙漠覆盖区的水量平衡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沙漠覆盖面积的水文分析法,确定了毛乌素沙地周围半沙漠流域沙漠覆盖面积比例,并据实地调查资料作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半沙漠流域分区水量平衡关系和沙漠覆盖面积确定的水文分析法是合理的,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0.
新疆伊犁河谷沙漠沉积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伊犁河谷西部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内的可克达拉(TKP)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稀土元素特征分析,结合方解石变化特征,探讨沙漠沉积稀土元素与环境变化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TKP剖面的稀土元素总量(不含Y)平均为130.90 μg/g,变化范围为32.88 ~ 238.58μg/g,整个剖面分配模式相似,缓右倾斜型,轻稀土适度富集,δCe,δEu和LREE/HREE比值相近,Eu中度负异常,未见明显Ce异常,指示剖面物质来源的一致性和总体干旱、半干旱的气候环境.包括Ce在内的各稀土元素、∑REE以及LREE/HREE在垂向变化上高度相关,并与方解石含量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表明其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在干旱区的沙漠沉积中稀土元素对古气候变化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并据此重建了晚全新世以来伊犁河谷的气候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