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床沉积物的渗透性是影响河水与地下水水量交换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以沙颍河为例,采用原位竖管法测定了沙颍河界首-阜阳段河床沉积物垂向渗透系数 Kv和任意方向渗透系数 Ks,并采用变水头渗透仪法测得界首、太和实验点河床沉积物渗透系数。通过对比分析两种实验结果,得到沙颍河河床沉积物渗透性很小,但呈现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变小的趋势,且呈明显各向异性,局部受采砂等人类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渗透系数影响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交换,其大小具有空间效应。通过竖管法(单管法)、多孔介质垂向渗透系数测量仪法(双管法)测定了银川平原青铜峡市灌区汉延、惠农两条古灌渠18个试验点位的渗透系数,每个试验点进行了3组试验,共得到54组试验数据,另采取了16组原状土样进行颗粒分析。通过对试验数据的统计分析得出,研究区2条灌渠的渗透系数在0.1~1.1 m·d~(-1)之间变化,渗透系数值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总体变异系数大小为0.441,属于中等程度变异;汉延渠河床渗透系数平均值比惠农渠稍大,但变异程度较惠农渠略小。且从上游至下游,河床渗透系数值总体变化呈下降趋势;颗粒直径是造成本研究区河段渗透系数变异的一个主要因素,但河床渗透系数的大小不仅仅受颗粒直径的影响,河床生物扰动、水化学特征变化等也可能会造成河床渗透系数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3.
利用竖管法现场测量渭河高漫滩沉积物的水平渗透系数和河漫滩饱和带沉积物的垂向渗透系数,分别测定了高漫滩5个层位和河漫滩饱和带78个点的渗透系数,分析了渗透系数在层内的变化以及在各层之间的差别。应用Matlab软件检验实验数据的统计分布规律并应用地质统计原理计算渗透系数的变异函数。分析得出高漫滩中单一沉积层中测得的渗透系数属于正态分布,河漫滩饱和带单一沉积层的渗透系数呈对数正态分布。根据实验,分析得出渗透系数与洪水水动力条件相关。洪水水动力条件大的情况下,沉积物以中砂、粗砂为主,沉积物有较大的渗透系数;当洪水水动力条件较小时,沉积物以细砂、粉砂沉积为主,其渗透系数也较小。  相似文献   

4.
河床沉积物中有机质对其垂向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水头下降立管法对渭河5个区域的河床渗透系数进行测定,并在室内分析其粒径分布及有机质含量。运用SPSS18.0软件分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与其垂向渗透系数的关系。结论为:有机质主要通过改变黏土的结构从而改变沉积物的结构,进而影响垂向渗透系数值的大小;有机质对垂向渗透系数的影响关系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及黏土含量的组合关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应用竖管测定法对黄河中游龙门—潼关段的河床沉积物的渗透性进行了试验研究,测得了黄河河床沉积物的垂向渗透系数和水平渗透系数;应用地下水模拟软件,研究了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为研究黄河水与地下水相互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竖管测定法可现场测定河床的渗透系数.采用人工梯度法和自然梯度法两种方法,对普拉特河位于卡尼市(KearneyCity)东南河段河床的垂直、水平和任意方向的渗透系数进行了野外现场测定.10个测点的垂向渗透系数的平均值为30.51m/d,一个测点的水平方向渗透系数为97.2m/d,其各向异性比率约为3.结果表明:普拉特河床沉积物剖面上具有一定的各向异性,平面上为非均匀介质.  相似文献   

7.
在天津地区板桥凹陷中,东营组储存有丰富的地压型地热流体资源,但开采水位降深大,导致勘查和开发比较困难。结合东营组孔隙结构条件及地压条件,对TR21孔抽水试验数据进行整理,认为东营组处于超压之中,存在启动水力坡度。经对0及3次降深抽水试验数据按迭代法拟合求解,求得启动水力坡度为1.16(1 160‰)、超压渗透系数为1.896 m/d。这表明东营组地热流体仅来源于下伏沙河街组超压储层,东营组可圈闭5.12~6.25 MPa的下伏地层超压,为下伏地层超压形成及本组超压保存提供了条件;超压渗透系数大于用渗透率求得的渗透系数(1.392 m/d),表明储层在超压作用下渗透系数增大的客观规律;储层超压及渗透系数的增大,为这一资源的开采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张家港暨阳湖湖底沉积物渗透系数的现场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湖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定量研究中 ,湖底沉积物的渗透系数是极其重要的参数之一。湖底沉积物渗透系数的传统测定方法主要为实验室分析法。该方法不能进行渗透系数的现场测定。竖管测定法可现场测定湖底沉积物的渗透系数。在张家港暨阳湖已开挖的湖区约 0 .3km2 的范围内进行了 2 9个点的野外现场测定。其垂向渗透系数的平均值为 2 .76× 10 -7cm/s。暨阳湖湖底沉积物的渗透性等级为极微透水  相似文献   

9.
河床沉积物的渗透系数是水文地质关键参数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转换关系。采用水头下降竖管试验法对滦河下游3个不同断面,共32个测试点河床垂向渗透系数Kv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滦河床沉积物Kv值总体在0.17~2.93m/d之间变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沿不同地貌单元(冲积平原-海积平原-入海口)、不同河床断面以及在较小的1m×1m范围内沉积物Kv值均存在明显差异,变异程度由冲积平原向入海口处递增,表明河床沉积物的渗透性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变异性;河床两岸沉积物的Kv值明显小于河流中心,而在较短的流程内Kv值沿河流流线方向基本不变。颗粒分析结果显示沉积物颗粒的大小与分布是造成渗透系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此外,河床中的淤泥质层会极大地降低沉积物的渗透能力,减弱河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量交换能力。研究结果对滦河流域河水和地下水转换关系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潮间带地区,海潮引起海水位变动时,一种原位测定海底沉积物渗透系数的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测定海底沉积物水平和垂向的渗透系数,还可对海底沉积物中任意倾斜方向的渗透系数给予测定,这一点是传统测定沉积物渗透系数的方法所无法达到的.通过所测数据,我们可以画出表征含水层渗透系数的椭圆,从而确定海底沉积物各相异性的性质,这一结果对于研究地下水流动、河水泄流及海底沉积物中污染物的运移意义十分重大.该方法能有效的用于不同海洋地质情况,并且相比颗粒分析、渗透仪、和抽水试验等其他方法更经济,更实用.  相似文献   

11.
以颗粒状钠基膨润土防水毯为研究对象,采用改造的GDS全自动环境岩土渗透仪开展渗透试验,研究温度和压力对渗透系数的影响。研究表明:低围压下膨润土防水毯的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温度较高时趋于平缓或略有增大;围压增为100 kPa时,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固有渗透率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小;低围压下固有渗透率减小更显著,仅考虑流体物理性质变化的渗透系数估算值与实测值有很大差异。膨润土吸附结合水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不能解释膨润土防水毯渗透系数和固有渗透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当温度升高时,粒间孔隙减小且颗粒状膨润土分解成凝胶态蒙脱石颗粒,在低围压下凝胶态蒙脱石颗粒层间距离减小,是渗透系数和固有渗透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岩土力学》2017,(9):2465-2472
在堤基管涌发展机制的研究中,需考虑管涌通道四周破坏扰动松散层的影响。目前针对松散层渗透特性变化的定量试验数据较少。基于此,通过一维垂直向上渗流作用下均匀砂的渗透试验来研究临空面表层土体的松散过程和渗透特性变化情况。砂样垂向渗透变形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临空面表层土体松散破坏和松散层逐渐向深部扩展的过程。通过分析砂样沿程水头分布的调整变化情况得知,松散表层土体的渗透系数分布呈突变形式,即临空面松散薄层的渗透系数远大于其下松散砂层的渗透系数。由此类推,管涌通道边壁四周松散薄层的渗透系数远大于砂样整体渗透系数,松散层的存在使得管涌通道尖端坡降并不会达到很大值。这一点认识对管涌发展机制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程哲  裴斅思 《地下水》2012,(2):14-17,126
为了研究颗粒配比对风积砂中毛细现象的影响,本文通过9种不同颗粒配比的风积砂进行室内竖管法毛细水上升高度试验,得出了如下结论:(1)在单一砂样试验中,粗砂(粒径0.5~2 mm)、中砂(粒径0.25~0.5mm)、细砂(粒径0.075~0.25 mm)、粉土(粒径<0.075 mm)的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为7.5 cm、16.0 cm、30.5cm、98.0 cm;(2)在混合砂样试验中,中砂和粉土以9:1、8:2、7:3、1:1混合,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分别为32.0 cm、51.0 cm、71.0 cm、73.0 cm。揭示了风积砂平均粒径越小,最大毛细水上升高度越高,并建立了风积砂毛细水上升高度h(cm)-时间t(min)lnh=a(lnt)2+b(lnt)+c形式的预测模型,其中a、b、c是与风积砂物理性质有关的物理量,为生态保护及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围压下砂土的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改玲  王雅敬 《岩土力学》2014,35(10):2748-2754
利用高压三轴渗透试验系统,对某矿区深部的粗砂和细砂进行了高围压条件下的渗透试验。研究了同一水力梯度下渗透系数与围压的关系;同一围压下渗透系数与渗透水力梯度的关系;同一水力梯度下,围压逐级加载的渗透系数与一次加载的渗透系数之间的差别。结果表明,粗砂和细砂在同一水力梯度下渗透系数均随围压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在同一围压下,渗透系数会随渗透水力梯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大;同一水力梯度下,围压逐级加载下的渗透系数明显小于一次加载条件下的渗透系数。根据围压与渗透系数的关系拟合出了两种砂样渗透系数与围压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为探究高围压下渗透系数变化的原因,研究了砂样试验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和试验前后的粒度成分变化。结果表明,围压的施加过程伴随着试样的体积减小,相应的孔隙度减小,渗透系数降低;高围压条件下,砂土颗粒被挤碎成细颗粒,使得砂土的细粒含量增多,孔隙度减小,导致了砂土渗透系数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渗透系数是重要的水文地质参数,不同含水介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渗透性不同。通过对中砂、细砂及其分别按1:1、2:1比例均匀混合的四种砂样进行压密实验,然后根据达西定律计算其在不同压密条件下的渗透系数,分析不同砂样的渗透系数呈现的线性关系,得出含水介质在不同压密作用下渗透系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渗透系数随模拟含水介质压密的增大呈线性减小趋势,线性拟合决定系数为0.845 2~0.885 5;在单一砂样长时间实验下,由于重力影响所产生的细小颗粒运移,各砂样所测得的渗透系数均为前期快速下降,后期下降速度趋缓;含水介质透水能力主要取决于粒间空隙大小和多少等因素;混合砂中,随着粒径较小介质的比例增加,渗透系数在不同程度上更倾向于粒径较小的含水介质。  相似文献   

16.
以颗粒状和粉末状膨润土防水毯(GCLs)为对象,运用GDS (global digital systems)全自动渗透仪开展渗透试验,研究CaCl_2溶液作用下GCLs渗透性能的温度效应,初步探讨其机理。试验表明:当水化液为0.05mol/L的CaCl_2溶液时,两种GCLs渗透系数随温度升高呈现增大趋势;当水化液为去离子水时,颗粒状GCL渗透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粉末状GCL渗透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去离子水情况下,膨润土吸附结合水量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aCl_2溶液作用下,吸附结合水量较去离子水情况大幅降低。当CaCl_2溶液浓度一定时,膨润土膨胀指数随温度升高而略有增大;当温度一定时,膨润土膨胀指数随CaCl_2溶液浓度升高而显著减小。以去离子水进行试验时:颗粒状和粉末状GCLs渗透系数随温度的变化主要影响因素为凝胶态蒙脱石数量,其次为流体黏滞系数和吸附结合水量;颗粒状GCLs膨润土孔隙结构越不均匀,凝胶态蒙脱石数量的影响就越显著,导致渗透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固有渗透率随温度升高显著降低。以CaCl_2溶液进行试验时,两种GCLs渗透系数随温度变化的主要受流体黏滞系数和吸附结合水量的影响,而受凝胶态蒙脱石数量的影响较小。孔隙溶液性质、温度和膨润土类型均对GCLs的防渗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相对渗透率和饱和度定量关系是多孔介质多相流动系统中重要的动力学参数关系。使用设计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测定了一维砂柱中油水两相动态流动系统的相对渗透率及饱和度数据,由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所测得的相对渗透率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细砂的强亲水性对不同先湿条件下的油、水相相对渗透率及饱和度有较大影响,并造成了不同先湿条件下流体间驱替机制的差异;相饱和度是影响相对渗透率的主要因素,孔隙空间中两种流体的分布方式和流体的饱和历史也影响各相相对渗透率。对试验结果用VGM模型(Parker-Lenhard模型)进行拟合所得结果较好;在水先湿条件下,将van公式拟合毛细压力-饱和度数据所得拟合参数用于VGM模型预测相对渗透率-饱和度曲线,所得结果与VGM模型直接拟合所得结果有差异,但两者所得结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18.
低渗致密砂岩渗透率应力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储层岩石中孔隙流体压力的变化会引起有效应力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渗透率的改变,引发储层岩石渗透率应力敏感现象。以试验研究了不同围压下渗透率随孔隙流体压力的变化规律,试验包含了老化处理和升降内压4个回路,每个回路是在围压不变降低和增加孔隙流体压力下实现的,采用稳态法采集每个测试点的数据。试验结果表明,渗透率随着孔隙流体压力的降低而减小,随着孔隙流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低围压下渗透率的变化幅度较大,在高围压下,则变化幅度较小;在不同围压回路下,净应力相等的点对应的渗透率不相等;渗透率在随孔隙流体压力的变化中呈现出“台阶式”变化。根据Bernabe的模型计算了渗透率有效应力系数,结合Bernabe的观点分析计算结果发现渗透率呈“台阶式”变化是微裂缝随应力的变化而发生变形的表现。对试验岩样进行了储层岩石应力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该低渗致密砂岩储层表现为中等应力敏感。  相似文献   

19.
高柱仪法测定砂性土的最大分子吸水量存在试样用量太多、土颗粒不均匀测试结果很不稳定及当砂样中含有少量粘性土和粉土时,测定值偏大等缺欠。我们用离心机法来测定最大分子吸水量,较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其试验的仪器设备及操作步骤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土工试验规程》(TD—82)”  相似文献   

20.
利用柔性壁渗透仪对土工合成黏土衬垫(Geosynthetic Clay Liner,GCL)的渗透系数进行测定时,试验条件的设置会对测定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文章阐述了有效应力、渗透溶液特性、预水化、水力梯度以及试验终止标准等试验条件对GCL渗透系数的影响机理,介绍了过去20年GCL渗透系数测定技术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目前GCL渗透系数测定过程中尚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有助于正确认识已有数据和结论,同时对后续试验的开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