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历史上曾有十个朝代先后在此建都,素称十朝都会。南京城历史悠久。远在6000多年前,在玄武湖湖畔,就出现了原始的村落。这个村落便是名城南京的雏形。到了春秋时代,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在现今朝天宫后山上建立冶铁作坊铸造兵器取名冶城,这是最早出现于南京的一座土城。公元前306年,楚  相似文献   

2.
南京,简称为"宁",古称"金陵",江苏省省会,"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指的就是南京.南京是中国四人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有"六朝占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城市的起源蕴含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之中,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便是"水".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地区,水系纷繁复杂,境内除了有长江水系外,还有淮河与太湖水系.  相似文献   

3.
南京,简称为"宁",古称"金陵",江苏省省会,"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指的就是南京.南京是中国四人古都之一,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有"六朝占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城市的起源蕴含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之中,其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便是"水".南京地处长江下游地区,水系纷繁复杂,境内除了有长江水系外,还有淮河与太湖水系.  相似文献   

4.
名胜组景是一定地域范围内景观的组合,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城市地标和旅游资源。以南京的金陵四十八景为例,研究名胜组景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金陵古代名胜组景依赖于自然地理环境,密集分布在长江、钟山、秦淮河等山脉和河流附近,同时也受人文地理界线的影响,较集中于南京城墙内;民国至当代的金陵四十八景的空间分布呈现东进南延北拓态势,逐步扩散至人文地理边界以外的外城郭,进而扩散到郊区县市(江北、高淳、溧水)。名胜组景的这种时空变迁特征与城市变迁存在强烈的关联。历史文化名城的组景景观可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金陵四十八景的时间演进过程中呈现自然景观数量减少、人文景观数量增多的趋势,景观景名、排序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古今游憩偏好的变化、旅游需求的变化、历史文化景观的积累、宗教变革、土地利用、社会职能的转变、时代文化的差异都对此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薛光 《中国方域》2004,(2):35-37
近来,南京的《金陵晚报》登载了关于“拯救南京老地名”的系列报道,称15年来有180多条“老地名”从地图上消失;从2001年以来,新地名则以每年200条左右的速度直线递增。紧接着,又适时将报道转移到开展“评选十大遗憾消失地名”的活动上来。由于关系老百姓身边的事,引起不少市民极大关注,产生了热烈反响,很多地名  相似文献   

6.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作物育种组,自民国十六年起,即着手小麦选种试验,藉以改良品种,所用方法为单穗;以南京26号小麦为标准品种,试验结果,於四千五百二十九品种中以2905号小麦得选,此小麦不仅产量甚高,且易早熟,嗣後经七年之试验结果,其产量超过标准品种(南京26号)者百分之二十五;超过普通农家品种者百分之三十二,故从民国廿三年起标准品种即改用2905号小麦,今本文即就2905号小麦,专论其与气候之关系。  相似文献   

7.
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作物育种组,自民国十六年起,即着手小麦选种试验,藉以改良品种,所用方法为单穗;以南京26号小麦为标准品种,试验结果,於四千五百二十九品种中以2905号小麦得选,此小麦不仅产量甚高,且易早熟,嗣後经七年之试验结果,其产量超过标准品种(南京26号)者百分之二十五;超过普通农家品种者百分之三十二,故从民国廿三年起标准品种即改用2905号小麦,今本文即就2905号小麦,专论其与气候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西部资源》2012,(4):70-70
玻璃古名颇黎。中国目前所藏最早的玻璃制品认为是战国时代的遗物。至于是自制还是国外运来的还待考证。古时候,对玻璃的有关传说各异。曾有人认为玻璃是天然的东西,不是人造的,因而人们视玻璃制品为珍宝而用于随葬。南京文物博物馆存的一只玻璃杯,是由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墓里出地,至今保存完美。也有人认为,北朝北魏太武帝时(5世纪20年代),有大月氏国人(公元前165年左右居住在甘肃省西部的一个民族)被迫西迁,到公元初迁到了印度河流域,建立了遗霜帝国(今印度一部分)。这个民  相似文献   

9.
在对敦化吉祥泥炭剖面的Na、K、Mg、Ca、Fe、Cr、Mn、Sr、Ba和Pb等元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Morlet一维连续小波分析其时频变化,将剖面晚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过程分为6个阶段:公元前730年前的温暖降温期;公元前730年~公元前205年的温和湿润期;公元前205年~公元255年早期温暖湿润,之后变凉干;公...  相似文献   

10.
薛光 《中国地名》2010,(8):70-70,77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南朝诗人谢眺1500多年前发出的慨叹至今千古传颂,经久不衰。南京虽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但对这句诗文的真正理解,却是30年前从野外测绘转向地名工作后逐渐开始的。各类新意地名的目不暇接和美不胜收,是社会进步和时代变迁的真实写照。城市建设的速度越快,新地名问世得越多。  相似文献   

11.
华夏第一园 淇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淇园位于河南省淇县(朝歌)西北17公里耿家湾一带,为西周晚期卫武公(公元前812年—公元前757年)时修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皇家园林。 周武王灭商,康叔被封为卫国国君,建都朝歌。卫武公为康叔九世孙,公元前812年继位,为君55年。武公执政期间,能百采众谏,察纳雅言,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佐平王平息戎患,终生以国家为重,深得百姓的尊敬与爱戴。后  相似文献   

12.
游寿,号介眉穴1906-1994雪,福建省霞蒲县人。游家世代书香、家学渊源,晚清著名的政治家林则徐就是其高祖游光绎的受业弟子。游寿是游学诚的独生女,自幼聪颖且在家学的熏陶下又能背诵很多的古诗文。1920年,进“福州女子师范学校”上学,文章、书法得到严师邓仪中先生穴邓拓之父雪的规范和提高。1928年,入“南京中央大学”中文系就读。1934年,又考入“金陵大学文科研究所”,成为国学大师胡小石的研究生。毕业后,主要在“中央博物院”穴现南京博物院雪工作。解放后,又在“南京大学”和“山东师范学院”任教。1957年,5l岁的游寿为支援边疆建设来…  相似文献   

13.
巴林国位于波斯湾西南部,由巴林岛及其附近的33个小岛组成。面积706.5平方千米,人口61.6万。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通用英语。公元前3000年即建有城市。公元前1000年腓尼基人到此。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巴士拉省的一部分。1507~1602年被葡萄牙人占领。  相似文献   

14.
天然气史话     
《西部资源》2011,(4):45-45
在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间,伊朗首先发现了从地表渗出的天然气。许多早期的作家都曾描述过中东有原油从地表渗出的现象,特别是在今日阿塞拜疆的巴库地区。渗出的天然气刚开始可能用作照明,崇拜火的古代波斯人因而有了"永不熄灭的火炬"。中国利用天然气是在约公元前900年。中国在公  相似文献   

15.
《西部资源》2012,(5):61-61
最早的钻石于公元前800年-公元前600年发现于印度。印度是18世纪以前唯一的主要钻石产地。早期就在这里发现了包括"光明之山"在内的一系列名钻。1725年,在巴西的米纳斯吉拉斯发现首粒钻石。在19世纪南非发现钻石以前,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生产国。1867年到1868年(有争议,时间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1,(3):26-26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颍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史称“灌婴筑城”。次年(公元前201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10里84步、辟有6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  相似文献   

17.
这是目前辽阳地区最古老的地名。公元前284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遣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史记》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设辽东郡及襄平县。襄平城为郡、县治所(今辽阳市老城区)。此为辽阳建城之始。此后虽经朝代更迭,但襄平的名称始终存而不废。直到公元404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将襄平城改称为辽东城,襄平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称才结束了,但襄平一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8.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术±的事件。对于秦始皇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事件,学术界一直有不同意见。主流的意见认为,秦始皇坑的是儒生,但也有人认为,秦始皇并未坑儒,他坑的是一些江湖术士。那么,秦始皇坑的到底是些什么人呢?  相似文献   

19.
《西部资源》2013,(3):71-71
玉龙来自中国,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约公元前3500年。长久以来人们都认为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然而,现在我们知道在该地区以北和以南有许多更早的文化。大约从公元前3800年至2700年,一批现在被认为是红山文化的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居住在遥远的东北部地区,即现在的辽宁省和内蒙古他们建立了一个成熟的社会,那里有给人留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名》2011,(11):48-49
白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39岁时,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强大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始皇(公元前259年~前210年)名政(正),赢姓秦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