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从此,中国革命发生了历史陛的转变。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八七”会议会址却成为人们心中的谜团。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名》2011,(11):45-4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它以流域跨越省份多、涉及地名众多而著称。  相似文献   

3.
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尽可能得使自己成为“杂家”。所谓“杂家”,就是能够博览群书,杂学精研。在对地理“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知识,如文史哲、数理化、音体美等等,都有所涉足。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0,(9):26-26
1唐尧原本姓祁。尧原姓祁,也叫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唐尧是传说中的圣明天子,被后人尊为“良师帝范”、“文明始祖”。据说,他做了100年天子,后来禅位给舜。  相似文献   

5.
倪普 《地理教学》2011,(4):23-24
一、“问题性教学”的内涵及模式的构建 1.内涵 问题性教学,就是以“问题”作为教学的重要手段,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并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通过精心编拟和展示若干系列问题,加强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把教学过程真正变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通过“逆向思维”,打破思维定势,寻找简便解法 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很多学生只会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或是隐含条件来推出结论,而不会想到根据结论向前推出需要的条件。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根据结论找需要的条件是可以找到非常简便的解题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窦爱华 《地理教学》2010,(15):23-24
一、教材分析 “海陆的变迁”是第二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第一节静态分析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动态分析地球面貌形成的原因,其重点应该放在两个学说上。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地球面貌的变化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10,(12):62-62
冰岛第五大冰川——埃亚菲亚德拉冰盖冰川附近一座火山14日喷发后形成大量烟尘,严重影响了欧洲地区的空中交通。欧洲航空安全组织16日发表公报说,冰岛火山烟尘形成的云团正继续向欧洲东南方向移动,对欧洲地区空中安全的干扰还将持续至少24小时。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地球信息科学一代宗师、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现代地图学的开创者、当代地学界的翘楚!敬爱的陈述彭院士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个年头了!  相似文献   

10.
梁子 《地理教学》2011,(8):2+65-F0002,F0003
这些年跑的地方多了,有意无意间撞上的习俗真不少,随便从脑子里拽出一个就是故事。 记得在非洲红海边上一个叫卖德村的。进村就遭遇成片的坟墓,再一往里走发现许多家门口都有被石头包围的圆圈,人们进家门还得绕着圆圈走。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名》2010,(1):62-62
北京叫老虎洞的地名有九条,故宫里头有一个地方叫老虎洞。  相似文献   

12.
《中国地名》2011,(10):F0002-F0002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 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相似文献   

13.
陈隆亨 《中国沙漠》2000,20(3):233-233
竺老是我国德高望重的大科学家和大教育家,也是我国沙漠科学研究的开创者和指导者,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科学研究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因参加沙漠科研工作,有幸多次见到竺老,并聆听过他的指导。当前,在国家进行西部大开发中,继承竺老精神,发展沙漠科学研究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索平原湖区“林水结合”抑螺防病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位于湖北洪湖市的湖北昌兴农林开发有限公司走出了一条"清沟洗淤、疏渠造林,林水结合、公司运营"的平原水网造林之路,破解了平原湖区林业发展和农田水利建设难题,是"林水结合"建立抑螺防病林模式的开创者。这家农林开发公司,将目光从荒滩荒坡造林逐步转向少人问津的河道沟渠。仅用  相似文献   

15.
竺可桢是中国物候学研究的开创者和领导者,他研究物候学可分为三个时期:(1)研究古今物候学,个人开始物候观测时期(1921—1931年);(2)领导组织中国物候观测时期(1931—1940年);(3)领导建立物候观测网,开展中国物候学研究,并完成北京24年物候观测记录时期(1950—1973年)。本文详述了他对物候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名》2010,(1):72-72
在洛阳镇的戴溪街西面,有两个村,一个叫管城村,一个叫虎臣村,关于这两个村的来历,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  相似文献   

17.
王红霞 《中国地名》2013,(12):45-47
顾颉刚(1893-1980),江苏苏州人,中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创者、蜚声国内外学术界的著名史学家。他自幼喜好游览,一生游历祖国南北历史文化重地,并自觉地将对文物古迹的实地考察与学术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他在诸多学术领域中取得的巨大成就,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实地考察的重视。1931年,顾颉刚先生带领旅行团来到济宁考察,他们从兖州出发,历经济宁城区、嘉祥、曲阜三地,可以说,这是顾颉刚与济宁文化多方位的亲密接触。  相似文献   

18.
在旧沈阳县治以南4里处,有浑河的支流“沈水”,亦称“小沈河”,俗称“五里河”。于是,辽、金的“沈州”,元代“沈阳路”,明代“沈阳中卫”,近、现代的“沈阳县”、“沈阳市”,其名称中的“沈”或“沈阳”皆因其坐落于沈水之滨。  相似文献   

19.
于从明 《地理教学》2009,(11):27-29
一、重“理”轻“地” 先“地”后“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学教材也是按照这一顺序编写的。初中主要学习“地”——中国、世界,即了解“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等知识;高中主要学习“理”——自然地理基础理论和人文地理基本知识,即掌握“为什么”“怎么办”等知识。但是,由于现行中学教育体制和高考应试模式的深刻影响,许多学校并没有科学有序的执行好先“地”后“理”这一地理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20.
王德 《地理教学》2010,(16):10-11
陶行知先生认为:课内获得的知识是“闻知”“说知”,实践获得的知识是“亲知”,“亲知”是根本,“闻知”“说知”要结合在“亲知”上,才能成为“真知”。以往的地理教学往往过于“重结论、轻过程”,这使学生的思维和个性发展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