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 毫秒
1.
<正>X射线双星是包含一颗吸积致密星(黑洞、中子星或者白矮星)的双星系统,是宇宙中的重要天体.对它们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双星演化、吸积盘和致密星物理,而且也有助于对星系的形成和演化历史甚至宇宙学模型的认识.本文的目的是讨论X射线双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涉及到Be/X射线双星、低质量X射线双星、极亮X射线源和激变变星.第1章我们简要介绍了双星演化的相关知识.  相似文献   

2.
Be单星和Be/X射线双星作为一类特殊早型天体和特殊的大质量X射线双星,在各个波段都有与其它相同光谱型的B型天体显著不同的特征,因此长期以来引起中外天文学者的关注。首先在可见光波段发射线的存在,就是对仅产生吸收线的经典大气的挑战;其次Be星作为一类早型带有包层天体,研究Be星包层的性质,对研究原恒星包层性质和进一步了解早 型星其它光谱型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再者可以研究Be星的存在与星际磁场或湍流的星际  相似文献   

3.
XPer的新发射相:光谱与红外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恒荣  夏剑萍 《天文学报》1995,36(4):438-441
XPer的新发射相:光谱与红外观测杭恒荣,夏剑萍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南京210008中国科学院光学天文联合实验室关键词Be星/X射线双星,发射线,JHK测光1引言XPer是一颗Be/X射线双星(4U0352+30)的光学对应体[1-3],中子星的...  相似文献   

4.
据观测到的SN1996的Hα谱线的初步计算结果表明,该超新星可能是由一颗晚B9型超新星爆发形成的,爆发时的气壳质量可达0.0031M⊙,径向膨胀速度为11760km/s。  相似文献   

5.
利用瑞士Gornergrat天文台的意大利1.5米TIRGO红外望远镜对近红外变源IRAS04000+5052进行了近红外成像观测,得到了JHK宽带及H2S(1)1 ̄0和Brγ窄带高分辨率图像,并进行了红外测光及位置测量工作。结果发现此IRAS源不是以往认为的单一年轻天体,而是一个包含有许多个年轻天体的小尺度致密恒星形成区,在这样小尺度且致密区域内,恒星形成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据观测到的SN1996的Hα谱线的初步计算结果表明,该超新星可能是由一颗晚B9型超新星爆发形成的,爆发时的气壳质量可达0.0031M⊙,径向膨胀速度为1170km/s。  相似文献   

7.
利用瑞士Gornergrat天文台的意大利1.5米TIRGO红外望远镜对近红外交源IRAS04000+5052进行了近红外成像观测,得到了JHK宽带及H2S(1)1~0和Br窄带高分辨率图像,并进行了红外测光及位置测量工作.结果发现此IRAS源不是以往认为的单一年轻天体,而是一个包含有许多个年轻天体的小尺度致密恒星形成区,在这样小尺度且致密区域内,恒星形成也不是在同一时期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为解释Be/X射线双星波段联合观测结果,已发展了许多理论模型。在本文中简述这些Be/X射线双星理论模型的研究现状,包括枞两个正常的B型星组成的密近双星演化成为Be/X射线双星的演化模型,描述Be星气壳的物理模型,Be星和中子星的性质所决定的中子星吸积方式的吸积量及Be/X射线双星X射线源光变曲线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9.
Rieger  E 甘为群 《天文学报》1993,34(4):430-435
本文收集了SMM运行期间(1980.2-1989.11)与地面观测相对应的太阳白光耀斑HXRBS和GRS观测资料,就白光耀斑与硬X-射线发射及伽玛射线发射之产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统计研究,结果表明:白光耀斑与伽玛射线发射之间不存在对应关系;白光耀斑也并非全具有强硬X-射线发射,对那些只具有对较弱的硬X-射线发射的白光耀斑,我们发现低能粒子具有足够的能量驱动连续发射,因而它们可能起源于色球,而对那些具  相似文献   

10.
<正>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是宇宙中最为猛烈的高能爆发,它是一种随机出现的短时标脉冲式现象,自20世纪60年代被Vela卫星发现以来,一直都是天体物理学家所关注的研究热点.1997年Beppo SAX卫星首先发现了伽玛暴的余辉,后来又帮助测定了伽玛暴的红移,因而确定伽玛暴是起源于宇宙学距离上的现象.现在通常认为,持续时标长于2 s的长暴起源于大质量恒星的坍缩,而时标短于2 s的短暴来自双致密星的并合.对伽玛暴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极端相对论、极端高能条件下的物  相似文献   

11.
郝晋新 《天文学进展》1997,15(4):321-336
介绍了Be星的基本特性,评术字近年来对Be星星周物质结构研究的成果,重点介绍了最亲的关于Be星星周周产生和变化的动力不模型,另外,对Be/X射线双星系统的研究了做了简评述,重点论述了致密层与Be星延伸大气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ROSATVLA方法筛选,从ROSATX射线源中选出了一批新的BLLac天体和类星体的候选体.1996年12月8日至17日,利用北京天文台2.16m望远镜和OMR摄谱仪,对这批新候选体进行了光谱认证.经SUN工作站处理,又发现了5个新的X选类星体和1个Seyfert星系.此外,在扩大光谱波长覆盖范围到8500的条件下,重新观测了作者去年所发现的BLLac天体,结果发现2318+304在7259处有一很强的Hα6563+[NI]6548,6583发射线.因此,可以确定2318+304是一个类星体,而不是一个BLLac天体.  相似文献   

13.
在高能电磁波段,天文探测器的角分辨率较低,面对大量的伽玛射线观测数据时,研究人员需要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迅速找出一些未知天体的位置。利用2008年发射运行的国际费米伽玛射线空间望远镜(Fermi)的高能伽玛射线数据(100 Me V),对伽玛射线暴(Gamma-ray Burst,GRB)进行了详细的快速精准定位,主要研究了不同时间和能量选择时对天体源的探测置信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选择伽玛射线暴触发时间零点(T0)到T0+1 000 s以内的时间范围可以很好地定位伽玛射线暴的高能对应体位置。实验得到的高能伽玛射线TS位置图最佳位置与低能电磁波段的后随观测位置很好地符合,表明实验算法可以有效地计算该类天体伽玛射线暂现源的真实位置。  相似文献   

14.
能谱仅反映了高能天体辐射的部分性质,而高能X射线辐射的时变可以反映致密天体的动态性质。因此,在构造高能辐射的理论模型时,既要考虑X辐射的能谱性质,也要考虑其时变性质。特别对高能天体X辐射的快速光变,一般认为其发生在致密天体附近,致密天体快速光变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致密天体附近的物理性质,因此,时变可以对X辐射模型给以很强的限制。X射线源不同能量光子到达观测者的时间差称为X射线辐射的时延。介绍了高能X辐射时变中的时延分析方法及其最新发展,综述了致密双星系统中黑洞侯选林和中子星的时延现象,并简单介绍了为解释这些现象所发展的模型,以及时延对模型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正>X射线是高能天体物理的重要研究波段,研究天体的X射线辐射对认识它们的形成和演化、限制宇宙中的恒星形成历史、研究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等等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中,作者以X射线双星、特别是含有白矮星为致密吸积星的X射线点源为对象,通过数值计算和观测两种手段,研究这类源形成和演化中的一些重要过程、演化产物、和Ia型超新星可能的前  相似文献   

16.
X射线暴振荡是在小质量X射线双星的I型X射线暴中探测到的周期性现象,振荡的周期与中子星的自转周期接近。近些年来,RXTE和NICER等高能探测器在30个小质量X射线双星中探测到了爆发振荡现象。X射线暴振荡对研究致密物质状态、中子星表面强引力和强磁场行为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介绍了I型X射线暴和爆发振荡的搜索方法、爆发振荡的观测结果、爆发振荡的热斑模型和表面模式振荡模型,未来,X射线暴振荡将用于测量中子星质量、半径和自转。  相似文献   

17.
本文发展了一套计算机自动证认,交叉比对的技术,应用于198年9月至12月间北京天文台60/90cm施密特望远镜的CCD测光资料及GSC星表,由二个系统的V星等资料,在6个平方度内找到5颗变星;利用二个系统B颜色带宽的不同,进行发射线星系统巡天,在3个平方度内找到15个致密核发射线星秒并讨论了本方法用光变天体,色指数反常天体,位置移动天体,发射线天体巡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胡方浩 《天文学报》2011,52(4):288-296
某些伽玛射线暴(简称伽玛暴)的中心致密天体可能是一颗具有强磁场的毫秒脉冲星,它通过磁偶极辐射可对伽玛暴外激波注入能量,从而导致早期余辉光变曲线的变平.近年来,从Swift卫星观测到的大量伽玛暴X射线余辉中发现,很多X射线余辉光变曲线在暴后10~2~10~4s期间的确存在明显的变平现象.利用周期为毫秒量级的磁星能量注入模型对11个加玛暴的X射线余辉光变曲线进行了拟合,显示该模型在解释余辉变平现象上的有效性和广泛性,通过对余辉光变曲线的拟合,同时也给出了相关中心磁星的磁场强度和旋转周期.  相似文献   

19.
简要地回顾了Be/X射线双星20多年来在红外、可见光、紫外和X射线波段所取得的观测结果,着重介绍了多波段联合观测对探讨双星间的相互作用如中子星的吸积方式和X射线产生的原因等方面的意义,对这些观测结果的分析研究,将是人们了解Be/X射线双星的轨道参数和双星的物理参数、建立理论模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引力波爆发事件GW150914的发现,标志着引力波天文学时代的到来,它为人类打开了全新的窗口来研究强引力场、极致密天体、极高能过程、极早期宇宙等极端物理过程和现象。介绍广义相对论中引力波的基本性质、观测效应以及主要的产生机制。并着重介绍宇宙中的几类比较重要的引力波源的主要性质、探测方法,以及探测现状和未来展望。具体包括:旋转的中子星、稳定的双星系统等连续的引力波源,超新星爆发、双星并合等爆发式的引力波源,以及天体物理过程和宇宙暴胀产生的随机引力波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