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然在从长沙回北京的飞机上,看到2002年9月26日《中国经营报》的《金》周刊。它上面刊载了一篇萧经栋写的题为《107亿投资尚未最后敲定 民资挺身杭州湾造桥》的报道。这篇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原因是,我多次接触过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然而有关这一工程近些年来进展情况,我不怎么了解。因此我想分绍这篇报道,同时发表我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首次见到《地图》杂志,是7年前在省城福州一位师大地理系毕业的老朋友家中。1992年10月,在报刊发行目录上看到《地图》杂志从1993年起,交邮局公开发行。我当时欣喜万分,毫不犹豫地去邮局订了一份。1993年又补购了1992年度的本刊。此后,便与《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是,当1993年第1期《地图》杂志到我手上时,面对文中那么多的英文目录、内容提要与外文公式、定律等,简直傻了眼、因我解放前汉断断续续地读了五年多书,又毫无专业知识,对这样一本纯学术性的理论刊物,真后悔太鲁莽了。但从小就喜爱地图和强烈的求知欲,又使我这个…  相似文献   

3.
亲友们: 新年好!春节好!照例,每年年底我都会给你们寄出我的贺年信,这是第17封。 我还是先向亲友们通报过去这一年中本人的工作。去年年底我预计2003年有可能拿到《细雨集》、《于光远评注马恩书信中涉酒文字》、《生长老病死》、《青少年于光远》四本书,实际上只拿到《细雨  相似文献   

4.
《中国测绘》2014,(1):86-86
世间人事物聚散离合皆讲缘分,不经意间与《中国测绘》杂志结缘已有十个年头了。因缘际会,2004年我的日记体散文《九天九夜》在杂志上发表,并以此为发端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从一名外业工作者转为机关文秘,开启了测绘宣传工作的生涯。从这一点上说,我与《中国测绘》缘分不浅。  相似文献   

5.
今天,《矿产资源法》修改协调小组召开第一次会议。刚才,贾其海同志介绍了《矿产资源法》修改工作的进展情况,从2003年至今,《矿产资源法》修改工作历时8年,起草完成了12稿,广泛征求了各方面意见,基本理清了《矿产资源法》修改的基本思路、主要框架和基本问题,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基础,为这次《矿产资源法》修改加快推进奠定了重要基础。王守智同志对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矿产资源法》(修改草稿征求意见稿)修改意见反馈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作了通报,几位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同志也作了很好的发言,我都赞成。下面,我就推进《矿产资源法》修改工作讲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6.
<正> 一、问始祖测绘与生俱来?1988年,我和范长江新闻奖获奖人、中央电视台著名编导魏斌合作,在央视《神州风采》节目拍摄、播出了反映测绘的上下集专题片《规天矩地》。片子里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7.
某个下午,我坐在书桌前,从书柜中找出那本《客厅里的欲望列车》,又看到扉页上的那句话:"拿这本书的陌生人,你好,在无聊漫长的旅行中,愿我的书可以陪你去旅行."这本书是我最后一次离开曼谷时从客栈书架上带回的,它与我,有过一段旅行. 我离开曼谷去缅甸旅行前,想想在那个比泰国更难看见汉字的国家,如果随身没有一本书相伴,会觉得连时间也在满怀恶意地流淌.于是我临行前在客栈用丹·布朗的《达·芬奇的密码》交换了一本《客厅里的欲望列车》.我原以为这本书讲的是一个香艳故事,不料通篇都是火车收藏.  相似文献   

8.
陈援 《中国测绘》2009,(3):78-81
一天,我心血来潮,去了一趟朝内南小街,去看看新鲜胡同,寻访我曾经居住多年的旧居。回来写的《新鲜往事》在《北京晚报》见报后,不少朋友打来电话,谈的都是有关四合院的事儿。王威就是其中之一,他是我的“发小儿”,住林驸马胡同,在我家斜对门的新鲜胡同小学上学。我是朝阳门小学的,  相似文献   

9.
1978年第四期《测绘通报》刊登了《道路交叉口转角曲线起迄点放样公式》一文,我认为还可以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10.
1979年夏天至1988年间,在业师侯仁之教授的主持和指导下,我参加了《北京历史地图集》的研究和编绘工作。为了这项重大科研工作顺利进行,主要协作单位之一的北京市测绘院向课题组成员每人惠赠一本该院编制的内部用图《北京市地图册》。当我得到这本地图册时,如获至宝,高兴的心情难以名状。 此后,《北京市地图册》就成为我须臾不离的“好友”,成为我在北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首席“向导”。  相似文献   

11.
互动     
《地图》2011,(2):6-7
1987年5月至7月,我与友人骑自行车旅行了13个省市。我喜欢集报刊,旅行的目的是集报会友,宣传内蒙古。旅行,地图是必备的,当时买了一本《中国交通图册》,一本《汽车司机图册》,真是帮了大忙。图册上乡村都有标注,还有之间的距离(公里数),能走捷径不说,还能卡时间,定宿营地。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地图》2003,(4):80-80
湖南师范大学 邢力去年5月,我在首都图书馆认识了《地图》杂志,我就喜欢上它。我也收藏了一些地图,各种类型都有,我想问收藏地图要注意什么?编辑: 非常高兴《地图》杂志能得到你的喜爱。在下一期《地图》杂志里我们组织了有关地图收藏方面的专题内容,一定会让你有所收获的。云南河口 岑彬我是一个退休铁路工人,在昆明铁路局工作40多年了,我父亲原来也是铁路工人,现孩子又是铁路工人,三代人对铁路行业都有感情,前几天在朋友家里玩,看到贵刊2003年第2期《回眸中国铁路》和《从蒸气机车到磁悬浮列车》的有关内容,让我回忆起了许多往事。请问以…  相似文献   

13.
前些日子翻看《禹贡》半月刊.一篇文章的标题映入眼帘,让我眼前一亮,霎那间有一种被子弹击中的感觉。这篇文章就是1936年1月16日出版的第4卷第10期《禹贡》上的《河南省民权县设治始末》。  相似文献   

14.
不知是谁家的CD机在唱着一首老歌《露天电影院》,把我的思绪引到了我的童年时光。  相似文献   

15.
龚强 《中国测绘》2015,(2):38-39
<正>"国有史,家有谱,地方修志。"编史修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事业,意义重大。作为《黑龙江省志》的一部专业分志,《黑龙江省志·测绘志》(以下简称"《测绘志》")从2013年9月启动编撰以来,编写人员历经10余年的笔耕不辍,于2014年8月顺利通过了《黑龙江省志》终审专家委员会的终审。如今,在《测绘志》即将付梓之际,我作为《黑龙江省志》终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之一,很荣幸能够提前  相似文献   

16.
编读互动     
《地图》2006,(3):4-5
我今年虚岁40,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小学教师,这40年中却和地图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上小学的时候,课外书比较少,没有见过什么地图,到了初中以后,我对地理、历史等特别感兴趣,特别喜欢看里面的地图和地图册。与课本配套的地理和历史填充图册,我不用看书就可以填得很好,考试时,我的历史、地理成绩也特别好,成了我们班的“史地专家”。1983年,我顺利地考入了位于三门峡市的豫西师范学校,上师范期间,我有了较多的零用钱,可是我很少用于吃和穿,而是用来购买自己喜欢的书刊杂志,这时,我才拥有了自己的第一本《中国地图册》、《世界地图册》、《行政…  相似文献   

17.
编读往来     
《地图》2005,(2)
我与地图结缘纯属偶然。2003年底,我去中国地图出版社看朋友,在他的办公室里见到一本精美的《地图》。信手一翻,恰是陈潮先生写的“50年水陆变迁话地图”一文,当即被那沧海变桑田的翔实内容吸引,于是向朋友索要了几本,回来后又自费订了一份。从此,阅读、收藏《地图》就成了我精神生活的一部分。现在,我已收集了14本,闲暇时常拿出来翻看,孩子们回家时也抢着看。多年来,地图只是人们的使用工具,而《地图》则将其与人们的生活及自然、历史、文化、艺术相联系。人们通过这个杂志,不仅看到了地图的线条和注记,还看到了所蕴含的高山峡谷、冰川大漠…  相似文献   

18.
编读往来     
《地图》2004,(3):79-79
《地图》杂志总编丛远东及各位编辑: 我不是从事地图或测绘的专职人员,但却是《地图》杂志的老读者,从1998年为单位订阅《地图》杂志,到2002年自费订阔,我与《地图》杂志情缘很深。我之所以喜欢《地图》,就在于这份杂志既有专业刊物的理论性、知识性,又有大众读物的趣味性。近两年,我曾撰写过几篇有关地图的小稿,承蒙不弃,《地图》杂志给予刊登,特别是2004年第1期《地图》刊登的“大漠深处统万城”的稿件,令我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19.
朱鉴秋 《地图》2012,(5):116-123
M:首先我要转达我们编辑部对您的问候。非常荣幸、也非常开心今天能跟您对话,不只是因为您是海图学方面的权威,您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就是《地图》杂志的编委,更是因为您20多年前主持编制了《郑和航海图》的古今对照图,这个事情我们现在看来都很佩服。Z:谢谢。我跟《地图》杂志确实很有缘分,20年前,我就有幸担任杂志的编委,也曾在《地图》上发表了一些文章,有讲海洋测绘的,有讲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册》,是中国地图出版社1986年开始出版的一种新型的政区地图册。我一向主张过去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要有政区地图。这种愿望,想不到在这本图册上实现了,很感高兴,于是在阅读时不忍释手。图册的三大特点一,图文并列。地图出版社不断出版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有的没有附图,全以文字表达一年的行政区划情况,有的仅附有一张全国性的地图,只表示了省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