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针对国内气象部门的要求,本文就某一特定地域对地球低轨道卫星进行轨道计算,使得地面测点能维持在该区域较长时间.计算结果表明该轨道可以使得无线电掩星的地面测点维持在辐射半径为100km之内的区域达130天左右。这基本满足了利用GPS无线电掩星技术对局部地域大气进行监测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LEO卫星轨道设计中的主要摄动源影响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地球低轨道卫星(LEO)轨道设计中的摄动力模型进行了分析,并估计了其量级。然后针对用于GPS无线电掩星的LEO卫星轨道设计对掩星地面测点稳定性的要求,对力学模型进行了取舍,同时估计了各摄动力模型对轨道设计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地球低轨道卫星 (LEO)轨道设计中的摄动力模型进行了分析 ,并估计了其量级。然后针对用于GPS无线电掩星的LEO卫星轨道设计对掩星地面测点稳定性的要求 ,对力学模型进行了取舍 ,同时估计了各摄动力模型对轨道设计目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卫星圆轨道假设对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虎 《天文学报》2001,42(3):243-247
给出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过程中计算大气折射角的解析表达式,以圆轨道假设下的大气折射角计算值为先验约束,采用迭代法对不引入圆轨道假设情况的大气折射角进行归算,在此基础,利用反演方法得到了引入和不引入圆轨道假定两种情况下大气参数(气压和温度)的差分序列,结果表明:卫星圆轨道假设对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参数的影响,在气压方面为1mbar左右,而在气温方面为1K左右,这一结果支持了目前无线电掩星定性误差估计研究中通常引入卫星圆轨道假设这个近似处理方法的合理性,同时也表明:若在高精度反演地球大气参数时,摒弃圆轨道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双星多方模型的形状对同步子星轨道要素的摄动影响,假定两子星在同一轨道面上运动,推出了主星对伴星的轨道要素的摄动量,理论结果表明,双星多方模型对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只有周期项摄动,无长期摄动,但对近星点和历元平近点角除有周期摄动外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文中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同步双星βPer(大陵五双星)的计算上,除计算了两个子星的形状(椭率)外对同步子星的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项振幅和长期项的效应做了数值  相似文献   

6.
卫星轨道预报的一种分析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林  王彦荣 《天文学报》2005,46(3):307-313
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预报是空间环境监测和实时跟踪测量中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监测对象众多,要求精度也不太高,通常采用分析法预报.在已有分析法得到t时刻平均根数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轨道预报方法,由t时刻的平均根数给出该时刻卫星的位置和速度,在此基础上将地球非球形引力摄动的周期项直接用卫星直角坐标的位置和速度分量表示,这样可以避免在计算轨道根数变化的周期项时出现的奇点问题,从而对根数的选择无特殊要求,可适用于各种轨道,简化预报程序和相应的软件,提高预报效率。  相似文献   

7.
非圆轨道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算法及讨论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在非圆轨道GPS和LEO卫星条件下,给出一种较为直接的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技术中弯曲角序列的迭代算法,并在理论上对该迭代法的收敛性进行了严格的数学证明.利用GPS掩星反演模拟程序,定量估算了卫星圆轨道假设对GPS/LEO掩星反演地球大气参数的影响,并验证了在非圆轨道条件下各种迭代法的一致性.指出了文献中给出的级数展开迭代算法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收集了近相接双星BF Vir的光极小时刻,并对其轨道周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星的轨道周期在长期减小的财时也含有30年的周期性变化,对引起轨道周期变化的各种物理机制的分析研究表明:一个质量为0.281M⊙、绕公共质心的轨道半径为10.2UA的第3天体的存在能对轨道周期的周期性变化成份作出解释,如果轨道周期的周期性变化成份是由于次子星的周期性磁活动引起,那么系统总光度就应该有振幅0.097L⊙的周期性  相似文献   

9.
给出一种空间目标自动跟踪方法:圆轨道跟踪法.该方法在假设目标轨道为圆轨道的前提下计算目标轨道,而后在轨道平面中外推.和位置跟踪法比较表明:该方法不受空间目标视运动不均匀性的影响,有非常高的跟踪精度.即使采用低帧频CCD(1-2HZ),使用本方法,也能实现对空间目标的高精度跟踪;并能给出目标的多点CCD坐标,实现对空间目标的多点分区采样,提高空间目标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利用IGS星历预报GPS卫星轨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动力学轨道拟合以及轨道积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IGS精密星历的GPS卫星轨道预报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已知的IGS精密星历作为虚拟观测值,采用动力学方法拟合出GPS卫星的初始轨道和动力学参数,然后再通过积分来预报GPS卫星的轨道。主要讨论了基于不同弧段的IGS星历时,该方法对GPS卫星轨道的拟合和预报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对于6 d弧段以内的IGS精密星历,其拟合轨道与IGS精密星历差值的三维RMS值均优于4 cm,随着拟合弧段的增加,拟合残差变大;当利用2~6 d弧段的IGS星历来预报GPS轨道时,大部分卫星第1天、第7天和第30天的三维预报精度可优于0.1 m、3 m和100 m。其中,2d弧段的IGS星历对GPS卫星第1天和第7天的预报结果最好,5 d弧段的IGS星历对GPS卫星第30天的预报结果最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双星多方模型的形状对同步子星轨道要素的摄动影响。假定两子星在同一轨道面上运动,推出了主星对伴星的轨道要素的摄动量。理论结果表明:双星多方模型对轨道半长轴和偏心率只有周期项摄动,无长期摄动,但对近星点和历元平近点角除有周期摄动外还有长期摄动效应。文中将理论结果应用于同步双星βPer(大陵五双星)的计算上。除计算了两个子星的形状(椭率)外对同步子星的轨道要素变化的周期项振幅和长期项的效应做了数值计算  相似文献   

12.
利用全球卫星激光测距服务系统(ILRS,International Laser Ranging Service)标准点资料对Ajisai卫星进行精密定轨,残差均方根(RMS)优于3 cm,得到该星的精密轨道.进而对长春站40 cm空间碎片光电望远镜获得的Ajisai卫星的天文定位资料进行精度分析,外符合精度约3″左右.单独利用天文定位数据进行轨道改进,内符合精度优于3″.改进轨道的x、y、z坐标3分量在观测数据覆盖范围内的精度在100 m之内.同样地对Jason-1卫星作数据分析,结果和Ajisai卫星精度相当.分析各个弧段的精度变化,发现定标星个数减少,会导致天文定位精度下降.据此提出可以把最少定标星比例作为评定数据质量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从计及J2项的地球重力场度规出发,我们导出在这样的度规场中人造卫星的摄动加速度及在径向、横向和轨道面法向等方面的摄动函数,进而计算了轨道一阶导数的平均值,讨论了在这种重力场中卫星的轨道特性。其主要结论是:1、球形地球的广义相对论摄动仅对近地点角距ω和平近点角τ产生长期项,而地球J2项的广义相对论效应不仅对这两个根数有长期摄动,而且对升效点角距Ω出有长期摄动。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半长轴a,偏心率e及倾角i都没有长期摄动;2、球形地球的广义相对论效应对倾角i和升交点角距Ω仅有短周期摄动,但地球J2项的广义相对论效应除了对它们有短周期摄动外,还有长周期摄动,对Ω甚至还有长期摄动。  相似文献   

14.
初步建立了嫦娥四号中继星的晕轨道(Halo轨道)数值模型,将其应用于空间低频射电天文观测的干涉测量仿真,以地月拉格朗日平动点L2区域的Halo轨道为基础,以发布的嫦娥四号中继星理论轨道为参考,校准和调整模型参数,通过时间和空间参考系统的变换,把轨道数据转换到L2点旋转坐标系.然后对比Halo轨道模型与理论轨道数据之间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天体力学中的摄动理论和天体物理学中的气体星多方模型理论研究了太阳多方模型对行星轨道要素变化的长期摄动影响。文中给出了太阳日多方指数n=3的模型由于自转、扁度和内部密度分布等因素对行星轨道要素变化的长期摄动效应的理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行星轨道要素除长轴、偏心率和轨道倾角不受长期摄动外升交点经度、近日点经度以及平近点角均受长期摄动的影响。最后利用理论结果对行星轨道要素的长期投动效应做了数值计算,数值结果在表1中给出。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说明太空任务与轨道设计的关系,接着介绍轨道的基本性质。从地球重力势的观点看各种常用的绕地轨道,包括地球和太阳同步轨道及Molniya轨道。从扰动的观点看常用的星际轨道,包括LISA,ASTROD,SOHO轨道。最后对星际轨道设计,说明二点边界值问题的数值解法,飞掠星体的应用,最佳化的考虑,并用以设计2015年发射的ASTROD初步任务轨道。  相似文献   

17.
钡星系统轨道根数分布及丰度的Monte-Carlo模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星风质量吸积的角动量守恒模型,用Monte—Carlo方法研究了普通红巨星双星系统和钡星的轨道根数的变化规律,由于钡星系统是由普通红巨星双星系统演化而来,因此钡星系统的轨道偏心率及周期的分布显示了经过质量吸积后双星系统的最终轨道特征。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星风吸积过程的进行,在星风质量损失阶段系统轨道半长轴将增大,导致轨道周期增大,而偏心率变化不大,由此可以解释普通红巨星双星系统和钡星系统的轨道根数的分布规律和变化情况以及钡星重元素丰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8.
对上海65 m口径射电望远镜方位轨道进行了静态力学分析。用温克尔弹性地基梁模型对轨道承载弯矩及地基受力作了估算,用赫兹接触理论对滚轮与轨道接触面的接触应力作了分析计算,为合理选择轨道材料和制定轨道焊接工艺方案提供了设计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空间目标探测和编目是航天器安全的重要课题, 空间目标数量巨大, 造成轨道计算的工作量十分繁重. 分析方法虽然计算速度快, 却不能适应高精度观测资料的处理工作, 因而数值方法将成为目标轨道计算的重要方法. 空间目标编目工作普遍涉及密集星历的产生和计算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的大偏心率轨道数值计算目前尚未形成兼具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有效技术手段, 难以满足编目工作的处理要求. 在此背景下, 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偏心率轨道密集星历精密计算的快速处理方法, 并通过数值实验对模型参数进行优选, 最后通过计算实例证实了该计算方案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分析表明,卫星轨道偏差对预报的影响主要表现在M和Ω这两个轨道根数上。本给出了M、Ω的修正公式,并结合LAGEOS测距数据,对卫星的短期预报进行修正,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