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碳酸盐岩生烃运移的激光—荧光和有机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分布较广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大多数热演化程度较高,损失了很多荧光信息,给烃源岩的荧光观测与评价带来了很大困难。采用新组装的激光一荧光显微系统进行研究,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烃源岩中显微有机组分的荧光观测范围由烃源岩成熟度的镜质组反射率 R。小于1.3%扩大到等效镜质组反射率 R。达1.8%左右;岩石中矿物荧光沥青的观测范围可达 R。在2.4%以上,3.3%以下。采用功率较高的激光—荧光显微系统,其观测结果能充分揭示由矿物晶间荧光沥青和包裹烃构成的碳酸盐烃源岩排烃运移微网络体系以及由层面、缝合线、裂隙与不整合面等构成的油气运移的综合体系。对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四川等盆地分别选取了若干样品进行观测研究,在以往用常规显微镜很难见到荧光的烃源岩中发现了多种显微有机组分的大量荧光信息,为高成熟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判识与油气评价提供了新的依据。在鄂尔多斯盆地等效镜质组反射率达1.60%~1.74%的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和条纹状碳酸盐岩样品中发现广泛分布有强荧光的 G.prisca 粘球形藻、层状藻、结构藻和藻屑等有利于生烃的原始显微有机组分及矿物晶间荧光沥青,并在白云岩孔洞中发现他形充填状和球粒状高演化储集层沥青,表明这类碳酸盐岩为有实际生烃、排烃现象的烃源岩。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分布校广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大多数热演化程度较高,损失了很多荧光信息,给烃源岩的荧光观测与评价带来了很式困难。采用新组装的激光-荧光显微系统进行研究,获得了很多有意义的结果。烃源岩中显微有机组分的荧光观测范围由烃源岩成熟度的镜质组反射率R0小于1.3%扩大到等效镜质组反射率R0达1.8%左右;岩石中矿物荧光沥青的观测范围可达R0在2.4%以上,3.3%采用功率较高的激光-荧光显微系统,其观  相似文献   

3.
南堡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显微组分组成与热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贤庆  王铁冠 《现代地质》1999,13(4):439-443
采用有机岩石学全岩光片镜鉴技术 ,系统研究了南堡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的显微组分组成、主要生烃组分及热演化。南堡凹陷烃源岩总体上具有以陆生高等植物生源的有机物质占优势 ,富含镜质组、贫惰性组的特点 ,孢子体、藻类体、壳屑体和矿物沥青基质为该区主要生烃组分。利用镜质组反射率 Ro 和富氢组分显微荧光的变化 ,讨论了南堡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的特征 ,初步提出了有机质热演化阶段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4.
酒西盆地主力烃源岩为下白垩统下沟组和赤金堡组暗色半深湖相-深湖相的白云质泥岩和泥质白云岩,是典型的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通过对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二百多块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详细的有机岩石学研究,解剖了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中有机质的赋存形式,揭示了藻纹层为有机质纹层的主要发育形式,其与富泥晶白云石纹层和富粘土纹层构成湖相碳酸盐岩烃源岩特有的"三元式纹层"沉积结构,系统总结了各显微组分的光性、成因、生烃性及分布规律,提出了以全岩和干酪根为基础的湖相碳酸盐岩有机显微组分分类方案,首次鉴定出对酒西盆地油气有贡献的主要生烃组分为腐泥无定形体、腐殖无定形体以及浮游藻类体、孢粉体、壳屑体五种有机显微组分。  相似文献   

5.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9口井的奥陶系及其上覆的石炭系岩心和盆地东南缘两个下古生界地表剖面的86块样品,进行了野外和室内岩石薄片的反射光、透射光及荧光观察,并对总有机碳(TOE)、总有机硫(TOS)、反射率R。进行了测定,试图从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与赋存状态分析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条件。研究揭示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处于从正常海向陆缘海过渡,见有含藻屑泥质碳酸盐岩(TOC达0.30%~0.35%)和在其晶间孔隙分布的储集层沥青,表明它们曾生过油。在盆地内石炭系一二叠系R。为1.41%~2.40%,它与奥陶系的R。(1.68%~1.78%)基本相当,表明它们同为一个含气系统。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这两个烃源层为鄂尔多斯大中型气田提供了充足烃源。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1段发育一套深湖相浊积岩及数层暗色泥岩。根据实测的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及族组分含量、有机元素和同位素等数据可知,该泥岩为一套较好—好的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及生物标志化合物成熟度指标显示,该段烃源岩有机质处于低成熟到成熟阶段。该套烃源岩的发现为陕北地区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目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海相镜质体反射率用作早古生代烃源岩成熟度指标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中国早古生代烃源岩由于缺乏镜质组,加之成熟度较高,常现成熟度指标较难应用,长期以来,对这套烃源岩成熟度评价一直存在问题。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的含油气盆地,在寒武系和奥陶系生油岩中发育有海相镜质体。应用有机岩石学方法主要对塔里木盆地四口深井岩芯样品进行了研究,发现海相镜质体反射率与孔深呈正相关,且其相关性优于沥青反射率,人工热模拟实验结果进一步表明,海相镜质体成熟作用轨迹不同于镜质组。在R<1.5%时,其反射率比镜质组低;在R>1.5%时,其反射率比镜质组高。结合天然剖面与热模拟系列样品研究成果,发现R与Ro的相关性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可分别近似用三个直线方程表示:根据海相镜质体反射率实测结果,应用这些方程计算出等价Ro,可较客观地评价早古生代烃源岩成熟度。  相似文献   

8.
对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9口井的奥陶系及其上覆的石炭系岩心和盆地东南缘两个下古生界地表剖面的86块样品,进行了野外和室内岩石薄片的反射光、透射光及荧光观察,并对总有机碳(TOC)、总有机硫(TOS)、反射率 R。进行了测定,试图从岩石中有机质的含量与赋存状态分析大中型气田的形成条件。研究揭示出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处于从正常海向陆缘海过渡,见有含藻屑泥质碳酸盐岩(TOC 达0.30%~0.35%)和在其晶间孔隙分布的储集层沥青,表明它们曾生过油。在盆地内石炭系—二叠系 R。为1.41%~2.40%,它与奥陶系的 R。(1.68%~1.78%)基本相当,表明它们同为一个含气系统。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和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这两个烃源层为鄂尔多斯大中型气田提供了充足烃源。  相似文献   

9.
中国煤和烃源岩镜质组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特征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自行组装的激光诱导荧光显微光度计(LIFM)系统地研究了中国煤和烃源岩中镜质组的荧光强度及荧光变化,建立了镜质组的荧光变化与成熟度之间的相关模式图(R-I-VRo),该图可解决镜质组反射率抑制问题,并将烃源岩成熟度评价范围扩展到VRo达2.0%左右,该方法对于正确评价烃源岩成熟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鄂尔多斯盆地天然气勘探日益向深层发展,下古生界的烃源岩发育规模和生烃潜力成为制约天然气勘探的重要因素.基于野外露头、钻井岩心和薄片观察,结合全岩矿物、有机碳、稀土元素、干酪根、镜质组反射率、热解等地球化学分析,对盆地西部奥陶系乌拉力克组烃源岩的沉积模式和生烃潜力进行了详细研究.沉积相研究表明:盆地西部乌拉力克组主要...  相似文献   

11.
有机岩石学在油气勘探中应用的现状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王飞宇  肖贤明 《地学前缘》1995,2(4):189-196
本文评述了有机岩石学在研究有机成熟度、有机质类型、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烃类排出运移和聚集等方面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机成熟度评价中镜质体反射率抑制、固体沥青反射率所反映的热成熟度等问题已基本解决,难点在于下古生界高过成熟烃源岩成熟度评价。沉积有机质显微组分类已基本统一。尚未有明确认识的关键问题是无定形有机质和矿物沥青基质特征和分类,这影响到有机质类型有机岩石学评价准确性。我国石油部门一直采用透射光干酪根显微组分定量评价有机质类型,建立反光下全岩和干酪根光片显微组分鉴定和类型评价标准显得十分迫切。烃源岩生烃组分和成烃作用有机岩石学剖析为沉积盆地有机质演化和烃类形成提供了最直观和准确的认识。对烃类流体包裹体和固体沥青显微特征的分析为油气藏形成演化史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2.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奥陶系油藏的油源与成藏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3~1997年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孔古3、7井中奥陶统峰峰组碳酸盐岩油藏中先后获得油流,标志华北地区古生界高成熟海相地层油气勘探的突破性进展。 黄骅坳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综合分析得出,中奥陶统峰峰组下段和上马家沟组二段碳酸盐岩为该区相对有机质高丰度层段。根据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或烃转化率随成熟度的变化,建立起该区奥陶系的生烃模式,烃源岩的生烃高峰大致出现在镜质组反射率R_0为1.0%~1.6%的范围内,表现出在多旋回构造运动背景下,高成熟海相碳酸盐岩生烃的“迟滞效应”。烃源层有机质丰度的平面分布表明,孔西潜山带临近一个由相对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组成的烃源灶,其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生烃潜力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古生界高成熟-过成熟碳酸盐岩的生烃潜力一直是困扰我国海相地层油气评价和勘探的重要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本采用有机岩石学和有机地球化学方法,系统剖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发育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有机质丰度较低,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型和Ⅱ型,有机质热演化已达到过成熟阶段,这套烃源岩是该区重要的有效气源岩,具有较好的生烃潜力,可为中部大气田提供良好的气源条件。  相似文献   

14.
郭凯  曾溅辉  刘涛涛  雷新 《现代地质》2013,27(2):382-388
利用显微荧光与包裹体显微测温技术,并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分析,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含油气流体活动期次及石油充注历史。结果表明:陇东地区延长组烃源岩开始排烃的时期为早白垩世早期(约133 Ma),主要存在两期含油气流体活动,第一期含油气流体活动发生在早白垩世主力源岩排烃期间(133~100 Ma),第二期含油气流体活动发生在晚白垩世构造抬升期间(100~70 Ma)。早白垩世期间石油的充注表现为充注强弱程度不同的连续过程,晚白垩世以来生烃停止导致石油的充注与运移逐渐减弱并在晚白垩世末期基本停止。  相似文献   

15.
深层油气成藏机理研究的首要前提是要明确烃源岩的热演化历史,这对区域油气勘探潜力的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烃源岩在中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史有何特征,是否受早白垩世岩浆热作用的影响,影响程度如何等问题的不明确,制约着人们对该地区中元古界烃源岩的生烃潜力的认识及进一步勘探开发的思路。通过对安口—铜城地区出露的三叠系、侏罗系及铜城岩体进行磷灰石裂变径迹、磷灰石/锆石(U-Th)/He测试,结合镜质组反射率数据,分别恢复了该地区沉积岩在中三叠世以来和侵入岩在早白垩世以来的冷却历史,结合岩浆岩体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泥页岩镜质组反射率,估算蓟县系烃源岩古地温。热年代学模拟表明,蓟县系烃源岩自中生代以来先后经历了三叠纪—侏罗纪的正常埋深增温,达到了生烃温度门限,自早白垩世约130~110 Ma开始冷却,其中个别样品表现为自始新世中期至45 Ma微弱加速冷却,中新世晚期至8 Ma以来快速冷却。研究表明,中晚侏罗世是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蓟县系生烃的关键时期,烃源岩处于主生油温度范围,之后的早白垩世晚期岩浆侵入事件的热作用范围有限,对蓟县系烃源岩古地温的影响仅发生在局部地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  相似文献   

16.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奥陶系油藏的油源与成藏期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和1997年黄骅坳陷孔西潜山带孔古3井、7井先后从中奥陶统峰组获得工业性油流,标志华北地区古生界海相碳盐岩油气勘探的突破性进展。据该区烃源岩评价和油源对比分析,中奥陶统峰峰组下段、上马家沟组二段为主要油源层段;烃源岩生烃高身大致出现在相当于镜质组反射率R0值1.0%~1.6%范围内,表现出碳酸盐岩生 的迟滞效应。孔西潜山带处于主要油源层段的相对高丰度地带和有效生烃高峰的范围内,利于油气的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及演化史   总被引:43,自引:4,他引:43  
原生有机组分(镜状体和动物有机组分)反射率是评价塔里木盆地寒武系海相烃源岩有机成熟度的有效方法。从分析的探井和露头区110多个寒武系样品有机组分反射率数据来看,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烃源岩均处于高过成熟阶段,尚未发现目前仍处于生油窗阶段的寒武系中等成熟的烃源岩。利用BasinMod-1D软件计算了250口探井,26条地震测线中约340个人工井点有机成熟度随时间的变化,据此编制不同地质时期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寒武系有机成熟度平面变化图。目前满加尔凹陷中下寒武统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在3%以上,中下寒武统烃源岩成熟度相对较低区分布在塔中隆起主垒带、塔北隆起的凸起区(英买力凸起)和巴楚断隆—部分地区,其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 在1.6%~2.0%之间。  相似文献   

18.
渤海湾盆地南堡大油田的形成条件与富集机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近年来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发现了南堡大油田,南堡凹陷成为渤海湾盆地油气富集程度最高的富油凹陷之一.通过大量的采样分析工作,发现了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特别是沙三4亚段发育高丰度的优质烃源岩,TOC高达5%以上,有效烃源岩厚度在250m左右;镜质体反射率(Ro)在0.8%以上,无定形体和藻质体是烃源岩...  相似文献   

19.
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直接影响到其生烃能力的客观评价,特别对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生烃能力评价的影响尤为严重。文章阐述了碳酸盐岩的普遍存在运移沥青,以及识别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的各种方法,并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古生界为例,建立了一套适合于低丰度高演化海相碳酸盐烃源岩有机质原生性识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车排子凸起轻质油成熟度分析与烃源层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车排子凸起南部轻质油的甲基双金刚烷和甲基菲参数分析,发现其成熟度已达等效镜质组反射率约1.3%~1.6%的高过成熟阶段.结合周边凹陷烃源岩演化特征分析,认为该区轻质油来源于侏罗系烃源岩的可能性较小,来自二叠系高过成熟烃源岩的可能性较大.该区轻质油地球化学特征与二叠系烃源岩差异较大,而与白垩系和古近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推断该高过成熟油气中不含生物标志化合物或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极低,其现有特征是在运移过程中受成熟度较低而生物标志化合物含量丰富的烃源岩可溶有机质浸染所致.这一认识不但对揭示研究区的油气成藏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将为准噶尔南部深凹区及山前坳陷区轻质原油及天然气来源的重新认识提供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