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根据长周期地震观测的理论和我国763长周期台网的观测实践,分析了长周期观测中的环境干扰。认为长周期观测对环境干扰(主要指温、湿度)敏感,但影响长周期仪器正常工作的关键是潮湿,尤其是记录室的潮湿。文章以763台网优秀台站的观测实践为例,认为只要掌握了环境干扰的规律,在防潮问题上采取有效措施,长周期地震观测是完全可以做到仪器工作稳定,管理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2.
文章就我国763长周期地震台网建设中有关仪器的安装调试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认为水平摆安装的关键是两组交叉簧片;垂直摆则是零长弹簧的补偿精度和密封;电流计要特别注意吊丝的导流丝的安装。仪器安裝完毕后必须进行一致性对比、零位周期效应、振幅效应、夹摆试验及开路零漂等一系列调试和性能测定。此外,文章就日常观测中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提出故障判断的方法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966个中强地震对银川台不同仪器测定的Ms震级偏差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DK-1仪器系统偏高0.19,SK和763仪器系统分别偏低为0.25和0.14。指出银川台的Ms震级偏差与震中距有关,与震级大小有关,与震源深度和震中区域方位有关。同时给出了银川台不同仪器测定Ms震级的台站校正值。经校正后的Ms震级偏差系统明显降低:DK-1为0.08,SK和763分别为0.12和0.07,这将有助于提高银川台的震级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满洲里地磁台墩差与仪器差检验的必要性,实施的方法步骤及所取得的成果,并给出了D,I,F,H,Z等要素的仪器差及墩差的校正公式.文章明确指出,凡需要更换仪器或墩位的台站,在此前后均须进行仪器对比观测和墩差测定,以保证观测数据的长期衔接.文章首次指出,为监视记录仪、记录墩的长期稳定性,一个标准地磁台不仅要测定绝对观测室内各墩位间的墩差,还须测定记录墩和观测墩之间的墩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763长周期台网在仪器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一个较普遍问题是水平向抗干扰能力差,其原因是摆的安装调试尚未达到设计要求。本文从原理分析和实际观测的角度叙越了逐次逼近法在763水平摆的旋转轴调试及密封中的应用,指出这是提高水平向抗干扰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调试方法。  相似文献   

6.
用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测定面波震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成层介质中面波的传播理论,考虑到介质的吸收、地球介质与763地震仪所组成的线性滤波器对面波振幅和周期的影响,并假定面波最大振幅对应于Airy相,则可从理论上导出测定面波震级的量规函数为: 763(△)=3.9+0.16(△/TP)+1/3 Ig△+1/2 lg(sin△)+IgTP (1p为Airy相对应的周期。该量规函数在震中距△=20——160范围内,与IASPEI所推荐的量规函数相一致,与实际观测资料在2——178范围內都拟合得很好。 763(△)推广了IASPEI推荐的量规函数使用的震中距和周期范围,这点对我国特别重要,因为发生在中国而又被中国台网记到的地震,震中距大部分在1——20范围内。 用我国763长周期地震仪台网所观测到的垂直向面波最大振幅、周期资料,测定了103个地震的面波震级MS,763,其台网震级误差为0.14,比SK仪台网的(0.20)要小。与NEIS使用世界标准台网测定的真MSZ相比较,发现MS,763与MSZ之间,在统计上无系统差,即△MS=MS,763——MSZ的均值接近于零,而△MS的标准误差为0.21级。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GPS的工作原理和用GPS测量方位角的原理与方法,使用GPS测量方位角方法测量了琼中台6个仪器墩的方位角,取得较好的结果,并对测量结果精度和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测量结果证明GPS测量方位角方法不受观测时间限制,受天气影响较小,对人员要求不高,观测时间只需2~3天,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地磁台在新建、改造观测室后都必须进行方位角的测定工作.经过若干年后,为了检验观测墩和方位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方位角的复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根据北京等5个地震台763和SK仪器记录的20±2秒面波和(A/T)_(max)的观测资料,比较分析了5种校准函数(σ、σ_(763)、σ_(300)、σ_N和σ_1—σ_2—σ_3)计算的M_s值相对M_(sz)(NEIS)的均方差μ和平均相对偏离D。结果表明:在20°—160°间,σ和σ_(763)较好;在10°—30°间,对于20秒面波,σ_N和σ_(763)较好;在160°—179°间,σ_(300)较好。  相似文献   

9.
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涉及基准信标方舱研制、网型设计、勘选布放、观测策略、观测模型建立与优化、数据处理策略等.文章试图较全面地描述海底大地基准网建设的主要技术问题,并探索其技术途径;分别描述了浅海海底方舱和深海海底方舱建设的基本构想,提出了适用于水下定位导航的海底大地基准网整体建设准则和用于地壳运动监测的整体网型设计准则.为了提高海底大地基准网的应用效能,海底网型以对称网型为主;海底基准点定位的海面观测也以对称观测构型为主,建议采用圆形观测和交叉十字(或井字型)观测相结合的海底定位模式; GNSS相位中心与声学换能器的偏移改正,建议采用外部测定与模型参数估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声速误差影响改正建议采用观测值改正与参数化模型改正相结合的方式,并以模型改正为主削弱声线误差对海底定位的影响.利用文章的基本设计,分别进行了浅海和深海定位试验.在浅海充分验证海底方舱性能的基础上,建立了3000m水深的长期海底基准点,该基准点初步定位结果内符精度优于5cm.  相似文献   

10.
763长周期仪器属于弱电流测量仪器,是以检流计记录,采用的是光杆放大原理。它的观测频带可展宽到百秒以上,因而提高了台站的观测能力,但对外界的干扰反映也极其灵敏。近年来,大连台763地震仪的水平摆一直处于一种奇怪的大周期干扰状态,严重地影响了地震分析和图面质量(图1)。图1 受到干扰的记录曲线我们分析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观测系统本身的问题,二是极可能来自环境干扰,为此,进行了具体的测试和逐项排查工作。1 观测系统故障的检测方法为了查找干扰究竟起因于观测系统的哪一个环节,可分3个步骤进行。(1)检流计试…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高采样率、高分辨率、高精度的新型地磁仪器对磁偏角和磁倾角观测的需要,应用GPS测定了改造后的兰州地磁台的7个观测墩(一个临时观测墩)至2个方位标志的方位角,共取得了13个方位角参数,使兰州地磁台在地磁偏角测量或仪器验收比测中可供6套仪器同时观测,并可做到全天候观测。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用我国自行研制的763型长周期地震仪建成的全国长周期地震观测台网及各台基本数据,该台网与我国已有的短周期地震台网配合起来已达到世界标准地震台网(WWSSN)的观测水平。使用本台网的观测资料做出的初步结果证明763长周期台网显著提高了我国测震能力,并在某些观测领域已突破国外文献报道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攀枝花台、成都台763仪调试架设的实践,结合H763仪结构特点,分析了仪器零漂出现的原因和提高仪器抗干扰性能的方法;同时,提出了H763仪安装架设的技术指标及仪器密封方式改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静海地磁台天文方位角测量及其质量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适应高精度新型地磁仪器对观测磁偏角和磁倾角条件的需要,应用经典的天文测量方法,精密测定了天津静海地磁台改造后的7个观测墩至4个方位标志的方位角,共取得了38个方位角参数,平均标准偏差达到±1.2".使该台在磁偏角测量或仪器验收中可供7套仪器同时观测,并可以做到全天候观测.  相似文献   

15.
1.引言兰州地磁台是国家基本台和国际资料交换台站之一。该台现有绝对观测仪器8台,相对观测仪器2套,通常用Askania(570422)仪测量磁偏角(D),用Askania(THM.570707)仪测水平强度(H),用CHD—6型核旋仪测量垂直分量(Z);相对观测仪器为57型,备用仪器  相似文献   

16.
喀什地磁台目前已配备了两套相对记录仪器与两套绝对观测仪器.为了解不同仪器观测精度的异同,以确定合理的仪器组合方式,本文对比了两套记录仪器观测到的日变形态和极值时间,以及两套绝对观测仪器对相同的相对记录仪器测定的基线值.分析结果表明,FGE磁力仪和Mingeo DIM磁力仪精度较高,可作为第一观测组合,另两套仪器町作为喀什地磁台的第二观测组合.  相似文献   

17.
文章在分析了国内外地电场观测与研究的基本概况、发展历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等基础上,研究完成了一种应用于地震监测研究的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系统.首先对地电场观测方法进行了模型研究和论述,然后对最新研究完成的地电场观测技术系统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分析,包括固体不极化电极、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仪器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实现,典型已知源非工频干扰的处理方法和抑制效果等,最后对新型网络化地电场仪器数据产出的客观性、真实性、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讨论.文章阐述的基于"ZD9A-2B地电场仪"的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系统,秉承了我国"多方向、多极距"地电场高精度同步观测的各项技术要求,同时在电极极化电位问题、电磁环境干扰问题、低功耗和便携式应用、以及在高寒地区的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中国地震背景场探测工程"项目中得到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网络化地电场观测技术系统,在应用过程中,获得了能够客观、真实反映地电场物理量变化特性的观测数据,具备了在特殊环境下开展地电场无人值守长期定点连续观测的能力,对我国地电场观测和研究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8.
763长周期地震仪及其地震记录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763长周期地震仪的原理特性,并着重分析讨论了长周期仪器在地震观测记录中显示出来的典型特性。指出763长周期资料的应用,能明显提高地震台站的监测能力和单台定位精度。地震记录震相清晰,特别是对记录“影区”地震和极远震有独到之处。763资料的应用,对于地震学的研究与发展,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763长周期地震仪自投入正常观测以来,已为震相分析,地震参数的测定提供了清晰的地震记录,尤其是对于地球深部构造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填补了我国监测全球范围的中强地震,获取丰富的地震信息方面的空白,提高了台站测震能力。由于该仪器是长周期仪器,因此它受温度、湿度和气压及台基倾斜的影响是十分灵敏的,为保证记录质量必须从条件上给以保证,为此我台自1981年架设该仪器以来,作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断层气CO2测定法具快速、简便、价廉、可靠和有效的特点,介绍了CO2观测仪器的安装方法以及CO2快速测定的方法,认为,在城市中受到场地,观测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建立CO2测试点是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