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以来,虽然出现了全波天文学,但光学望远镜依然是主流,并在这一百多年中得到迅猛发展。折射望远镜的发展在19世纪末就已告一段落,叶凯士天文台1.02米折射镜到现在依然是最大的折射望远镜。20世纪,出现了折反射望远镜,但主要的大发展还是集中在反射望远镜上,口径越造越大,一百多年来,"世界上最大的天文望远镜"的称号曾数易其主。而且从单片发展到多片,从地面观测发展到上天巡视。  相似文献   

2.
说起19世纪最著名的反射望远镜,非爱尔兰的罗斯伯爵的“列维亚森”莫属,此望远镜建于1845年,直径达1.84米,到比它更大的胡克望远镜建成之前,一直是世界最大的反射望远镜。笔者在二十余年前编撰《世界天文学史》时,就对此望远镜略有所知,今年欣逢国际天文年,我在搜集和研究有关天文望远镜发展史的文字和图片资料时又找到了罗斯伯爵的“比尔城堡”及与“列维利亚”有关的美丽故事,现在记录于此,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3.
由于改进光学玻璃熔炼技术和提高光学质量方面存在着不少困难,到目前为止,折射望远镜的口径仍然停留在1米左右,而反射望远镜的口径却早巳超过了这一界限.目前最大的反射望远镜口径已经达到了5米.首先,从制造上来看:因为在反射系统中光线并不通过反射镜的内部,只要镜面能很好地保持几何形状,对镜子材料的光学性质是没有什么特殊要求的.过去为了提高镜面的反射能力,要求选择反射率较大的材料(如镜铜)来作镜子材料.发明了真空镀铝以后,  相似文献   

4.
手磨金镜读天诗李志超灿烂的星空是一首美妙绝伦的诗、哪一个天文爱好者不是向往手里有一架更好的望远镜来欣赏这宇宙的诗啊!科学史上有不少伟大学者都是自己动手制作望远镜。伽利略第一个把折射望远镜指向星空,牛顿发明了反射望远镜,惠更斯的望远镜长达60米,他还发...  相似文献   

5.
大型光学望远镜一览(一)苏宇编译世界上大型光学望远镜的变更真快!十年前,帕洛玛的5米和前苏联的6米反射望远镜排在大望远镜的前列。现在,10米凯克大型望远镜已经建成,一系列大型望远镜也纷纷列入建造日程表。而当16米甚大型望远镜(VLT)于2000年建成...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用反射望远镜测定恒星三角视差的早期历史以及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海军天文台的恒星三角视差测定工作,对反射望远镜在未来恒星三角视差测定中将起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展望,并简介了上海天文台近年来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些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大型光学望远镜一览(三)苏宇编译大型反射望远镜站在了现代天文学研究的最前沿。它们用一个反射镜、多镜面拼合而成或者几个分开的反射镜来收集星光。一般来说,反射望远镜的视角很小(仅有几弧秒),但是它很适合光谱仪和小型现代电子探测器的需要,如取代照相底片的“...  相似文献   

8.
Medial型望远镜是一种折反射系统,具有优良的球差和色差校正,其中反射面受妥善保护,能长期使用,二级光谱校正比复消色差更好,且无需使用特殊光学材料,这种系统在科普望远镜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反射望远镜的入门设计李志超爱好者初试自制反射望远镜,首先要选定设计方案。不能贪大求全,要由易及难循序渐进。首次制作应是为后续制作打基础,其成果应尽多可用于后续制作。通常宜选牛顿式,镜面直径12cm焦距1m。可先不必追求抛物面镜,只做球面镜,1m焦距1...  相似文献   

10.
一.天文爱好者望远镜的磨制 1.方案的选定:对于初学磨制望远镜的人,第一架最好做成反射式,因为它造价低廉,磨制容易,仅加工一个面,而其球差值是同样口径、焦距、透镜的1/8。又无色差,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在有了一定经验和具备了一定条件之后,再动手做一架双分离折射望远镜或折反射望远镜,巩固和发展已掌握了的磨制技术,使它为你的天文观测服务。  相似文献   

11.
我台1米RCC(Ritchey—Chretien—Coude)反射望远镜是民主德国蔡司工厂的第六台产品,于今年五月在昆落成投入使用。下面我们就它的性能作一介绍。 用途: 本望远镜主要用作恒星或行星的目视、较大视场照相、单个天体光谱或光度的实测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2.
1964年《天文爱好者》杂志曾刊登过题为“小型反射望远镜制作方法”的连载文章。该文极为详细地讲述了反射物镜的磨制方法,系统地介绍了牛顿式反射望远镜的原理和结构,寻星镜和目镜的制作以及组装调试过程。这篇文章对那一时代的天文爱好者有过很大影响,我便是当时的受益者。当时我在上高中,就是在这篇文章的指导下走上了业余磨镜之路。在此我要向该文作者,紫金山天文台的范一新老师和黄介浩老师  相似文献   

13.
利用国内首个自上向下热蒸发反射膜的大型镀膜机ZZS3200,开展了2.4 m望远镜主镜镀膜工艺的研究。从镀膜的环境控制,镀膜机蒸发源布置,保护膜的选择,旧膜脱膜等方面出发,探索一种适合2.4 m望远镜主镜的镀膜工艺流程,并依此完成2.4 m望远镜主镜镀带MgF2保护的铝反射膜工作。陪镀片检测表明,铝膜膜厚极大极小值差43 nm,主镜反射膜在350~1 100 nm范围内平均反射率87.16%,经2.4 m望远镜实测,镀膜完成后极限星等不低于23.5 mag,比镀膜前约提高1 mag。2013年12月17日,在2.4 m望远镜上,利用终端云南天文台暗弱天体分光及成像仪(Yunnan Faint-Object Spectrograph and Camera,YFOSC),使用棱栅Grism3分光,对超新星SN 2011fe(V波段19.5 mag)成功进行光谱观测。30 min单幅曝光,获得暗于19 mag天体的光谱,刷新了该类天体在国内观测的新的记录。该目标在光谱观测的同时有相应的测光数据以及测光标准星观测,因此星等测量误差小于0.1 mag,可以用于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位于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是世界上最大的、可操控的反射施密特望远镜。为了便于控制望远镜,提高观测效率,设计了观测控制系统图形用户界面。首先分析了LAMOST望远镜的控制软件体系结构,采用基于场景的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对界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使用Qt、CORBA、多线程技术和MVC模式,实现了用户界面,并对界面进行了测试。最后,用户界面得到了用户的认可,成功应用于LAMOST观测。  相似文献   

15.
使用望远镜目视星像评估视宁度时,常用Pickering视宁度等级(Pickering Seeing Scale)判定法,但这个等级并未仔细考虑望远镜的光瞳函数对衍射环的影响。事实上经典的Pickering视宁度等级并不非常适合目前常用的有副镜的折反射望远镜,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解析计算验证了这个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Pickering视宁度等级判定法做了相应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装备10厘米口径望远镜的艰辛历程○谢毅民作为一位天文爱好者,我对观测行星表面细节特别感兴趣,但我87年自制的10cm反射望远镜分辨率不足,无法用于行星表面观测,从1995年起,我就决心再购置一台高质量天文望远镜。因为整机购买太昂贵,我决心购买镜片自己...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光学元件,施米特校正板已不仅是施米特系统的元件,并已使用于其他天文光学系统中.本文作者曾在文献[1]中给出了若干种不同类型的施米特改正镜非球面曲线的参数形式的严格分析解.其中非球面朝向球面镜的施米特改正镜(校正板)可由其系统本身组成校正板非球面的检验光学系统.在光学设计中人们愿意使用解决了检验问题的非球面.针对由参数形式严格表达的这种非球面,本文详细推导了对它的光线追迹公式,并给出了便于安排计算的格式.在推导求解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验和技巧,简化了计算.  相似文献   

18.
一架望远镜的质量不仅取决于其光学零件的质量,同时不取于整个机械结构的优劣。因此,机械设计在望远镜制造中占有极其翻天覆地的地位,对于一架现有望远镜的改装,机械设计的难度更大。本文介绍用于改 装双筒望远镜的φ85厘米反射望远镜镜筒的设计和结构分析。由于EM-1赤道的承载能力有限,镜筒设计中如何重量成为设计的关键问题。为此,镜筒的主要部位,诸如筒体和主镜室等均作过力学分析,选择其中最佳的方案。该镜筒将作为一个完整的镜筒安装在EM-1装置上,它主要用于光电测光工作,也可以作光谱工作。  相似文献   

19.
使用1994—2007年在1.56m反射望远镜CCD照相机拍摄的资料,测定了上海天文台余山工作站夜天亮度的变化。由于上海城市的发展,佘山工作站的夜天亮度在V波段从每平方角秒约19mag变到15.8mag,也就是说,夜天亮度自1994年以来变亮了约20倍。国际上优良台站的夜天亮度在V波段等于或暗于21.5mag。上述夜天亮度是优良台站的200多倍。现在在佘山工作站使用1.56m反射望远镜对暗于V=14mag的星做精确测光已经很困难了。  相似文献   

20.
一架先进的设计、精心加工的光学望远镜,在工厂或组装车间检查光学质量合格后,在观测地点安装调整后必须要经过检验。因为在安装调整中,如果光学部件(如主镜和副镜)的光轴有横向偏离、倾斜,或者相互间距有偏差,都会使星象质量变坏。以我台将要进口的2.4m反射望远镜为例,讨论了在主副镜的安装调整中若产生误差,给星象质量带来的影响,从而可作为检验和验收望远镜时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