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为群 《中国岩溶》2007,26(4):362-362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共同组织承办的“全国岩溶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1月16-20日在广西桂林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国土、水利、铁道、石油、旅游、教育、新闻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共192名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大会开幕式于11月16日上午在岩溶地质研究所大会议室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蒋忠诚研究员主持;桂林市与岩溶所领导都致了欢迎词;岩溶专业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致开幕词,中国地质学会的代表致了贺词,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部的代表介…  相似文献   

2.
《中国岩溶》2004,23(4):F002-F002,F003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等七个学术机构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等两家科研单位承办的“高分辨率记录与同位素技术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全国学术讨论会于2004年9月21-23日在桂林隆重举行。来自美国、我国台湾及内地的130多位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岩溶》2004,23(1):83-83
《中国岩溶》是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主办、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学会洞穴研究会协办的全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岩溶专业综合性学术刊物。《中国岩溶》不仅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中国学术期刊(光盘  相似文献   

4.
缅甸岩溶地质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系统综合的岩溶地质资料有助于从宏观上了解缅甸岩溶情况。文章在系统收集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多种尺度地质图、水文地质图、构造图及其遥感资料,编制1∶100万缅甸岩溶地质分布图,从地质演化过程、岩性组合、气候环境等方面综合剖析岩溶作用的背景条件,以此总结缅甸岩溶分布规律和岩溶景观特征,为“全球岩溶地质”数据库提供基础支持。缅甸的岩溶分布面积达7×104 km2,是东南亚岩溶分布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厚层的古生代碳酸盐岩地层、复杂的构造运动、温润多雨的气候、活跃的生物活动等均有利于岩溶作用的发生,其发育峰林、峰丛、洞穴岩溶景观,岩溶景观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全球最高的生物多样性,但同时也面临着生态被破坏、干旱、洪涝等地质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岩溶》2011,(4):478-478
近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共同主办、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讨会"于,  相似文献   

6.
广西平果铝厂平南赤泥堆场的岩溶渗漏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治理广西平果铝矿氧化铝厂赤泥堆场的岩溶渗漏的环境问题,阐述了堆场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及岩溶渗漏的途径与方向。对岩溶渗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了评价,并提出了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研究认为,赤泥堆场的岩溶渗漏治理措施是切实可行的,治理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7.
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评价--以泰安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溶塌陷的形成与隐伏岩溶区特定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地段,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松散盖层中土洞的形成时间、规模、形态等均起着明显的主导作用。因此,充分研究塌陷的形成条件是客观评价其易发性的基础。文章通过对泰安市主要隐伏灰岩富水区地质结构、盖层岩性组成、性状及岩溶发育程度的分析研究,以地质背景条件中的相对不变因素为依据,采用综合指数法对本区隐伏岩溶区岩溶塌陷易发程度进行了预测评价。旨在探索适宜的评价方法,以期为岩溶塌陷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岩溶地区地质环境特殊,其农业综合发展及生态环境治理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在全面分析广西岩溶区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探索从农业综合开发角度进行岩溶地质环境类型定量划分的方法,针对各类型区的自然资源状况及岩溶地质环境特点,提出了农业生产发展方向及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在岩溶地质环境类型划分中,选取直接制约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要素作为分类的依据包括地貌形态组合,气候资源条件(光,热,降水,自然灾害)水文  相似文献   

9.
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工程,按阶段任务目标,基本查明了我国南方岩溶区岩溶地下水资源赋存分布规律和开发利用潜力,发现了石漠化、地下水污染、内涝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揭示了岩溶作用对油气资源、矿产资源、岩溶旅游资源、碳循环和环境地质问题的控制机制,启动了“全球岩溶动力系统资源环境效应”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岩溶动力学理论、岩溶石笋高分辨率测年、岩溶人工增汇和岩溶地下水探测等方面实现了重大科技创新。建立的不同类型区岩溶地下水富水模式、成井模式、有效开发利用模式以及石漠化区综合治理模式,经实践表明具有推广应用价值,可为岩溶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石漠化综合治理、地下水污染防治和岩溶贫困区脱贫攻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陈伟海 《中国岩溶》2009,28(4):439-438
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乐业县人民政府、凤山县人民政府承办,广西地质学会协办的“全国第十五届洞穴学术会议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发展研讨会”于2009年11月14—18日在“天坑之都、洞穴之城”——广西乐业县和凤山县隆重召开。会议的主题是:中国南方峰丛喀斯特天坑与洞穴系统发育演化研究;国际洞穴探险与岩溶旅游产业开发研讨;乐业-凤山地质公园研究、保护与旅游开发。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人数约200人,分别来自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会员代表,全国岩溶景观与洞穴科研、  相似文献   

11.
广西岩溶塌陷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西岩溶分布面积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1%,地面塌陷对国民经济建设有着重大影响,成为岩溶地区重要的环境地质问题。本文总结了本区岩溶塌陷的类型、区域分布特征及危害,提出了控制其发展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岩溶》2010,29(2):190-190,195
2009年12月13日上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国桂林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中国岩溶地质馆贵宾厅召开。会议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心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袁道先院士主持。  相似文献   

13.
吴华英 《中国岩溶》2010,(3):312-312
2010年8月2日,由中国地质学会岩溶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水文地质环境地质部主办,内蒙古地质学会、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的第三届北方岩溶和岩溶水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顺利召开。来自国内35个科研、生产和教学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为期4天。  相似文献   

14.
云南高原岩溶塌陷总的特征是由岩溶高原特定的地质环境、岩溶发育、水文地质以及水文气象和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综合影响和决定的,文中通过对这些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分析,深化了对高原岩溶塌陷基本特征和发育规律的认识。云南高原岩溶塌陷区域上分布零星,地段上呈现“点状”特征,主要集中发育于岩溶断陷盆地、岩溶槽谷(洼)地、岩溶台地或古高...  相似文献   

15.
西部水利水电开发与岩溶水文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通过两天的大会报告和专题讨论 ,圆满地完成了预期任务。我受大会组织委员会的委托 ,作本次会议的学术总结报告 ,并代表参加会议的全体代表向这次会议的举办单位 ,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湖北省地质学会、恩施州电力总公司、恩施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鹤峰桃花山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向热情支持这次会议的恩施州政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中南电力设计院、湖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院等单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会议从提交的百余篇会议论文中收录优秀论文 4 4篇 ,共 4 8万字  相似文献   

16.
《地质论评》1994,40(3):284-287
1 岩溶开发利用学术讨论会(岩溶水文地质、岩溶工程地质、岩溶区农田水利及岩溶探测技术方法等为30届国际地质大会遴选优秀论文),约100人。会期:1994年11月下旬(5—6天)。地点:昆明(铁二院岩土工程公司,地矿部岩溶地质研究所承办,岩溶地质专业委员会主办)。 2 大陆构造学术讨论会——迎接30届国际地质大会  相似文献   

17.
一、刊登内容《中国岩溶》创刊于1982年,是我国目前为止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知名岩溶学期刊,同时也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地质学类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岩溶地质基础理论、岩溶地貌与洞穴、岩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溶环境地质、国土规划和整治、岩溶生态地质、岩溶矿产地质、岩溶旅游地质、岩溶勘探测试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国内外典型岩溶景观介绍、岩溶学术动态报道、新书评介等方面的短文也可发表。欢迎广大岩溶地质工作者踊跃投稿。二、来稿要求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数字准确、文字精练,并保守国家机密。文稿篇…  相似文献   

18.
公路工程岩溶环境一、二级区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建玲  雷明堂 《中国岩溶》2013,32(2):153-160
本文从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建设的需要出发,开展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区划工作,以便在岩溶地区的公路规划与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岩溶地质环境、自然环境以及可能遭受的岩溶环境地质等问题的影响,弥补现行公路自然区划的不足,进而更好地为公路工程规划、选线、设计、施工和养护提供服务。一级区划以对公路工程所处岩溶环境具有控制作用的气候和大地构造因素为主要依据,将我国公路工程岩溶环境划分为华南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湿润-半湿润岩溶环境区、华北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岩溶环境区、东北中-寒温带季风气候亚干旱-亚湿润岩溶环境区、西北中温带大陆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带山地气候干旱岩溶环境区5个区,二级区划在一级区划的基础上以地形地貌、可溶岩分布以及岩溶环境地质问题为依据划分为秦岭-大巴山中山山地区、广西盆地峰林平原区等26个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岩溶》2012,(2):144-144
国土资源部/广西岩溶动力学重点实验室依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方向主要涉及:1)岩溶动力系统的形成和运行规律;2)岩溶动力系统的类型和区域分布规律;3)学科交叉、应用研究。2012年在广西科学技术厅和岩溶地质研究所的支持下设立开放课题,并主要围绕岩溶动力系统与全球变化、岩溶地区水循环、岩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及相关测试应用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岩溶水开发过程中的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大量实际资料介绍了徐州市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开发简史,近年来由于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加,许多地段强烈超采,而出现岩溶水水位持续下降,水质恶化和发生岩溶塌陷等环境地质问题,作者深入研究了上述环境地质问题发生的机理,以期对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