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由地震预报转向地震预测”学术讨论会滨野洋三在地球行星科学关联学会1993年联合大会时,东京大学理学部的滨野洋三和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井田喜明主持召开了题为“由地震预报转向地震预测”的学术讨论会。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思路是,地震预报是基础地球科学最尖...  相似文献   

2.
重大工程抗震问题学术讨论会暨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年会于1985年10月21日至24日在哈尔滨市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举行。出席学术讨论会的有研究所、高等院校、产业部门等28个单位65位代表。学部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名誉  相似文献   

3.
日本内陆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5月12—14日在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召开。与会者超过100人。这次学术讨论会分热构造与地震、非均匀构造与地震、地震物理三部分,报告论文31篇。第一部分是“热构造与地震”。报告内容  相似文献   

4.
应韩国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邀请,以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薄景山副所长为团长的工程力学研究所地震工程代表团一行7人,于2001年9月20日至2001年9月24日访问了韩国,并参加了第二届中韩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 韩国地震工程学会于 2001年 9月 21 日至 9月 22日在公州大学召开了《2001年秋季地震工程工作会议暨学术会》,同时,于 2001年 9月 22日召开了《第二届中韩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在此学术讨论会上,我方代表作6篇报告,韩方作了5篇报告。报告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地震工程4篇,岩土工程4…  相似文献   

5.
应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邀请,我们于1992年5月14—21日访问了日本,参加了“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测研究的电磁方法”学术讨论会,实地考察了伊豆半岛地震预报实验场,参观访问了柿罔地磁台与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现将这次访日的简况介绍如下。一、“地震与火山喷发预测研究的电磁方法”学术讨论会概况为拟定1994—1999年第七个五年计划,日本电磁工作组于1992年5月15—16日在东京  相似文献   

6.
为活跃学术空气,提高广大会员的地震科研水平,辽宁省地震学会于6月2日—3日在沈阳举办了地震学术报告会.特邀中日地震学术讨论会学术委员会日方主席尾池和夫(日本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教授)来沈作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辽宁省各地震办、台、队及机关处室研究室有关科研人员出席了会议.吉林省地震办公  相似文献   

7.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受国家地震局委托负责主办的首次中苏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9日至6月11日在哈尔滨举行。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苏联中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院的7位专家,还有来自中国各地研究机构和大学的20多位专家,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出席了学术讨论会。学术讨论会由中方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刘恢先教授和苏方主席苏联中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院院长斯克拉达涅夫教授共同主持。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国际讨论会”概况陈运泰,高文学(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李京(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东南亚地震构造与地震危险性国际讨论会”于1994年1月27日至2月4日在越南河内举行。会议由越南国家科学研究中...  相似文献   

9.
由陕西省地震局监测预报中心主任吴富春研究员负责召集的地震前兆正常场及无震异常学术讨论会1997年11月26至12月2日在福州市召开,福建省地震局对会议给予大力支持,省地震局局长林思城及全体局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吴富春研究员作主报告,毛可等同志作了重点发言,来自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地球所,出版社及兰州地震研究所,河北省、海南省、福建省的地震科技工作者共20余人参加了学术讨论会,对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会同志多数人有近30年的地震工作经验,曾多年奋战在西北大地,高山荒原,为地震减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国家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和联邦德国柏林市地震预测研究组共同组织的第四届国际地震预测学术讨论会将于1989年10月16—20日在广州召开。这次学术讨论会的目的是为从事地球科学、工程地震学、地震工程、建筑学、城市规划和社会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人员,以及保险专家和管理人员提供一个合适的论坛,促进思想和信息交流,推动这些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实施方面的合作。这次学术讨论会研讨的内容将涉及地震预测的以下几个方面:(1)震源过程包括:地震构造的时空图像、地震空区、震源区岩石特性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1.
《地震工程学报》1988,10(4):109-109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于1988年11月20日—24日在湖南召开了“地球物理灾害学术讨论会”。会议由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郭增建研究员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地震、水利、大专院校  相似文献   

12.
中、日、美三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1月6—7日在哈尔滨举行。中方主席、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谢礼立教授,日方主席、日本清水建设株式会社渡部丹博士,美方主席、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刘师琦博士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词。谢礼立教授在致词中说,欢迎大家来到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参加中、日、美三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三方经过很短时间的协商,决定共同举办这次学术讨论会,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工程力学研究所与大崎研究所之间的双边合作已经进行了6年,与美国的合作也进行了长达10年的时间,我们之间所进行的合作研究是非常愉快的,成果也是很多的,三方对此都是很满意的。  相似文献   

13.
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与宁夏地震队联合举办的“1920年海原地震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5月4日至12日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会议邀请了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研究所、物探大队、辽宁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等十三个单位参加过海原大地震现场考察的同志。国家地震局负贵人丁国瑜同志、地震出版社曹可珍同志及《地震地质》编辑部出席了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对策研究,并迎接将于198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地震对策国际学术讨论会”,国家地震局科技监测司于1986年10月7日—9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了全国大震对策课题协调会,其中包括城市地震对策、工程地震对策、特大地震对策和地震社会学等项课题。参加会议的有天津市地震局、江苏省地震局、上海市地震局、陕西省地震局、沈阳市地震办公室、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兰州地震研究所、天津市地  相似文献   

15.
1983年6月13日至18日,国家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甘肃省地震局和甘肃省地震学会在兰州联合召开了“大震对策”讨论会。来自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个单位110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是我国第一次讨论减轻地震灾害的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对过去大震灾害作了较全面的经验总结,同时对未来大震发生  相似文献   

16.
1990年8月29日至9月7日《中国历史强震目录》编辑组在长春集结,应吉林省地震局邀请,举行了历史地震专题学术讨论会.讨论会由吉林省地震局副局长李继泰主持,来自云南、四川、广东、上海、江苏、安徽、河南、甘肃、新疆、辽宁、吉林省地震部门和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的历史地震研究者共50余人,参加了讨论会.《中国历史强震目录》编辑组顾问谢毓寿先生专程到会,并做了学术报告.《中国历史地震目录》编辑组的闵子群、孟宪东、吴戈、刘昌森、江在雄、朱书俊、  相似文献   

17.
由兰州地震研究所发起召开的地电专业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年八月十四日至八月十八日在兰州举行。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局地质研究所、河北、辽宁、山东、四川、陕西、宁夏、青海、天津等省、市、自治区地震局,天水地震学校,北京大学,唐山马家沟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于2007年10月15—22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第四届委员会换届暨学术讨论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电磁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鸿基国际旅行社协办,主管部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和挂靠单位地震预测研究所对会议的筹备和组织工作给予了很大关注,对会议的召开提供了大力支持。四川省地震局王力副局长到会祝贺,监测处杜斌副处长、监测中心杨贤和副主任出席了会议;地震预测研究所科技发展处杨林章处长参加会议,和与会代表一起进行研讨。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壳应力研究所、防灾科技…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促进中苏两国在地震科技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受国家地震局委托负责主办的“首次中苏双边地震工程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6月9日至6月11日在哈尔滨举行。 参加这次学术讨论会的有来自苏联中央建筑结构科学研究院的7位专家,还有来自中国各地研究机构和大学的20多位专家,国家地震局有关部门的领导也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地震地质》1991,13(3):248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和构造物理专业委员会,在有关专家的倡导下于1991年6月28日在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召开了岩石物理性质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石油部、地质部、国家地震局等七个部门,十多个单位的3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