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凉山17个气象站1981~2013年的气候资料为基础,采用GIS技术,对凉山秋荞进行气候适应性区划。通过分析影响秋荞麦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和关键时期,得出秋荞麦的气候适应性区划指标,利用各站点的气候资料及对应的地理信息因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区划指标的空间分布模型。采用GIS空间叠置分析方法,将凉山秋荞生产区划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区划结果为凉山秋荞生产合理布局、趋利避害、优质高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荞麦生长的优势气候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荞麦(Buckwheat)蓼科荞麦属作物,学名Fagopyrumill,一年生草本双子叶植物,它具有抗逆性强,栽培适应范围广,生长期短,耐脊薄等特性.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荞麦生产区,年播种面积居全国之首.区内荞麦品质优良,特别是阴山北部地区的荞麦,具有粒大、皮薄、整齐、色好、出粉率高、面白筋大、无污染等特点,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近年来国内市场上出现许多荞麦营养、保健食品,备受人们青睐,荞麦市场十分走俏,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因此,本文就荞麦不同生育阶段适宜的气象条件和区内的气候优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榆荞1号荞麦引种推广和栽培技术杨建辉(华池县气象局745600)榆荞1号(四倍体)荞麦是继北海道荞麦之后引进的又一种优良品种,具有丰产潜力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子大粒饱、千粒重高、皮薄等特点。经不同气候区域种植试验、示范,能够适应我县气候特点,具有...  相似文献   

4.
荞麦作物观测技术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介绍了荞麦作物的生长特性、环境要求及荞麦发育期、发育期标准、生长状况测定、产量结构分析、大田生长状况调查等观测内容和技术要求,可供测站在荞麦发育期观测和服务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一季稻生长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的建立与试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建军  马晓群  许莹 《气象》2013,39(1):88-93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和一季稻的生理特征,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分别建立了安徽省分区域一季稻温度、降水和日照适宜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综合反映多因子对一季稻影响的气候适宜度模型.通过对不同时段内单要素适宜度和气候适宜度的集成,构建了分区域一季稻单要素适宜指数和气候适宜指数模型,并对两种集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基于气候适宜指数与一季稻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归一化法气候适宜指数模型优于绝对值法,气候适宜指数与产量丰歉指数具有显著相关性;气候适宜性评价指标对一季稻的产量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指标回代检验准确率较高,业务试用效果良好,可以用之评价气候条件对一季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适宜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年轮与阿勒泰县春小麦气候产量关系的初步探讨表明:当年轮与作物气候产量受相同的主要气候限制因子制约时,可用年轮来延长作物气候产量序列,并由此外推得到作物气候产量的多年预报值.这既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提供作物气候产量的预报,同时又能弥补从气候因子预报气候产量时效短的不足,为作物的长期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业气象产量预报方法中权重系数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作物产量预报中,各旬气候适宜度加权集成构成了气候适宜度指数,权重系数的确定对预报的准确性至关重要.本文以山东省冬小麦为例,分别采用绝对值法、归一化法和相关系数法确定各旬产量预报的权重系数,分析不同权重系数确定方法得到的气候适宜度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及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农业气象产量的相关性,并利用相对较优的方法进行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结果表明:与绝对值法和归一化法相比,采用相关系数法确定的权重系数计算的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的相关系数多数均通过了P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可较全面的反映冬小麦生长发育随气候条件的变化关系.建立的冬小麦产量动态预报模型历史回代检验的准确率基本均为94.5%以上,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均小于7.0%,表明建立的模型模拟性能较好.对2010—2011年山东省冬小麦产量的外推预报表明,预报平均准确率为93.0%以上,多数预报准确率为96.0%以上,可满足冬小麦产量预报的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气候变化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兴安岭东南部1971~2005年气温资料与玉米、大豆、小麦和马铃薯产量资料,分析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4种作物气候产量与各个气温因子的相关系数均为正值.由此可见气候变暖有利于该区各种作物产量的提高.气候变暖可使作物生长期延长8~15天,因此可以引种生长期为120~130天的高产品种,增加中、晚熟品种.气候变暖扩大了作物种植区域,作物的种植北界北推,范围扩大至49°45′N 以南的地区,上界升高至海拔400 m.但是气候变暖也增大了干旱发生的机率,加重了干旱的程度,增加了农作物害虫对农田的危害.气候变暖使异常天气事件增加,对农业产生一些不可逆的影响,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加剧.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烟台小麦产量与气候条件的关系进行分析,建立趋势产量方程,并分离出小麦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再用气候产量对应年份的气候因子建立气候产量的预报方程,最终预报2012年烟台冬小麦产量,并与当年实际产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预报方程可行。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茶树生长的气候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目前茶叶总产量已占全国的17%,是我国主要产茶区.近几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品质发生了波动,与近几年福建气候的变化是否有一定的关系,本文通过分析茶树对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条件的要求及福建种茶气候特征,从气候上分析近年来福建茶叶产量和质量的原因,为福建茶叶的高产优质出谋划策.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我县1200—1500米的高山区,粮食主要以玉米为主.本文队分析1961年以来制约我县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障碍入手,提出高山地区玉米增产的主要措施.二、影响我县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及玉米生育期对积温的要求影响我县玉米产量的主要气候因素如表1所示.  相似文献   

12.
气象条件对作物生长发育意义重大,将气候指标作为自然能源对有机水稻的投入,在有机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中起着那些重要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4年的考察和试验、示范,解决了怎样充分利用气候生态资源来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熊德信 《大气科学》1993,17(5):548-554
本文探讨了洞庭湖区具有种植优质子莲的气候优势.分析了影响湘莲产量的气象因子,对湘莲产量歉年提出了四个减产气象指标,对丰年气象条件也作了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湘莲气象产量预报方程.并对发展湘莲生产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一、问题提出荞麦是一种适应性较广的粮食作物,既可正茬单种又可复种。但本地品种子种退化,产量很低。1987年环县引进日本“北海道一号”荞麦在15个乡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的增产效益。本地品种亩产仅45公斤左右,而引种的北海道荞麦复种平均每亩85公斤,正茬平均每亩86公斤,比本地品种平均增产40余公斤。1987—1988年在全县示范推广4.48万亩,平均增产20—38%,比当地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全苏农业气象研究所研制的气候-苏联粮食产量模拟系统,分析了使用的一些结果.此计算系统首次将以物质能量交换和农作物生产力模式表示的综合程序编译系统与全国的水文气象、农学、土壤数据库连接起来.在计算100年农业气象指标及产量的基础上,分析了现代气候条件波动对农业产量的影响.探讨了下个世纪上半叶  相似文献   

16.
4 未来技术条件下模拟气候对作物的影响4.l 对产量的出响不考虑调整或适应,伴随未来技术,对作物施加模拟气候将会引起产量下降.旱地暖季作物受影响最为严重:玉米减产28%,大豆减产25%,高梁减产21%.在灌溉条件下,玉米减产将缓和到9%,高梁减产则缓和到10%、模拟气候对小麦和紫苜蓿的影响较轻:旱地小麦和紫苜首蓿仅减产7%,灌溉小麦的产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7.
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及气候要素对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分析1949—2010年汉中市水稻产量特征、气候产量与气候条件的相关性及气候变化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单产年际变化呈增一减一增趋势;气候产量年际波动较大,1970一1993年气候产量多为正值,1993年后负值年份明显增多;水稻生育期间7月日照、8月降水、5月温度、7月温度对产量的影响为负效应,5月降水、8月日照为正效应。5—9月的旱、涝程度与气候产量呈明显的负相关,旱、涝程度越重.产量减产越严重。增温对汉中水稻产量的影响是减产,因此气候变暖使水稻呈减产趋势。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工作中,利用作物产量,模拟出产量时间趋势项,即受农业技木水平决定的产量(y_t),再从每年实际产量(y_i)中减去时间趋势产量,得到气象原因所造成的气候产量(y_c)即由天气、气候条件决定的产量。然后根据气候产量确定影响产量形成的关(?)气象因子,得出天气气候条件对产量的定量指标,或  相似文献   

19.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03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世界粮食研究模型(WOFOST)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数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化趋势对小麦产量变化趋势的影响.在黑龙江省中部、东部和北部相对湿润的小麦种植区域,辐射量降低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降低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松嫩平原西南部的齐齐哈尔市、大庆市和哈尔滨市,降水量增加的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在西北部的北安、五大连池、克山和克东4县,辐射量增加趋势是小麦模拟产量增加趋势的主要气候原因;黑龙江省小麦模拟产量变化趋势百分率的平均值为-1.57%/10a.  相似文献   

20.
昌吉州栽培葡萄历史较久.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葡萄生产发展很快.目前,全州栽培面积近7千亩.随着果树种植业发展,这里将成为新兴的鲜食制罐葡萄生产基地.但是,昌吉州的葡萄生产中存在着许多农业气象问题.如:昌吉州的葡萄生产受气候条件的影响,产量不稳定,适宜当地气候发展葡萄的品种是什么?该品种的气候适应性如何?气候条件的优劣对品质和产量究竟有何影响?这些问题急需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