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自然资源基本概念国际定义无论是整个环境还是其某些部分,只要它们能(或被认为能)满足人类的需要,就是自然资源。——《世界资源与产业》(1951年地理学家Zimmermann提出)人类可以利用的自然生成物,以及形成这些成分源泉的环境功能。前者包括土地、水、大气、岩石、矿物、生物及其群集的森林、草地、矿藏、陆地、海洋等;后者则指太阳能、生态系统的环境机能、地球物理化学循环机能等。  相似文献   

2.
多功能景观能够同时提供多种景观功能,可以充分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在自然资源大数据支撑下基于基层行政管理单元开展的多功能景观研究,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反映区域自然地理格局与社会经济发展格局的空间特征与区域差异,其将景观功能管理和行政管理有效结合,能为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中控制线的划定和国土空间规划分区提供从功能评估到空间识别等多方面的技术支撑。本文在广泛收集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自然资源调查评价数据、气象数据、多源遥感数据等自然资源大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数据和兴趣点数据,基于InVEST模型、CASA模型、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以及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对烟台市6种景观功能进行了空间量化;再以村级管理单元为基本空间单元进行景观功能热点分析以识别多功能景观区;利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各种景观功能间的权衡与协调作用;最后基于二阶聚类法进行景观功能聚类以开展烟台市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并制定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研究表明:① 烟台市35.5%的村级管理单元为多功能景观区;② 自然景观功能间呈协同作用,而自然景观功能与居住和经济承载功能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冲突和权衡作用;③ 根据景观功能聚类结果,烟台市被划分为生态保护区、农业农村发展区、城镇功能发展区和城镇核心区,面积占比分别为30%,55%,11%,4%。规划分区与现状管理边界在空间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表明在自然资源大数据支撑下,基于景观功能聚类分析的国土空间规划分区具有相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以山东省夏津县为例,借助GIS技术和地学统计方法研究耕地质量监测区的划定以及监测样点的布设。研究结果表明: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功能,叠加自然质量分区、利用水平分区、经济水平分区、土地利用特征分区,在不打破原有行政村界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夏津县共划分出21个耕地质量监测区;依据监测区面积分配比例,综合考虑自然质量等控制区、利用等值区、经济等值区、土地利用分区和监测样点覆盖全面性等因素对理论监测样点布设位置及数量进行了修整,夏津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分区范围内共布设监测样点36个。研究结果对政府相关部门开展耕地监测与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异常气候事件的频发对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负影响。气象学家研究表明:海洋气候异常对陆地气候异常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诱发作用,因此,对海陆气候间的内在关联机制进行深入挖掘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提出了一种关联规则挖掘方法,以探索单一海洋气候指数与陆地异常气候事件间存在的关联。首先,针对陆地气候要素,采用顾及空间邻近关系的层次聚类方法进行有效气候分区,通过对各层分区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得到有效的各区域气候序列;然后,进行顾及多重约束进行时序关联规则挖掘,以探索海陆气候要素间的关联机制;最后,通过实际算例分析得到的各气候指数与我国陆地区域异常降水事件间的关联机制结果,与实际情况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5.
国土景观是以自然地理地貌、原生及再生性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为中心,附着于广义国土包括陆地、水域、山脉、洞穴等载体、具有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人文价值的特定区域。国土景观按其成因可分为:天然地理景观,如地质公园、海洋公园;生态系统景观,如森林公园、珍稀生物重点保护区;人文环境景观,如名胜古迹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土地作为人类活动、生存和生产的场所与空间,具有养育功能、承载功能、仓储功能和景观价值等功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本资源和基地,因此,土地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关系中居于其它资源无法替代的核心地位,如何高效、集约利用土地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城市土地作为人类活动最为集聚的区域,集约利用好城市土地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格网地图与格网计算都是基于空间坐标系统来描述、分析、虚拟区域地理现象的有效方法之一。在空间格局分析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景观类型的格网地图不仅能反映它们的空间分布,还能反映它们各自占据的生态空间情况。同时,格网地图还能将景观的空间异质性定量化、空间化和图形可视化表达。在格网地图和格网分析法的基础上,可以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半方差分析等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对景观的空间格局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不同地区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重其区域性,即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协调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限制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日照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图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初步功能分区,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日照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空间管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不同地区自然及经济社会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注重其区域性,即进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以协调不同区域的土地利用,限制不适当的土地利用方式,达到人地关系的真正和谐,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分析日照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采用图件叠加的方法进行初步功能分区,然后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法进一步细分,同时对不同功能区制定相应空间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家间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正在驱动区域土地利用变化,边境地区首当其冲。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橡胶市场的强劲需求以及中南半岛与域外国家40多个地缘经济合作机制的实施,引起了包括中国与老挝(以下称“中老”)-中国与越南(以下称“中越”)边境地区橡胶林扩展种植在内的显著土地利用变化。基于此,利用Landsat影像构建的橡胶林落叶-新叶萌生期内植被-水分指数(Renormalized Vegetation Index, RNVI)组合算法,获取中老-中越边境地区1990年代以来中老、中越地缘政治经济关键节点的橡胶林种植信息,进而揭示中老、中越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对其边境地区橡胶林扩展的影响及其国别差异。结果表明:① 在“替代种植”与边境农林合作等地缘政治经济影响下,中老-中越边境地区橡胶林种植面积由1992年的995.5 km2增加至2018年的5537.7 km2,增长近4.6倍,且呈明显的沿边性和跨境性;② 随着中老磨憨-磨丁口岸开通、中老北部九省合作机制构建等,1992—2018年,中老边境沿线30 km缓冲区内橡胶林种植面积从244.7 km2猛增到2080.6 km2,增长近7.5倍,其中,中国一侧增幅达806.7%,老挝一侧增幅为567.7%,近边境地区尤为明显;③ 随着中越关系恢复、“两廊一圈”启动与发展等,过去近30年,中越边境沿线30 km缓冲区内橡胶林种植面积由313.6 km2持续增加到1107.5 km2,增长超过2.5倍,其中,中国一侧增幅达378.0%,越南一侧增幅为140.3%,远边境地区增加较快。本研究有助于认识国家地缘政治经济关系对边境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促进边境地理(学)发展。  相似文献   

11.
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必须在综合考虑土地整治具体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合理的规避导致生态破坏的农田设计,科学规划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自身维持与修护的工程设计。该文基于农田景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探讨了山东平原地区基本农田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以新泰市楼德镇基本农田土地整治项目做为案例进行景观规划设计,设计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生态防护等几方面,通过探讨和摸索,为下一步土地整治规划设计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数字福建”、“数字厦门”正在建设中。本文以永泰县为例,在RS技术支持下,对生态景观要素信息图谱进行初步研究。利用影像光谱信息统计分析、特征变换等进行生态景观要素(生态水、生态能和生态元)的遥感监测,对山区水热状况、山区植被类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森林景观格局分析是森林景观优化配置与实施规划的基础。本文以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森林景观定量空间分析方法,在自主开发而成的森林景观可视化系统VisForest支持下,利用VS2008开发平台、ArcEngine组件与OSG图形渲染引擎,集成景观指数计算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方法,形成森林景观格局分析与景观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实现了景观格局分析的定量化和景观可视化;并以闽侯县白沙国有林场2013年的数据为例,按优势树种划分森林景观类型,计算分析了景观组成结构、斑块特征和景观异质性等。结果表明,杉木林、马尾松林、湿地松林、木荷林、非林地是白沙林场的优势景观类型,总体景观类型丰富、景观异质性较高;木荷作为隔离带树种,以小面积狭长斑块居多,其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最大,斑块形状复杂而不规则;森林景观的三维可视化模拟为研究景观格局提供了一个直观、交互的展示平台。  相似文献   

14.
地学信息图谱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地学信息图谱综合了景观综合图的简洁性和数学模型的抽象性 ,它是现代空间技术与我国传统研究成果结合的产物 ,它可反演过去、预测未来。本文在分析地学信息图谱、生态系统发展战略、DL U土地利用战略、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集成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设计了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系统。在这个虚拟系统中 ,如何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有关信息转换为征兆图、诊断图和实施图是其核心理论问题。数学模型计算机程序自动生成软件和开放式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成果表明 ,这些理论问题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说 ,这个区域可持续发展虚拟系统的进一步研究 ,能够形成一个可操作的、实用的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5.
基于改进熵权DEA-TOPSIS模型的乡村国土综合整治格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土综合整治时空格局优化的多目标量化问题,以空间脆弱性和时间迫切性为切入点,构建以目标功能为主线的乡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和迫切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权DEA模型开展脆弱性效率评价和改进熵权多因素综合模型进行迫切性评价;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目标分解法和主导问题归因法构建“业态兴旺、形态优化、生态宜居和综合复兴”4种国土综合整治多目标格局优化方案,采用改进熵权TOPSIS分析法开展多目标最优决策定量分析,以期从有限多目标系统优选和排序视角识别和划分国土综合整治多目标时空格局类型,实现对乡村国土综合整治多目标格局优化体系构建的目的。研究以上海市青浦区184个行政村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改进熵权DEA模型能有效克服多行政村高度关联造成的结果偏大问题,提高了空间适宜性的应用精度;改进熵权TOPSIS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划分国土综合整治的多目标格局优化方案,细化各最优方案间的异质性;2018年青浦区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均值表现为社会子系统脆弱性(0.605)>经济子系统脆弱性(0.577)>生态子系统脆弱性(0.549),社会子系统脆弱成为影响该区脆弱性的重要原因;行政村社会-生态系统脆弱性空间上呈现由中部向南北递增变化趋势;而村域国土综合整治迫切性空间团聚状分异显著,其值域范围为[0.435, 0.785],农业产业整治迫切性最大;针对脆弱性-迫切性多目标构建的4种多目标方案决策评价结果,将该区国土综合整治时空格局优化类型划分为16种。该研究结果丰富了乡村地理学理论,可为乡村区域治理、乡村振兴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肖笃宁,赵羿,郭林海LANDSCAPEPATTERNCHANGESINWESTSUBURBSOFSHENYANG¥XiaoDuning;ZhaoYi;GuoLinhai(InstituteofAppliedEcology,theChineseAcad...  相似文献   

17.
Traditionally,patch-based analysis at the landscape scale fragmentation has been used in the study of landscape ecology while the study of boundary and node has not been considered as much detail until recently.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possibility of applying boundary-and node-based methods in landscape pattern analysis to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in the southwestern China.Boundary-based and node-based landscape indices were selected to be used in analyzing changes in landscape patterns,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analysis using traditional pattern indices.We compared the responses of patch-area-based,boundary-length-based and node-number-based indices,and concluded that boundary-based and node-based indices are more sensitive to disturbance than patch-based indices with various patterns,and node-based indices are even more sensitive than boundary-based ones.Thus,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boundary-based and node-based pattern analysis methods provide helpful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to traditional patch-based pattern analysis methods.The results about pattern dynamics of landscapes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Minjiang River based on boundaries and nodes showed that with human disturbance,the dominance of forest landscape was weakened by other landscape types; thus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study area became more homogeneous and the boundary network became more complex.These changes further augmented disturbance interfaces in the landscape and increased the possibilities of further landscape fragmentation.  相似文献   

18.
1IN T R O D U C T IO NUrban green spaces can be consideredas the outdoorplacesintheurban covered with significanatmounts ofvegetation,naturalor manmade,as opposed to areasthatare paved or having buildingon them(JIM andC HEN,2003;SHIVANAND and SUZANA,2005)…  相似文献   

19.
在了解矿山基本概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现状评估表明,该矿山主要发育滑坡和危岩,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对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预测评估表明,该矿山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对地下水影响较轻,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严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植被恢复工程、挡护工程、排水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对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山东地处中国大陆地壳一级构造区华北板块的东南缘,构造作用和岩浆作用,特别是新太古代和中生代的花岗质岩浆作用十分强烈,形成了大量的花岗岩类,构成山东省各类花岗岩地貌景观的物质基础。以山东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成果为基础,开展深入分析总结,结合山东花岗岩分布格局,划分为华北板块鲁西隆起区、胶辽隆起区和苏鲁造山带胶南-威海隆起区3个不同花岗岩地貌景观分区;从造型和观赏的角度将山东省花岗岩地貌又划分为峰丛型、峰林型、山丘型、石蛋型和岩穴型花岗岩地貌景观5类,并以泰山、蒙山、五莲-九仙山、莲青山、峄山等典型实例,论述了各类花岗岩地貌景观特征,并对其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同时也论述了影响花岗岩造型景观的主要内部和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