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风水学对中国古代建筑规划选址影响巨大,直到今天对现代城市建设也有借鉴意义。通过对清远职业技术学院规划设计这一实例,提出从校园规划选址上体现风水文化的精髓,同时在校园规划设计中贯穿了山水校园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从端点走向连续:河流沉积模式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从河道类型的划分、河床演变与河型转换、河道沉积与河流砂体的建筑结构要素、河漫滩沉积、季节性河流与分支河流体系、河流沉积相模式、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河流沉积模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认为近十年来河流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地貌学家、沉积学家和工程师认识到河道形态是连续可变的,而不是只有4~40多个端点类型。河床的演变受河床比降、流量变幅、河岸沉积物粒度构成、气候、植被以及构造沉降速率等多方面的影响。垂向剖面分析法难以对古河流类型做出正确的判断,运用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重建河道内大型底形的地貌形态是河型判别和河流相模式重建的正确方法。河漫滩是河流沉积事件记录最为齐全的部位,对河漫滩、天然堤和泛滥平原沉积层序的研究能够揭示更多古河流沉积过程以及古环境、古气候和古生物方面的信息。对季节性河流、受季风强烈影响地区的河流、以及不同气候带河流所发育的独特沉积构造和建筑结构要素的研究不断增加。分支河流体系的概念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但也得到不少质疑。我国学者应当注重对现代河流地貌形态和沉积过程的观察,把河床演变学的定量方法与沉积学的观点、理论和资料相结合,利用露头、三维地震资料和探地雷达技术建立河流砂体内部建筑结构信息数据库,加强对古河流河漫滩和泛滥平原的沉积过程、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的研究,加强对不同构造和气候条件下河流沉积的差异性研究,不断发展河流沉积学研究技术,加强河流沉积学实验室建设和研究队伍建设,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河流沉积学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和有效的支撑,为推动国际河流沉积学发展做出中国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20年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从河型及其分类研究、现代河流沉积调查、河流沉积相与相模式研究、河流相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河流沉积砂体建筑结构精细解剖、河流沉积模拟研究等六个方面回顾了自《沉积学报》创刊以来20年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我国的河流沉积学取得了许多富有特色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网状河概念的引入与普及、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法的推广、界面层次的划分和及其概念的扩张、岩石相类型和岩石相组合概念的应用、河流砂体露头调查的方法与技术、沉积构造的沉积动力学解释、层序地层学在河流沉积研究中的应用、河流沉积过程的模拟实验、河流相储层的建模技术等方面。但是20年来,中国河流沉积学研究并没有出现国际公认的理论首创,应当加强河流沉积学的研究组织,吸收地理地貌和水利学的研究成果,结合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不断扩大河流沉积学的研究领域,积极进行国际学术交流,使我国的河流沉积学研究走在国际河流沉积学研究的前列。  相似文献   

4.
2007年11月23日-25日,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主办的"中国徽派建筑文化研讨会"在黄山隆重召开。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秘书长肖厚忠,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顾问、政协吉林省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魏敏学,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张润莹,安徽省建设厅副厅长李建,中共黄山市委常委、黄山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倪玉平,黄山市建委副主任刘一举等领导到会并致辞。  相似文献   

5.
每一门科学,如果它是独立的,则具有它自已的对象及与其他科学不同的研究方法和任务。1937年,萨瓦连斯基院士确定工程地质学为:“地质学的分科,它阐述工程建筑事业中的地质问题”。的确,在建筑各种建筑物或进行一些与建筑物有关的土壤改良工作时,工程地质学是用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建筑物就其服务种类来说可在各种不同环境(土、空气、水)中存在,但是,它们经常在某种程度上与  相似文献   

6.
工程地质学,顾名思义,是地质科学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预测和评价与工程建筑事业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无论从其实质来讲,或者就术语学和逻辑学而论,都是不言而喻。在近十几年工程地质学的发展过程中,国外某些研究者提出了“Geotechnique”(或“Engineering Geotechnics”)一词。从目前对它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它的涵义主要包括工程地质工作中的方法技术方面。它不包括工程地质学的整体,甚至并不能包括工程地质学的基本部分。作为工程地质学中方法技术这一个侧面来说,工程地质学的理论需要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进一步促进中日韩三国建筑师及建筑学专业在校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近日,中日韩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在日本大阪工业大学举办。这也是第29届釜山国际建筑竞赛的后续活动。本次活动由中日韩三国各派出8名选手,分为6个小组,每组由两个不同国别的建筑师和学生组成。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以下简称"天大设计总院")代表中方参加了本次建筑师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活动。本次工作营(Workshop)设计竞赛的题  相似文献   

8.
朱晓亮  范建华  林小敏 《探矿工程》2014,41(1):40-43,48
地铁建设中始终面临着隧道开挖风险和毗邻建筑环境的风险,对其进行详细评价并找出主要影响风险源,对于控制工程风险、提高工程安全性和投资效益是地铁工程建设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应用可拓学方法,分别对南昌地铁二号线翠苑路-地铁大厦区间的隧道开挖风险和毗邻开挖区的建筑环境的风险进行评价,找出了最主要的风险影响因子,对同类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使洋山港建设更经济合理,特别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之目的,学会所属的旅游地学专业委员会与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港口学术组联合组织了“洋山港规划设计优化”学术研讨会。 会议于9月24日假市老科技活动中心会议室举行,到会有关专家达二十余人,专业包括:海港、海洋地质、旅游地学、造船、城规建筑及财政经济等专业。旅游地学专业委员会由李维显、黄大信、瞿世民及景学立等参加。  相似文献   

10.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6,33(6):136-136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国内绿色建筑的设计与实践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建筑过分强调绿色建筑技术,忽略了建筑设计的本源,忽视与建筑的整合,缺乏建筑学的价值。谈绿色建筑不能脱离建筑审美,不能脱离人文、环境等方面的考虑。绿色建筑不应只是技术手段的堆砌,光鲜亮丽的各种指标,绿色建筑本身应该是美的建筑,是功能合理、舒适安全、赏心悦目的建筑,也应该是与结构、设备完美结合的建筑,是对建  相似文献   

12.
正在数字化变革的大趋势下,建筑产业唯有顺势而为,主动拥抱变革,用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才能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数字技术与建筑产业有效融合的"数字建筑",既是项目成功的关键基础,又是建筑产业的创新焦点,也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重要支撑,必然成为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擎。数字建筑概念与内涵数字建筑是指利用BIM和云计算、大数据、物  相似文献   

13.
正装配式建筑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建筑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我国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新需求、新动力。装配式建筑的多种优势符合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和节能减排的要求,能有效地解决"粗放"建造方式带来的资源、能源过度消耗和浪费,促进建筑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勘察设计》2007,(5):I0002-I0002
张建新:男,52岁,汉族,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现任兰州城市建设设计院,党委书记、副院长,主持全院工作。兼任甘肃省科技专家委员会委员,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委员,省抗震防害协会常务理事,省工程力学、计算力学、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分会、市政分会理事等职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建筑节能的必要性,指出住宅建筑节能关键在墙体,而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和墙体技术研究,实现节能住宅建筑体系,是一项集"材料、生产、应用"于一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系统工程,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工程项目为平台,以产业化为目标,逐步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火山岩成分与板块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块构造是当前世界上最盛行的大地构造学说,是一种新的全球构造学。它是近代地质学中一个崭新的分支,是建筑在有关学科最新成就基础上的产物。它的出现,得到了越来越多地质学者的赞扬与支持,它的出现,也引起了地球科学一场革命性的变化。火山岩在地表的分布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受大地构造环境所制约的。板块构造观点对于火山岩分布、组合、成分、成因等来说,能够作较好的解释。作为火山岩的物质基础——成分来说,也必然是确定板块构造环境的主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7.
科学地利用建筑加层技术解决既有建筑物的扩容,并保证建筑物后续使用安全,同时,更好地实现既有建筑节能,已成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关注和研究的焦点。既有建筑加层加固改造的同时建筑寿命也得到了延长,建筑寿命的延长是最大的节能。本文重点介绍既有建筑砌体结构、混凝土结构加层的选择原则、加层形式以及隔震托换技术在加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正西安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城市既要有标志性建筑作为城市的名片及红花,同时城市也需要有大量呈现出统一和谐风貌的民风建筑及绿叶。建筑师设计了建筑,同时也设计了城市。为此,建筑师往往要有"甘当绿叶配红花的"精神。古都西安历经千年沧桑,既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存及标志性建筑,同时也保存和延续了民风建筑的城市肌理及尺度。回顾起  相似文献   

19.
正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是将自热通风、天然采光、太阳能辐射、浅层地热和室内非供暖热源得热等各种被动式节能手段与建筑外围护结构的高效节能技术相结合,显著提高室内环境舒适性,大幅度减少建筑使用能耗,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主动式采暖和制冷系统依赖的现代绿色建筑。大力发展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和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以来,我国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取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20.
<正>本刊讯记者郝莹报道为了更好地弘扬湖北历史建筑文化,传承文化精神,近日,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暨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王树平、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会长马炳坚出席会议并为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授牌。据了解,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是中设协传统建筑分会成立后设立的第一个工作委员会。王树平在讲话中强调,湖北省历史建筑研究会和荆楚建筑文化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