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湖北省鄂州市是长江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区,但因过去偏重的产业结构造成环境容量接近极限,生态环境亮起了“红灯”。近年来,鄂州市系统化设计并实施“生态价值工程”,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实践路径,着力从生态价值计量、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等方面,探索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价值补偿新模式,逐步实现自然资源资产价值化、市场化、金融化,生态责任制度化,发展动能生态化,书写了生态价值日益“显山露水”的精彩篇章。  相似文献   

2.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线”,嘉善县始终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为目标,以制止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为着力点,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和粮食安全根基,全面构筑起适应新时期、新要求的耕地保护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县耕地面积40.3574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4.217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84.79%。  相似文献   

3.
《浙江国土资源》2018,(9):19-19
为严格管理生态“坡地村镇”建设项目准入,落实保生态、保环境、保耕地,促进低丘缓坡科学合理开发利用,9月4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省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生态“坡地村镇”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此次发布的准入负面清单目录具体包括16种情形:不符合产业政策(禁止供地)的;不符合环境功能区规划要求或不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的;不符合“依山就势、点状布局、错落有致、垂直开发”建设规划设计要求的。  相似文献   

4.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为重点,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矿山生态修复是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统筹好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余姚市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指引,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森林宁波”“森林余姚”建设任务为主线,坚持一手抓绿化造林、一手抓生态保护,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余姚”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打造“绿色浙江”提供有力生态支撑。  相似文献   

6.
林草资源作为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而草原则有“地球皮肤”之称,与森林、河流等其他类型自然资源共同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生态屏障。  相似文献   

7.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和利用好大运河宝贵遗产的重要指示,宁波市于2023年9月出台了《宁波市大运河核心监控区国土空间管控细则》,细则划定了包括余姚市在内6个区(县、市)总面积约311平方公里为核心监控区,并明确该范围内国土空间用途、空间形态和景观风貌管控等相关要求。细则的出台对打造运河文化遗产展示带、生态文化示范带、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带将发挥积极作用,但也对“工业立市”的余姚市在城市发展特别是产业发展方面造成了较大的约束管控,需要寻求合适的土地利用路径。  相似文献   

8.
《浙江国土资源》2023,(5):51-52
<正>德清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新增违法违规占用耕地“零发生”目标要求,强化自然资源保护,用“长牙齿”的硬措施、“整体智治”的新理念、“依法依规”的严标准、全面落实“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工作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占用耕地行为。2022年,德清县卫片执法政策扣减后违法用地耕占比为0,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山东黄河流域生态基础条件、生态本底状况,识别流域主要生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流域生态修复基本思路,构建了“两屏两心多廊”的流域生态修复格局,进行了流域生态修复分区;提出了流域生态修复的具体路径,主要是泰山和徂徕山-莲花山区域、黄河和大汶河生态廊道、黄河三角洲和东平湖湿地的生态修复;为实现流域一体化保护修复,从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构建了流域生态修复协同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宁波市鄞州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紧紧围绕“五年绿化平原水乡、十年建成森林浙江”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宗旨,深入开展国土绿化工作,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丰富森林文化内涵,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态保障。该区先后获得“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全国绿色小康县”“联合国人居环境奖”“2019年度林业工作先进县”“森林浙江建设工作突出贡献集体”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正>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价值实现机制要求,推动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同步同频、双兴双赢,河南省自然资源厅围绕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需求,组织调研组深入浙江省丽水市、福建省南平市等地开展专题调研,学习借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面的实践创新模式,并结合河南省实际进行系统思考总结。  相似文献   

12.
研究立足西宁市自然资源本底和生态资源特色,深刻把握西宁生态各类现状问题,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要求,在统筹协调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前提下提出生态保护和管控思路,为进一步建设绿色空间规划体系和打造绿色发展样板城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山水灵秀境,诗画钱江源。开化县,作为浙江母亲河——钱塘江生态屏障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县,是全国17个具有全球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关键地区之一,承担着“一江清水送杭城”的特殊使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功能和十分突出的生态区位。近年来,开化县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的“一定要把钱江源头生态环境保护好”“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人人有事做,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资源,推进全省生态“坡地村镇”建设,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低丘缓坡开发利用推进生态“坡地村镇”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江省自然资源厅等九部门联文下发《关于建立生态“坡地村镇”建设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通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下发《关于严格生态“坡地村镇”建设项目用地管理的通知》。  相似文献   

15.
研究意义:从国土空间视角研究河湖岸带功能作用与管控对策,为完善全域全类型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体系,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品质国土空间都具有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论:在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中,河湖岸带是重要产业带、重要生态廊道、重要景观带,应遵循以水定陆、以陆控水原则,通过确定空间范围、编制专项规划、出台管控规章、构建协调机制等措施,以促进岸带资源合理利用、筑牢河湖生态安全屏障、彰显区域特色景观风貌,进而强化河湖岸带国土空间管控。  相似文献   

16.
<正>浙江是全国海岛最多的省份,海岛数量占全国40%多。一直以来,浙江高度重视海岛管理工作,始终把建设“美丽海岛”作为实施“八八战略”、创建生态省、实践海上“两山”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把海岛生态保护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努力实现浙江“岛绿、滩洁、岸美”的海上绿水青山。小海岛,蕴藏大能量。在共同富裕“赶考”路上,浙江海岛不断有机“更新”,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浙江在共富路上不断创造奇迹的“秘籍”之一。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建设对生态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然而中国城市生态空间土地整治工程建设中存在过度注重美学和视觉效应、盲目引进外来种、植物配置不合理、大面积运用草坪等现象,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问题。通过分析生态文明背景下中国城市生态空间规划与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城市土地整治生态空间特点,总结提出了“人+植物”群落城市土地整治生态修复基础理论,并以陕西省渭南市渭东新城综合整治项目为例,重点阐述了城市土地整治过程中生态空间群落构建的方法要点和具体思路。结果表明:在城市土地整治修复和生态空间建设中,重点利用本土植物群落特性,构建复层植物群落;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打造平衡的生态链;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的耦合关系,并以“人+植物”群落为单位与城市设施、人类活动、环境承载力综合考虑设计城市生态景观,最终可以构建优美、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8.
2018年以来,台州市全面深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域优化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全力以赴助推乡村振兴,奋力打造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台州样板。近年来,该市全面开展村庄整治、“二改一还”农地整治、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矿山环境生态综合治理等“四大行动”,乡镇(街道)覆盖率达100%,并成功申报国家试点2个、省级试点53个,其中玉环干江、路桥金清两个项目成功入选2020年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精品工程。玉环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荣获2020年度省政府督查激励;2021年11月全省现场会上该市干江镇项目作为经典示例向全省推介。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四川省什邡市“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原因,使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利用、水资源量、降水量、土壤侵蚀、污染源排放等作为基础数据,运用遥感解译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2005~2010年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年际变化呈“V”字型,受汶川地震影响2007~2008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其余年际间无明显变化;在评价期内,汶川地震是导致什邡市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占全部变化因素的97%以上;除2008年外,影响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环境质量指数和水网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四川省什邡市“十一五”期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分析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变化原因,使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以土地利用、水资源量、降水量、土壤侵蚀、污染源排放等作为基础数据,运用遥感解译技术和统计学方法,对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2005~2010年动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年际变化呈“V”字型,受汶川地震影响2007~ 2008年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其余年际间无明显变化;在评价期内,汶川地震是导致什邡市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明显下降的主要因素,占全部变化因素的97%以上;除2008年外,影响什邡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环境质量指数和水网密度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