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文达  吴其切 《地质论评》1986,32(2):108-118
本文研究的介形类化石标本是采自南京地区中三叠统黄马青组。经笔者鉴定,计3属20种,其中12个新种。中三叠世介形类动物群是不丰富的,在我国也是较为罕见的,目前仅鄂尔多斯盆地及新疆等处有见及,前者已有报导,后者未正式见文。区内黄马青组的介形类化石属首次发现和报导。由于对中三叠世介形类动物群的面貌迄今仍然不太清楚,因此确定地质时代最好应有其他共生化石的佐证和检证。从当前的介形类化石组合特征及其伴生的化石看来,黄马青组归属中三叠世为宜。  相似文献   

2.
王易农  程淑薇 《地质论评》1999,45(5):498-503
本文记了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早二叠世介形类化石,化石采自柯坪县丘达依萨依剖面萨热哲依组,共计9属15种,其中10新种,并建立了Roundyella-Healdia-Sulcella-Bair-dia介形类组合,此组合明显不同于以Bairdia为主的中国南方早二叠世介形类动物群。  相似文献   

3.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 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 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 2~6. 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 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 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 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 2~7. 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 9~7. 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 4~7. 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 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 水均衡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晚二叠世-中三叠世在中亚造山带东段构造演化过程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地质时期,所以晚二叠世林西组沉积环境对研究古亚洲洋闭合这一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大兴安岭地区晚二叠世林西组曾有双壳、叶肢介、植物及孢粉化石记录,但鲜有介形虫化石报道。在大兴安岭中段林西组研究中首次发现介形虫化石,经初步研究,主要分子有Kemeroviana,Volganella,Iniella,Qitaina,Darwinuloides,Palaeocypridopsis,Tomiella,DarwinulaUrumqiella等,暂划为Volganella-Kemeroviana组合,其时代为晚二叠世。与俄罗斯地台晚二叠世介形虫化石群关系较为密切,部分属种曾见于我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从介形虫化石组合特征和保存特点来看,其生存环境为淡水湖泊,故认为这一地区的林西组为陆相沉积。  相似文献   

5.
贵州紫云晒瓦晚二叠世深水相地层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高勇群  杨逢清  彭元桥 《地层学杂志》2001,25(2):116-119,124
通过对晒瓦晚二叠世岩石地层和生物地层的初步研究 ,认为晒瓦晚二叠世地层属于深水相沉积 ,可划分成4段 ;并根据双壳类、腕足类延限和发育特征 ,分别建立了一个双壳类化石带 (Claraia primitiva- H unanopecten exi-lis组合带 )和二个腕足类化石带 (N eochonetes substrophomenoides- Orthothetina ruber组合带 ,Acosarina dorsisulca-ta- Crurithyris speciosa组合带 ) ;在对牙形石、双壳类和腕足类等典型化石的综合研究基础上 ,首次划分出吴家坪阶和长兴阶 ,改变了以往本区晚二叠世年代地层未细分的状况 ,提高了划分对比精度。  相似文献   

6.
贵州晚二叠世—早三叠世介形虫动物群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维城 《地质论评》1994,40(1):87-92
贵州有许多二叠系至三叠系的连续剖面,沉积类型多样,生物化石丰富,其中介形虫化石不但类型多,数量也很丰富,保存完好,发展阶段明显。即长兴阶介形虫类型多,数量也多,壳饰复杂,以具瘤刺的为多,早三叠世早期介形虫贫乏,数量及类型都不多,壳饰以光滑或具微细纹饰的为主。根据这些介形虫类型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壳饰特征的研究,表明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附近的介形虫动物群也同其它生物一样发生了重要变化。为二叠-三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7.
新疆和田杜瓦地区晚二叠世孢粉组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论及所研究的新疆塔里木盆地和田地区原来分别属于叶尔羌群(J_(1-2))和二叠—三叠系(杜瓦组上部)两个部分采集的孢粉化石.沉积物中含有多种对地层研究非常重要的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叶肢介、鱼及孢粉等.根据孢粉组合的研究,这些地层可视为上二叠统,其孢粉组合以裸子植物花粉占主导地位为特征,可与新疆吉木萨尔县大龙口晚二叠世晚期地层梧桐沟组对比,并相当于西欧的镁灰岩统和苏联的鞑靼阶.  相似文献   

8.
鄂南蒲圻、通山、崇阳等地晚二叠世地层发育,含(竹蜓)类化石9个属40个种,其中新种8个,未定种7个,根据它们的地层分布位置,可分两个带、两个亚带,即吴家坪阶Codonofusiella带,长兴阶Palaeofusulina带;后者,下部为Palaeofusulina-Reichelina亚带,上部为Nankinella-Staffella亚带。Codonofusiella及Palaeofusulina混生现象只限于长兴组下部。代表区内长兴阶最高层位不是palaeofusulina,而是新建立的Nankinella-Staffella组合化石亚带。笔者认为,我国南部各地域内都以Palaeofusulina来确定二叠系和三叠系的界线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9.
安徽区调队三分队1984~1987年在安徽无为地区进行1:5万区调时,于无为县祈雨山上三叠统拉犁尖组中发现丰富的介形类、双壳类以及较多的植物、叶肢介化石。这批化石的发现对于了解下扬子地区晚三叠世介形、双壳类的面貌及其分布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澄清拉犁尖组的地质时代、沉积环境提供了较充分的动物化石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在西藏南部吉隆盆地新近纪地层沃马组中获得丰富的介形类化石, 鉴定识别出介形虫9属37种, 其中8个未定种, 根据介形虫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 建立了2个介形虫组合带, 自下而上为: Ilyocypris pentanoda-Qaidamothere vena组合带和Leucocythere mirabilis-Leucocytherella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虫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虫组合对比, 将沃马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早更新世.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非海相白垩纪介形类化石可以划分为7个组合:1)分布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的Jingguella-Minheella-Pinnocypridea组合;2)分布于我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巴列姆期的Cypridea-Latonia-Darwinula组合;3)阿普特期阿尔必期的Cypridea(Morinina)-Bisulcocypridea-Mongolocypris组合;4)分布于我国东北、中部及东部地区欧特里沃期巴列姆期的Cypridea-Mongolianella-Darwinula组合;5)分布于我国东北、中部及东部地区巴列姆期阿普特期的Cypridea(Cypridea)-Cypridea(Ulwellia)-Limnocypridea组合;6)塞诺曼期塞农期的Cypridea-Triangulicypris-Sunliavia-Lycopterocypris组合;7)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的Talicypridea-Cypridea-Quadracypris-Candona组合。依据以上7个介形类化石组合,我国22个地区含介形类的73个地层单元(群/组)得到了对比。  相似文献   

12.
郑月娟  苏飞  陈树旺  张健  黄欣  公繁浩 《地质通报》2013,32(9):1423-1435
下三叠统幸福之路组分布于大兴安岭南部,时代为早三叠世.重新实测了幸福之路组三段建组剖面,采集了孢粉、叶肢介、双壳及植物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A lisporites communis-Vittatina costabilis组合,叶肢介为Cyclotun-guzites-Euestheria组合.综合分析孢粉、叶肢介化石组合特征,认为其时代相当于早三叠世早期;幸福之路组孢粉组合在古植物地理区划上与新疆北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孢粉组合关系密切,但也含有华北地台晚二叠世晚期的一些分子,记录了安加拉和华夏两大植物群的交流.幸福之路组与林西组孢粉组合具有明显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3.
对准噶尔盆地晚白垩世地层的岩性特征、沉积环境、厚度变化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讨论.这套红色地层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段分布范围和沉积厚度变化较大,岩性单一,环境单调,生物化石较贫乏,但介形类化石很典型,表现出晚白垩世化石组合特征,建立了3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为准噶尔盆地晚白垩世地层划分与对比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疆乌鲁木齐地区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地层出露较完整,沉积序列清晰,古生物化石丰富,但一直以来对祁家沟组的时代多有争论,且介形类研究薄弱。笔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祁家沟剖面上石炭亚系祁家沟组中鉴定出的介形类共计11属19种,并系统研究了这些介形类的组合面貌、地层分布,探讨了其古环境和古地理意义。结果表明: (1)根据介形类的组合面貌推断,祁家沟剖面祁家沟组的时代应为晚石炭亚纪莫斯科期—卡西莫夫期; (2)祁家沟组介形类生态类型属于古足目类和光滑速足目类的混合集群,符合构造活动区域的介形类OA1-OA3组合特征; (3)根据介形类的生态组合变化以及沉积学的证据,推断祁家沟剖面祁家沟组整体为滨、浅海沉积,存在海退序列; (4)祁家沟组介形类面貌与同时期的塔里木、准噶尔、中天山以及俄罗斯乌拉尔地区等产出的介形类最为相近,与北美、西欧和华北等板块的介形类也较为相似,表明晚石炭亚纪准噶尔、塔里木等块体聚集,并且距离劳俄大陆较近,所以其可与欧洲、北美板块的介形类进行属种交流。研究结果不仅进一步丰富了祁家沟组的化石材料,也对探索古亚洲洋演化特征和区域矿产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西藏南部札达盆地新生代沉积地层中获得了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地层剖面上的分布规律,建立了两个介形类组合带:(1)Ilyocypris bradyi-Cyclocypris orum-Leucocythere dorsotuberosa组合带;(2)Leucocytherella-Candoniella zadaensis-Leucocythere mirabilis组合带。通过对研究区介形类组合带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相同层位的介形类组合对比研究,将札达盆地托林组的时代厘定为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最晚期。根据介形类动物群在剖面上的分布规律,自下而上建立了7个介形类群落:Candona-Candoniella群落;Ilyocypris-Cyclocypris群落;Leucocythere-Candona群落;Ilyocypris-Leucocythere群落;Leucocythere-Leucocytherella-Candona群落;Leucocythere mirabilis-Candona群落和Ilyocypris-Leucocytherella群落。通过对介形类群落详细...  相似文献   

16.
河北怀来—涿鹿盆地更新统自下而上划分为泥河湾组、官厅组、马兰组和吉家营组 4个组 ,其中吉家营组为一新建立的岩石地层单位。通过详细的生物地层学研究 ,共划分出 3个介形虫化石组合带、3个瓣鳃类及腹足类化石组合带和 8个孢粉组合带 ,结合各组同位素年龄数据 ,对其形成时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曾书明  游玮  覃兆松 《地质通报》2010,29(11):1619-1632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Parafusulina、Chusenella、Neoschwagerina、Yabeina、Neomisellina、Gallwoayi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sinensis11个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n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C.guanyuanensis、C.oriantalis,长兴组C.subcarina-ta、C.changxingensis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吴家坪阶、长兴阶。  相似文献   

18.
曾书明  游玮  覃兆松 《地质通报》2010,29(10):1619-1632
对赣中西部早二叠世晚期—晚二叠世地层进行了多重地层划分,从下至上划分为鸡公岭组、栖霞组、小江边组、茅口组、南港组、乐平组、七宝山组、长兴组;从底至顶划分为Schwagerina cushmani-Darvasites.、Staffella、Misellina claudiae、 Parafusulina、 Chusenella、Neoschwagerina、 Yabeina、 Neomisellina、Gallwoayinella、Palaeofusulina minima和P. sinensis 11个 带,鸡公岭组的Sweetognathus whitei,茅口组Jinogondolella serrata,七宝山组Clarkina leveni、 C. guanyuanensis、C. oriantalis,长兴组C. subcarinata、C. changxingensis 7个牙形石带。同时划分出Shouchangoceras、Anderssonoceras、Prototoceras、Konglingites、Sanyanites 5个菊石带。依据生物地层单位将这段地层划分为下统隆林阶,中统罗甸阶、祥播阶、孤峰阶、冷坞阶和上统吴家坪阶、长兴阶。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沉积演化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林西地区新发现的叶肢介和介形虫等化石,证实了大兴安岭南部存在早三叠世地层。这套地层为具有红层性质的河—湖环境产物,与下伏上二叠统林西组沉积有较大的差异。林西组中—下部以海相沉积为主,并发育浊流沉积,反映直到晚二叠世中期大兴安岭南部仍有残余海盆存在,应是造成晚二叠世南北植物化石仍保持区系特征的主因。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沉积—构造演化特征揭示,大兴安岭南部的晚古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一直到印支构造旋回才结束。  相似文献   

20.
甘肃酒泉市天仓地区地层剖面发现丰富的介形类,计7属18余种,前人将该套地层划为上新统疏勒图组,本次结合化石时代和岩石组合,将其修订为早白垩世赤金堡组,并建立了2个介形类化石组合:下部Cypridea concina-Candona prona-Cypridea zhaobishanensis组合和上部Cypridea concina-Cypridea justa-Darwinulla leguminella组合,根据区域对比,将下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Hauterivian期,上部组合的时代厘定为早白垩世Barremian期。根据2个介形类组合的属种分布及化石形态特征的演化特征,对赤金堡组三段沉积期古生态、古气候进行讨论,认为湖盆在Barremian期较Hauterivian期更深广,气候具有变温暖湿润的趋势,这与全球早白垩世气候波动事件有良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