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由中国气象学会、广东气象学会与新疆气象学会联合主办的大气环流与中期预报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5-28日在羊城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气象、水文部门的7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2篇。新疆有两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这是4年一次的中期预报会议。它主要反映近年来对大气环流的研究以及中期预报的进展。通过交流,促进中期天气预报水平的提高。北京大学仇永炎教授致开幕词并做了会议总结。会议期间,应广大中期预报员的要求,还专门组织了中期预报员座谈会,就中期天气预报如何发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中期天气预报应以数值天气预报为基础,更好地进行检验、订正;中期天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象学会于今年七月在兰州市召开了全国天气与动力气象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天气与动力气象专业第一次学术会议。 会议收到的论文有二百篇左右,内容涉及到天气分析和预报、大气环流以及动力气象  相似文献   

3.
自1975年8月河南暴雨之后,暴雨预报研究十分受到重视.通过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在大气动力学中引入水汽,建立了湿斜压大气动力学理论,提出了中、低纬环流相互作用的观点,指出了高、低空急流相互配合在暴雨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还利用计算机进行物理量诊断分析、数值试验、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制作暴雨预报.所有这些科  相似文献   

4.
余鹤书  仇永炎 《气象》1987,13(4):43-45
1986年11月25—29日,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专业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大气环流和中期天气预报学术交流会,研讨了自1979年全国中长期预报会议以来,我国中期环流研究和中期预报应用技术工作及所取得的成果。从参加交流的近百篇论文中,可以看到,我国中期预报的发展是健康的,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大气环流中期过程的研究正朝着纵深方  相似文献   

5.
李晓东 《气象》1991,17(2):65-65
由中国气象学会天气与极地气象学委员会、新疆及广东气象学会联合召开的“大气环流与中期预报科学讨论会”于1990年12月25—28日在广州召开。会议还得到江苏、河北、内蒙气象学会的资助。来自有关省、市、区气象台,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的74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142篇。会议采用大会和分组两种形式进行报告和讨论,学术气氛浓厚。 会议论文集中地反映了低频振荡活动的规律,地域分布,可能的机制及低频振荡同大范围天气和气候异常的关系;大气环流对  相似文献   

6.
一、一般情况在全球大气研究计划第一次全球试验(FGGE)期间全球试验观测资料的汇总工作已经结束,这些资料提供了过去从来没有的、最完全的大气情况,它给从事旨在改进天气预报及了解气候的气象学家提供了一个不平常的资料库。全球试验的主要目的是: (1) 获得对大气运动的更好的了解,以便发展更加逼真的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2) 估计天气系统可预报性的基本界限; (3) 为制作大气环流大尺度特点的业务数值预报设计一个最优的综合的气象观测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国气象学会动力气象委员会于1988年11月20日—25日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第二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会议。到会代表近9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04篇,其中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研究成果,例如:关于30—50天大气低频振荡机制的动力学研究,关于ENSO活动及影响的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关于经圈环流在大气环流中重要作用的研究,关于强迫耗散KdV动力学和阻塞流型形成以及波流非线性相互作  相似文献   

8.
游景炎 《气象》1987,13(8):13-13
“北方暴雨短期临近业务预报方法研究”(原“北方暴雨预报方法研究”)课题总结鉴定会,于1987年3月10日至15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会议收到论文110篇,大会交流27篇,有关专家在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会议交流按北方强降水的气候特征、环流分型  相似文献   

9.
马瑞隽 《气象》1985,11(8):40-40
《北方暴雨预报方法》研究课题阶段成果交流会,于5月8—12月在郑州市召开。会议共收到论文80篇,大会交流了36篇。 这次大会交流论文的主要内容是:北方暴雨天气气候特征,短期预报方法;短时预报方法和暴雨系统的诊断分析与数值试验等四个方面。在暴雨的天气气候方面,主要分析了北方暴雨和短时强降水的时空分布、演变过程、环流背景、天气系统和地形的作用,为建立暴雨短期和短时预报思路及方法做了必要的基础分析工作。研究表明,与我国南方强降水相比,北方强降水具有历时短、强度大、时间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初肇庆罕见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的成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等,从大气环流形势特征、冷暖空气活动和中尺度南支波动、单站要素变化特征等方面,对2008年1月13日-2月2日肇庆低温阴雨天气的成因,以及2月3日转折天气的预报技术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大气环流异常是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发生的主要原因;把单站要素变化特征与大型环流演变结合,将会提高分析、预报能力;日本数值预报产品对肇庆低温阴雨结束期的环流形势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近年长期数值天气预报滤波模式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郭裕福 《大气科学》1983,7(3):328-334
近年由于短期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环流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方面的成功,激发了人们用动力学方法做长期天气预报的兴趣。美国Spar等和Caverly等用大气环流模式分别进行了一个月的积分试验,其中一些例子获得了成功。苏联Marchuk等也提出了一个长期数值天气预报的方法,并认为在简化条件下可用来做月到季的平均温度距平预报,但现在还未看到预报结果发表。因此,总的来看长期数值天气预报还处于试验阶段。  相似文献   

12.
提高月预报业务水平的动力相似集合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基于大气环流模式的月预报问题,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减小预报误差并提高预报技巧的动力相似集合预报新方法。该方法着眼于动力模式与统计经验的内在结合,在模式积分过程中通过提取大气环流历史相似性信息,对模式误差进行参数化处理,形成多个时变的相似强迫量来扰动生成预报的集合成员。将这一集合新方法应用到中国国家气候中心业务大气环流模式(BCC AGCM1.0),一组10 a准业务环境下回报试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业务集合预报,动力相似集合预报方法能有效改进模式对于大气环流的纬向平均、超长波和长波预报,从而有效提高了月平均环流预报技巧(几乎达到业务可用标准)和逐日环流预报技巧,并显著降低了预报误差,合理增加集合离散度,使二者配置关系得以改善,有望在业务预报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美国第三届到第六届气候诊断年会的情况,过去曾做过介绍。第七届年会于1982年10月18—22日在科罗拉多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召开。这次会规模比前几届略大。会议共分八个组:1.1982年9月—1983年8月的气候振动 10篇2.行星尺度环流特征 8篇3.冰雪、降水、气候资料 7篇4.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一) 10篇5.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二) 9篇6.厄·奇冲火山爆发的影响 9篇7.可预报性与预报关系 6篇8.预报模式 6篇总共65篇论文,海气相互作用是一个主要的议题。事实上,从海洋、气象条件的变化已经证实,1982、1983年是一个非常强的厄·尼诺年,而且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83年夏季。下面我们就从这个问题开始介绍会议文集所反映的一些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Ⅰ.对多尺度大气环流性质的看法: 局地强风暴的预报,已成为要估算大量经验和半经验参数以确定在预报时间内,在某区域,强对流活动出现概率的一种复杂过程。虽然统计方法在这方面很有用,但它给强风暴的预报人员和研究人员留下了关于对流环流的动力性质及其与大尺度环流之间的关系等许多问题。 这篇论文打算提出与强风暴的预报人员和研究人员都有关的一些问题,并阐述一种动力尺度相互作用的理论,通过这种理论能回答实际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采用一种问答的形式,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气象火箭和气象卫星探测为平流层环流的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目前平流层研究的动向有从低层扩展至高层,从半球范围扩大到全球范围的趋势,此外,还有人开始进行平流层大气环流的数值模拟试验,摸索平流层的数值预报方法。本文对近年来国外研究的动向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寒潮中期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寒潮中期预报,是有关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课题。近两年来,本课题组主要从事了三个方面的工作:(1)寒潮中期过程和大气环流中期变化的机制研究;(2)寒潮中期数值预报和大气环流中期变化的数值试验;(3)寒潮(低温)中期预报方法的研究。主要力量集中在机制研究上,其他两个方面分散进行。现将这三个方面工作进行初步总结。 1.中期过程的物理机制研究天气实践已积累了不少关于寒潮中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7.
用一个在NCAR的气候模式基础上改进和发展起来的CCM1(R15L7)-LNWP长期数值预报模式,以国家气象中心1992年4月1日客观分析资料和NCAR的固定个例(1975年1月16日)为初始场,进行当期数值预报试验,研究了青藏高原地面拖曳效应对春季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月平均的青藏高原地面拖曳系数与全球其他陆面月平均拖曳系数之差由0.0008增大至0.004时,预报效果得到了明显改进。青藏  相似文献   

18.
编后记     
《大气科学》2018,42(4):962-962
正为庆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所90周年,《大气科学》编辑委员会特别组织、编辑、出版了本专集。本刊编委会邀请了多位著名的优秀学者撰写了三十二篇论文(分两期出版),回顾和综述了近年来大气科学主要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这些研究领域包括全球变化、地球/气候系统动力学及其数值模拟、大气环流理论、中小尺度天气  相似文献   

19.
由中国气象学会热带气象学委员会主办的全国热带环流系统研讨会,于10月15日至23日在桂林市科技中心召开。来自部队、民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气象系统的科技人员54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进行了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环流系统及其研究进展,1988年澳大利亚国际热带气象会议述评,客观分析及其软件应用、热带数值预报及其应用等五个专题的研讨。中国气象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1991年学术年会,于1992年1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中关村大气物理研究所举行.会议报告了30多篇论文,其中50%以上是关于大气和海洋数值模拟方面的. 一地球流体动力学会议报告中有两篇论文是关于非线性稳定性及其判据的.文中首先回顾了流体力学中稳定性理论的发展过程,特别强调了非线性不稳定性理论的发展及现状,给出了正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