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有效点扩散函数的高精度测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有效点扩散函数拟合方法得到CCD图像中恒星仪器星等的过程。对国家天文台1 m望远镜观测的16幅CCD图像进行实际测量,结果表明:亮星的内部测量平均精度为0.015 mag,最高精度可达0.001 5 mag,而暗星则达到0.043 mag。与Gauss拟合测光方法相比平均精度提高了3倍多,精度标准偏差是0.005,说明该测量方法比较稳定,是一种更优的测光方法。  相似文献   

2.
姚保安  张春生  林清 《天文学报》2006,47(1):111-118
Lick天文台的CCD控制器是一类新型控制器,它能够在同一CCD系统内实现MPP(Multi—pinned phase)和通常工作模式间的转换.自2002年起中国至少有4架 CCD照相机使用这类控制器.此控制器的弱点是溢出发生在非线性前,而且远在饱和以前.虽然这对亮的面光源观测不利,并且它妨碍了使用亮星构建点扩散函数(psf).但是由于电荷守恒原理,对亮的点源(恒星)的孔径测光依然可行.观测证明了此结论.  相似文献   

3.
孔旭  程福臻 《天文学进展》2001,19(3):375-386
演化的星族合成方法是在给定恒星形成率和初始质量函数的前提下,利用理论的恒星演化轨迹和恒星光谱库得到的组合特征(光谱,光度),拟合星系、星团等恒星复合天体的观测特征,给出其中星族组成的一种有效方法。对演化的星族合成方法在天体物理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及其原理和算法以及影响演化星族合成方法结果的最主要的四个输入量:恒星演化轨迹、恒星光谱库、初始质量函数和恒星形成率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高精度恒星孔径测光注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了利用孔径测光方法得到CCD图像中恒星仪器星等的全过程,以及使用自己设计的程序对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观测的CCD图像进行实际测量的实验。测量结果表明:对亮星(约10mag)的内部测量精度能达到0.003mag,而对暗星(约17mag)达到0.2mag。同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讨论,总结了一些实验所得的经验,并与测光软件IRAF进行了内部精度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HST WFPC2天体测量和测光方法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鼎  王家骥  陈力 《天文学进展》2004,22(3):209-218
对于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来说,其广角行星照相机(WFPC2)的CCD性能的数据处理校正对提高天体测量和测光结果的精度有着重要意义。最近几年由于WFPC2对精度要求越来越高,其数据处理方法和校正方法包括点扩散函数、行误差和畸变修正等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了很大改进和进展。对近年来上述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了介绍,并评价了其优缺点,提出了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CCD在空间天体测量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依巴谷空间天体测量卫星主探测器析像管和恒星测绘仪的工作缺点;介绍了用CCD作为HIPPARCOS主探测器的优越性,预期的观测结果,以及误差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基地1m反射望远镜新安装的VersArray1340×1300BCCD照相机的性能。它有几乎没有图案的良好本底(bias),极低的读出噪声和暗流。用平场序列露光来检测其线性时,能得到线性良好的转移曲线(transfercurve)。但是,不论在平场露光(面光源)还是在恒星(点光源)的观测中,当像元值约高于55000adu时(增益3.7e^-/adu),都会产生溢出。此时CCD并未满井。因此,使用它做点扩散函数分析研究时,要避免使用太亮的星像。不过,由于电荷守恒原理,对产生溢出的孤立亮星像,仍然可以做孔径测光。此外,该相机的快门函数也已测定。  相似文献   

8.
恒星物理研究室成立于1977年。它的前身是1972年成立的选址组。全室36人。其中副研1人,助研6人,工程师5人。目前有6个研究课题组(详见附录一“人员组成表”)。 1.红外光度计研制及红外天文(目前作碳星及Mira变星测光)。 2.光谱观测手段的建立及恒星光谐(目前作长周期分光双星光谱分析)。 3.照相观测手段的建立及照相测光(目前作球状星团,BL Lac天体及爆后新星照相测光)。并致力于理论与实测相结合的一些课题。  相似文献   

9.
以上海天台佘山40cm折射望远镜于1958年拍摄的3张照相底片为第一期资料,印度Kavalur的2.34m Vainu Bappu望远镜于1996年用CCD拍摄的4幅图象为第二期资料,使用Brosche等人1985年发表的球状星团NGC4147天区42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作为参考架,用中心重叠法进行天体测量归算,得到了这个星团中心附近11'×11'天区内到B=17.6mag为止115颗恒星的位置和绝对自行,并利用这些自行对成员概率作了估计,同时,还用Vainu Bappu望远镜的CCD进行了BVRI四色测光。本给出了这115颗恒星的位置、绝对自行和成员概率数据,同时,还给出了用Vainu Bappu望远镜的CCD获得的这些恒星的BVRI测光数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利用距星星表第三版初始星表分析研究了太阳附的主序星的光度函数,并与用近距星星表第二版所得结果和由测光袖差方法得到的光度函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对于绝对目视星等亮于15.5等的恒星,CNS3得到的光度函数可能更接近于真实情况。同时还给出了由CNS3得到的巨星和A、F、G、K、M型主序星的光度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